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后,五大發電集團開啟了清潔能源發展競賽。
最近公布清潔能源新發展目標的是大唐集團。1月21日,在2021年工作會上,大唐集團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裝機超過50%,提前5年實現“碳達峰”。
這是五大發電集團中,第二家提出“碳達峰”時間表的電力央企。第一家是國家電投集團,這家清潔能源占比遙遙領先的電力央企宣布,初步測算到2023年就可以實現“碳達峰”。
不僅如此,國家電投還提出,計劃到2025年,集團電力裝機將達到2.2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比重提升到60%;到2035年,電力裝機達2.7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比重提升到75%。
對于國家電投,實現這一目標壓力并不算大。截至2020年底,國家電投電力總裝機為1.76億千瓦,清潔能源總裝機9888萬千瓦,占比56.09%,在五大電力集團中清潔能源占比一騎絕塵。
制圖:能見
但是對于大唐集團,到2025年完成50%以上占比目標,任重道遠。截至2019年底,大唐集團電力總裝機為14420萬千瓦,位居五大電力集團末位,清潔能源占比僅為32.51%,略好于國家能源集團的24.90%。
制圖:能見
這意味著,“十四五”期間大唐集團的電力裝機增量,幾乎全部要依靠清潔能源,才有可能完成,存量項目中或許還要淘汰一些煤電裝機。
為了完成這一目標,大唐集團明確提出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
提出二次創業新征程的還有華能集團。在1月17-18日召開的年終工作會上,華能集團提出,“十四五”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現代化清潔能源企業”的戰略目標,明確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和“六個新領先”的戰略任務,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實現再次騰飛。
相比于其他四家電力央企,華能集團在清潔能源發展絕對增量上目標最為宏大。華能集團強調,到2025年,華能集團要進入世界一流能源企業行列,發電裝機達到3億千瓦左右,新增新能源裝機8000萬千瓦以上,確保清潔能源裝機占比50%以上,碳排放強度較“十三五”下降20%,到2035年,進入世界一流能源企業前列,發電裝機突破5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75%以上。
而截至2019年年底,華能集團電力總裝機為18278萬千瓦,排名第二,但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僅為34%,處于五大發電集團中間位置。
從2019年清潔能源裝機占比34%,到2025年超過50%,再到2035年超過75%,且發電總裝機大幅增加,意味著華能集團未來電力裝機增量,幾乎也要全部依靠清潔能源。
從去年開始,華能集團在清潔能源尤其是新能源上,就開始迅速發力。2020年,華能集團新能源項目核準(備案)突破1300萬千瓦,開工突破1000萬千瓦,新增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新增容量是“十三五”前四年的總和。
對于華能集團而言,這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目標。
到目前為止,五大發電集團中,國家電投、華能集團、大唐集團都陸續公布了明確的清潔能源占比目標,只有國家能源集團和華電集團欲遮還羞。
面對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國家能源集團壓力最大。截至2019年底,國家能源集團電力總裝機為24644萬千瓦,排名第一,但是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只有24.9%,位居末尾。
其實國家能源集團清潔能源絕對裝機量并不算低,新能源裝機量僅次于國家電投,其風電裝機量位居國內第一,不過多年來在光伏領域并未發力,位居五大發電集團之末。
從今年開始,轉型壓力最大的國家能源集團也開始發力清潔能源,提出力爭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達到7000-8000萬千瓦。
但是對比來看,國家能源集團在清潔能源方面的投入并不大。電力總裝機排名第二、僅次于國家能源集團的華能集團,計劃在“十四五”僅新能源新增裝機就要達到8000萬千瓦以上,還不包括水電、核電等其他清潔能源。
這或許與國家能源集團特殊情況分不開。國家能源集團由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重組而來,其煤炭產量位居國內首位。因此從轉型角度,難度也最大。
面對挑戰,國家能源集團依然宣布全面啟動“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研究和實施路徑。
如果國家能源集團有著特殊情況,尚未公開清潔能源發展詳細目標,那么吊詭的是,華電集團為何未公開?
在1月20日召開的2021年工作會議上,華電集團提出“十四五”發展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公司實現“5318”發展目標,初步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業。
但是在該公司的外宣材料中,清潔能源發展目標只字未提。事實上,華電集團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并不落后,截至2019年底達到40.40%,雖然明顯低于國家電投,但是依然排名第二。
事實上,華電集團并非不重視清潔能源。在華電集團強調的2021年五點工作要求中,第一條就是讓綠色成為公司發展的鮮亮底色。
我們預計華電集團2025年清潔能源占比目標會超過50%,很可能僅次于國家電投。
五大發電集團基礎不同,發展節奏也會有所差異,但是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目標是一致的。
五大發電集團清潔能源發展目標
只是,對于清潔能源占比較低的發電集團而言,面對碳達峰、碳中和壓力,時間不多了。
這是一場關乎存亡的競賽。
最近公布清潔能源新發展目標的是大唐集團。1月21日,在2021年工作會上,大唐集團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裝機超過50%,提前5年實現“碳達峰”。
這是五大發電集團中,第二家提出“碳達峰”時間表的電力央企。第一家是國家電投集團,這家清潔能源占比遙遙領先的電力央企宣布,初步測算到2023年就可以實現“碳達峰”。
不僅如此,國家電投還提出,計劃到2025年,集團電力裝機將達到2.2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比重提升到60%;到2035年,電力裝機達2.7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比重提升到75%。
對于國家電投,實現這一目標壓力并不算大。截至2020年底,國家電投電力總裝機為1.76億千瓦,清潔能源總裝機9888萬千瓦,占比56.09%,在五大電力集團中清潔能源占比一騎絕塵。
制圖:能見
但是對于大唐集團,到2025年完成50%以上占比目標,任重道遠。截至2019年底,大唐集團電力總裝機為14420萬千瓦,位居五大電力集團末位,清潔能源占比僅為32.51%,略好于國家能源集團的24.90%。
制圖:能見
這意味著,“十四五”期間大唐集團的電力裝機增量,幾乎全部要依靠清潔能源,才有可能完成,存量項目中或許還要淘汰一些煤電裝機。
為了完成這一目標,大唐集團明確提出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
提出二次創業新征程的還有華能集團。在1月17-18日召開的年終工作會上,華能集團提出,“十四五”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現代化清潔能源企業”的戰略目標,明確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和“六個新領先”的戰略任務,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實現再次騰飛。
相比于其他四家電力央企,華能集團在清潔能源發展絕對增量上目標最為宏大。華能集團強調,到2025年,華能集團要進入世界一流能源企業行列,發電裝機達到3億千瓦左右,新增新能源裝機8000萬千瓦以上,確保清潔能源裝機占比50%以上,碳排放強度較“十三五”下降20%,到2035年,進入世界一流能源企業前列,發電裝機突破5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75%以上。
而截至2019年年底,華能集團電力總裝機為18278萬千瓦,排名第二,但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僅為34%,處于五大發電集團中間位置。
從2019年清潔能源裝機占比34%,到2025年超過50%,再到2035年超過75%,且發電總裝機大幅增加,意味著華能集團未來電力裝機增量,幾乎也要全部依靠清潔能源。
從去年開始,華能集團在清潔能源尤其是新能源上,就開始迅速發力。2020年,華能集團新能源項目核準(備案)突破1300萬千瓦,開工突破1000萬千瓦,新增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新增容量是“十三五”前四年的總和。
對于華能集團而言,這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目標。
到目前為止,五大發電集團中,國家電投、華能集團、大唐集團都陸續公布了明確的清潔能源占比目標,只有國家能源集團和華電集團欲遮還羞。
面對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國家能源集團壓力最大。截至2019年底,國家能源集團電力總裝機為24644萬千瓦,排名第一,但是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只有24.9%,位居末尾。
其實國家能源集團清潔能源絕對裝機量并不算低,新能源裝機量僅次于國家電投,其風電裝機量位居國內第一,不過多年來在光伏領域并未發力,位居五大發電集團之末。
從今年開始,轉型壓力最大的國家能源集團也開始發力清潔能源,提出力爭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達到7000-8000萬千瓦。
但是對比來看,國家能源集團在清潔能源方面的投入并不大。電力總裝機排名第二、僅次于國家能源集團的華能集團,計劃在“十四五”僅新能源新增裝機就要達到8000萬千瓦以上,還不包括水電、核電等其他清潔能源。
這或許與國家能源集團特殊情況分不開。國家能源集團由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重組而來,其煤炭產量位居國內首位。因此從轉型角度,難度也最大。
面對挑戰,國家能源集團依然宣布全面啟動“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研究和實施路徑。
如果國家能源集團有著特殊情況,尚未公開清潔能源發展詳細目標,那么吊詭的是,華電集團為何未公開?
在1月20日召開的2021年工作會議上,華電集團提出“十四五”發展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公司實現“5318”發展目標,初步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業。
但是在該公司的外宣材料中,清潔能源發展目標只字未提。事實上,華電集團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并不落后,截至2019年底達到40.40%,雖然明顯低于國家電投,但是依然排名第二。
事實上,華電集團并非不重視清潔能源。在華電集團強調的2021年五點工作要求中,第一條就是讓綠色成為公司發展的鮮亮底色。
我們預計華電集團2025年清潔能源占比目標會超過50%,很可能僅次于國家電投。
五大發電集團基礎不同,發展節奏也會有所差異,但是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目標是一致的。
五大發電集團清潔能源發展目標
只是,對于清潔能源占比較低的發電集團而言,面對碳達峰、碳中和壓力,時間不多了。
這是一場關乎存亡的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