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實地走訪了東莞首個投入試運行的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站——塘廈鎮龍背嶺牛眠埔新圍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項目。該項目利用邊角地,將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變成可以利用的水和肥料后,進行菜地種植灌溉,污水處理設施設置在地下,地上是菜田,污水處理站與廚余垃圾處置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生態循環“環保島”,解決了水污染問題的同時也解決了村里的廚余垃圾,深受村民的歡迎。
因地制宜處理農村污水
塘廈鎮環保分局副局長倫炳亮介紹,由于部分農村地區截污次支管網無法做到全覆蓋,塘廈鎮因地制宜,配套建設了分散式污水處理站。分散式污水處理站投入一般只需數十萬元,建成后可以快捷地循環運轉,達到較為理想的處理效果。
龍背嶺牛眠埔新圍分散式污水處理項目是塘廈鎮第一個投入運行的,也是全市第一個投入運行的簡易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項目,目前各項設施運轉理想。短期內,塘廈鎮還將建設3個此類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站。
污水處理設施與生態農業融合
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記者來到龍背嶺牛眠埔新圍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站在場地中間,給人第一眼的感覺是在充滿生機的菜園當中,而不是在污水處理站。該項目與大型的污水處理廠不一樣,沒有建在廠區之內,也沒有大型處理設施。
整個污水處理項目建設在菜地之下,現場幾位村民正在侍弄田地,栽種蔬菜,清澈的水流通過窄窄的水渠繞著塊狀的菜田流淌。每日可處理70噸生活廢水的污水處理站隱藏在“菜田”下面,全部占地面積不到90平方米。
“雖然看起來不一樣,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該有的污水處理工序,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都有。”工作人員指著埋在土中的一個個“箱子”說,這些箱子其實就是污水處理反應池,打開其中的一個,可以看到里面有添加了分解污染的微生物的污水正在運轉。
整個村里40多戶居民的生活污水通過與污水管連接,將村民每天產生的生活污水運送到處理站,利用“厭氧+缺氧+接觸氧化(A A /O法)”處理工藝,經過處理后的尾水出水水質達到一級A標準,可以直接用來澆灌菜地。
廚余垃圾處理后成為肥料
此外,塘廈鎮還在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旁建設了廚余垃圾處置站,把附近居民的廚余垃圾變成肥料后用于菜地增肥。這種因地制宜,將污水處理循環系統、廚余垃圾處理和生態農業種植有機統一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生態“環保島”的做法,深受附近村民的歡迎。
工作人員說,當時開工建設的時候,村民們并不支持,認為這是在浪費財力和資源。但當設施建設好后,污水和廚余垃圾處理好了,環境改善了,村民們態度開始轉變,還積極將廚余垃圾送到處理站處理。據介紹,這里還將建設成一個環保教育基地,成為對村民實施環保教育的場所,推動綠色生活的開展。
因地制宜處理農村污水
塘廈鎮環保分局副局長倫炳亮介紹,由于部分農村地區截污次支管網無法做到全覆蓋,塘廈鎮因地制宜,配套建設了分散式污水處理站。分散式污水處理站投入一般只需數十萬元,建成后可以快捷地循環運轉,達到較為理想的處理效果。
龍背嶺牛眠埔新圍分散式污水處理項目是塘廈鎮第一個投入運行的,也是全市第一個投入運行的簡易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項目,目前各項設施運轉理想。短期內,塘廈鎮還將建設3個此類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站。
污水處理設施與生態農業融合
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記者來到龍背嶺牛眠埔新圍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站在場地中間,給人第一眼的感覺是在充滿生機的菜園當中,而不是在污水處理站。該項目與大型的污水處理廠不一樣,沒有建在廠區之內,也沒有大型處理設施。
整個污水處理項目建設在菜地之下,現場幾位村民正在侍弄田地,栽種蔬菜,清澈的水流通過窄窄的水渠繞著塊狀的菜田流淌。每日可處理70噸生活廢水的污水處理站隱藏在“菜田”下面,全部占地面積不到90平方米。
“雖然看起來不一樣,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該有的污水處理工序,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都有。”工作人員指著埋在土中的一個個“箱子”說,這些箱子其實就是污水處理反應池,打開其中的一個,可以看到里面有添加了分解污染的微生物的污水正在運轉。
整個村里40多戶居民的生活污水通過與污水管連接,將村民每天產生的生活污水運送到處理站,利用“厭氧+缺氧+接觸氧化(A A /O法)”處理工藝,經過處理后的尾水出水水質達到一級A標準,可以直接用來澆灌菜地。
廚余垃圾處理后成為肥料
此外,塘廈鎮還在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旁建設了廚余垃圾處置站,把附近居民的廚余垃圾變成肥料后用于菜地增肥。這種因地制宜,將污水處理循環系統、廚余垃圾處理和生態農業種植有機統一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生態“環保島”的做法,深受附近村民的歡迎。
工作人員說,當時開工建設的時候,村民們并不支持,認為這是在浪費財力和資源。但當設施建設好后,污水和廚余垃圾處理好了,環境改善了,村民們態度開始轉變,還積極將廚余垃圾送到處理站處理。據介紹,這里還將建設成一個環保教育基地,成為對村民實施環保教育的場所,推動綠色生活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