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企業應該轉變以前靠資本發展的觀念,要更加注重技術,比拼‘真功夫’ ”,宜興市委常委、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管委會主任朱旭峰說。
9月8日,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中國綠色創新大會中,作為大會的特邀的來自一線的環保從業者,朱旭峰的發言引起了與會者的廣泛共鳴。
在當下方興未艾的環保市場,對于資本的態度,也出現了截然不同的態度,資本從來具有兩面性,沒有資本加持,環保產業不可能快速提質增效,但資本的過度染指,則會背離環保產業發展初衷,讓新興的環保產業走入誤區。
資本圈地
過去五年間,環保行業進入了井噴的時期,體量迅速擴大,從業者快速增加。看準了這個機會,國有資本和民營大佬開始在這個領域跑馬圈地。尤其是在2016年以后,國有資本的迅速發力,一時間為許多民企帶上了“紅領巾”。
2016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收購新三板凱天環保,業務范圍涵蓋重金屬廢水廢氣廢渣治理、土壤修復、污水治理、農環治理、環境服務等環保業務。
2016年,中節能集團作為中節能集團投資和管理金融業務的平臺,斥資約7.87億參與萬邦達定增,并將一躍成為萬邦達第二大股東,持股4.99%。
資本“巨無霸”中國中車2017年宣布成立中車環境,全面進軍農村水處理市場。另有中國建筑、中國交建等等大型國字頭企業紛紛以成立全資子公司或者并購的形式進軍環保市場。
……
曾有統計,在2016年的128家央企中,已經有61家央企涉及節能環保和新能源行業。105家國資委下屬央企有57家有節能環保和新能源業務。有近半數的央企已經進入環保業,其中90%以上的企業是重工業國企。
大量資本讓環保企業挺直了腰桿,但同樣也留下了一個問題,過量的資本充斥著市場,這真的好嗎?
事實上,很多央企涌入環保產業,很難說擺脫投機的嫌疑。這些公司沒有技術優勢,沒有專業團隊,更缺乏處理能力,僅僅是帶著更低的資金成本殺入到環保領域,結果把整個環保產業攪得一塌糊涂。
過量的資本,讓環保業不可避免地開始了惡性競爭。有圈內大佬曾經介紹過,環保產業目前看似蓬勃發展,實際上則是一場亂戰。大家在一塊看上去規模很大,實際上是在很小的領域里惡性競爭,打得你死我活。
這個在垃圾發電領域表現得最為明顯。比較合理的垃圾處理報價為60元到80元/噸,而我國的垃圾處理項目竟然低至26.5元/噸,大多數企業都是在賠本賺吆喝。
不賺錢怎么辦?企業自有一套方法。很多低價中標的企業通過低價拿到項目,然后去資本市場“講故事”,賺資本市場的錢,而不是通過踏踏實實地做實業獲得回報。
這種“玩資本”的風氣橫行,認真搞技術的企業也不得不加入其中,否則根本拿不到項目。一來二去,就使得這場環保領域的資本狂歡愈演愈烈。
技術回歸
資本的加持,另一個負面效應就是讓PPP項目一度進入泛化的誤區。
自2014年國家大力推廣PPP模式以來,各界對于PPP賦予了很大的期望。認為PPP模式是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改革舉措,PPP也迎來爆炸式增長,環保領域尤為明顯,很多企業乘著著這股東風逐漸發展壯大。
實際上,眾多PPP項目只是看上去很美。中央政府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的下行,卻必須面對更大的經濟泡沫;地方政府減少了當期的財政支出壓力,卻會面臨更加復雜的債務危機;國有資本是最積極的項目參與者,也成為了泡沫最大的推手。
反觀最符合PPP初衷的民營資本,反而在PPP大躍進中參與有限,一些項目也淺嘗輒止。
2018年,無論是環保產業投融資突然降溫,還是環保PPP斷崖式下滑,都讓人們清醒地認識到:環保產業應由重視資本,回歸到更加重視技術的時代。
技術是環保行業發展的基石,環保企業過去是帶著資本進來是搞工程,現在應該更加注重技術的發展。環保科技是實事求是的學問,容不得一絲怠慢。環境企業作為環境治理領域的行家,如果拿不出比制造業更加出色的技術,會造成治理主體和資本對于環保企業的不信任。
環保產業不再依靠“資本游戲”賺錢,而是通過技術創新的附加值獲利,那時候環保產業才會真正健康發展,成為生態文明的柱石。
9月8日,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中國綠色創新大會中,作為大會的特邀的來自一線的環保從業者,朱旭峰的發言引起了與會者的廣泛共鳴。
宜興市委常委、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管委會主任朱旭峰在中國綠色創新大會上發言
在資本市場中,盲目投資已經算不得什么新鮮事了。股市、樓市、虛擬貨幣等等,人們抱著一夜暴富的目的沖進市場,猶如沒頭蒼蠅一樣亂撞,卻最終因為資本逃逸,磕的頭破血流。在當下方興未艾的環保市場,對于資本的態度,也出現了截然不同的態度,資本從來具有兩面性,沒有資本加持,環保產業不可能快速提質增效,但資本的過度染指,則會背離環保產業發展初衷,讓新興的環保產業走入誤區。
資本圈地
過去五年間,環保行業進入了井噴的時期,體量迅速擴大,從業者快速增加。看準了這個機會,國有資本和民營大佬開始在這個領域跑馬圈地。尤其是在2016年以后,國有資本的迅速發力,一時間為許多民企帶上了“紅領巾”。
2016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收購新三板凱天環保,業務范圍涵蓋重金屬廢水廢氣廢渣治理、土壤修復、污水治理、農環治理、環境服務等環保業務。
2016年,中節能集團作為中節能集團投資和管理金融業務的平臺,斥資約7.87億參與萬邦達定增,并將一躍成為萬邦達第二大股東,持股4.99%。
資本“巨無霸”中國中車2017年宣布成立中車環境,全面進軍農村水處理市場。另有中國建筑、中國交建等等大型國字頭企業紛紛以成立全資子公司或者并購的形式進軍環保市場。
……
曾有統計,在2016年的128家央企中,已經有61家央企涉及節能環保和新能源行業。105家國資委下屬央企有57家有節能環保和新能源業務。有近半數的央企已經進入環保業,其中90%以上的企業是重工業國企。
大量資本讓環保企業挺直了腰桿,但同樣也留下了一個問題,過量的資本充斥著市場,這真的好嗎?
事實上,很多央企涌入環保產業,很難說擺脫投機的嫌疑。這些公司沒有技術優勢,沒有專業團隊,更缺乏處理能力,僅僅是帶著更低的資金成本殺入到環保領域,結果把整個環保產業攪得一塌糊涂。
過量的資本,讓環保業不可避免地開始了惡性競爭。有圈內大佬曾經介紹過,環保產業目前看似蓬勃發展,實際上則是一場亂戰。大家在一塊看上去規模很大,實際上是在很小的領域里惡性競爭,打得你死我活。
這個在垃圾發電領域表現得最為明顯。比較合理的垃圾處理報價為60元到80元/噸,而我國的垃圾處理項目竟然低至26.5元/噸,大多數企業都是在賠本賺吆喝。
不賺錢怎么辦?企業自有一套方法。很多低價中標的企業通過低價拿到項目,然后去資本市場“講故事”,賺資本市場的錢,而不是通過踏踏實實地做實業獲得回報。
這種“玩資本”的風氣橫行,認真搞技術的企業也不得不加入其中,否則根本拿不到項目。一來二去,就使得這場環保領域的資本狂歡愈演愈烈。
技術回歸
資本的加持,另一個負面效應就是讓PPP項目一度進入泛化的誤區。
自2014年國家大力推廣PPP模式以來,各界對于PPP賦予了很大的期望。認為PPP模式是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改革舉措,PPP也迎來爆炸式增長,環保領域尤為明顯,很多企業乘著著這股東風逐漸發展壯大。
實際上,眾多PPP項目只是看上去很美。中央政府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的下行,卻必須面對更大的經濟泡沫;地方政府減少了當期的財政支出壓力,卻會面臨更加復雜的債務危機;國有資本是最積極的項目參與者,也成為了泡沫最大的推手。
反觀最符合PPP初衷的民營資本,反而在PPP大躍進中參與有限,一些項目也淺嘗輒止。
2018年,無論是環保產業投融資突然降溫,還是環保PPP斷崖式下滑,都讓人們清醒地認識到:環保產業應由重視資本,回歸到更加重視技術的時代。
技術是環保行業發展的基石,環保企業過去是帶著資本進來是搞工程,現在應該更加注重技術的發展。環保科技是實事求是的學問,容不得一絲怠慢。環境企業作為環境治理領域的行家,如果拿不出比制造業更加出色的技術,會造成治理主體和資本對于環保企業的不信任。
環保產業不再依靠“資本游戲”賺錢,而是通過技術創新的附加值獲利,那時候環保產業才會真正健康發展,成為生態文明的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