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里曼】
「應用材料」是你可能從未聽過,卻是全美數一數二的重要公司。它制造生產計算機微芯片的機器。有鑒于芯片產業波動甚大,應材運行長史普林特2004年決定充分發揮該公司的奈米科技強項,另辟蹊徑,制造生產太陽能光電板的機器。他某日親自帶我參觀該公司的硅谷廠區,最后來到它的「戰情室」。過去2年,應材在這里與全球各地興建的14座太陽能板車間保持實時的交互。我哭笑不得。
沒有任何1座在美國。
其中5座在德國,4座在中國大陸,西班牙、印度、義大利、臺灣、阿布扎比各一座。我為應材的太陽能生意試擬一個新的口號:在美國發明,在海外銷售。
這些國家積極培植太陽能板產業的原因是,政府大多已經具備創建再生能源產業的3項鼓勵條件,分別是,任何企業或家庭均可生產太陽能;如果決定這么做,發電設施必須能夠將它們與電力網絡連接,以及發電設施必須以對用戶有利價格,在可預期的期間內購買電力。
管理、價格與確定聯結,這是德國已經具備的條件,也足以解釋為什么德國已經生產全球近半數的太陽能,連帶使它成為太陽能研究、工程技術、制造及安裝的全球中心。創造5萬多個就業機會的再生能源產業,在德國僅次汽車工業。美國政府對太陽能產業提供的補助非常零碎,反觀德國則提供確定的價格、聯結及完善的管理。
這也是為什么盡管美國消費者對太陽能的需求不斷增加,身為全球最大太陽能設備生產商的應材至今仍未在美國建廠的癥結。我們安裝太陽能系統的聯邦及州政府補助大多用于支付自中國大陸進口太陽能板。中國的工人以美國發明的高技術生產設備制造這些太陽能板。
史普林特表示:「我們約95%的太陽能生意在海外,最大的美國客戶是俄勒岡州的一家德資企業。我們把設備的散件賣給它們。」
如果看看當今的部分反綠色評論,你一定會看到對于「綠色就業機會」的嘲諷。這個名詞經常附有引號,彷佛它是某種自由派的幻想或閉門造車的福利計畫(彷佛煤炭、石油與核能并未獲得補助)。胡說。史普林特指出,全球去年制造太陽能板所用矽數量大于制造芯片。
史普林特表示:「太陽能產業已經開端工業化。在過去一年間,它為我們帶來13億美元的收益。打造十億美元以上產值的企業并不簡單。」
應材建造的太陽能面板廠平均銷價2億美元。太陽能板可用許多不同的半導體制造,包含以奈米技術貼在玻璃上的薄膜及結晶矽。在應材,制造這些精密復雜的機器非美國的頂尖人才莫辦─這些人可在同時涉及化學、物理與奈米科技的環境下任務。
如欲發展一流的美國太陽能產業,我們必須提供有如德國的長期確定性,或對我們的設施制訂全國性的標準,使它們能夠像中國大陸一樣的生產太陽能,又或者要求政府建造巨大的太陽能廠區,一如當年興建胡佛水壩,然后賣電。
你認為全球暖化是危言聳聽。我可認為那是真的。不過我們可以暫時假設沒有這回事。以下是不容否認的事實:估計至2050年,全球人口將增加25億,許多人必然向往美國的高能源生活方式。在那個世界,變動工本為零的再生能源需求量必定非常龐大。
中國已經明白這個道理。它不再自認可以用污染的代價換取繁榮,因為最終的代價將是噎死。這是過去一年半以來,全球最重要的變化。中國已經發現,潔凈科技將是下一波的全球產業。中國正在創造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的國內龐大市場。這將是它的巨大出口平臺。
應材預定10月在中國西安啟用舉世最大的太陽能研究中心。哪里有客戶,產業就到哪里。如果你喜歡自薩特阿拉伯進口石油,一定也會喜歡自中國大陸進口太陽能板。(作者Thomas Fried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陳世欽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