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加持下,新型儲能板塊發展迅猛。
國家能源局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超過17.33GW/35.80GWh,平均儲能時長2.1小時。1-6月,新投運裝機規模約863萬千瓦/1772萬千瓦時,相當于此前歷年累計裝機規模總和。
預測數據顯示:2025年新型儲能的產業規模會突破1萬億元,到2030年會接近3萬億元。
巨大的藍海市場,諸多企業相繼“殺”入儲能板塊,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儲能產業企業數量達8.9萬家,而僅僅2022年便新增3.9萬家,占比達43.82%。
在諸多儲能企業中,“光伏系”企業占據重要地位,且取得不俗成績。
世紀儲能統計20家“光伏系”儲能企業上半年業績以及儲能板塊出貨情況,各企業表現各有不同,但儲能板塊業績所占比重日趨加大。面對此種情況,部分業內人士將光伏企業“跨界”儲能業務稱之為“轉型”。
逆變器企業跨界儲能成趨勢
世紀儲能根據各企業上半年報統計,20家“光伏系”企業上半年總營收超3289億,凈利超344億。在半年報披露的明確數據中,僅有科陸電子儲能板塊營收同比出現下降,其他企業儲能業務營收均呈現上漲,其中上能電氣儲能業務營收同比更是創下了2048.15%的成績,易事特營收增幅則為1234.19%,雖然科士達相關營收同比也達到290.96%,但是其為新能源光伏及儲能業務綜合收入。在營收方面陽光電源則表現突出,達到了85.23億,同比增長257.26%,營收占比達29.78%,近三成,陽光電源近年在儲能方面的業績發展迅猛。
由20家企業所在光伏板塊可以發現,主要涉及逆變器、組件兩大業務,其中逆變器企業(或含逆變器業務企業)達12個,占比為60%,成為光伏行業跨界儲能的主力。
縱觀光伏產業鏈中的各板塊,逆變器板塊的企業大多選擇跨界儲能。諸如華為、陽光電源、正泰、錦浪、上能、首航、禾望、固德威、古瑞瓦特、特變電工、德業、昱能、科士達、易事特、科陸電子、禾邁、三晶等逆變器企業皆涉及儲能業務。
儲能已經成為逆變器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某龍頭逆變器企業相關負責人對世紀儲能表示,逆變器企業跨界儲能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主要源于三方面原因——儲能市場廣闊,擁有較為可觀的前景;光伏逆變器企業在跨界儲能方面具有技術優勢,不需進行更多投入;相較于光伏逆變器,儲能業務的利潤更高,兩者最高比甚至為1:10。儲能業務對拉動企業營收、促進企業發展大有裨益。
對于儲能業務未來的發展空間,該負責人表示,現今多地相繼出臺了硬性配儲的規定,但是由于成本等多方面原因,部分儲能項目變成了形式上的配置,難以起到調峰調谷的作用。同時,要儲能真正起到調峰調谷的作用,現有的儲能規模遠遠不足,如果要儲能起到預期中的作用,配儲規模至少需要達到現有規模的三倍以上。未來依舊會有更多的企業進入儲能行業。
光伏龍頭企業相繼布局儲能
現今光伏企業跨界儲能并不奇怪,甚至部分企業已布局儲能多年。光伏產業鏈中的龍頭企業更是在儲能板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光伏板塊‘卷’得厲害,企業在布局一體化的同時,開始尋找新的盈利點。”某組件龍頭企業相關負責對世紀儲能表示。同時,該負責人舉例,在前幾年面臨困境的某龍頭企業正是在新的形勢中相繼布局儲能等多個板塊,現今已見成效。
縱觀上述表格中企業會發現,其中涉獵多個光伏行業龍頭企業和實力企業,陽光電源、晶科、天合、晶澳、協鑫皆在其中。
陽光電源近年在儲能方面表現強勢。
2023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儲能系統營收85.23億,同增257.26%。陽光電源儲能系統業務足跡遍布中、美、英、德、日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且在報告期內,公司通過澳洲GPS并網許可,簽約南澳最大獨立儲能訂單138MW/330MWh;簽訂英國825MWh儲能大單;助力中國南網范圍內規模最大的儲能電站“廣西崇左市板崇200MW/400MWh儲能項目”一期成功并網投產等,為全球多個項目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2022年度公司儲能業務實現營收101.3億元,同比增222.7%。2022年陽光電源儲能系統全球發貨量達7.7GWh,相關數據顯示,陽光電源儲能系統出貨量連續七年位居中國企業第一。
晶科在半年報中并未披露儲能等營收,但其在2020年進軍儲能。2021年,晶科與寧德時代,國軒高科、贛鋒鋰業分別簽署合作協議。2022年,晶科能源在浙江、江西、山東、上海等地成立多個儲能業務公司。2023年4月,浙江晶科儲能有限公司成立,并投建12GWh 儲能集成系統和 12GWh 儲能電芯項目,項目已經于7月開工。整個項目總投資84.3億元,規劃建設儲能電芯車間、模組Pack車間、儲能系統組裝車間等,預計今年底首條產線投產,明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產。
天合半年報中披露:2023 年上半年,隨著自有電芯產能的逐步投放,天合儲能構筑了 涵蓋儲能電芯、萬次循環液冷系統、智能管理系統等在內的全棧式儲能解決方案,形成了獨有的 核心競爭力壁壘。
并且披露:預計 2023 年底儲 能電池、直流電池艙及交直流產品組合達到 12GWh 產能,2024 年二季度末達到 25GWh 產能。天合透露,2022年,年儲能產品國內出貨量超1.5GWh,全球出貨量近2GWh,并交付了國內單體800兆瓦時儲能項目。實現中國儲能集成商國內第四、全球第六的市場格局,
2015年,天合便成立儲能公司。
晶澳在半年報中披露,成立了儲能研究中心,儲能中心采取自主研發模式為工商業和源網側場景客戶開發戶外柜和預制艙式儲能系統,利用自主研發的 1500V 液冷 平臺技術,開發標準化系列產品。采用合作研發模式為海外家庭用戶開發戶用電池系統、光儲系統和儲能系統系列產品。2023年SNEC展中,晶澳亦推出多款儲能產品。
協鑫儲能業務最早可追溯至2017年,其投建江蘇省最大用戶側鋰電儲能示范項目。2023年8月28日,協鑫能科公告,下屬控股子公司年產20GWh儲能系統項目在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投產。這標志著協鑫正式完成從上游儲能材料、中游儲能制造到下游儲能場景應用的全產業鏈生態閉環。
除上述企業,阿特斯亦在半年報中披露,截止到 2023 年 6 月 30 日,訂單儲備26GWh。大型儲能業務方面,截止報告期末已簽訂單金額超 21 億美元,為 2024 年大幅提升交付規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儲能藍海市場前景可觀,更多光伏企業涉儲成為必然。儲能市場日趨火爆,與之相伴的是產能過剩,以及劣幣驅逐良幣、價格戰的擔憂。儲能市場的競爭已經拉開,跨儲的光伏企業將在年終交出怎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