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繼上汽、吉利、奇瑞和北汽等搶先推出共享汽車產品或服務后,又一家傳統整車企業進入了分時租賃行業,只不過這一次,它進軍的方式不太一樣。1月7日,一汽轎車連發三份合作公告,宣布分別與貴安新區管委會、貴安新區摩拜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摩拜出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時與貴安新區新特電動汽車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特電動汽車”)簽訂合作生產框架協議。頗有意思的是,此次參與合作的分別是傳統整車企業——一汽轎車、新造車勢力——新特電動汽車以及互聯網新興企業——摩拜出行,三方將通過發揮各自在不同領域的優勢,共同應對移動出行領域的新變革。“合作是三方積極向前邁出的第一步,是否能取得預期成果,還有待行業發展環境的改善和消費習慣的養成。”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組團加入共享汽車大軍
根據協議,一汽轎車參與增資后將持有摩拜出行10%的股權,并與摩拜出行在技術創新、政策法規、行業標準、大數據應用等多維度開展合作。具體而言,一汽轎車作為摩拜移動出行產品的提供商和制造商,摩拜出行則與一汽轎車共享移動出行領域操作經驗、運營模式、客戶數據等相關資源。
談到一汽轎車和新特電動汽車的合作,公告提及,雙方合作早已進行多時,選擇在此時對外發布公告是因為雙方合作的首款車型已經完成數據凍結,正在全面推進研發生產,工程樣車將在今年北京車展亮相,三季度正式投放市場銷售,新特電動汽車、一汽轎車及電莊股份(新特電動汽車聯合創始人兼CEO先越同時為電莊股份的創始人兼CEO)與摩拜共同合作開發的深度定制共享汽車也將同期亮相。
1月11日,一汽轎車再次發布了《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關于簽訂合作生產框架協議的補充公告》(以下簡稱《公告》),進一步對一汽轎車和新特電動汽車的合作內容進行了闡釋。《公告》指出,協議約定的是電動汽車系列產品及其衍生車型,新特電動汽車負責產品設計開發和地方準入等工作,一汽轎車則以一汽牌為產品進行認證、申報公告等;產品的生產準備方面,四大工藝(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在一汽轎車進行,原則上優先利用一汽轎車的現有生產設備資源進行整車生產,內制加工深度由雙方另行協商確定。值得一提的是,《公告》明確:“按照本協議的約定使用甲方(新特電動汽車)的新能源汽車技術,乙方(一汽轎車)應支付甲方(新特電動汽車)技術提成費。”
■合作是各取所需
在此次的三方合作中,頗具特色地集中了傳統整車企業、造車新勢力以及互聯網企業,對于這種新舊融合模式,汽車行業知名評論員鐘師予以了一定認可:“三方通過資源的匹配、整合和共享,形成了產業發展的新組合,各取所需,方式可取,也有望實現目標的較快推進。”
曹鶴指出:“汽車行業進入新時期以來,傳統整車企業正在不斷將其業務鏈拓展至流通、后市場以及移動出行等領域。”據悉,截至2017年年底,傳統汽車企業推出的較為成熟的移動出行服務項目包括通用汽車的Maven、大眾汽車的Moia、戴姆勒的Moovel APP以及寶馬的Drive-Now汽車共享服務等,從高端電動汽車領域到自動駕駛移動出行,均有涉獵。在此大背景下,一汽轎車自然也不會落后。“一汽集團已經進入改革的深水期,一汽轎車的發展戰略和方向也迎來了積極的調整,面對以分時租賃為代表的時代新潮流,一汽轎車主動改變其滯后局面,以合作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曹鶴對此表示肯定。
除了分時租賃外,在此次合作中一汽轎車的關鍵詞還有新能源汽車和西部戰略。目前來看,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并不具備較強優勢的一汽轎車,不僅將通過與新特電動汽車展開合作,加快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步伐,而且將通過與摩拜出行合作以分時租賃作為產品推廣和普及的突破口,并以與貴安新區管委會的合作作為一汽轎車西部推進戰略的有力支撐。
至于摩拜出行,作為需要更多合作伙伴加入的互聯網企業,與一汽轎車合作能在擴充資本規模的同時,放大平臺效應,并解決產品的供應問題。
■困難重重但前景可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認為:“合作是當下汽車企業正確的選擇,但合作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后續發展仍有待觀察。”在產業從追求速度發展到追求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過去曾因彼此為競爭對手而“勢如水火”的新舊造車勢力間紛紛開展合作,這是大勢所趨。不過,具體到分時租賃領域,曹鶴提出,行業發展仍面臨諸多瓶頸,這或將成為此次合作開展過程中遭遇的最大難題。
其實,摩拜出行創始人胡瑋煒曾在公開場合提及,創業初期曾想過運營共享汽車,但由于基礎問題沒解決,才把目光轉向了共享單車。發展至今,共享汽車面臨的許多難題仍然懸而未決。在曹鶴看來,城市管理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升,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也有待進一步培育。“一旦市場完全成熟和規范,盈利模式也逐漸清晰,行業洗牌完成后,目前市面上80%~90%的分時租賃企業會從此消亡。”曹鶴直言。
值得肯定的是,摩拜出行所走的分時租賃路線與此前的共享單車完全不同,首批上線其共享汽車項目的城市是貴陽市。易微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楊洋就曾指出,由于一線城市在交通和停車方面資源較為緊張,或許在某些二三線城市,共享汽車反而能夠有所作為,事實也證明,當下只有二三線城市的分時租賃企業能夠實現盈虧平衡,甚至稍微盈利。
在這次合作過程中,新造車企業、互聯網企業以及傳統汽車企業這些既互相競爭、又相輔相成的角色悉數登場,最終將結出怎樣的合作成果仍有待觀察,但這種新舊融合的模式會不會在以后不斷被復制,并成為產業發展的新生態還是值得期待的。
■組團加入共享汽車大軍
根據協議,一汽轎車參與增資后將持有摩拜出行10%的股權,并與摩拜出行在技術創新、政策法規、行業標準、大數據應用等多維度開展合作。具體而言,一汽轎車作為摩拜移動出行產品的提供商和制造商,摩拜出行則與一汽轎車共享移動出行領域操作經驗、運營模式、客戶數據等相關資源。
談到一汽轎車和新特電動汽車的合作,公告提及,雙方合作早已進行多時,選擇在此時對外發布公告是因為雙方合作的首款車型已經完成數據凍結,正在全面推進研發生產,工程樣車將在今年北京車展亮相,三季度正式投放市場銷售,新特電動汽車、一汽轎車及電莊股份(新特電動汽車聯合創始人兼CEO先越同時為電莊股份的創始人兼CEO)與摩拜共同合作開發的深度定制共享汽車也將同期亮相。
1月11日,一汽轎車再次發布了《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關于簽訂合作生產框架協議的補充公告》(以下簡稱《公告》),進一步對一汽轎車和新特電動汽車的合作內容進行了闡釋。《公告》指出,協議約定的是電動汽車系列產品及其衍生車型,新特電動汽車負責產品設計開發和地方準入等工作,一汽轎車則以一汽牌為產品進行認證、申報公告等;產品的生產準備方面,四大工藝(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在一汽轎車進行,原則上優先利用一汽轎車的現有生產設備資源進行整車生產,內制加工深度由雙方另行協商確定。值得一提的是,《公告》明確:“按照本協議的約定使用甲方(新特電動汽車)的新能源汽車技術,乙方(一汽轎車)應支付甲方(新特電動汽車)技術提成費。”
■合作是各取所需
在此次的三方合作中,頗具特色地集中了傳統整車企業、造車新勢力以及互聯網企業,對于這種新舊融合模式,汽車行業知名評論員鐘師予以了一定認可:“三方通過資源的匹配、整合和共享,形成了產業發展的新組合,各取所需,方式可取,也有望實現目標的較快推進。”
曹鶴指出:“汽車行業進入新時期以來,傳統整車企業正在不斷將其業務鏈拓展至流通、后市場以及移動出行等領域。”據悉,截至2017年年底,傳統汽車企業推出的較為成熟的移動出行服務項目包括通用汽車的Maven、大眾汽車的Moia、戴姆勒的Moovel APP以及寶馬的Drive-Now汽車共享服務等,從高端電動汽車領域到自動駕駛移動出行,均有涉獵。在此大背景下,一汽轎車自然也不會落后。“一汽集團已經進入改革的深水期,一汽轎車的發展戰略和方向也迎來了積極的調整,面對以分時租賃為代表的時代新潮流,一汽轎車主動改變其滯后局面,以合作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曹鶴對此表示肯定。
除了分時租賃外,在此次合作中一汽轎車的關鍵詞還有新能源汽車和西部戰略。目前來看,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并不具備較強優勢的一汽轎車,不僅將通過與新特電動汽車展開合作,加快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步伐,而且將通過與摩拜出行合作以分時租賃作為產品推廣和普及的突破口,并以與貴安新區管委會的合作作為一汽轎車西部推進戰略的有力支撐。
至于摩拜出行,作為需要更多合作伙伴加入的互聯網企業,與一汽轎車合作能在擴充資本規模的同時,放大平臺效應,并解決產品的供應問題。
■困難重重但前景可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認為:“合作是當下汽車企業正確的選擇,但合作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后續發展仍有待觀察。”在產業從追求速度發展到追求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過去曾因彼此為競爭對手而“勢如水火”的新舊造車勢力間紛紛開展合作,這是大勢所趨。不過,具體到分時租賃領域,曹鶴提出,行業發展仍面臨諸多瓶頸,這或將成為此次合作開展過程中遭遇的最大難題。
其實,摩拜出行創始人胡瑋煒曾在公開場合提及,創業初期曾想過運營共享汽車,但由于基礎問題沒解決,才把目光轉向了共享單車。發展至今,共享汽車面臨的許多難題仍然懸而未決。在曹鶴看來,城市管理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升,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也有待進一步培育。“一旦市場完全成熟和規范,盈利模式也逐漸清晰,行業洗牌完成后,目前市面上80%~90%的分時租賃企業會從此消亡。”曹鶴直言。
值得肯定的是,摩拜出行所走的分時租賃路線與此前的共享單車完全不同,首批上線其共享汽車項目的城市是貴陽市。易微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楊洋就曾指出,由于一線城市在交通和停車方面資源較為緊張,或許在某些二三線城市,共享汽車反而能夠有所作為,事實也證明,當下只有二三線城市的分時租賃企業能夠實現盈虧平衡,甚至稍微盈利。
在這次合作過程中,新造車企業、互聯網企業以及傳統汽車企業這些既互相競爭、又相輔相成的角色悉數登場,最終將結出怎樣的合作成果仍有待觀察,但這種新舊融合的模式會不會在以后不斷被復制,并成為產業發展的新生態還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