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國家發改委負責人介紹,鼓勵和引導民資發展細則近期將密集出臺。國家能源局官方網站通報,為落實非公“新36條”,國家能源局正在研究制定鼓勵引導民間投資新能源領域實施細則,預計6月底出臺。
國家能源局稱,《實施細則》支持民間投資全面進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建立公開透明的項目開發權獲得機制,保障民營企業平等獲得項目開發權,在設備制造、產業體系建設、分布式能源開發、開拓國際市場等方面提出具體支持措施。
當前,民間投資在小水電、生物質能、太陽能熱利用,以及太陽能電池、晶體硅、風電設備制造等領域居于主導地位。特別是,風電裝機占全國15%,風電設備產能占全國一半。
國家能源局估算,民間投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總額已經超過8000億元,發電項目裝機容量超過4900萬千瓦,約占全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容量的18%。
從投資分布看,民間投資小水電項目約2500億元,風電項目約640億元,太陽能光伏發電約230億元,生物質發電約200億元。民間投資風電設備、太陽能電池及組件、晶體硅制造領域2300億元,太陽能熱水器全行業投資約2200億元。
從發電裝機看,小水電項目超過12000個,裝機容量3800多萬千瓦,占全國小水電裝機總容量的63%;農林生物質直燃發電、垃圾發電等生物質發電項目170多個,裝機容量約310萬千瓦,占全國生物質發電裝機總容量的一半。風電裝機容量690多萬千瓦,約占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的15%;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裝機容量110多萬千瓦,占全國光伏發電裝機總容量的37%。
在新能源設備制造領域,民間投資風電設備制造年產能約3200萬千瓦,占全國風電設備總產能的一半;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制造年產能約2500萬千瓦,占全國總產能的83%,太陽能晶體硅制造年產能為10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80%。太陽能熱水器累計安裝集熱面積2.2億平方米,其設計、施工、制造、服務等主要為民營企業。
民資“新36條”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電力建設。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建設。”
為落實上述精神,國家能源局相關司局正在制定配套政策,解決民企面臨的并網難、市場消納難、項目核準難等問題。
一位民營光伏企業人士說:“以光伏為例,并網問題影響城市光伏發電項目發展。地方供電部門不允許光伏發電系統向電網反向供電,即便在低壓側自發自用也有很多限制。”
中國可再生能源規?;l展項目(cresp)研究報告同樣指出:“并網收購和市場消納問題是制約我國大規模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最大瓶頸。建議借鑒國際經驗,建立主要面向電網企業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度,以促進實現區域電網間的同步連接和大范圍消納。”
由于上網難,民營企業多將矛頭指向電網壟斷。一位地方電網人士解釋說:“新能源發電項目多側重于資源及開發規劃,在規劃中沒有具體的消納方案和配套電網工程。即使并入了本地區電網,也會因本地區消納能力有限而出現實際發電出力受限、風電場棄風現象。”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和投資企業規避國家審批,紛紛拆分建設,不利于集約化發展。
風電、光伏等并網難,除能源規劃管理體制之外,與新能源自身特點也相關。中電聯《中國新能源發電發展研究報告》指出,我國新能源資源與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資源分散、能源密度低,發電出力具有隨機性、間歇性、波動性等特點,發電上網電價較高、經濟性較差,對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和經濟運行帶來影響,對系統運行調度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記者 王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