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0年,電池新能源領域項目投資呈現冰火兩重天:一面是不斷有項目延期、停滯或出讓的消息傳出,一面是頭部企業逆市擴產,加速海外布局。
產業寒冬持續 總體投資規模嚴重縮水
根據上市公司公告及公開報道,電池網統計了2020年電池新能源產業鏈投資擴產項目相關情況,統計在內的103個項目,97個公布投資金額,投資總額逾3737.52億元。其中,鋰電池投資項目28個,26個公布了投資金額,投資總額逾1820.23億元;正極材料、上游原材料及鋁箔投資項目15個,13個公布了投資金額,投資總額逾296.34億元;負極材料及銅箔投資項目8個,其中7個公布了投資金額,投資總額約254.01億元;隔膜投資項目5個,投資總額約81.08億元;電解液投資項目7個,投資總額達61.77億元;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充換電領域投資項目24個,總額達909.52億元;氫能領域投資項目7個,其中6個公布了投資金額,投資總額逾222.75億元;鋰電設備及其他領域投資項目9個,投資總額逾91.82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統計在內的項目,簽約落戶項目及募投項目占據了較大比例,并且大部分還未傳出開工建設的消息(已開工的項目電池網將在下一篇稿件“2020年電池新能源行業開工投產項目匯總”中解讀,敬請關注),存在部分項目后期終止,或是投資額和規劃產能縮水的可能性。
此外,電池網梳理發現,2020年電池新能源產業鏈投資擴產項目,雖然在數量上與2019年、2018年相差不大,但投資總額與前兩年相比,大幅縮水:在2019年,電池網統計統計在內的電池新能源產業鏈投資擴產項目總計108個,其中,100個項目公布了投資金額,總計約7419.53億元。在2018年,電池網統計的100個新能源電池產業鏈投資擴產項目(不包含氫能領域投資),投資總額逾5710億元。
其中,與2019年相比,新能源汽車、正極材料及上游原材料、氫能領域的項目投資金額均縮水2倍以上。2019年,電池網統計統計在內的正極材料、上游原材料及鋁箔投資項目16個,投資總額近753億元;新能源汽車領域投資項目16個,總額達3371.58億元;氫能領域投資項目21個,15個項目公布了投資額,投資總額逾622億元。
投資規模的縮水,一方面是受整體經濟下行壓力及行業競爭壓力加大影響,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相對于2015年下半年以來上一輪資本瘋狂涌入,項目遍地開花,本輪電池新能源產業投資更加趨于理性。
政策層面,對于盲目投資也已不斷發出警示:
2020年11月,一份在網上流傳的《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及項目情況調查的通知》顯示,發改委產業發展司擬對全國范圍內的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進行摸底調查,要求各地上報所屬地區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建設進展和運營情況。
2020年的最后一天,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多項通知。通知提出加強汽車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加大僵尸企業退出力度,遏制汽車盲目投資、違規建設等亂象,不斷提高產能利用率和產業集中度。
政策暖風頻吹 頭部企業備戰新一輪擴產競賽
在產業寒冬之下,2020年政策暖風頻吹,降低車企準入門檻,延長補貼政策期限,鼓勵各地增加汽車號牌指標投放,加快充/換電站建設,啟動新能源汽車下鄉等全方位促消費激勵政策和措施密集落地推行,新能源汽車產銷持續回暖。按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的提出,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目標要到20%。另據《中國汽車市場中長期預測(2020-2035)》預測,中國未來五年汽車市場將呈現穩定增長趨勢,到2025年銷量達到3000萬輛。以此推算,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600萬輛。
新能源汽車銷量預期向好,動力電池行業正迎來新一輪擴產高峰。與上一輪擴產熱潮不同的是,電池新能源領域新一輪擴產競賽中,新的市場參與者已大幅減少,一、二線產業鏈企業逐漸成為擴產投資的主角。
其中,2020年,動力電池頭部企業寧德時代擴產力度超預期:2月公告新增車里灣100億約45GWh投資項目,8月公告與浙江吉潤合資“時代吉利”投資80億元動力電池項目;12月更是連發3條投資擴產投資公告,擬總投資390億建設/擴建三大基地。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寧德時代2020年底產能預計可達到95GWh,2021年將有44條線投產,產能預計至少可增加66GWh,2021年底產能有望達到160-185GWh之間,一年內將近翻倍。
動力電池領域另一頭部企業比亞迪在2020年年初宣布成立弗迪公司,并實現了刀片電池在重慶工廠首次量產。2020年年底,比亞迪又成立了弗迪實業,60億動力電池項目簽約落戶合肥,不斷推進弗迪系電池的獨立、外供、擴產。
據比亞迪此前公布的數據,弗迪動力電池已在深圳、西安、青海、重慶、長沙、貴陽建立生產基地,2019年比亞迪電池產能是40Gwh,2020年已投產加上在建的電池產能預計達到65Gwh,而到2021年和2022年包括“刀片電池”在內的總產能分別達到75GWh和100GWh。
同時,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海外在動力電池及電池材料、設備領域的擴產體量小,滯后于需求。2020年,國內以出口導向的高端化擴產項目明顯增加,一、二線產業鏈企業加速全球布局:蜂巢能源歐洲電池工廠正式選址德國,總投資20億歐元;容百科技擬投11.93億在韓國建設年產2萬噸高鎳正極項目;天賜材料擬投2.77億在捷克投建年產10萬噸電解液項目;星源材質擬投1.3億元投建歐洲隔膜工廠,公司還曾公告擬不超20億元在歐洲建立鋰離子電池隔膜廠;科達利接連宣布,將在德國、瑞典和匈牙利設立子公司,并分別投資6000萬歐元、5000萬歐元和3000萬歐元;恩捷股份擬投資1.83億歐元在匈牙利建設濕法鋰電池隔膜項目。
未來的投資機會:多領域需求向上
與此同時,2021年新能源補貼政策標準已出爐,相比2020年退坡20%。隨著補貼政策的持續退坡,以及外資車企在電動化領域的發力,新能源汽車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市場競爭。
電池新能源領域未來的投資機會在哪?近期,各大機構陸續發布了2021年投資策略展望。
新時代新能源開文明團隊分析稱,過去國內新能源汽車分為兩個階段,2014-2016年是LFP拉動時代,2017-2019年是三元拉動時代,其背后的主要推動力是以補貼為主的政策驅動。開文明團隊預計,新能源汽車未來需求變化有兩點,一是從中國拉動需求變為中國、歐洲、美國三大地區共同拉動,因此參與全球化供應的企業將受益;二是從三元高增變為LFP和三元并行高增,因此兩條線上的企業均將受益。
在電池四大關鍵材料領域,開文明團隊預計全球2021年正極需求量43萬噸,同比增長73%,負極需求量26萬噸,同比增長78%,隔膜需求量40億平米,同比增長76%,電解液需求量30萬噸,同比增長78%。從價格上看,需求強勁,預計負極和隔膜價格下降空間有限,在樂觀情況下可能在短期甚至有所提價,正極和電解液由于供需錯配預計將進入向上周期。
開源證券分析師劉強表示,得益于特斯拉、比亞迪、造車新勢力、宏光MINI EV等優質供給的催化,目前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呈現高、低端兩頭大的“杠鈴型”結構。展望未來2-3年,特斯拉、比亞迪、造車新勢力等企業將逐步把產品梯次下沉,優質供給仍將成為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的主要動力;同時,由于政策向好,To B/G端市場有望回暖。此外,2021年是氫能源汽車產業從0到1的關鍵一年,產業和相關龍頭公司有望實現翻倍以上的增長。
東方基金基金經理李瑞認為,電動車有助于實現我國汽車產業的自主化,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有著更長遠的深刻意義。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逐步融入我們的生活,而新能源汽車則帶著強大的電動化、智能化基因改變了傳統車的研發模式,提高了人機交互效率。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浪潮推動下,有望誕生規模龐大的優質公司。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的方向有望成為未來十年最強的產業方向之一。
結語:電池新能源領域的投資機會仍然被各大機構長期看好,“備戰TWh時代”頻頻被各大機構及企業提及。可以預見,2021年電池新能源行業投資擴產項目數量與規模將雙雙回暖,多個細分行業將迎來高成長發展新機遇。
產業寒冬持續 總體投資規模嚴重縮水
根據上市公司公告及公開報道,電池網統計了2020年電池新能源產業鏈投資擴產項目相關情況,統計在內的103個項目,97個公布投資金額,投資總額逾3737.52億元。其中,鋰電池投資項目28個,26個公布了投資金額,投資總額逾1820.23億元;正極材料、上游原材料及鋁箔投資項目15個,13個公布了投資金額,投資總額逾296.34億元;負極材料及銅箔投資項目8個,其中7個公布了投資金額,投資總額約254.01億元;隔膜投資項目5個,投資總額約81.08億元;電解液投資項目7個,投資總額達61.77億元;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充換電領域投資項目24個,總額達909.52億元;氫能領域投資項目7個,其中6個公布了投資金額,投資總額逾222.75億元;鋰電設備及其他領域投資項目9個,投資總額逾91.82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統計在內的項目,簽約落戶項目及募投項目占據了較大比例,并且大部分還未傳出開工建設的消息(已開工的項目電池網將在下一篇稿件“2020年電池新能源行業開工投產項目匯總”中解讀,敬請關注),存在部分項目后期終止,或是投資額和規劃產能縮水的可能性。
此外,電池網梳理發現,2020年電池新能源產業鏈投資擴產項目,雖然在數量上與2019年、2018年相差不大,但投資總額與前兩年相比,大幅縮水:在2019年,電池網統計統計在內的電池新能源產業鏈投資擴產項目總計108個,其中,100個項目公布了投資金額,總計約7419.53億元。在2018年,電池網統計的100個新能源電池產業鏈投資擴產項目(不包含氫能領域投資),投資總額逾5710億元。
其中,與2019年相比,新能源汽車、正極材料及上游原材料、氫能領域的項目投資金額均縮水2倍以上。2019年,電池網統計統計在內的正極材料、上游原材料及鋁箔投資項目16個,投資總額近753億元;新能源汽車領域投資項目16個,總額達3371.58億元;氫能領域投資項目21個,15個項目公布了投資額,投資總額逾622億元。
投資規模的縮水,一方面是受整體經濟下行壓力及行業競爭壓力加大影響,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相對于2015年下半年以來上一輪資本瘋狂涌入,項目遍地開花,本輪電池新能源產業投資更加趨于理性。
政策層面,對于盲目投資也已不斷發出警示:
2020年11月,一份在網上流傳的《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及項目情況調查的通知》顯示,發改委產業發展司擬對全國范圍內的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進行摸底調查,要求各地上報所屬地區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建設進展和運營情況。
2020年的最后一天,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多項通知。通知提出加強汽車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加大僵尸企業退出力度,遏制汽車盲目投資、違規建設等亂象,不斷提高產能利用率和產業集中度。
政策暖風頻吹 頭部企業備戰新一輪擴產競賽
在產業寒冬之下,2020年政策暖風頻吹,降低車企準入門檻,延長補貼政策期限,鼓勵各地增加汽車號牌指標投放,加快充/換電站建設,啟動新能源汽車下鄉等全方位促消費激勵政策和措施密集落地推行,新能源汽車產銷持續回暖。按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的提出,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目標要到20%。另據《中國汽車市場中長期預測(2020-2035)》預測,中國未來五年汽車市場將呈現穩定增長趨勢,到2025年銷量達到3000萬輛。以此推算,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600萬輛。
新能源汽車銷量預期向好,動力電池行業正迎來新一輪擴產高峰。與上一輪擴產熱潮不同的是,電池新能源領域新一輪擴產競賽中,新的市場參與者已大幅減少,一、二線產業鏈企業逐漸成為擴產投資的主角。
其中,2020年,動力電池頭部企業寧德時代擴產力度超預期:2月公告新增車里灣100億約45GWh投資項目,8月公告與浙江吉潤合資“時代吉利”投資80億元動力電池項目;12月更是連發3條投資擴產投資公告,擬總投資390億建設/擴建三大基地。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寧德時代2020年底產能預計可達到95GWh,2021年將有44條線投產,產能預計至少可增加66GWh,2021年底產能有望達到160-185GWh之間,一年內將近翻倍。
動力電池領域另一頭部企業比亞迪在2020年年初宣布成立弗迪公司,并實現了刀片電池在重慶工廠首次量產。2020年年底,比亞迪又成立了弗迪實業,60億動力電池項目簽約落戶合肥,不斷推進弗迪系電池的獨立、外供、擴產。
據比亞迪此前公布的數據,弗迪動力電池已在深圳、西安、青海、重慶、長沙、貴陽建立生產基地,2019年比亞迪電池產能是40Gwh,2020年已投產加上在建的電池產能預計達到65Gwh,而到2021年和2022年包括“刀片電池”在內的總產能分別達到75GWh和100GWh。
同時,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海外在動力電池及電池材料、設備領域的擴產體量小,滯后于需求。2020年,國內以出口導向的高端化擴產項目明顯增加,一、二線產業鏈企業加速全球布局:蜂巢能源歐洲電池工廠正式選址德國,總投資20億歐元;容百科技擬投11.93億在韓國建設年產2萬噸高鎳正極項目;天賜材料擬投2.77億在捷克投建年產10萬噸電解液項目;星源材質擬投1.3億元投建歐洲隔膜工廠,公司還曾公告擬不超20億元在歐洲建立鋰離子電池隔膜廠;科達利接連宣布,將在德國、瑞典和匈牙利設立子公司,并分別投資6000萬歐元、5000萬歐元和3000萬歐元;恩捷股份擬投資1.83億歐元在匈牙利建設濕法鋰電池隔膜項目。
未來的投資機會:多領域需求向上
與此同時,2021年新能源補貼政策標準已出爐,相比2020年退坡20%。隨著補貼政策的持續退坡,以及外資車企在電動化領域的發力,新能源汽車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市場競爭。
電池新能源領域未來的投資機會在哪?近期,各大機構陸續發布了2021年投資策略展望。
新時代新能源開文明團隊分析稱,過去國內新能源汽車分為兩個階段,2014-2016年是LFP拉動時代,2017-2019年是三元拉動時代,其背后的主要推動力是以補貼為主的政策驅動。開文明團隊預計,新能源汽車未來需求變化有兩點,一是從中國拉動需求變為中國、歐洲、美國三大地區共同拉動,因此參與全球化供應的企業將受益;二是從三元高增變為LFP和三元并行高增,因此兩條線上的企業均將受益。
在電池四大關鍵材料領域,開文明團隊預計全球2021年正極需求量43萬噸,同比增長73%,負極需求量26萬噸,同比增長78%,隔膜需求量40億平米,同比增長76%,電解液需求量30萬噸,同比增長78%。從價格上看,需求強勁,預計負極和隔膜價格下降空間有限,在樂觀情況下可能在短期甚至有所提價,正極和電解液由于供需錯配預計將進入向上周期。
開源證券分析師劉強表示,得益于特斯拉、比亞迪、造車新勢力、宏光MINI EV等優質供給的催化,目前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呈現高、低端兩頭大的“杠鈴型”結構。展望未來2-3年,特斯拉、比亞迪、造車新勢力等企業將逐步把產品梯次下沉,優質供給仍將成為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的主要動力;同時,由于政策向好,To B/G端市場有望回暖。此外,2021年是氫能源汽車產業從0到1的關鍵一年,產業和相關龍頭公司有望實現翻倍以上的增長。
東方基金基金經理李瑞認為,電動車有助于實現我國汽車產業的自主化,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有著更長遠的深刻意義。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逐步融入我們的生活,而新能源汽車則帶著強大的電動化、智能化基因改變了傳統車的研發模式,提高了人機交互效率。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浪潮推動下,有望誕生規模龐大的優質公司。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的方向有望成為未來十年最強的產業方向之一。
結語:電池新能源領域的投資機會仍然被各大機構長期看好,“備戰TWh時代”頻頻被各大機構及企業提及。可以預見,2021年電池新能源行業投資擴產項目數量與規模將雙雙回暖,多個細分行業將迎來高成長發展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