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不會有人想到,2016年全歐洲超過85%的新增發電裝機來自于可再生能源,也不會有人想到,中國會成為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不過,即便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占比以出乎預料的速度增長,在未來,100%可再生能源的目標是否可以實現,目前尚未達成統一意見。近期,21世紀可再生能源政策網絡(REN21)就此問題調查了全球超過100位行業專家的看法。
不同地區意見難以統一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研究報告,即便是采用目前的技術,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可開發量也達12000EJ/年,約為2015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量的200倍。
REN21針對全球114名能源專家的調查結果顯示,所有專家都同意可再生能源開發規模將繼續增長。對于2050年全球經濟社會是否能夠100%依賴可再生能源,卻并未形成共識,非常同意、同意、中立、反對和強烈反對的比例分別為36%、35%、12%、12%和5%。盡管三分之二的專家認為實現100%可再生能源是技術可行的,但對于完全依賴可再生能源表示懷疑,甚至認為沒有這種必要。
來自不同地區或機構的專家表現出不同的偏好。大洋洲、歐洲、國際組織的專家基本上全部認為100%可再生能源在技術和經濟上是可行的;美國和日本的專家基本同意,但認為經濟上還未完全準備好,技術上面臨著存儲和運輸問題;發展中國家的專家則大多不同意100%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他們的理由各不相同,包括化石燃料的可獲得性、與經濟發展目標相悖、融資困難等等。
交通領域分歧最大
在終端能源方面,目前可再生能源占比為19%,專家一致認為該比例將繼續增長,但對于2050年的占比存在很大的分歧。超過90%的專家認為該比例至少增長一倍至40%;即便是對于可再生能源發展估計最為保守的印度,也有超過75%的專家認為這一比例將增長至60%;最樂觀的歐洲專家則有90%認為將達到60%,其中有30%認為將達到80%以上。
發電領域是可再生能源發展最快,也是能源結構變化最快的領域,目前可再生能源占比達到了28%。在很多國家,風電已經成為最便宜的發電技術之一,光伏也實現了平價上網,以上兩種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已經顯著地改變了德國等一些國家的電網運行方式。全球各地專家也形成了絕對的共識:可再生能源將主導未來的發電領域,其中85%的專家認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至少將翻倍,超過一半的專家認為該比例將超過80%。
盡管熱能占了能源消費總量的40%以上,比電力還高,但在關于能源的討論中,熱能往往不受重視,專家們在討論熱能問題時的態度也更為保守。熱能能夠存儲,有助于應對風電和光伏的波動性,針對工業用熱,有三分之一的專家認為可再生能源供熱占比將從現在的8%增長至2050年的70%,60%的專家認為占比將超過50%。
全球27%的能源消費來自于交通領域,包括公路、鐵路、航空和海運,多年來,石油一直是交通領域的主導性能源種類。當前,電動汽車正在緩慢地進入汽車市場,但是它能否加速發展并完全替代內燃機汽車仍然是一個沒有定論的問題,不同地區專家的觀點也有著巨大差異,發展中國家的專家認為,在未來30年內,化石燃料仍將占據主導性地位。顯然,交通領域在放棄化石燃料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是所有能源消費領域中最大的,專家意見的分布也比其他領域更為分散,但累計來看,依然有三分之二的專家相信,可再生能源將在2050年的交通用能結構中占據至少50%的比例。
開發成本下降達成共識
化石燃料價格和可再生能源開發成本的相對變動,是影響未來能源結構變化的最重要因素。預測油價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專家們也沒有明確的共識,大約三分之一的專家認為,未來10年油價將從目前的約50美元/桶回升至100美元/桶,40%的專家則表示不同意這一看法,另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專家沒有明確的立場。
但對于可再生能源開發成本的發展趨勢,專家們則有著明確共識。市場規模擴大帶來的規模經濟效應降低了可再生能源的價格,價格降低又反過來促進了市場規模的擴大,形成了良性反饋。風電、光伏和集中式光熱發電的成本下降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其中光伏在過去30年中保持了市場規模每增長1倍,成本下降20%的趨勢。三分之二的專家認為,未來10年內可再生能源開發成本將持續下降并低于化石燃料價格,僅有13%的專家表示了反對。
投資或偏向于分布式
過去10年間,能源消費量持續增長的發展中國家是可再生能源投資最為活躍的地區,尤其是中國、巴西和印度,其總額在2015年第一次超過了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超過60%的專家認為,到205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總額將超過5500億美元,只有12%的專家認為將不足3000億美元,四分之一的專家認為將落于3000億~5500億美元之間。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統或將成為投資重點,有接近一半的專家表示,分布式能源將在2050年成為城市能源供應的主要來源,僅有27%的專家反對這一觀點。
全球的城市人口不斷增長,2000年第一次超過了50%,目前共有近40億人口生活在城市,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50億。目前,光伏、風電、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在城市郊區越來越普遍,但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區,僅光伏項目比較容易落地,其它可再生能源技術都因為需要更多的空間而面臨更大的挑戰。
在偏遠落后地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統將提高能源可獲得性。目前,發展中國家共計有15億無電人口,30億人依賴污染嚴重的固體燃料做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統可以為大型能源基礎設施薄弱地區的照明、通信、室內取暖、做飯等提供多種形式的能源,成為集中式能源系統的補充甚至替代者。
據統計,目前全球約有2600萬個家庭依賴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統提供的能源,這一數字仍將持續增長。發展中國家的專家認為,僅依靠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無法解決能源可獲得性問題,歐洲等發達國家則有超過85%的專家認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已經能夠滿足能源可獲得性的需求。
不同地區意見難以統一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研究報告,即便是采用目前的技術,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可開發量也達12000EJ/年,約為2015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量的200倍。
REN21針對全球114名能源專家的調查結果顯示,所有專家都同意可再生能源開發規模將繼續增長。對于2050年全球經濟社會是否能夠100%依賴可再生能源,卻并未形成共識,非常同意、同意、中立、反對和強烈反對的比例分別為36%、35%、12%、12%和5%。盡管三分之二的專家認為實現100%可再生能源是技術可行的,但對于完全依賴可再生能源表示懷疑,甚至認為沒有這種必要。
來自不同地區或機構的專家表現出不同的偏好。大洋洲、歐洲、國際組織的專家基本上全部認為100%可再生能源在技術和經濟上是可行的;美國和日本的專家基本同意,但認為經濟上還未完全準備好,技術上面臨著存儲和運輸問題;發展中國家的專家則大多不同意100%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他們的理由各不相同,包括化石燃料的可獲得性、與經濟發展目標相悖、融資困難等等。
交通領域分歧最大
在終端能源方面,目前可再生能源占比為19%,專家一致認為該比例將繼續增長,但對于2050年的占比存在很大的分歧。超過90%的專家認為該比例至少增長一倍至40%;即便是對于可再生能源發展估計最為保守的印度,也有超過75%的專家認為這一比例將增長至60%;最樂觀的歐洲專家則有90%認為將達到60%,其中有30%認為將達到80%以上。
發電領域是可再生能源發展最快,也是能源結構變化最快的領域,目前可再生能源占比達到了28%。在很多國家,風電已經成為最便宜的發電技術之一,光伏也實現了平價上網,以上兩種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已經顯著地改變了德國等一些國家的電網運行方式。全球各地專家也形成了絕對的共識:可再生能源將主導未來的發電領域,其中85%的專家認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至少將翻倍,超過一半的專家認為該比例將超過80%。
盡管熱能占了能源消費總量的40%以上,比電力還高,但在關于能源的討論中,熱能往往不受重視,專家們在討論熱能問題時的態度也更為保守。熱能能夠存儲,有助于應對風電和光伏的波動性,針對工業用熱,有三分之一的專家認為可再生能源供熱占比將從現在的8%增長至2050年的70%,60%的專家認為占比將超過50%。
全球27%的能源消費來自于交通領域,包括公路、鐵路、航空和海運,多年來,石油一直是交通領域的主導性能源種類。當前,電動汽車正在緩慢地進入汽車市場,但是它能否加速發展并完全替代內燃機汽車仍然是一個沒有定論的問題,不同地區專家的觀點也有著巨大差異,發展中國家的專家認為,在未來30年內,化石燃料仍將占據主導性地位。顯然,交通領域在放棄化石燃料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是所有能源消費領域中最大的,專家意見的分布也比其他領域更為分散,但累計來看,依然有三分之二的專家相信,可再生能源將在2050年的交通用能結構中占據至少50%的比例。
開發成本下降達成共識
化石燃料價格和可再生能源開發成本的相對變動,是影響未來能源結構變化的最重要因素。預測油價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專家們也沒有明確的共識,大約三分之一的專家認為,未來10年油價將從目前的約50美元/桶回升至100美元/桶,40%的專家則表示不同意這一看法,另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專家沒有明確的立場。
但對于可再生能源開發成本的發展趨勢,專家們則有著明確共識。市場規模擴大帶來的規模經濟效應降低了可再生能源的價格,價格降低又反過來促進了市場規模的擴大,形成了良性反饋。風電、光伏和集中式光熱發電的成本下降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其中光伏在過去30年中保持了市場規模每增長1倍,成本下降20%的趨勢。三分之二的專家認為,未來10年內可再生能源開發成本將持續下降并低于化石燃料價格,僅有13%的專家表示了反對。
投資或偏向于分布式
過去10年間,能源消費量持續增長的發展中國家是可再生能源投資最為活躍的地區,尤其是中國、巴西和印度,其總額在2015年第一次超過了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超過60%的專家認為,到205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總額將超過5500億美元,只有12%的專家認為將不足3000億美元,四分之一的專家認為將落于3000億~5500億美元之間。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統或將成為投資重點,有接近一半的專家表示,分布式能源將在2050年成為城市能源供應的主要來源,僅有27%的專家反對這一觀點。
全球的城市人口不斷增長,2000年第一次超過了50%,目前共有近40億人口生活在城市,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50億。目前,光伏、風電、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在城市郊區越來越普遍,但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區,僅光伏項目比較容易落地,其它可再生能源技術都因為需要更多的空間而面臨更大的挑戰。
在偏遠落后地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統將提高能源可獲得性。目前,發展中國家共計有15億無電人口,30億人依賴污染嚴重的固體燃料做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統可以為大型能源基礎設施薄弱地區的照明、通信、室內取暖、做飯等提供多種形式的能源,成為集中式能源系統的補充甚至替代者。
據統計,目前全球約有2600萬個家庭依賴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統提供的能源,這一數字仍將持續增長。發展中國家的專家認為,僅依靠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無法解決能源可獲得性問題,歐洲等發達國家則有超過85%的專家認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已經能夠滿足能源可獲得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