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2017年受煤價高位運行影響,主要火電上市公司凈利潤下滑明顯,整體經營較為困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春節開市以來,以華能國際(600011.SH)為代表的火電龍頭企業在二級市場已經蠢蠢欲動。
3月8日,華能國際終盤報收7.02元,全天大漲6.04%。自春節后至今,華能國際累計漲幅達16.61%,遠超同期大盤漲幅。
當天,深南電A(000037.SZ)和建投能源(000600.SZ)更是雙雙以漲停板報收。其中,深南電A已是連續兩個交易日沖擊漲停。
對此,深圳一家私募機構負責人當天盤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雖然電力行業以防御性為主,但在一定情況下,水電、火電也會表現出攻擊性,即大幅跑贏指數。其中,火電攻擊性通常出現在煤價趨勢性下跌、業績陡增的情況下,典型如華能國際、華電國際(600027.SH)等公司在2011年8月-2012年7月以及2014年一整年兩個區間,在煤價大幅下跌的情況下,公司盈利能力大增,股票超額收益顯著。
此外,滬上一家基金公司行業研究員也稱,當前,火電企業 PB 估值已處于歷史低位,一旦煤價下行趨勢確立,火電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將有較大的盈利彈性。
另據深交所盤后龍虎榜異動信息表明,在建投能源3月8日漲停背后,一家機構席位位居第一大買入主力。同時,港股通則同時出現在前五大買入和賣出主力席位上。
PB近10年以來低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去年煤價高位,按照業績預告,目前多數火電上市公司2017年盈利將大幅下降,部分甚至虧損,行業PB估值已接近10年以來低位。
就在3月7日,國家能源局印發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下稱《意見》)表明,與2017年版中的“堅決清理違規項目,未核先建、違規核準等違規建設項目一律停止建設”不同的是,今年《意見》中關于化解煤電過剩產能的措辭相比明顯溫和,變為了“從嚴控制新增規模,清理整頓違規項目”、且要“堅持市場化手段和政府調控并舉”。
尤其是2017年夏、冬兩季的極端天氣以及二產用電的大幅回升,帶動全社會用電需求超出預期,導致出現了區域性、時段性的電力供應緊張矛盾;而煤電在電煤價格居高不下且供應短缺的不利局面下,仍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保障了電力可靠供應和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意見》提出全年煤電投產規模較2017年進一步減少,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煤電機組約400萬千瓦(與2017年持平)。
“煤電裝機增量的減少,疊加用電需求的增長,機組利用小時數將進一步得到提升。在電煤價格受天花板效應的制約下,行業盈利能力將大概率觸底反彈。”對此,前述滬上基金公司行業研究員預計。
同樣,平安證券分析師朱棟也表示,“電煤采購成本占據了火電經營成本的五成以上,與火電企業的盈利直接相關。在基準價格無法突破2017年水平的天花板效應下,2018年的電煤價格下行的可能性較大,料2018年火電行業將會迎來盈利能力的改善。”
對此,海通證券分析師吳杰認為,火電反轉的核心邏輯是煤價中樞下移。“盡管煤炭行業今年仍將去產能1.5億噸,但并未較2017年增加,短期煤價淡季回調已經開始,我們認為,未來煤炭新增產能投放將逐漸增加。長期看,煤價回歸合理綠色區間是可以期待的。”吳杰稱。
煤價或回歸合理區間
與此同時,根據主流火電企業公告的2017 年度業績預告來看,其凈利潤均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如華能國際、華電國際、國電電力(600795.SH)三大火電龍頭企業全年凈利潤預告同比降幅分別約為82%、87%和 53%。如果考慮相關公司現有電力裝機結構及其他資產結構,煤電業務基本處于盈虧平衡邊界。
另有消息稱,2018 年1月底,華能、大唐、華電和國家電投四大國家發電集團聯名向國家發改委提交了《關于當前電煤保供形勢嚴峻的緊急報告》,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電力企業經營窘境。
“從維持上中下游企業利潤合理分配的角度出發,我們認為有關部門將力促煤炭價格回歸合理區間。”對此,上述深圳私募機構負責人分析指出,“我們了解的情況是,春節以來,動力煤供給已有所緩和。2月初以來動力煤價格已出現明顯回落,其中,秦皇島港山西產Q5500動力末煤平倉價從2月2日最高765元/噸回落至684元/噸,跌幅已達10.6%。”
2018年春節期間,需求增加明顯,但供給保障強于去年同期,產能釋放情況得到驗證。2018 年春節前后30天,六大電廠合計耗煤量為1725萬噸,而去年同時期內,六大電廠耗煤量僅為 1565萬噸。在耗煤量大幅提升的情況下,2018年春節前后30天,六大電廠庫存提升488.23萬噸,而去年同時期內庫存提升幅度僅為188.5萬噸。
“如以春節期間供給測算,日耗與庫存提升對應的供給合計為2213.5萬噸,在不減少電廠庫存的情況下可滿足日耗73.78萬噸的水平, 而這一日耗水平高于 2014-2016年絕大部分時間的日耗需求,僅小于2017年年中與年末存在極端天氣的情況。”對此,該負責人稱,“電廠需求、庫存大幅提升的情況下,港口庫存與產地煤價仍能保持較為平穩狀態,足以證明2018年初動力煤供給情況顯著好于2017年初,后續煤價有望回歸500-600元/噸的合理區間。”
另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電聯)于今年2月初公布的全年用電量增速預期顯示,2018年全年用電量增速有望達到5.5%,為2015年以來預期最高值,且與2016和2017兩年復合增速水平相近。業內認為,中電聯在電力行業內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其發布的年度用電量增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業內部的整體預期,或有望引導煤炭產能合理釋放。
此外,繼2017年底國家能源局提出要求2018年要大力化解煤電產能過剩之后,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明確提出2018年的電力去產能目標即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
“我們認為,由于30萬千瓦以下機組占比不小,且超低排放改造難度大,煤電去產能將開啟,有利于存量機組提高利用小時數,大機組占比高的公司將受益。”吳杰預計。
3月8日,華能國際終盤報收7.02元,全天大漲6.04%。自春節后至今,華能國際累計漲幅達16.61%,遠超同期大盤漲幅。
當天,深南電A(000037.SZ)和建投能源(000600.SZ)更是雙雙以漲停板報收。其中,深南電A已是連續兩個交易日沖擊漲停。
對此,深圳一家私募機構負責人當天盤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雖然電力行業以防御性為主,但在一定情況下,水電、火電也會表現出攻擊性,即大幅跑贏指數。其中,火電攻擊性通常出現在煤價趨勢性下跌、業績陡增的情況下,典型如華能國際、華電國際(600027.SH)等公司在2011年8月-2012年7月以及2014年一整年兩個區間,在煤價大幅下跌的情況下,公司盈利能力大增,股票超額收益顯著。
此外,滬上一家基金公司行業研究員也稱,當前,火電企業 PB 估值已處于歷史低位,一旦煤價下行趨勢確立,火電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將有較大的盈利彈性。
另據深交所盤后龍虎榜異動信息表明,在建投能源3月8日漲停背后,一家機構席位位居第一大買入主力。同時,港股通則同時出現在前五大買入和賣出主力席位上。
PB近10年以來低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去年煤價高位,按照業績預告,目前多數火電上市公司2017年盈利將大幅下降,部分甚至虧損,行業PB估值已接近10年以來低位。
就在3月7日,國家能源局印發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下稱《意見》)表明,與2017年版中的“堅決清理違規項目,未核先建、違規核準等違規建設項目一律停止建設”不同的是,今年《意見》中關于化解煤電過剩產能的措辭相比明顯溫和,變為了“從嚴控制新增規模,清理整頓違規項目”、且要“堅持市場化手段和政府調控并舉”。
尤其是2017年夏、冬兩季的極端天氣以及二產用電的大幅回升,帶動全社會用電需求超出預期,導致出現了區域性、時段性的電力供應緊張矛盾;而煤電在電煤價格居高不下且供應短缺的不利局面下,仍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保障了電力可靠供應和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意見》提出全年煤電投產規模較2017年進一步減少,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煤電機組約400萬千瓦(與2017年持平)。
“煤電裝機增量的減少,疊加用電需求的增長,機組利用小時數將進一步得到提升。在電煤價格受天花板效應的制約下,行業盈利能力將大概率觸底反彈。”對此,前述滬上基金公司行業研究員預計。
同樣,平安證券分析師朱棟也表示,“電煤采購成本占據了火電經營成本的五成以上,與火電企業的盈利直接相關。在基準價格無法突破2017年水平的天花板效應下,2018年的電煤價格下行的可能性較大,料2018年火電行業將會迎來盈利能力的改善。”
對此,海通證券分析師吳杰認為,火電反轉的核心邏輯是煤價中樞下移。“盡管煤炭行業今年仍將去產能1.5億噸,但并未較2017年增加,短期煤價淡季回調已經開始,我們認為,未來煤炭新增產能投放將逐漸增加。長期看,煤價回歸合理綠色區間是可以期待的。”吳杰稱。
煤價或回歸合理區間
與此同時,根據主流火電企業公告的2017 年度業績預告來看,其凈利潤均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如華能國際、華電國際、國電電力(600795.SH)三大火電龍頭企業全年凈利潤預告同比降幅分別約為82%、87%和 53%。如果考慮相關公司現有電力裝機結構及其他資產結構,煤電業務基本處于盈虧平衡邊界。
另有消息稱,2018 年1月底,華能、大唐、華電和國家電投四大國家發電集團聯名向國家發改委提交了《關于當前電煤保供形勢嚴峻的緊急報告》,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電力企業經營窘境。
“從維持上中下游企業利潤合理分配的角度出發,我們認為有關部門將力促煤炭價格回歸合理區間。”對此,上述深圳私募機構負責人分析指出,“我們了解的情況是,春節以來,動力煤供給已有所緩和。2月初以來動力煤價格已出現明顯回落,其中,秦皇島港山西產Q5500動力末煤平倉價從2月2日最高765元/噸回落至684元/噸,跌幅已達10.6%。”
2018年春節期間,需求增加明顯,但供給保障強于去年同期,產能釋放情況得到驗證。2018 年春節前后30天,六大電廠合計耗煤量為1725萬噸,而去年同時期內,六大電廠耗煤量僅為 1565萬噸。在耗煤量大幅提升的情況下,2018年春節前后30天,六大電廠庫存提升488.23萬噸,而去年同時期內庫存提升幅度僅為188.5萬噸。
“如以春節期間供給測算,日耗與庫存提升對應的供給合計為2213.5萬噸,在不減少電廠庫存的情況下可滿足日耗73.78萬噸的水平, 而這一日耗水平高于 2014-2016年絕大部分時間的日耗需求,僅小于2017年年中與年末存在極端天氣的情況。”對此,該負責人稱,“電廠需求、庫存大幅提升的情況下,港口庫存與產地煤價仍能保持較為平穩狀態,足以證明2018年初動力煤供給情況顯著好于2017年初,后續煤價有望回歸500-600元/噸的合理區間。”
另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電聯)于今年2月初公布的全年用電量增速預期顯示,2018年全年用電量增速有望達到5.5%,為2015年以來預期最高值,且與2016和2017兩年復合增速水平相近。業內認為,中電聯在電力行業內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其發布的年度用電量增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業內部的整體預期,或有望引導煤炭產能合理釋放。
此外,繼2017年底國家能源局提出要求2018年要大力化解煤電產能過剩之后,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明確提出2018年的電力去產能目標即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
“我們認為,由于30萬千瓦以下機組占比不小,且超低排放改造難度大,煤電去產能將開啟,有利于存量機組提高利用小時數,大機組占比高的公司將受益。”吳杰預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