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對于中節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來說極其忙碌。
2012年12月18日,中節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與山東省即墨市政府、青島昌盛日電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簽訂關于太陽能小鎮戰略合作協議,將在青島即墨市建設一座低碳、綠色、宜居的太陽能示范小鎮,項目一期投資7億元。
這是繼中節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島昌盛日電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青島華盛綠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光伏農業科技大棚示范基地后,又一光伏新能源與現代農業的結合。
光伏改造傳統農業
2012年9月20日,中節能湖北漢川、應城各10兆瓦光伏農業科技項目由湖北省發改委核準通過,同意該項目光伏系統建成發電后,采用35KV電壓等級并入應城市電網系統;11月26日,中節能臨沂20兆瓦光伏農業科技大棚電站項目獲得山東省發改委核準批復,這是目前山東省最大的太陽能并網光伏電站,每年可提供綠色上網電量2240萬千瓦時;同時,中節能與江蘇鎮江、江西樂平的光伏農業科技大棚項目也已啟動。根據中節能的計劃,中節能將在農業部門開發逾100MW的光伏項目。
“這是國家金太陽工程光伏生態農業大棚示范項目,投資2.2億元,金太陽示范項目補貼和財政補貼資金8000萬元。”青島華盛綠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隋海周對本報記者表示,“項目采用全光透譜光率達到5%-12%的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作為棚頂材料,利用薄膜分光技術、LED夜間補光系統和物聯網智能控制技術,同時采用地源通風、自動滴灌等現代農業技術,實現‘棚頂太陽能發電、棚內發展生態農業’的有機結合,年均發電量1255萬千瓦時,除了自發自用外,剩余并入國家電網。”
隋海周所說的分光技術,指的是大棚頂上太陽能電池用來發電的非晶硅厚度不到0.5微米,,使原來無法穿透晶硅太陽能電池的太陽光,可以透過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照射到棚內的植物,太陽光中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波段在穿透大棚屋頂的太陽能電池板后被植物吸收,植物生長所不需要的波段則部分被太陽能電池吸收發電,部分轉換成熱能加溫農業大棚。
本報記者統計,目前江蘇協鑫光伏系統投資6億元建成的23.8MW暉澤光伏農業廠房屋頂光伏電站項目已經并網售電,共建設食用菌設施農業大棚總共5822座;新疆奎屯聚能日光電力有限責任公司一期投資3.5億元的新疆農七師131團20兆瓦農業大棚光電一體化項目、中海鴻泰新能源有限公司在河南澠池縣投資150億元的40兆瓦光伏暨高效農業產業園等項目正在開工建設中。
國際光伏研究機構NPD Solarbuzz發布的中國項目追蹤報告稱,目前中國農業用地上已有逾300MW的光伏項目在進行。新疆、湖南以及河北三省光伏農業的儲備市場份額達到37.1%、18.6%和14.8%,另外,河南、寧夏、湖北以及山東也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NPD Solarbuzz分析師Steven Han表示:“鑒于中國中東部農田供應不足,溫室已經成為農業光伏裝置的一種流行選擇,因為它們不僅可以提供電力還具備其它優勢。將光伏電池板安裝于溫室之中可以屏蔽陽光、取代建筑材料以及增加整體美感。”
經濟效益值得關注
太陽能光伏板下面原本閑置的空間被溫室充分利用起來,而溫室里的照明、通風、供暖等用電問題也通過光伏發電解決,這似乎在同等面積的土地上形成了一個立體的生產,實現了大棚和電站的雙向受益。
《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規劃》已將太陽能光伏生態大棚電站的模式劃為光伏建筑一體化示范項目,享受國家財政補貼,根據電費收入、作物利潤等,華盛綠能、保定天威、東方日升等進軍光伏大棚的公司給出的結論是——6-8年收回成本。
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劉耕高級工程師卻對農業光伏應用的經濟性表示關注。他認為光伏農業大棚適用于農村和西部等比較偏遠的離網應用,即那些不在大電網覆蓋區域但又有種植作物需求、能源短缺的地區。
“目前農業光伏應用中頂上的大棚只是一個相較獨立的發電系統,發電無論是自用或者并網,成本都比較高昂。”他對本報記者說,“大棚中種植作物所需要的電力(如溫室環境控制、水循環系統、配電控制、作物生長、殺蟲所需要的電力等),是從大棚頂上的光伏發電獲得還是直接向電網購買,這需要好好算一筆賬。” “光伏農業大棚前期投入非常大,一般建設期一年,運行期25年。一般農業蔬菜大棚造價不超過100元/平方米,而光伏農業大棚造價目前大概為每畝15萬元。”一位農業專家向本報記者表示,“另外,大棚透光率高,發電效率就降低,種植作物必須同時符合農業大棚特點、生長規律和市場行情。”
根據杭州市農科院的調研,由于目前大部分的薄膜光伏太陽能農業大棚僅是示范,所以棚內并沒有相應的農業生產設施如降溫和加溫設施,在炎熱和寒冷的季節也很難保證能進行農作物的正常生產。而且大部分農業企業和農民種植者并不掌握太陽能電池的日常維護和保養技術,因此已建成的大部分薄膜光伏太陽能大棚存在應用效果不理想的狀況。此外,多余電量并網也是一個問題。
“對于投資巨大的光伏發電組件來說,在溫室大棚的前景依舊值得探索。”上述農業專家對本報記者說。
2012年12月18日,中節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與山東省即墨市政府、青島昌盛日電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簽訂關于太陽能小鎮戰略合作協議,將在青島即墨市建設一座低碳、綠色、宜居的太陽能示范小鎮,項目一期投資7億元。
這是繼中節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島昌盛日電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青島華盛綠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光伏農業科技大棚示范基地后,又一光伏新能源與現代農業的結合。
光伏改造傳統農業
2012年9月20日,中節能湖北漢川、應城各10兆瓦光伏農業科技項目由湖北省發改委核準通過,同意該項目光伏系統建成發電后,采用35KV電壓等級并入應城市電網系統;11月26日,中節能臨沂20兆瓦光伏農業科技大棚電站項目獲得山東省發改委核準批復,這是目前山東省最大的太陽能并網光伏電站,每年可提供綠色上網電量2240萬千瓦時;同時,中節能與江蘇鎮江、江西樂平的光伏農業科技大棚項目也已啟動。根據中節能的計劃,中節能將在農業部門開發逾100MW的光伏項目。
“這是國家金太陽工程光伏生態農業大棚示范項目,投資2.2億元,金太陽示范項目補貼和財政補貼資金8000萬元。”青島華盛綠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隋海周對本報記者表示,“項目采用全光透譜光率達到5%-12%的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作為棚頂材料,利用薄膜分光技術、LED夜間補光系統和物聯網智能控制技術,同時采用地源通風、自動滴灌等現代農業技術,實現‘棚頂太陽能發電、棚內發展生態農業’的有機結合,年均發電量1255萬千瓦時,除了自發自用外,剩余并入國家電網。”
隋海周所說的分光技術,指的是大棚頂上太陽能電池用來發電的非晶硅厚度不到0.5微米,,使原來無法穿透晶硅太陽能電池的太陽光,可以透過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照射到棚內的植物,太陽光中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波段在穿透大棚屋頂的太陽能電池板后被植物吸收,植物生長所不需要的波段則部分被太陽能電池吸收發電,部分轉換成熱能加溫農業大棚。
本報記者統計,目前江蘇協鑫光伏系統投資6億元建成的23.8MW暉澤光伏農業廠房屋頂光伏電站項目已經并網售電,共建設食用菌設施農業大棚總共5822座;新疆奎屯聚能日光電力有限責任公司一期投資3.5億元的新疆農七師131團20兆瓦農業大棚光電一體化項目、中海鴻泰新能源有限公司在河南澠池縣投資150億元的40兆瓦光伏暨高效農業產業園等項目正在開工建設中。
國際光伏研究機構NPD Solarbuzz發布的中國項目追蹤報告稱,目前中國農業用地上已有逾300MW的光伏項目在進行。新疆、湖南以及河北三省光伏農業的儲備市場份額達到37.1%、18.6%和14.8%,另外,河南、寧夏、湖北以及山東也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NPD Solarbuzz分析師Steven Han表示:“鑒于中國中東部農田供應不足,溫室已經成為農業光伏裝置的一種流行選擇,因為它們不僅可以提供電力還具備其它優勢。將光伏電池板安裝于溫室之中可以屏蔽陽光、取代建筑材料以及增加整體美感。”
經濟效益值得關注
太陽能光伏板下面原本閑置的空間被溫室充分利用起來,而溫室里的照明、通風、供暖等用電問題也通過光伏發電解決,這似乎在同等面積的土地上形成了一個立體的生產,實現了大棚和電站的雙向受益。
《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規劃》已將太陽能光伏生態大棚電站的模式劃為光伏建筑一體化示范項目,享受國家財政補貼,根據電費收入、作物利潤等,華盛綠能、保定天威、東方日升等進軍光伏大棚的公司給出的結論是——6-8年收回成本。
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劉耕高級工程師卻對農業光伏應用的經濟性表示關注。他認為光伏農業大棚適用于農村和西部等比較偏遠的離網應用,即那些不在大電網覆蓋區域但又有種植作物需求、能源短缺的地區。
“目前農業光伏應用中頂上的大棚只是一個相較獨立的發電系統,發電無論是自用或者并網,成本都比較高昂。”他對本報記者說,“大棚中種植作物所需要的電力(如溫室環境控制、水循環系統、配電控制、作物生長、殺蟲所需要的電力等),是從大棚頂上的光伏發電獲得還是直接向電網購買,這需要好好算一筆賬。” “光伏農業大棚前期投入非常大,一般建設期一年,運行期25年。一般農業蔬菜大棚造價不超過100元/平方米,而光伏農業大棚造價目前大概為每畝15萬元。”一位農業專家向本報記者表示,“另外,大棚透光率高,發電效率就降低,種植作物必須同時符合農業大棚特點、生長規律和市場行情。”
根據杭州市農科院的調研,由于目前大部分的薄膜光伏太陽能農業大棚僅是示范,所以棚內并沒有相應的農業生產設施如降溫和加溫設施,在炎熱和寒冷的季節也很難保證能進行農作物的正常生產。而且大部分農業企業和農民種植者并不掌握太陽能電池的日常維護和保養技術,因此已建成的大部分薄膜光伏太陽能大棚存在應用效果不理想的狀況。此外,多余電量并網也是一個問題。
“對于投資巨大的光伏發電組件來說,在溫室大棚的前景依舊值得探索。”上述農業專家對本報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