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家電投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央研究院”)聯合總包的國家電投鐵嶺市百萬千瓦級風光火儲多能互補示范項目配套電蓄熱儲能調峰項目(清電昊風電蓄熱儲能調峰項目)核心設備23000m3斜溫層蓄熱罐主體落成。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為最終交付奠定堅實的基礎。
該項目入選了2024年5月國家能源局發布的“火電+儲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典型案例,是國內首個火電與新能源深度耦合實現新能源消納及機組靈活性運行的首個創新應用案例。項目以2x60萬千瓦火電機組與11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相融合,建設集團內有效容積達23000m3的斜溫層蓄熱罐,配套50MW高壓電極鍋爐,通過存量火電與多元化配置新能源、熱儲能的有機耦合,實現多能互補模式協調發展、機組調峰靈活性改造、熱電冷多能聯供等方面作用,具有積極的示范效應及產業推廣價值。
中央研究院作為系統整體技術方案設計方及核心設備供貨方,融合多項創新技術,針對現行政策,首次實現儲熱調峰參與現貨市場交易功能,提出通過“低買高賣”策略盈利,保障儲能調峰系統的雙重收益。中央研究院通過采用自主研發的斜溫層蓄熱罐數字化設計平臺,創新采用第三代新型布水器,大幅度減小上布水器在工作過程中的震動與搖晃對斜溫層形成的影響,成功實現集團內首個自主研發的超大容積斜溫層蓄熱罐設計供貨。
此次斜溫層蓄熱罐成功安裝,標志著中央研究院斜溫層水儲能技術實現了向超大容積領域應用的突破。后續,中央研究院將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嚴把安全關、質量關、進度關,確保項目如期投產,助力推動火電機組“三改聯動”建設以及新型電力系統構建。
延伸閱讀
在電廠儲熱調峰項目中,斜溫層水儲能技術可以提高火電機組靈活性,降低棄風、棄光,實現清潔供暖/供冷,是最適合、最經濟的火電機組“三改聯動”技術路線之一。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組織編制的《能源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持續推動節能改造、供熱改造和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進一步降低煤電機組能耗,提升機組靈活調節能力。到2027年,能源重點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可以預見,在未來斜溫層水儲能系統市場空間將大幅增長。
中央研究院在2018年開始對斜溫層水儲能技術進行深度研究,自主研發了系統及關鍵設備的設計方法,建立水動力學和傳熱學分析模型,優化設計設備的內外部結構,實現了蓄熱罐本體、布水器和附屬系統的標準化設計。相關技術已申請專利12項。參編制定了行業標準2項、團體標準1項,建立了國內斜溫層水儲能領域設計、建設、驗收全過程標準體系。同時針對跨季節供熱技術、與大規模儲熱技術相結合的核電機組調峰供熱關鍵技術進行了深度研究,形成了長時+多場景大容量儲熱供熱的成套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