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對世界光伏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而各種不確定性也成為光伏產業發展主旋律。
按照歐盟對中國光伏“雙反”案件的進程安排,6月初,歐盟即將出臺對中國光伏“雙反”的終裁結果。根據歐盟法律,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制裁勢在必行,目前,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國內企業的普遍認可,中歐之間高達200億美元“光伏”貿易戰一觸即發,進入倒計時階段。而由中國提出、原本預計最晚4月份進行初裁的國內多晶硅“雙反”繼續保持拖延狀態,出臺日期仍尚無定論。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宗世界光伏產業中最大的“雙反”案件博弈極有可能交織在今年的6月。
歐盟對中國光伏“雙反”大限日益逼近。雖然中歐雙方仍在不停地磋商、研究,尋找突破口,但兩宗“雙反”案件仍存較大變數。
有消息稱,國內延遲對歐、美韓的多晶硅“雙反”初裁時間,意欲等對方動作后再進行選擇性“回擊”;與此同時,歐盟“雙反”調查也在按部就班的進行著,總部設在德國的歐洲平價太陽能聯盟,在獲得歐洲20多個國家700家光伏企業的聯名后,向歐盟貿易委員卡雷爾·德古特發表了公開信,表示反對對中國光伏產品實施的“雙反”。但近期,歐盟貿易委員仍提出,為避免中國企業的報復,建議政府以后自己做光伏產業的觀點,在將經濟問題政治化的同時,也將問題更加復雜化。
上游產業岌岌可危
由于長期受到美韓、歐多晶硅企業的傾銷,國內多晶硅企業已有超過9成的企業被擠出市場。但國際變本加厲的傾銷行為并未有任何停止跡象,正在將國內僅余的幾家大型多晶硅企業也推入萬劫不復之地。目前,國內多晶硅產業岌岌可危,游離在破產邊緣。
究其原因,則源于國外多晶硅企業意欲達到對中國國內市場和價格控制的目的。為搶占中國光伏原料供給市場,美韓、歐多晶硅企業三方聯手對中國多晶硅產業實施傾銷。從2011年開始,國際多晶硅價格被國外企業迅速降到30美元/公斤,2012年更是不惜觸碰多晶硅16-18美元/公斤的企業生存底線,銷售價格嚴重低于這些企業當年的生產成本,使得國內剛剛啟動的多晶硅產業遭到市場強烈沖擊。
近期,國外多晶硅企業傾銷行為更加嚴重。其一方面逼迫國內下游組件企業履行高價長單,另一方面則壓低多晶硅現貨價格。從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硅業分會數據分析,今年一季度國內光伏企業用料超過3萬噸,進口量超過2.1萬噸,國內企業供應量不足1萬噸,且銷售只能隨行就市以超低價格出貨,導致國內多晶硅企業巨額虧損。
在此狀況下,國內多晶硅行業仍以大局為重,為避免中國光伏行業集體陷入“唇亡齒寒”的境地,國內上游多晶硅企業主動取消了之前與國內下游企業簽訂的長單協議,選擇與下游客戶企業一起抱團取暖。此舉雖緩解了國內下游組件廠商的壓力,但也讓國內多晶硅企業內傷不輕。在與接受政府補貼、產業集團支持的老牌國際大型企業同臺競爭之時,始終寡不敵眾,處于弱勢地位。
有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國內多晶硅行業已岌岌可危,如果繼續任由國外傾銷,中國卻毫無動作反擊,國內多晶硅整個產業將面臨破產。據記者了解,2012年,國內成本控制最好的多晶硅企業江蘇中能虧損已超過9億元,重慶大全、洛陽中硅、賽維LDK虧損情況則更加嚴重,離歐美韓多晶硅企業全面控制中國市場、達到操控價格的目標僅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