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引言
近年來,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在碳達峰、碳中和(下文簡稱為“雙碳”)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雙輪驅動”下快速發展。
中國以光伏發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成效顯著,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發電量在全國所有能源總發電量中的占比穩步提升,發電成本快速下降,已基本進入平價無補貼發展的新階段[1]。
為實現“雙碳”這一宏大目標,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人才培育方式亟需改革。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建設碳達峰、碳中和人才體系,鼓勵高等學校增設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學科專業”[2]。
2022年4月,教育部印發《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提出實施打造高水平科技攻關平臺、加快緊缺人才培養、促進傳統專業轉型升級、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深入開展改革試點、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等22項重點任務,來加強可再生能源產業的人才培養[3]。
由于高校畢業生是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和分析高校光伏產業人才培養現狀、存在問題和改革思路,對提升中國教育水平和產業化適配性,具有重要意義和參考價值。
光伏產業是可再生能源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可再生能源產業人才培養的重點領域。近年來,全球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持續擴大,未來將帶動全球光伏人才需求高速增長。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分析,2021年全球光伏產業從業人員數量約為535萬人,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從業人員的32.6%。
按照21世紀全球溫升限制1.5℃的要求估算,2021—2030年間光伏產業從業人員數量將保持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預計達到13.7%,2030年全球光伏產業從業人員預計將達到1705萬人;2030—2050年間光伏產業從業人員數量將基本飽和,年均增長率僅為0.7%,2050年光伏從業人員數量預計將達到1959.4萬人[4]。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產業制造基地,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統計數據[5],2021年國內光伏產業制造規模呈現迅速擴大態勢,其中,太陽能級多晶硅產量為50.6萬t,同比增長27.8%;硅片產量為226.6GW,同比增長40.4%;太陽電池產量為197.9GW,同比增長46.8%;光伏組件產量為181.8GW,同比增長45.9%,預計未來還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因此,高校亟需應對光伏產業高速化發展的需求,提前在人才培育方面做出響應和調整。
以往一些文獻已對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產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設置進行了初步探討[6,7],但考慮到光伏工程相關專業的設置需順應可再生能源產業高速發展的需要[8],進行進一步的探討仍十分必要。
例如,從人才培養角度來看,以“走出去、引進來”方式培養“雙師型”教師已不能滿足創新發展的需求,在光伏產業中,“雙師型”教師是既能擔任光伏專業教學工作又能勝任生產線培訓的教師,因此需要引入“雙師型”創新團隊[9]。
另外,近期也有文獻提出了光伏產業人才問題[10],提出光伏產業人才供需錯配、產教脫節、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不完善等問題是中國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掣肘。
本文對中國光伏產業人才現狀進行深入分析,根據光伏制造全產業鏈新增產量對未來光伏產業人才培養需求進行預測,從相關專業畢業生規模及光伏行業就業率方面對高校人才供給能力進行測算;對光伏產業人才培養經驗,并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對高校光伏人才培養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光伏產業人才培養改革建議。
02
光伏產業人才培養供需現狀
市場研究表明,伴隨光伏產業高速發展,中國光伏產業人才數量需求在2022—2023年達到高位。由于當前國內光伏專業人才供給存在不足,光伏產業人才面臨短缺的局面。
1.1 需求現狀
按照CPIA對2021—2025年中國光伏產業各主要環節新增市場容量的預測,考慮到生產工藝進步帶動人均產出率提高、單位產出用工需求降低的影響,2022—2025年中國光伏產業技術人員新增需求累計將達到2.4萬~4.2萬人,到2025年中國光伏產業技術人員總量將達到9.2萬~11.0萬人,如表1所示。
表1 2021—2025年中國光伏產業各環節新增市場容量和技術人才需求
光伏產業鏈主要包含多晶硅、硅錠/硅棒/硅片、太陽電池、光伏組件(晶硅光伏組件和薄膜光伏組件)、逆變器等的制造環節,以及光伏發電系統建設、運維等中游或下游應用環節。
此外,光伏產業鏈還包括輔材輔料(漿料、網版、玻璃、膠膜、背板、邊框等)、光伏制造設備、光伏電站部件(支架、線纜等)等上游環節。光伏產業鏈制造環節及下游光伏電站代表企業的調查數據結合企業產量和行業總體情況可分析得出[11]:
2021年中國光伏產業直接從業人員為40.9萬人;其中,多晶硅相關從業人員為1.7萬人,硅錠/硅棒/硅片相關從業人員為5.8萬人,太陽電池相關從業人員5.8萬人,光伏組件相關從業人員為11.2萬人,逆變器相關從業人員為2.8萬人,光伏電站相關從業人員(包括建設、運維)為13.6萬人。
中國光伏產業直接從業人員具有典型制造業人員的結構特點,技術人員崗位占比為16.5%(生產人員崗位占比高達69.7%)。
1.2 供給現狀
1.2.1 專科及以下學歷畢業生
光伏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是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寶貴資源,其中,??萍耙韵聦W歷的光伏相關專業人才占比最為突出。
作為交叉產業,光伏產業所需人才涉及能源、物理、化學、電子等多領域。國內高等職業院校注重實訓,能夠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并且開設了與光伏相關的“藍領”技術專業,為國內光伏產業提供了眾多實用技術人才。
中國一些高等職業院校已開設多種光伏??茖I(學科),如:硅材料制備技術、光伏材料制備技術、光伏技術(含光伏發電工程)、儲能材料技術、新能源材料應用技術等學科,各方向的專業設置較為明確。
根據對國內院校的不完全統計,2021年中國共有5所院校開設硅材料制備技術專業,16所院校開設光伏材料制備技術專業,81所院校開設光伏技術(含光伏發電工程)專業,16所院校開設儲能材料技術專業,13所院校開設新能源材料應用技術專業。
2022年對中國光伏重點企業進行調研,調研數據表明:2021年時大專及以下學歷的光伏制造業人員占比為78.8%;當年國內高等職業院校光伏相關專業畢業生規模約為1萬人,進入光伏行業就業的比例約為80%,高等職業院校光伏產業技術人才年新增供給量約為0.8萬人。
1.2.2 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
從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才方面來看,中國開設有與光伏強相關專業的院校數量不多,大多數院校的光伏人才來自自動化、電子科學與技術、應用物理等專業,各院校光伏相關專業畢業生進入本行業從業的比例差距較大。
由于國內院校未直接面向本科及以上學歷設置光伏行業相關專業,需以寬口徑統計光伏相關專業情況。
在本科方面,光伏產業人才主要來自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能源與動力工程、物理學(含應用物理學、材料物理等)、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等專業。
據2022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智庫)的統計,2021年中國開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院校有601所,開設自動化專業的院校有496所,開設物理學專業的院校有292所,上述院校是本科學歷光伏人才來源的主要渠道。
在碩士方面,中國的與光伏相關學術型碩士專業包括電子科學與技術、物理電子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等專業,相關的專業型碩士專業包括能源動力等專業。
在博士方面,中國目前開設的光伏相關學術型博士專業有電子科學與技術、物理電子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等,設有相關的專業型博士專業,比如:高分子材料、能源動力等。
2022年對中國光伏重點企業進行調研,調研數據表明:2021年時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光伏制造業人員占比為21.2%,其中,本科學歷從業人員為18.6%,碩士學歷從業人員為2.6%,博士學歷從業人員為0.04%;寬口徑統計光伏相關專業本科畢業生約為24萬人,研究生畢業生約為5萬人。
雖然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等與光伏相關性強的畢業生進入光伏行業從業的人數比例最高可達50%,但整體來看,光伏相關專業畢業生從事光伏產業的占比仍不足5%,這導致2021年高校光伏人才新增年供給量僅為1.5萬人。
03
光伏產業人才培養思路
從光伏產業集聚發展經驗來看,中國光伏產業人才培養應充分發揮企業孵化培育優勢、充分吸引相關行業交叉領域人才、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地區優勢。
2.1 充分發揮企業孵化培育優勢
從中國光伏產業發展歷程來看,海外光伏市場大規模發展和海外技術人才持續涌入是推動中國光伏制造產能快速擴張的重要因素之一。2004年,德國政府修訂了可再生能源法(EEG),極大拉動了全球光伏市場增長。
施正榮、楊懷進、趙建華、瞿曉鏵等海外留學華僑敏銳地覺察到光伏技術在中國產業化發展路上的良好前景,回國后分別創立了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電光伏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等第一批光伏企業,促進了中國光伏制造業規模的快速增長。
這些企業家也被稱為中國光伏產業的“拓荒者”。迄今為止,中國一直是眾多海外先進光伏產業人才優先選擇的技術孵化區,海外人員引領的光伏企業模式仍是中國光伏產業人才培養壯大的重要支撐。光伏產業人才培養應和光伏企業的領軍人才合作,培養一批技術的中堅力量。
2.2 充分吸引相關行業交叉領域人才
國內半導體產業的深厚積累為擴大光伏產業人才數量提供了較大幫助。太陽電池的制備流程屬于典型的半導體工藝,而中國在過去幾十年大力發展半導體行業,在半導體設備和材料領域都積累了一些先進科研單位與人才。
這些單位培養的半導體工藝相關人才都逐步在光伏領域開枝散葉,成為中國光伏配套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由于逆變器還涉及電力電子領域,光伏發電項目在設計、開發、建設、并網、運營過程中也充分吸納了傳統電力行業的人才,電力行業人才的涌入助推了這些環節的快速發展。
中國光伏產業發展時間不長,從業人員大多數是從其他行業引進,年齡層較為年輕,彼此之間溝通障礙較少,從業人才進入該行業后可以享受到光伏產業高速發展的紅利。因此,光伏產業人才培養應借助泛半導體、電力等交叉領域人才,加速復合型人才的培育。
2.3 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地區優勢
中國的光伏產業發展集聚于長三角地區,由于近年來長三角地區的半導體相關專業人才外溢至光伏產業,在助力光伏產業發展和集聚的同時,也促成人才在長三角地區集聚,形成人才規模上的競爭優勢。賽迪智庫調研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光伏制造環節人員區域分布已具有一定的集中度。
2021年光伏制造環節人員數量排名前5的省份分別是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江西省,其中江蘇省占33.1%,浙江省占15.1%,安徽省占9.8%。
隨著產業逐步成熟,產業布局更趨合理化,多晶硅、硅棒等高耗能環節向工業用電價格相對較低的新疆維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四川省、云南省等西部地區集聚;硅片、太陽電池、光伏組件等環節也開始轉移至江浙皖川等省份,成為新興的產業集群。
但相較之下,由于產業規模化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配套設施不完善,西北地區人才保有率相對不足??傮w來看,光伏產業人才培養應重點發揮產業集聚地區優勢,完善人才培育體系。
04
光伏產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 人才供給數量存在缺口
2021年中國寬口徑統計得到光伏相關專業大專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年供給量僅為2.3萬人,考慮到新能源行業間接和派生從業人員數量約為技術人員從業數量的6倍,因此年供給量僅能勉強滿足中國光伏產業保守發展需求,距離滿足中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的新增需求仍有約2倍的人才數量缺口。
由于截至2025年大專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年供應量預計僅增至3.4萬人,那么2022—2025年間中國光伏產業專業人才數量缺口將進一步放大。分析得出,光伏產業人才數量缺口問題若得不到有效解決,不僅將限制中國光伏產業擴產計劃的推行,還將拖慢中國光伏智能化進程的發展速度。
調研顯示,當前光伏企業中專業技術類崗位人才最為緊缺,若人才需求得不到滿足將直接影響生產線擴張。另外,高級研發人員是國內光伏企業突破關鍵工藝流程的主力軍,研發人員供給量上短缺將拖慢光伏主產業鏈智能化技術的研發和配套產業鏈升級迭代的進程。
3.2 晶體硅生產線研發人才欠缺
中國目前已居全球光伏產業主體地位,但缺乏實用研發人才和技術,導致中國科研機構出現產學研脫節現象。
由于國家重點項目對晶體硅太陽電池產業原創技術研發的重視性不足,高校等科研機構在論文導向下偏重與產業化嚴重脫節的鈣鈦礦等領域,而對行業需求較大的晶體硅太陽電池及其組件、光伏發電系統等領域,卻未開展較為深入的研究,這造成了晶體硅電池領域的太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紀錄多由企業突破這一“怪現象”[12]。
從學科地位來看,截至2021年11月,電氣工程領域共有兩院院士62位,其中僅楊德仁院士專注于光伏材料領域,這也從側面印證了中國光伏產業長板發展缺乏定位、人才金字塔結構存在缺失[13]。
近年來,產學研脫節的問題已逐漸影響中國光伏企業出口,缺乏原創技術導致產品出口受阻,比如:2020年HanwhaSolutions Corporaton(韓華)訴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REC太陽能公司侵犯鈍化技術專利案已得到德國地方法院認定,以上3家公司被判決大規模召回相關光伏組件。
3.3 人才學科培養定向性不足
光伏作為復合型學科,長期未能設立特定的專業,這造成光伏相關課程設置混亂且缺乏定向性。課程設置上,光伏專業領域課程很少,優質光伏專業教材匱乏,經典教材已經沿用許久,已經不滿足當前研究生和工程師培養需求;
人才培養上,畢業生實訓經驗不足,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后仍需要花費時間和成本培養其相關專業技能。
人才培養和學科體系的不完善直接造成光伏產業人才易被吸引至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等其他泛半導體領域,引發企業人才流失和挖角等嚴重問題[14]。
有企業反映,國內光伏產業人才傾向于通過頻繁跳槽獲得更高職位和薪酬,較大程度上增加了光伏企業培養成本和企業崗位真空風險。
05
光伏人才培養改革探討
光伏人才培養改革應從完善光伏學科建設、優化光伏師資團隊、加強光伏產教融合這3個方面入手。
4.1 完善光伏學科建設
提升光伏學科獨立性、專業性是加速光伏產業人才培養的重要路徑。
完善學科建設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開展:首先,在光伏領域實施卓越工程師計劃;推動高校光伏相關專業布局和學科建設;在電子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等一級學科下探索設立光伏專業二級學科;
推進光伏材料、裝備制造、運行維護、前沿技術課程設置;并將相關學科納入碳中和交叉學科人才培養專項計劃。
其次,鼓勵在集成電路、儲能等一級學科建設中支持光伏相關學科建設,通過招生計劃增量安排和存量調整,支持光伏相關專業穩步擴大本科、碩士、博士招生規模等也是有效途徑。
院校需按照光伏產業化需求,明確光伏專業學科內涵和學科培養方案。明確光伏專業學位授予基本要求,突出實踐考核導向,明確實習實踐學分與考評形式,提高人才培養和產業化實踐協同性,夯實相關數理基礎,體現學科交叉和行業特色。推進核心課程改革,提升光伏教材質量。
推進光伏核心課程改革方面,各院校需著眼學科和產業發展前沿,完善光伏材料、裝備制造、運行維護、前沿技術等相關課程的制定,并在光伏相關職業院校設置思政課程,增強學生對光伏職業理念、責任和使命的認識與理解,鼓勵學生立志成為鍛造“光伏長板”的卓越工匠。
若要加快光伏經典教材和課程內容的更新,需依托相關行業協會設立光伏教育委員會,由委員會組織高職院校、科研院所、職業院校專家聯合撰寫、認證或推薦光伏專業教材,降低不嚴謹的自編教材的使用率。定期以產業化為導向完善高校人才考核、交流機制,鼓勵產業界高端人才回流至高校和科研機構任教并開展研發工作。
4.2 優化光伏師資團隊
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設立光伏卓越工程師聯合培養基地,開設培養項目,支持企業和高校間加強光伏領域的交流合作。實施校企雙導師制,高校為研究生配備學術水平高的校內導師,企業為研究生配備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校外導師,共同指導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和論文撰寫。
建議組織院校和科研機構成立國家級光伏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高水平國家科研平臺,同時引進國內外高端光伏產業人才,在新型太陽能(如n型TOPCon電池、薄膜太陽電池等)等領域組建前沿攻關團隊。
在國家、省部級人才重大工程和計劃、兩院院士評選中,將光伏領域納入人才評選范圍,并給予相應傾斜,鼓勵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等的高端人才積極申報。
依托相關行業協會,研究出臺光伏行業各主要制造、應用環節的人才分級評價標準,規范光伏行業領軍人才、創新人才、骨干人才、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層次界定。支持地方政府和產業園區在居留簽證、個稅優惠、家屬落戶、住房補貼、優先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光伏高端人才專項補貼政策。
依托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組織建設中國光伏高端人才數據庫和光伏人才智力對接平臺,定期舉辦大型光伏人才交流洽談會和網絡研討會等活動,為各地引進的高端光伏人才提供良好的創新、創業條件。
4.3 加強光伏產教融合
支持相關領域的產業園區出臺新政策,鼓勵企業與高校、研究機構等加強合作,引導企業在職員工通過在職本科、在職碩士/博士、非學歷繼續教育等培訓提升專業能力。
支持光伏行業協會組織召開高校企業對接會,鼓勵企業將淘汰的二手設備捐贈給院校建設科研平臺,開展實習實訓,加快培養與產業化結合緊密的專業技術人才,同時出臺專項政策,對于捐贈二手設備的可以抵免相應稅費,從而提高企業積極性。
鼓勵企業設立光伏相關專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聯合高校開展人才培養和研發工作,支持地方政府、產業園區對企業人才培養合理支出的部分實施納稅減免,并在相應項目申報中給予重點傾斜。
依托相關行業協會,組織開展全國光伏職業技能大賽、光伏創意大賽等,引導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加強光伏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融合和應用。依托CPIA開展光伏產業人才國際聯合培養,推薦國內優秀人才到相關國際企業、機構實習。
06
結論
本文結合光伏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對中國光伏產業人才培養的供需情況進行了分析,認為當前中國光伏人才培養中存在人才供給數量上的缺口、缺少晶體硅產業研發人才、學科專業培養定向性不足等問題。
為了解決存在的問題并適配國內光伏產業高速發展的現狀,中國應發揮企業孵化培育優勢、吸引相關交叉行業人才、發揮產業集聚地區優勢,實施光伏卓越工程師計劃,完善學科建設,從產業化需求出發推進核心課程改革;
設立光伏卓越工程師培養基地,優化院校師資團隊,在校企雙導師制基礎上提升光伏人才培養質量;加強產教融合,出臺光伏專項人才培養支持政策,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聯合緊密開展合作。本研究將為新時期中國高校可再生能源產業人才培養提供新思路。
免責聲明:本文僅用于學術交流和傳播,不構成投資建議
-------
參考資料:
[1]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國辦函[2022]39號[S/O L].(2022-05-14)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5/30/content_5693013.htm.
[2] 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EB/OL].(2021-10-24). 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24/content_5644613.htm.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教高函[2022]3號[S/OL].(2022-04-1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205/t20220506_625229.html.
[4] 姚金楠.2025年光伏行業直接從業人員需求將突破55萬[N/OL].中國能源報,2022-06-27(11). 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html/2022-06/27/content_25925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