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國新型儲能新增并網裝機規模高達44.60GW/111.63GWh,相比2023年增長了113%,再次刷新行業發展的新高度。
伴隨儲能裝機規模的不斷擴大,無論是技術選擇、還是場景與模式,儲能應用都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
技術路線由鋰離子的一枝獨秀轉而呈現壓縮空氣、液流電池等長時儲能以及多種電池組合利用的百花齊放;應用場景全面覆蓋了源、網、荷各側,獨立儲能、共享儲能、源側配儲、用戶側儲能,以及虛擬電廠、臺區配儲、零碳園區、移動儲能等各種新興應用均在快速發展。
不斷豐富的應用場景,也意味著儲能面臨著各不相同的區域環境條件、電網特性、電力市場機制,儲能產品、儲能解決方案正面臨著專業化、精細化的需求:
全球范圍看,美、歐、亞太、中東等市場,由于環境和電網條件差異,對儲能設備提出了構網、耐高溫、長時等區域性特殊需求;
我國西北地區,作為風光大基地建設的核心地區,以沙漠、戈壁、荒漠等環境為主,相對復雜惡劣的自然環境導致儲能設備面臨著高海拔、低氣溫、強風沙等特殊環境的影響;
對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則因為降水量高、濕度高等因素,對儲能設備提出了耐高溫、抗腐蝕等要求。
如何滿足不同場景下的儲能需求,已成為儲能不斷拓展應用范圍、擴大應用規模、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為了滿足多元需求,全球光儲行業的領軍企業天合光能提出,一款產品打天下的時代已經結束,儲能場景化解決方案時代已至。
作為新能源行業的老兵,天合光能始終堅持通過創新為客戶持續提供更大的價值,以光伏組件為核心,卻不僅僅是光伏。自2015年布局儲能業務以來,已經構建了從電芯到艙到系統的全棧自研解決方案的能力,在深化光儲協同、推進光儲融合發展的同時,不斷拓展儲能應用。截至目前,天合光能的儲能應用廣泛覆蓋了源側配儲、獨立儲能、共享儲能、光儲柴、微電網、風光儲大基地、零碳園區等。
從溫差超過60℃胡楊河,到40℃高溫的海南島;從防沙治沙的阿拉善戈壁,到年均降水量2150mm的廣西亞熱帶雨林,甚至高海拔地區等都留下了天合光能儲能解決方案的身影。面對低溫下設備脆性、高鹽霧下的線路腐蝕、90%濕度下的地面腐蝕、沙塵天氣下積灰、高海拔的氣壓下降等挑戰,天合儲能解決方案在多場景應用中持續交付了滿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