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太陽能光伏行業上游企業較為集中的地區,2008年進口硅料的硅片生產企業就達32家。而在全球金融風暴陰影下,成本高企、需求萎縮,令光伏企業的發展步履維艱。
“我們企業一直以原生硅料作為生產原料,成本居高不下,現在又碰上金融危機,企業的日子更難熬了……”浙江昱輝陽光能源[1.95 -2.50%]有限公司負責人無奈地感慨道,“如果能放開硅廢碎料進口就好了!”
企業負責人的一句感慨,深深地印入杭州海關關員的腦中。在隨后的調研中,該關發現有同樣苦惱的并非只有“昱輝陽光”一家,幾乎整個太陽能光伏行業都深受高成本原料之苦。據了解,目前國際市場上原生硅料價格比硅廢碎料高出20%,每年浙江的光伏企業為此需多支出6000萬美元的生產資金。“這筆資金壓力壓得我們想跑得快都難!”
了解到浙江太陽能光伏行業的發展瓶頸,杭州海關立即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對策,并先后兩次向海關總署進行專題報告。今年上半年,海關總署及國家環保部、質檢總局、商務部先后兩次赴相關企業進行調研,認為硅廢碎料在污染可控的情況下,屬于可利用固體廢物,可將其列入《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
別看這一小小調整,對于掙扎在危機邊緣的浙江光伏企業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好。“原材料采購成本不僅大大降低,一定程度還將促使國際市場的原生硅料價格進一步下降。企業對于硅料的選擇面更加廣泛,在國際硅料采購上也將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和主動權。”昱輝陽光負責人興奮地表示,“而且公司還可利用節約的這筆資金用于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企業競爭力又可以上一臺階!海關的扶持真是幫到點子上了!”
這一政策調整不僅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其背后還有著更深遠的意義。杭州海關的調研負責人告訴筆者,硅廢碎料列入《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后,其進口、生產和使用都被納入國家環保控制體系,形成各部門密切分工、有效防控污染的工作機制,將切實改變硅原料生產企業的高能耗和高污染狀況,為浙江太陽能光伏行業乃至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證。
幫扶太陽能光伏行業僅僅是杭州海關“雙千企業解憂工程”的一個縮影。金融危機以來,杭州海關本著為企業排憂解難的宗旨,將“1000家有行業和地區代表性的企業、1000家確實面臨很大困難且有行業代表性的企業”作為“調研”和“幫扶”的重點對象,條線并進,上下聯動,分片負責,全力助關區企業渡經濟“寒冬”。據統計,今年1-8月份,杭州海關先后對關區800余家重點外貿企業開展實地幫扶調研600余批次;舉辦“百強企業幫困排難”海關政策宣講、培訓和座談活動100余場次,參加企業達到5000余家次,累計為企業解決各類問題400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