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連任了,十八大召開了,這兩天媒體好不熱鬧!
太陽能行業里,也冒出如下的消息:
http://m.hutangcun.com/news/show-34523.html
“商務部、工信部、財政部和能源局四部門,聯合36家銀行機構,以及光伏產業聯盟和企業代表,于10月底齊聚河北保定召開溝通會,基本形成一些共識:將多方聯動幫助優秀企業度過寒冬,同時也讓一些“該死”的企業在此次行業寒冬中死掉。“
各位從業者,如果不幸你所在的公司經營不下去了,過去,你可以抱怨一下歐債危機,可以埋怨一下“低門檻”的瘋狂涌入,可以抱怨地方政府要政績而忽悠企業,如今,也許你還可以給你們的公司套上一個“該死”的帽子!
不知道這與會的200多人手里拿了什么數據或報告,以什么為評判的依據來確認孰優孰劣。產能大的就是優秀的,小的就是“落后產能”,就該被淘汰?我相信,那些被歸入為“優秀企業”的企業,在當前形勢下,和中小二三線企業相比,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在生產設備價格狂降、認證過程迅速快捷的今天,后來者只需要幾分之于當初的投資,就可以“更優秀”,他們也就更可以享受更多的“支持”!這將形成一個“悖論”。如果不是產品線越新就越優秀,那么就不應該去把老的產品線關掉,如果是產品線越新越優秀,那么就應該讓現有的企業都被淘汰了以后重新來過。
而事實上,四部門在光伏發展到今天也都沒有推出讓從業者信服的專家,也沒有形成有數據,有分析的公開報告讓大家來討論。商務部在“雙反”中的表現大家有目共睹、和他們攀得上關系的,還可以借助一下這個平臺。二三線的企業,想要和商務部搭上鉤,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國雙反塵埃落定了也沒見商務部站出來說代表一下中國的所有光伏產業來應對歐盟的反傾銷調查。工信部不知道這一次有沒有吃透IEC的兩個標準,如果借鑒RoHS的經驗,也不至于“欲擋無門”,“欲阻無方”了。設備的門檻,工信部可有幫忙解決?財政部的大門似乎總是朝南開的,有中國特色的財務部聯合有中國特色的銀行,對有中國特色的企業進行有中國特色的信貸已成慣例。以前國開行的“授信額度”曾一度被歐美理解成為政府的資金支持,成為“雙反”的一個話柄。整個銀行界在對光伏行業投資的過程中,對于風險控制、整體規劃方面不能不說沒有深入調查研究。至于能源局,此次給外界的印象似乎是“救世主”,通過推出新十二五能源規劃、協調國家電網接入等動作,給人以“力挽狂瀾”的感覺。其實“治病”與“防病”兩者之間的關系,大家都知道。整個光伏行業,因為其產品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發電,必然會涉及并網,怎么可能等到組件堆積成山了才開始火燒眉毛地去出臺相關的政策呢?
毋庸置疑,在當今這種市場情況下,四部門對行業的意義更加重大,他們掌握了很多企業的“生死命門”。正因為他們有這種“生死權”,從業者就更應該與他們更深入的溝通,讓他們有機會了解整個行業,以便做出正確的判斷。
最關鍵的一個問題:為什么要讓企業倒閉?
產能落后、惡性競爭?
如果辯證地看問題,這類被提到的二三線企業,他們“產能落后”的原因,很大部分是因為采用了“國產”的設備。如果讓他們“死掉”,將會導致上游一系列的設備廠倒掉,從而失去光伏業發展的基石。進而演變成我們成為外國設備廠的試驗地,為他們的研發、技術積累買單,變成簡單的加工基地,逐步將光伏行業密集資金投入的優勢化為烏有。
既然不能讓“落后企業”簡單地倒掉,那么該怎么“救活”他們呢?
治病要看標和本!為什么光伏行業會火起來,就是因為大家看好了它的“發展前途”。常規能源會逐步減少,而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會更加多起來。光伏行業是怎么火起來的呢?是無數行業的資金積累投入進來促成的。
基于這個本,對應的解藥是:
1. 轉變思路。我們不僅僅是“救”光伏企業,我們需要“引導”他們。以前是自發發展,各部門是“旁觀”,如今從打醬油的變成“主刀”的了,就不能簡單地只用信貸這一味藥。需要全國,甚至全球一盤棋。以光伏最大受益國德國為借鑒超越的對象,研究透他們的產業發展精髓,制定相應引導扶持計劃。可以這么說,光伏行業目前的盤子還很小,全部出口額不過200億歐元,但是其背后的產業鏈涉及的遠超兩萬億人民幣。(比如光伏大棚涉及的建材、比如儲能系統、比如電力車輛等等)如果現在引導光伏企業朝做“廣”的方向,而不是做“大”的方向發展,整個行業就真正有救了。
2. 擴大光伏的應用范圍。凡是使用“電池”的用電設備,凡是用得到電力的設備,光伏產品都可以拓展進來。(常規的比如路燈、電動車小區充電等項目,歐美已經有現成方案,我們可以借鑒,對于歐美沒有作為的,比如使用無線傳輸電力的鐘表,太陽能鞋套機等,我們應加大研發力度以支持)
3. 鼓勵廠家創新,由國家出面進行項目評審與支持。每個從業廠家都可以申報自己的新項目,尤其鼓勵做與自己原行業相關的產品拓展(做眼鏡的可以將微型光伏模塊與小風扇和LED作為附件集成到眼鏡上、做沙發的可以將沙發做成光伏的“蓄能站”,在沙發上安裝插座,直接供IPAD, 微型吸塵器充電等)
4. 完善行業發展信息平臺。中國和光伏相關的協會不少,但是能給大家帶來實際幫助的很是了了。投一億兩億地,不夠買一條100MW的生產線。但是一兩千萬,可以讓很多技術得到充分的試驗拓展。(比如無線充電技術。目前海爾有相應的樣機,離量產還遠,但是大家可以看到,這就是未來。在中國,研發成本可以很低,但是因為沒有好的平臺,信息成本變得太高,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此外,目前廣泛存在的“抄襲”問題,讓大家覺得沒有動力去創新。歐美比較表面的解決之道是“專利”,但其實這類模式也已經跟不上發展形勢了,以“安卓”應用帶動的新模式,借助信息平臺,可以做得更好——題外話,感興趣可單獨來郵件,我有相應文章論敘)
5. 全面評審,揮動價格杠桿。一分錢,一分貨。制定指導價格,根治惡性競爭。此外,目前很多企業已經有“碳足跡”的認證,借助這個模式,可以做“就業足跡”認證,評估某個企業的產品給多少家庭帶來福音,為這個社會做最大的貢獻(從業人數、從業者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等指標需要被考核)。對社會貢獻最多企業將獲得最多的資助。對于那些僅僅只是“購買國外先進設備、高管獲利豐厚、靠資本運作”的所謂“先進”企業,應當適當鼓勵他們將先進設備變賣給對社會貢獻更大的“落后”企業。
說到底,每一個企業都“不該死”。每一個企業都要把自己的潛力挖掘出來。尤其是那些在別的行業積累的豐富經驗,但是在光伏行業沒有思路的企業,現在到了生死關頭,拿出至少10%的精力,開拓一下思路吧!
如果靠“有關部門”不能找到出路,大家自發行動起來吧。二三線企業的管理者們,如果你們實在找不到出路,又不愿意,或者沒有錢可以出,那么出力吧。安排一到兩個員工聽我的指導,我來指導他們給你們企業找一些出路,等賺到錢了再來回饋也不遲。
太陽能行業里,也冒出如下的消息:
http://m.hutangcun.com/news/show-34523.html
“商務部、工信部、財政部和能源局四部門,聯合36家銀行機構,以及光伏產業聯盟和企業代表,于10月底齊聚河北保定召開溝通會,基本形成一些共識:將多方聯動幫助優秀企業度過寒冬,同時也讓一些“該死”的企業在此次行業寒冬中死掉。“
各位從業者,如果不幸你所在的公司經營不下去了,過去,你可以抱怨一下歐債危機,可以埋怨一下“低門檻”的瘋狂涌入,可以抱怨地方政府要政績而忽悠企業,如今,也許你還可以給你們的公司套上一個“該死”的帽子!
不知道這與會的200多人手里拿了什么數據或報告,以什么為評判的依據來確認孰優孰劣。產能大的就是優秀的,小的就是“落后產能”,就該被淘汰?我相信,那些被歸入為“優秀企業”的企業,在當前形勢下,和中小二三線企業相比,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在生產設備價格狂降、認證過程迅速快捷的今天,后來者只需要幾分之于當初的投資,就可以“更優秀”,他們也就更可以享受更多的“支持”!這將形成一個“悖論”。如果不是產品線越新就越優秀,那么就不應該去把老的產品線關掉,如果是產品線越新越優秀,那么就應該讓現有的企業都被淘汰了以后重新來過。
而事實上,四部門在光伏發展到今天也都沒有推出讓從業者信服的專家,也沒有形成有數據,有分析的公開報告讓大家來討論。商務部在“雙反”中的表現大家有目共睹、和他們攀得上關系的,還可以借助一下這個平臺。二三線的企業,想要和商務部搭上鉤,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國雙反塵埃落定了也沒見商務部站出來說代表一下中國的所有光伏產業來應對歐盟的反傾銷調查。工信部不知道這一次有沒有吃透IEC的兩個標準,如果借鑒RoHS的經驗,也不至于“欲擋無門”,“欲阻無方”了。設備的門檻,工信部可有幫忙解決?財政部的大門似乎總是朝南開的,有中國特色的財務部聯合有中國特色的銀行,對有中國特色的企業進行有中國特色的信貸已成慣例。以前國開行的“授信額度”曾一度被歐美理解成為政府的資金支持,成為“雙反”的一個話柄。整個銀行界在對光伏行業投資的過程中,對于風險控制、整體規劃方面不能不說沒有深入調查研究。至于能源局,此次給外界的印象似乎是“救世主”,通過推出新十二五能源規劃、協調國家電網接入等動作,給人以“力挽狂瀾”的感覺。其實“治病”與“防病”兩者之間的關系,大家都知道。整個光伏行業,因為其產品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發電,必然會涉及并網,怎么可能等到組件堆積成山了才開始火燒眉毛地去出臺相關的政策呢?
毋庸置疑,在當今這種市場情況下,四部門對行業的意義更加重大,他們掌握了很多企業的“生死命門”。正因為他們有這種“生死權”,從業者就更應該與他們更深入的溝通,讓他們有機會了解整個行業,以便做出正確的判斷。
最關鍵的一個問題:為什么要讓企業倒閉?
產能落后、惡性競爭?
如果辯證地看問題,這類被提到的二三線企業,他們“產能落后”的原因,很大部分是因為采用了“國產”的設備。如果讓他們“死掉”,將會導致上游一系列的設備廠倒掉,從而失去光伏業發展的基石。進而演變成我們成為外國設備廠的試驗地,為他們的研發、技術積累買單,變成簡單的加工基地,逐步將光伏行業密集資金投入的優勢化為烏有。
既然不能讓“落后企業”簡單地倒掉,那么該怎么“救活”他們呢?
治病要看標和本!為什么光伏行業會火起來,就是因為大家看好了它的“發展前途”。常規能源會逐步減少,而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會更加多起來。光伏行業是怎么火起來的呢?是無數行業的資金積累投入進來促成的。
基于這個本,對應的解藥是:
1. 轉變思路。我們不僅僅是“救”光伏企業,我們需要“引導”他們。以前是自發發展,各部門是“旁觀”,如今從打醬油的變成“主刀”的了,就不能簡單地只用信貸這一味藥。需要全國,甚至全球一盤棋。以光伏最大受益國德國為借鑒超越的對象,研究透他們的產業發展精髓,制定相應引導扶持計劃。可以這么說,光伏行業目前的盤子還很小,全部出口額不過200億歐元,但是其背后的產業鏈涉及的遠超兩萬億人民幣。(比如光伏大棚涉及的建材、比如儲能系統、比如電力車輛等等)如果現在引導光伏企業朝做“廣”的方向,而不是做“大”的方向發展,整個行業就真正有救了。
2. 擴大光伏的應用范圍。凡是使用“電池”的用電設備,凡是用得到電力的設備,光伏產品都可以拓展進來。(常規的比如路燈、電動車小區充電等項目,歐美已經有現成方案,我們可以借鑒,對于歐美沒有作為的,比如使用無線傳輸電力的鐘表,太陽能鞋套機等,我們應加大研發力度以支持)
3. 鼓勵廠家創新,由國家出面進行項目評審與支持。每個從業廠家都可以申報自己的新項目,尤其鼓勵做與自己原行業相關的產品拓展(做眼鏡的可以將微型光伏模塊與小風扇和LED作為附件集成到眼鏡上、做沙發的可以將沙發做成光伏的“蓄能站”,在沙發上安裝插座,直接供IPAD, 微型吸塵器充電等)
4. 完善行業發展信息平臺。中國和光伏相關的協會不少,但是能給大家帶來實際幫助的很是了了。投一億兩億地,不夠買一條100MW的生產線。但是一兩千萬,可以讓很多技術得到充分的試驗拓展。(比如無線充電技術。目前海爾有相應的樣機,離量產還遠,但是大家可以看到,這就是未來。在中國,研發成本可以很低,但是因為沒有好的平臺,信息成本變得太高,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此外,目前廣泛存在的“抄襲”問題,讓大家覺得沒有動力去創新。歐美比較表面的解決之道是“專利”,但其實這類模式也已經跟不上發展形勢了,以“安卓”應用帶動的新模式,借助信息平臺,可以做得更好——題外話,感興趣可單獨來郵件,我有相應文章論敘)
5. 全面評審,揮動價格杠桿。一分錢,一分貨。制定指導價格,根治惡性競爭。此外,目前很多企業已經有“碳足跡”的認證,借助這個模式,可以做“就業足跡”認證,評估某個企業的產品給多少家庭帶來福音,為這個社會做最大的貢獻(從業人數、從業者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等指標需要被考核)。對社會貢獻最多企業將獲得最多的資助。對于那些僅僅只是“購買國外先進設備、高管獲利豐厚、靠資本運作”的所謂“先進”企業,應當適當鼓勵他們將先進設備變賣給對社會貢獻更大的“落后”企業。
說到底,每一個企業都“不該死”。每一個企業都要把自己的潛力挖掘出來。尤其是那些在別的行業積累的豐富經驗,但是在光伏行業沒有思路的企業,現在到了生死關頭,拿出至少10%的精力,開拓一下思路吧!
如果靠“有關部門”不能找到出路,大家自發行動起來吧。二三線企業的管理者們,如果你們實在找不到出路,又不愿意,或者沒有錢可以出,那么出力吧。安排一到兩個員工聽我的指導,我來指導他們給你們企業找一些出路,等賺到錢了再來回饋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