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市場的味道
如果你愛他,就讓他投資光伏,因為那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就讓他投資光伏,因為那里是地獄。
光伏作為一個新興能源制造行業,其最終產品-光伏電池,在市場供需、政策支持、投資回報上,充滿著不確定因素,因此光伏市場在所有工業制造品市場中成為最刺激、最波動、最五味雜陳的市場。在最早一批先知先覺的創業者的暴富榜樣力量下,大批的學者、官商、賭徒、金融大鱷紛紛殺入戰場,掀起一場場創業、擴產、絞殺的腥風血雨。
今天,2012年6月,一級多晶硅料價格是22.5美元/KG,組件的價格是0.825美元/瓦。而就在2008年一級多晶硅料價格是420美元/KG,組件的價格是3.4美元/瓦。那個曾經號稱“擁硅為網”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了。那些乘浪而來瘋狂投資擴產多晶硅生產線的淘金者們,現在各個神色黯然,跌座在沙灘上,欲哭無淚。中國目前80%的多晶硅產能都處于停工狀態。生產越多虧損就越多,可是停產就意味著資產在空耗。
在地方政府的強力推動下,自2009年開始民間資本紛紛強勢介入光伏行業,一輪擴產潮遍及全國。據統計,現在我國有100多個城市在打造光伏產業發展基地,10多個城市提出打造雙千億的光伏產業基地。據賽迪智庫不完全統計,全國156家電池組件企業2011年的太陽能電池產能已超過35GW,預計2012年產能在40GW以上。與快速增長的太陽能電池供給量相比,光伏需求量增長則顯得相形見絀。據2011年6月歐洲光伏工業協會對2011-2015年的市場需求量預測數據,2012和2013年光伏市場需求在30GW左右,因此僅當前中國的產能已可滿足未來2-3年全球光伏市場需求,光伏市場的增長速度遠不能跟上產能擴張的步伐。產能的過剩必然帶來無序競爭和過度競爭的嚴重后果,造成投資浪費。
多晶硅產業處于光伏產業鏈頂端。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已建多晶硅生產線的總產能達到14.8萬噸,預計到2012年年末我國多晶硅產能將達到20萬噸。我國的多晶硅產量已占全球的35%左右,已成為繼美、德之后的全球多晶硅生產大國。盡管中國產能產量大幅增加,但由于2011年歐債危機引起的光伏市場增速下降,導致國際多晶硅市場價格降到了22.5美元/KG,這一價格比國內絕大多數廠家的成本還低,因此,國內廠商不得不停產而眼睜睜地看著國外的多晶硅大肆進口。來自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進口多晶硅超過6.46萬噸,同比上升36%,進口多晶硅占據國內需求的半壁江山。這足以說明,在多晶硅方面,我國高能耗低質量的落后產能過剩,低能耗高質量的產能不足。不進行自己的技術突破,純粹照搬國外技術,一味采購國外設備,只能自食其果。我國多晶硅企業在能耗和質量能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本能夠做到30美元/KG以下的實際不到3家。
一方面是國內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是市場增長放緩。近幾年,中國光伏產業快速崛起,通過規模、技術和產業鏈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光伏能源成本下降。悲哀的是,由于政策滯后、并網受限,國內光伏市場增長遲緩。生產廠不得不舍近求遠,產品的80%都出口到海外,國內用戶無法享受到光伏產業增長的益處。同時,受2010年開始的歐債危機影響,歐洲這個占到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80%的最大海外市場開始疲軟,德國、意大利等國家紛紛開始削減補貼。更不幸的是,美國從2011年開始啟動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美國市場也受到打壓。就這樣,歐債危機、“雙反”調查的“外憂”與產能過剩、國內市場政策滯后的“內患”竟在不期中交織,曾經如火似荼的光伏產業急速墜入嚴冬。產品價格暴跌,全行業性虧損。
面對殘酷的市場,一些有實力的中國企業舉起價格屠刀,價格戰火從國外打到國內。市場經濟是市場定價,公平競爭。利用規模優勢,以低于成本價方式來拖垮競爭對手,是違法商業道德的惡性競爭。發生在美國,企業會立即向商務部提交反傾銷調查申請,而中國企業往往選擇沉默。惡性競爭把行業拉入泥潭,造成到處被雙反,最終損害整個行業的利益。教訓還不夠嗎?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一條:經營者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市場經濟也不會縱容惡性競爭。
價格戰的發起者殺人八百,自損三千。同業被迫回應,欲哭無淚。降價壓力從下游回溯到產業上游,唇亡齒寒。如果受益者是國內終端用戶,倒也算一件善舉,無奈國內市場踟躕,去年90%的組件都出口了。可悲的是,老外并不領你的情,還要告你傾銷。熱臉去貼冷屁股,到底所為何求?
中國光伏行業正在走入一個不可延續的惡性循環。為擴大市場份額降低成本,野蠻地擴大產能,透支的產能導致在海外市場價格暴跌,暴跌招致雙反。海外市場受限,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圖謀國內市場。又是一番吐血價格混戰,為攤低成本只能繼續擴產。長此以往必將全軍覆沒。行業必須自律。
當前光伏行業的內患表現在:1無序擴產2瘋狂價格戰3光伏行業標準缺失4并網受阻國內市場難有作為5缺乏統一有效的和政府/電網/電力溝通的窗口。以上這些問題已經超出了企業/市場自我調解的能力范圍,必須由一個真正有約束力的行業聯盟協調/管理/解決,力挽狂瀾。
作為戰略新能源,光伏不是普通行業。和傳統能源均為國企把控不同,光伏產能集中在民企。為了規范行業發展,制止價格戰,作為最大制造國,應成立中國光伏聯盟(NPVA)。聯盟可由國家能源局牽頭,行業大企業加盟。職責:1.分配產能2.指導價格3.政策協調4.糾紛仲裁。
總之,當前光伏市場的味道用一個字就能準確概括-“苦”。由于苦得難以下咽,投機者已經開始撤離光伏。但是,這仍然阻止不了那些執著的新能源戰士。他們帶著讓世界更清潔更美好的信念投身到這場新能源的戰斗。他們裝備是小米加步槍,而敵人武裝到牙齒,無處不在:在政策上阻撓,在并網上扼制,在市場上雙反。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較量,戰士們無所畏懼,也從未想過放棄。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光伏,這樣一個利國利民的戰略新能源行業墜入寒冬,出路在哪里呢?簡單,出路就在我們腳下——中國國內光伏市場。光伏是可再生新能源,是一個關系到未來的戰略產業,它的重要性在《十二五規劃》和《政府工作報告》等重要文件上都得到驗證無需重復了。問題是為何相對于近幾年飛躍式發展的光伏產業,國內光伏終端市場發展如此緩慢,光伏發電并網瓶頸始終無法打開,配套補貼和融資政策如此乏力,不能不讓人疑惑。
光伏的政策滯后,根源在于決策者仍視其為普通制造業。按規劃光伏雖發電比重不大,但它是新能源中最有可能民間普及的能源方式,其靈活性/產業鏈廣度/就業覆蓋力,是水/核/風等能源無法比擬的。決策者只有把光伏擺到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能源之一看待,才能下好這盤棋。
城市大面積的獨棟/別墅/工業廠房/公共建筑,農村的平房/獨院,是中國光伏市場尚未啟動的藍海。分布式屋頂系統發電量小,自發自用,不影響電網運行,市場大,恰是歐美鼓勵發展方向。只要政策到位,打通分布式并網的阻礙,國內產能立馬就能被吸納,供需關系恢復平衡。
中國有世界最大的光伏電池產能,最全的光伏產業鏈制造業,最多的公共/工業/居民用建筑屋頂,廣闊充足的陽光輻照資源,還有最高的能源消耗需求。只要電網放開并網的閘門,產業得救,民眾得福,國家得利。何需去看歐美的臉色。
光伏眼前的困難是暫時的,前景是美好的。國內光伏市場,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苦盡甘來,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