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環保行業起步較晚,行業不正當競爭加劇,融資困難及商業模式短板等,都大大限制了我國環保企業的規模,導致千億級別的環保企業遲遲未能誕生。2020年,真的能產生2~3家千億級環保企業嗎?背后又是什么樣的邏輯?
在每一個產值萬億的產業中,通常都毫不例外地誕生幾家千億級別的領軍企業。譬如鋼鐵行業的寶鋼、金融行業的中國銀行、電器行業的美的集團、汽車行業的東風企業……然而有這么一個行業,卻是個例外——環保行業。
近年來,我國環保行業維持15%以上的增長速度,2016年時整個行業規模已經超過5萬億。在“十三五”時期,環保產業更是被定義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甚至被定性為支柱性產業。
根據多方機構分析,中國環保在線認為,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人才、資本和技術等核心要是將重點聚集在環保行業。未來三年,如果按照18%的增長速度,2020年前后環保產業規模將達到10萬億元。
然而,令人耳目一新的發崛起速度,超過50000家環保公司,并沒有讓環保產業誕生千億級別的企業,難免讓人遺憾。
有人問,沒有千億級別的環保企業,環保產業不是該怎么發展還怎么發展,有什么影響?事實上,千億級別的企業在萬億規模的產業中,很有必要。無論是提升行業集中度,提供完善環境綜合服務,還是解決行業難題等方面,千億企業起到著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市場研究數據顯示,剔除環保業務占比較低的企業,環保行業不足百家的上市企業中,市值不足百億的企業高達50家左右,還有十余家環保上市企業的市值低于50億元,與法國威立雅、蘇伊士環境等巨頭相比,收入規模、技術水平、運營經驗以及資本運作方面都有著不小的差距。
至于千億環保企業難產的原因,中國環保在線曾發文分析,主要觀察點落腳于行業惡性競爭。實際上,除了行業競爭,市場方面的其他缺陷,同樣值得關注。
中國的環保企業總體起步偏晚,較早的一批主要集中在20世紀80年代,恰逢改革開放,粗放的發展模式換來經濟高速增長。在略顯尷尬的經濟背景下,我國環保行業失去了崛起的最佳契機,可謂先天營養不良。
雖然近些年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縱深推進,環保產業的地位獲得質的飛躍,但囿于商業融資模式單一、產業集中度低下及企業盈利能力弱等原因,外加環保行業本身具備的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投資收益低等共性問題,限制了千億級別的企業的誕生環境。
盡管“央字頭”環保企業具備融資和平臺上的雙重優勢,可以縱向拓展延伸與橫向并購兼顧,進而擴大產業規模與產業鏈擴張,實現業績與市場估值的提升,但先天不足仍舊是這些企業成為千億級企業的重大掣肘。
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表現出了充足的信心,他認為,經過未來幾年的積累,到2020年環保產業會發生質變,無論從規模、水平、國際化程度上看,都會與現在的狀態截然不同。到2020年,將會有過千億的環保企業出現。
的確,在這樣一個新的背景下,需要新的經濟形態,還需要新的產業支撐,更需要千億環保企業的助力。如此說來,2020年,至少出現2~3家千億級環保企業的愿景,實現的概率并不小。
在每一個產值萬億的產業中,通常都毫不例外地誕生幾家千億級別的領軍企業。譬如鋼鐵行業的寶鋼、金融行業的中國銀行、電器行業的美的集團、汽車行業的東風企業……然而有這么一個行業,卻是個例外——環保行業。
近年來,我國環保行業維持15%以上的增長速度,2016年時整個行業規模已經超過5萬億。在“十三五”時期,環保產業更是被定義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甚至被定性為支柱性產業。
根據多方機構分析,中國環保在線認為,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人才、資本和技術等核心要是將重點聚集在環保行業。未來三年,如果按照18%的增長速度,2020年前后環保產業規模將達到10萬億元。
然而,令人耳目一新的發崛起速度,超過50000家環保公司,并沒有讓環保產業誕生千億級別的企業,難免讓人遺憾。
有人問,沒有千億級別的環保企業,環保產業不是該怎么發展還怎么發展,有什么影響?事實上,千億級別的企業在萬億規模的產業中,很有必要。無論是提升行業集中度,提供完善環境綜合服務,還是解決行業難題等方面,千億企業起到著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市場研究數據顯示,剔除環保業務占比較低的企業,環保行業不足百家的上市企業中,市值不足百億的企業高達50家左右,還有十余家環保上市企業的市值低于50億元,與法國威立雅、蘇伊士環境等巨頭相比,收入規模、技術水平、運營經驗以及資本運作方面都有著不小的差距。
至于千億環保企業難產的原因,中國環保在線曾發文分析,主要觀察點落腳于行業惡性競爭。實際上,除了行業競爭,市場方面的其他缺陷,同樣值得關注。
中國的環保企業總體起步偏晚,較早的一批主要集中在20世紀80年代,恰逢改革開放,粗放的發展模式換來經濟高速增長。在略顯尷尬的經濟背景下,我國環保行業失去了崛起的最佳契機,可謂先天營養不良。
雖然近些年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縱深推進,環保產業的地位獲得質的飛躍,但囿于商業融資模式單一、產業集中度低下及企業盈利能力弱等原因,外加環保行業本身具備的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投資收益低等共性問題,限制了千億級別的企業的誕生環境。
盡管“央字頭”環保企業具備融資和平臺上的雙重優勢,可以縱向拓展延伸與橫向并購兼顧,進而擴大產業規模與產業鏈擴張,實現業績與市場估值的提升,但先天不足仍舊是這些企業成為千億級企業的重大掣肘。
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表現出了充足的信心,他認為,經過未來幾年的積累,到2020年環保產業會發生質變,無論從規模、水平、國際化程度上看,都會與現在的狀態截然不同。到2020年,將會有過千億的環保企業出現。
的確,在這樣一個新的背景下,需要新的經濟形態,還需要新的產業支撐,更需要千億環保企業的助力。如此說來,2020年,至少出現2~3家千億級環保企業的愿景,實現的概率并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