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我國臺灣三家光伏企業——昱晶能源科技、升陽光電科技、新日光能源科技聯合對外發布消息:為應對太陽能產業高度競爭的態勢與挑戰,各公司董事會業已分別決議通過簽署“合并意向書”,表達合意推動三家公司合并為一家公司之計劃。根據計劃,該合并將于2018年第三季度完成。
這一計劃在太陽能業界一石激起千層浪,據記者了解,昱晶能源、升陽光電、新日光皆為我國臺灣各具特色的太陽能產品制造商,均深耕太陽能產業十余年。除太陽能電池外,各公司在硅片、組件以及電站等太陽能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亦有布局。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三家公司的合并計劃在如今產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似乎是合理選擇,可以視為一種‘抱團取暖’。同時,這也與我國臺灣太陽能市場的蓬勃發展有關”。
合并為聯合再生能源
根據上述計劃,三家公司合并后,將更名為“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擬由洪傳獻博士擔任董事長、潘文輝博士擔任執行長。
記者查詢,洪傳獻博士為我國臺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理事長、新日光執行長,潘文輝博士為昱晶能源總經理。上述兩人均在全球太陽能業界具有一定影響力。
公開資料顯示,參與此番合并計劃的三家企業分別為成立于2005年9月份,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研發、銷售,并在2009年1月12日于我國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新日光;成立于1994年,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研發、銷售,2008年12月于我國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升陽光電;以及成立于2005年8月份,持續專注于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與效能提升,并在創業兩年后(約2007年)后成功上市的昱晶能源。
根據上述計劃,三家企業整合為聯合再生能源后,擁有約5GW太陽能電池總產能,未來2年~3年內擬將合并之組件產能提升至3GW以提高垂直整合度,且隨著持續深化上下游產業鏈整合,下游太陽能系統業務將有機會于五年內達成每年1GW之目標。
雖然三家企業的合并,將使聯合再生能源太陽能電池總產能僅略低于世界最大的電池廠通威太陽能,位居世界第二。但部分業內人士并不看好其未來發展,究其原因,三家企業的電池產能分散、設備效能也遠不及近兩年新擴線的電池產能,除了PERC能力較為成熟、采買原材料議價能力增強之外,其實綜效難以發揮。
合并前景有利有弊
據了解,雖然昱晶能源科技有上游硅片產能,新日光能源、升陽光電有下游組件產能,但其實產能均遠低于電池片,例如作為主要銷售的組件,三家的組件總產能不到1GW。
業界還認為,回顧過去三家企業的發展,其均有約60%-70%的訂單都銷往大陸、或大陸廠商的東南亞海外組件廠,因此,三家企業銷售客戶重疊性高。
總之,合并若未能使成本顯著降低,聯合再生能源在銷售面上的進展,就很難與合并前產生太多變化。據悉,目前我國臺灣電池廠商生產成本仍然與大陸電池廠商有接近0.02美元 / W的差距。
當然,合并的一大好處在于采購端,過去一年,我國臺灣電池廠總是面臨硅片斷貨問題。若產能合并,供應商對合并后的“大電池廠”或許信心、供應意愿都將增強,讓未來的采購較有優勢。此外,在研發端,昱晶能源、新日光的強項在于單晶PERC,升陽光電的強項則在多晶PERC,且新日光另有異質結(HJT)研發經驗,三家企業合并之后,或可互通有無、促進研發。
早在2016年時,我國臺灣設定了太陽能發電在2025年累積安裝達20GW,以及裝機目標1.52GW的兩年計劃。彼時,業界分析稱,若計劃順利進行,2017年,我國臺灣太陽能需求將達到900MW,與泰國一同躋身全球前十大太陽能市場。
另一方面,由于我國臺灣經濟部能源局公告稱,2017年躉購費率較2016年下降3%~6%,但若采高效組件,將可加成6%,使費率與2016年相近甚至更高。此外,為鼓勵安裝率較低的北部區域與推廣離島的分布式裝置系統,以上地區均享有15%的加成,對未來兩年推廣屋頂型安裝量將有一定的激勵效果。而這對未來的聯合再生能源似乎都是有益的。
這一計劃在太陽能業界一石激起千層浪,據記者了解,昱晶能源、升陽光電、新日光皆為我國臺灣各具特色的太陽能產品制造商,均深耕太陽能產業十余年。除太陽能電池外,各公司在硅片、組件以及電站等太陽能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亦有布局。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三家公司的合并計劃在如今產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似乎是合理選擇,可以視為一種‘抱團取暖’。同時,這也與我國臺灣太陽能市場的蓬勃發展有關”。
合并為聯合再生能源
根據上述計劃,三家公司合并后,將更名為“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擬由洪傳獻博士擔任董事長、潘文輝博士擔任執行長。
記者查詢,洪傳獻博士為我國臺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理事長、新日光執行長,潘文輝博士為昱晶能源總經理。上述兩人均在全球太陽能業界具有一定影響力。
公開資料顯示,參與此番合并計劃的三家企業分別為成立于2005年9月份,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研發、銷售,并在2009年1月12日于我國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新日光;成立于1994年,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研發、銷售,2008年12月于我國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升陽光電;以及成立于2005年8月份,持續專注于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與效能提升,并在創業兩年后(約2007年)后成功上市的昱晶能源。
根據上述計劃,三家企業整合為聯合再生能源后,擁有約5GW太陽能電池總產能,未來2年~3年內擬將合并之組件產能提升至3GW以提高垂直整合度,且隨著持續深化上下游產業鏈整合,下游太陽能系統業務將有機會于五年內達成每年1GW之目標。
雖然三家企業的合并,將使聯合再生能源太陽能電池總產能僅略低于世界最大的電池廠通威太陽能,位居世界第二。但部分業內人士并不看好其未來發展,究其原因,三家企業的電池產能分散、設備效能也遠不及近兩年新擴線的電池產能,除了PERC能力較為成熟、采買原材料議價能力增強之外,其實綜效難以發揮。
合并前景有利有弊
據了解,雖然昱晶能源科技有上游硅片產能,新日光能源、升陽光電有下游組件產能,但其實產能均遠低于電池片,例如作為主要銷售的組件,三家的組件總產能不到1GW。
業界還認為,回顧過去三家企業的發展,其均有約60%-70%的訂單都銷往大陸、或大陸廠商的東南亞海外組件廠,因此,三家企業銷售客戶重疊性高。
總之,合并若未能使成本顯著降低,聯合再生能源在銷售面上的進展,就很難與合并前產生太多變化。據悉,目前我國臺灣電池廠商生產成本仍然與大陸電池廠商有接近0.02美元 / W的差距。
當然,合并的一大好處在于采購端,過去一年,我國臺灣電池廠總是面臨硅片斷貨問題。若產能合并,供應商對合并后的“大電池廠”或許信心、供應意愿都將增強,讓未來的采購較有優勢。此外,在研發端,昱晶能源、新日光的強項在于單晶PERC,升陽光電的強項則在多晶PERC,且新日光另有異質結(HJT)研發經驗,三家企業合并之后,或可互通有無、促進研發。
早在2016年時,我國臺灣設定了太陽能發電在2025年累積安裝達20GW,以及裝機目標1.52GW的兩年計劃。彼時,業界分析稱,若計劃順利進行,2017年,我國臺灣太陽能需求將達到900MW,與泰國一同躋身全球前十大太陽能市場。
另一方面,由于我國臺灣經濟部能源局公告稱,2017年躉購費率較2016年下降3%~6%,但若采高效組件,將可加成6%,使費率與2016年相近甚至更高。此外,為鼓勵安裝率較低的北部區域與推廣離島的分布式裝置系統,以上地區均享有15%的加成,對未來兩年推廣屋頂型安裝量將有一定的激勵效果。而這對未來的聯合再生能源似乎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