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午消息,據路透社報道,富士康發言人近日表示,該公司將在今年年底前決定,是否進軍一個全新的領域:在中國內地制造太陽能電池板。
太陽能產能過剩
目前,太陽能電池板市場是一個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的行業,產品價格在過去兩年內下跌了三分之二以上。但一些分析師表示,富士康可能認為現在進軍太陽能市場的時機正好,隨著這個行業展現出穩定的跡象,該公司最終準備采取行動。
富士康試水太陽能電池板市場已有兩年時間,但極少向外界提及旗下太陽能業務部門Fox Energy。迄今為止,富士康僅在中國東部有一個小型太陽能電池板工廠,還就合作興建太陽能發電站與廣西省進行過談判。
富士康發言人邢治平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我們計劃在今年年底之前,就是否進入這個市場做出最終的決定。我們認為,可再生能源是一個頗具前景的趨勢。它看上去就是一個好項目。我們可能需要對這個行業加深了解。”
富士康并未披露其在太陽能方面的投資額——分析師推測規模應該很小,不過截止今年3月底,富士康持有的現金量達到227億美元,完全具備擴大投資規模所需要的財力。
降低對蘋果依賴
富士康目前正尋求降低對蘋果公司的依賴。富士康去年一年的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但與蘋果公司合作帶來的營收就占到60%。富士康在周二發布了第二季度財報,當季實現凈利潤169.8億新臺幣(約合5.6715億美元),同比增長35%,超出分析師平均預期。
富士康之所以能獲得蘋果公司的青睞,主要依靠的是產品組裝效率、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國際影響力,而這些優勢可能也有助于富士康在太陽能市場取得成功。
臺灣咨詢公司TrendForce駐上海太陽能行業分析師杰森·黃(Jason Huang)表示:“根據最近與富士康多位高管的接觸,我發現他們仍在對太陽能行業進行評估,以了解這一市場是否適合富士康,這個市場是否有足夠的潛力。”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由于多國政府紛紛削減對太陽能的補貼,太陽能電池板的市場需求大幅下滑。此外,太陽能行業還面臨著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僅中國太陽能企業的年產能將達到55GW(千兆瓦),而今年全球太陽能市場的需求估計在35GW左右。
但近來太陽能市場展現出積極的跡象。由于中國政府和歐盟在上個月達成協議,塞維、尚德、天合光能等中國太陽能企業都會受益匪淺。這一協議避免了中歐發生貿易戰的可能性。
布局太陽能市場
全球太陽能市場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中國能否推動國內市場的需求,二是日本能否不斷購買太陽能電池板,幫助彌補2011年福島核事故后核能被叫停造成的能源缺口。
富士康最早在2011年表露出擴大太陽能業務的意圖,那一年,富士康就在中國北部地區合作建廠,與中國第一大太陽能硅片制造商保利協鑫能源公司達成協議。但雙方合作后來就沒了下文。保利協鑫能源公司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據刊登在中國商務部官網的一份文件顯示,今年3月,廣西政府表示將與富士康合作建廠,擴大后者在廣西省的業務,其中包括5個太陽能元件廠和20個太陽能發電廠,但雙方都未透露任何協議。中國商務部派駐廣西的官員朱漢文(音譯)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富士康仍然就提議的太陽能項目,與當地政府進行談判,但“迄今尚未發起任何項目”。
富士康發言人邢治平證實,該公司并未就太陽能投資,與廣西政府簽署任何協議。如果富士康大規模進軍太陽能制造行業,得益于其成本控制能力,它有可能會成為現有太陽能企業的強大競爭對手。
欲復制成功模式
過去幾年,富士康因中國大陸工廠惡劣的工作條件而飽受批評。富士康在大陸的員工總數達到120萬,主要批量生產電子元件以及iPad、iPhone等電子產品。
由于富士康大陸工廠在近幾年不斷發生工人自殺事件,該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郭臺銘公開表示,計劃制造100萬臺機器人,用以取代流水線工人。此外,鑒于沿海城市勞動力成本不斷升高,富士康還將工廠遷往廣西等中國內陸地區。
富士康的全球影響力目前超過制造行業的任何一家公司,正因為如此,一旦進軍全球太陽能市場,富士康或許有能力將其在供應鏈的優勢復制到這個行業。該公司正是憑借這種優勢,鑄就了在智能手機和電腦制造方面的巨大成功。由于太陽能行業面臨著貿易糾紛的重大風險,富士康則可以利用其在世界范圍的足跡,將生產轉移到別處,規避出口限制和關稅。
此外,富士康可能會扮演太陽能電池板代工商的角色,而不是推出自有品牌太陽能產品。根據美國太陽能巨頭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官網上的一份公告,今年4月,該公司旗下太陽能服務商SunEdison與富士康Fox Energy簽訂了一份協議,后者將向其供應350MW(百萬瓦)的太陽能光伏組件。富士康已經證實了這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