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陣列,隨山勢起伏。在江西省于都縣盤古山鎮光伏電站中草藥種植一體化項目現場,記者看到,整齊排列的光伏電池板在天空的映襯下閃閃發光。“目前,項目二期已并網發電。后續還將在光伏電池板增下開發1600余畝中草藥種植基地。”于都縣發改委副主任王天發介紹說,該項目預計可帶動周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59戶215名貧困人口參與,實現人均年增收3000元。這是于都縣發展光伏發電產業助力精準扶貧的又一生動實踐。
于都盤古山鎮光伏電站只是一個縮影。江西是光伏產業大省,據了解,去年我省大力推進光伏產業扶貧,全省已建成9.71萬千瓦,實現項目投資7億元,1293個貧困村因此受益,受益貧困人口達5.4萬人,貧困戶年人均增收2000元。贛南等原中央蘇區作為光伏扶貧的重點,在贛州各地隨處可以閃閃發亮的發電板,光是今年贛州市共獲光伏扶貧建設指標370.17兆瓦,涉及興國、龍南等15個縣(市、區),占全省總指標的32.9%,其中戶用及村級電站260.17兆瓦,集中式電站110兆瓦。光伏扶貧是江西因地制宜,堅持“輸血”與“造血”并舉,加快了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有力舉措。
光伏扶貧對個人來說幾乎是零投資,但卻能收到長久的收益。場所現成的:利用村民的現成的屋頂或山坡裝上光伏發電設備就可以發電,即使占用土地建光伏也不會浪費,上面光伏,下面種其它,充分的利用地和光;資金國家先墊付:銀行提供貸款,政府予以5年貼息,自己一分錢也不掏;安裝使用免費:安裝及并網驗收與調試,并網及后續結算服務全程免費。而收益卻是自己的,“每年能產生效益5000元左右”坐在家中就能得到一座不斷生財的電站,而且幾乎無風險,只要有陽光就能發電,發電多少電力公司收購多少。光伏扶貧惠及眾多貧困戶,是政府給予貧困對象的又一普惠性政策,脫貧致富又多了一條好途徑,
為了貧困人口能早日脫貧,并保證在2020年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江西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采取了多種措施,實行了多種扶貧模式,不斷的摸索不斷的發展。光伏扶貧效果非常的明顯,其的能量是多方面的。
貧困對象各有不同,有的給予資金上的支持,就能發揮自己的特長走上富裕路;有的予以安排就業就能靠自己的雙手走出貧困;而對于一些特殊貧困者來說,即使是給予資金和其它方面的支持未必就能擺脫貧困,如因病致貧者,因為身體原因想干不能干,對這部分人政府進行政策保障兜底,并給予一定的補助是一個方面,而更重要的是讓其能獲得一定的收入。實行光伏扶貧,政府投入巨資,為貧困對象栽下“搖錢樹”打造“聚寶盆”,貧困對象坐在家中就能獲得穩定的收入,加之有的進行土地入股從中分紅,可以多渠道獲得收入,弱者也變強,這得益于黨的好政策,黨的扶貧政策不讓一個人掉隊體現在其中。
實行光伏扶貧不僅為貧困者個人提供了經濟支撐,同時利用天然的太陽能進行發電,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無煙無味,在增收的同時,對生態也是一種保護和利用,尤其是在電力資源緊張的態勢下,大力發展光伏發電,有助于緩解電力供應不足的局面。
光伏發電是一新產業,將這一新的產業用于扶貧中,既是對扶貧的升級,也是對新技術的普及,扶貧引入新技術,貧困對象得到更多的實惠。從光伏發電中獲取“陽光收入”,這實則是黨的扶貧政策的深化,是黨和政府給扶貧人口送出的又一份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