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2003年選擇了LED,那么是否還會有今天的中盛光電?
“那時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對許多行業進行梳理和調研,精選到最后,需要在光電和光伏行業中二者選其一。”王興華回憶,最后之所以選擇光伏,是基于LED行業中盛光電永遠不可能成為最核心企業的判斷,“但是光伏我們可以做出很獨到的產業模式”。
7年時間過去,中盛光電已成長為全國首家、全球十大國際太陽能一體化解決方案供應商,并在美國、德國、意大利、韓國設立4家分支機構。2010年,中盛光電擁具685兆瓦的從硅棒到組件的全產業鏈產能,較之2009年的280兆瓦增長245%,而2007年這個數據僅為25兆瓦。
“我們這一批人很慶幸進入這一行業。”王興華是中盛光電集團董事長,其感慨,從楊懷進、施正榮、高紀凡、苗連生,到彭小峰、舒樺,這個行業的領軍者都在為2012年前真正實現光伏發電1元/度努力,以使光伏發電成本相比常規燃煤發電具備價格競爭力。
中盛光電僅僅是過去10年中國光伏太陽能市場高速成長的切面。2010年中國太陽能電池產量將占據世界的一半以上,產量較2009年的4.38G瓦或有翻倍成長,連續4年蟬聯世界第一位,并出現諸如保利協鑫、賽維LDK、無錫尚德、常州天合、晶澳等世界知名的光伏企業。
2010年數據:產量翻倍
記者:當初為什么有做光伏可比光電做得更好這樣的認知?
王興華:當時要下決定很難,無論是光伏還是光電,都是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調研而選定的,其間投入大量心血。
為什么當時會選擇LED,因為當時2003年國家發改委出臺一個半導體照明工程,但是看了很久,覺得如何做LED永遠不可能成為最核心的企業,因為前面有很多家企業在里面,上游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科銳、飛利浦、歐司朗、日亞等少數外資企業手中,你也不會有什么新的模式可以做出來,也看不出做得時間長了會占據一個戰略核心位置。
光伏那時候剛起來,但我們完全有可能做出很獨到模式的行業。仔細調研之后,我們決定做太陽能一體化解決方案供應商,即提供從電站開發、電站EPC、電站維護至電站投融資等整套服務,就像汽車4S店。現在我們的技術和商業運作模式還是很有門檻的,很難去復制。
記者:2010年行將結束,最近包括德國、西班牙、捷克等主要光伏市場都在大規模減少上網電價的補貼,有分析機構會認為明年中國的許多光伏企業會過得十分艱難。已經掌握有多少明年的訂單?
王興華:2009年我們的產量為115兆瓦,但目前的產量已達到270兆瓦左右,全年的產量預計會達到310-320兆瓦這樣的一個規模。
事實上,受益于國外市場需求的旺盛,今年我們97%以上的產品均銷售到國外,市場主要以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英國、美國為主,中東地區和非洲也有一些銷量。
我們2011年的訂單主要集中在國外,事實上在11月份我們已將一季度60%的產量訂完,現在這個比例已超過70%,整個訂單量接近100MW,主要客戶還是集中在德國、美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幾個主要國家。
因為國內市場的不確定性,也許會在明年啟動,樂觀的會超過1個G瓦的安裝量,所以我們會對國內市場做個余量安置。如果國內沒有啟動的話,會將其放到國外。
國內市場啟動
記者:對于光伏市場前景的看好,尚德、晶澳、常州天合等企業都在擴容,將要在2011年邁入“G瓦”俱樂部的行列,中盛光電明年有沒有一個擴產的計劃?
王興華:我們有自己投資的計劃,項目方面明年投的比較多,事實上有些項目在今年已開始開建。明年年底組件應該會有700兆瓦左右的產能,前端從硅棒到電池的一體化產能約有400-500兆瓦的產能,加起來明年年底或后年年初會達到1.2G瓦左右。
當然,這只是一個理論上的規劃,主要是依據市場的需求來決定擴產的推進進度。我們的銷售渠道和其它公司不一樣,我們自己的工程用量比較大,所以在銷售方面問題不大。
記者:中盛光電新近剛與臺灣新日光簽署了370兆瓦的電池供貨協議。新日光占據你們外購電池量的多少份額,與其它的臺灣廠商是否也有合作?
王興華:我們的組件比較大,但電池量不能完全滿足,事實上也沒有要求兩者產能一致,因為我們希望在產業鏈中間有一個長期的配合。
新日光優勢在于做電池,與我們有多年的合作。新日光供量占了我們外購電池量的60%-70%,我相信這也是大陸兩岸廠商合作緊密的一個證明。事實上,我們幾乎跟臺灣所有的廠商都有合作。
記者:美國“301調查”帶給中國光伏企業的不僅是市值縮水,更是2010年及更遠的將來開拓美國市場的計劃重置,如無錫尚德在美國設廠,保利協鑫也在美國設立研發中心。但海外設廠也面臨一個成本問題,對于海外布局一塊,中盛光電會有何考慮?
王興華:我們研發和工程設計在海外已經有了,但從長期來看,我們不排除在國外建設制造工廠,這也是規避貿易摩擦的有效方式。
我們現在做新設備的解決方案,產業鏈的前端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