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內外多家媒體報道,韓國大型電池廠商正急于培養人才。
1月6日,相關報道顯示,三星SDI計劃從2026年開始與成均館大學合作,在韓國首次新設旨在培養電池專業人才的“電池工程系”。
該系計劃每年選拔30名學生,對從電池材料到大型零部件制造的全過程進行系統教育,并賦予畢業生進入三星SDI的優先權。
據悉,在此之前,2021年,三星SDI就開始在包括首爾大學在內的6所理工科大學開設了以碩士、博士為對象的電池講座,并計劃在今后10年內向700名學生提供獎學金和實習機會。
此次與成均館大學合作,意味著三星SDI將從更早的本科生階段就開始培養電池領域專業人才。
01 LG新能源/SK On早有動作
電池之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這一點韓國三大電池企業均已經意識到了。
據了解,除了三星SDI,另外兩家電池巨頭也開始了人才方面的積累。
LG新能源方面,曾直接去美國市場“搶人才”。2024年5月,LG新能源在美國紐約舉辦“電池技術會議”,吸引了約40名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等高校的碩士和博士生參與招聘。
相關信息顯示,LG新能源吸引的這些人才將幫助LG新能源完成在美國擴建工廠的需求。
目前,LG新能源在美部署了8個基地,規劃總產能超過350GWh。2個獨立電池廠分別位于美國密歇根州霍蘭德市、美國亞利桑那州。2024年6月,亞利桑那州工廠儲能系統(ESS)電池生產線已暫停建設。
其他6個為合資電池廠,合資車企為現代汽車、本田汽車、Stellantis、通用汽車。其中與通用合資工廠就有3個,分別布局在俄亥俄州、田納西州和密歇根州,且密歇根州工廠的建設也已經終斷。
雖然產能建設放緩,但LG新能源在美國市場的拓展速度不容小覷,僅2024年LG新能源就拿下多個車企訂單。包括11月與Rivian簽署電池供應協議,合計將供應67GWh的4695圓柱形電池;10月與福特汽車簽署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合同,將向福特提供大型商用車用電池,總規模為109GWh。
SK On方面,其CEO李錫熙多次親自下場“搖人”。據了解,李錫熙于2023年年底走馬上任,被視為是SK On的救火隊長,2024年中多次提出“凍結薪資、減少支出”等舉措,以緩解SK On面臨的緊急狀態。
也是在2024年,李錫熙多次前往韓國高校搶奪人才。在2024年上半年,李錫熙先拜訪首爾大學,親自向學生介紹電池行業的成長性。又在12月,前往韓國私立名校高麗大學親自授課,向大約100名學生進行了宣講。
從韓國三大電池巨頭的動作來看,人才儲備將成為新能源電池行業最有力的競爭。
02 來自中國企業的壓力
針對韓國三大電池巨頭“搶人”的舉動,日本本土媒體評論稱:此舉背后的原因是中國企業的崛起。
事實正是如此。在動力電池領域,中國企業的份額正不斷擴大,與之相反的是韓國企業份額被持續壓縮。
市場最新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數據顯示,2024年1-11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達785.6GWh,同比增長26.4%,前十企業市占率達到89%以上。其中TOP10企業中,中國企業依舊占據6席,分別為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欣旺達。
從市占率來看,中國6家電池企業市場份額達65.5%,同比進一步提升;韓國三大電池企業市場份額為19.8%,較去年同期下降3.5個百分點;日本松下則是前十企業中唯一一家裝機量負增長的公司,同比下滑20.6%,市場份額為4.0%。
雖然韓國三大電池企業裝機量持續在提升,但同比增幅較小。比如同期寧德時代裝機提升28.6%,比亞迪提升35.9%,而LG新能源僅提升6.9%,SK On提升11.8%,三星SDI提升最少,僅0.1%。
分市場來看,在中國這塊最大的新能源市場中,日韓企業正在退出主流電池企業名單,掉出前10榜單;而日韓企業的主攻歐美市場,也在向中國企業敞開懷抱,這導致日韓企業的處境更為艱難。
起點鋰電認為,中國電池企業與日韓企業逐漸拉開差距的原因主要是:其一,國家政策的支持與引導,大力扶持中國電池產業發展;其二,產業鏈的完善程度、配套能力位居世界第一;其三,技術的不斷創新與成熟,比如目前領先的磷酸鐵鋰電池技術、鈉離子電池技術等。最后,最根本和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人才的培養與重視。
03 創新的核心來自于人才
人才對于電池行業的重要性,寧德時代CEO曾毓群早有“定論”。
今年,曾毓群在做客挪威主權基金CEO尼古拉·唐根(Nicolai Tangen)主持的視頻采訪時,就“歐洲電池企業無法生產好的電池產品”作出說明。
他表示,歐洲電池企業在(電池)設計方面就存在問題,其次工藝是錯誤的,最后他們的設備也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無法擴大生產規模。
同時指出,如果美國和德國想要在電池領域趕上甚至超過中國,它們可能必須從教育著手。比如中國仍然有許多大學在從事電化學方面的研究,但相關專業在歐美并不受歡迎,這是中國擁有大量電池行業人才的原因。
電池其實是一個創新的行業,而人才是創新的主體。曾毓群表示,當投入更多金錢和人力尋求創新時,創新會加速發生。
據統計,目前中國是全球范圍設置能源相關專業最多的國家之一,截至2024年上半年有超過60家高校設立了能源化學工程專業,包括大連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浙江工業大學等。
此外還有北京科技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超20家高校設立了與動力鋰電池、鈣鈦礦電池、電池熱理論研究、新型膜材料、電容儲能、鋰電池材料、鋰硫電池等相關方向的專業。
相比韓國首次新設“電池工程系”而言,中國確實走在了前端。可以預見,源源不斷的“人才輸送”,將助力中國在新能源領域持續走在產業前端,引領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