按照計劃,通威集團將與成都雙流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在日前簽約,前者將在這里建立從多晶硅到切片到組件等光伏產業整個鏈條的生產基地。
不只通威集團,“截至9月6日,我們的出貨量已經達到1GW,全年將超過了1.5GW。”尚德電力副總裁解曉南表示,“1.5GW也只能滿足用戶訂單的75%左右,很多的訂單滿足不了,所以我們必須加快擴張,滿足客戶的需求。”
事實上,今年以來,光伏產業已經進入全行業大擴張。在“2010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峰會”上,解曉南估計,最早今年,最晚明年上半年,全國組件的生產能力可能達到20GW左右,相當于三峽電站的裝機容量。
在整個光伏產業快速增長的背景下,行業大公司翻倍擴張,“特別是一些新興企業,其增長率可能不是100%,可能200%、300%都有。”解曉南表示,按照現在的速度,到2020年全國組件的產能估計做50GW是擋不住的,搞不好到了70~80GW。
常州天合光能副總經理邱第明也表示:“天合光能最近幾年增長很快,今年全年比去年翻一番還要多,可以達到了900~930兆瓦,明年還有比較大的擴產計劃。”
目前,尚德電力上海基地已經“暫時停產”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轉而建設1000兆瓦的晶硅電池組件生產基地。對于今年以來行業大舉擴張產能,解曉南解釋說,這是由于2008年底金融危機以后,很多產能擴張的計劃推遲了,集中到了2010年、2011年里面。
事實上,光伏產業下游的擴張也帶動了多晶硅的價格上漲。通威集團總裁劉漢元表示,多晶硅從原來300萬美元噸,回落到30萬~40萬美元噸,而隨著行業的景氣,目前反彈到60萬美元、70萬美元甚至80萬美元都有可能。
事實上,這幾年國內多晶硅發展非常迅速。中國可再生資源學會副理事長李俊峰說:“我們從前年兩三千噸到今年有3.5萬噸了,這個速度在翻著漲。”不過,國內的產能還是不能滿足需求,海關數據顯示,2010年7月我國進口多晶硅3682噸,同比上升34.1%。
邱第明認為:“明年的增長要放緩,放緩的情況就是意味著我們現在的投資者要面臨更多的競爭,有可能有些投資者會成功,有些投資者會失敗。”
在全國產能達到20GW的同時,解曉南也表示:“我們認為到2020年平均每年新增的裝機容量達到5GW是不容易的。那么,我們將面臨一個怎樣的被動的一個局面,這些我們都要想。無論搞制造的,還是搞光伏工程的,都要思考這樣的問題。”
事實上,很多投資機構者都認為,光伏產業進入到了所有制造業都經歷的瓶頸期,它的標志是兩個方面,第一,大型企業不一定具有規模優勢;第二,技術優勢得不到很好的體現。
解曉南坦承:“從多晶硅到硅片,整個價格體系大幅度調整、起伏,可能很多企業吃不消,我們面臨了很大的壓力,因為供應、生產、銷售內部有一個傳遞的過程,外部傳遞的過程不能很快在內部產生一個效力的話,對大型的企業來講是很有壓力的,而小型企業比較靈活,這方面的壓力要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