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同比下降12.1%。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分別為6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78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同比分別下降25.0%、8.7%、7.1%。優良天數227天,占比62.2%,比2017年增加1天,其中一級優天數72天,二級良天數155天。重污染日15天,比2017年減少9天。全年首次無持續3天及以上的重污染過程。
這得益于北京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2018年,北京市緊緊圍繞年度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堅持工程減排與管理減排并重,同時大氣污染防治突出精治、法治、共治,著力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奠定基礎。
精治:利用源解析結果精準施策
去年,北京發布了新一輪PM2.5來源解析結果,2017年本地排放貢獻中,移動源、揚塵源、工業源、生活面源分別占45%、16%、12%、12%,且移動源中在京行駛的柴油車貢獻最大。這為北京精細化治理大氣污染提供了科學支撐。
針對柴油貨車污染,北京市創新實施重型柴油車閉環管理機制,將超標排放車輛納入“超標車黑名單”數據庫,自2018年4月20日實施起,約14.5萬輛超標車被納入數據庫。
同時,實施機動車檢測場記分制管理,2018年8月起,在全國率先實施重型柴油車氮氧化物排放檢測,基本實現對在用重型柴油車排放全面監管。完善超標車企約談機制,加快推進龍頭物流企業新能源貨車替換,累計更新1.1萬輛。
針對揚塵問題,北京市全面建成覆蓋鄉鎮(街道)的1020個粗顆粒物監測站點。聚焦11個重點區域,對181條道路開展道路揚塵走航監測示范項目。對施工揚塵、道路揚塵和渣土車管理情況進行排名考評,通過施工工地揚塵在線監控系統在線巡檢,抓拍并督促整改揚塵行為。針對施工、道路、裸地三大類揚塵,分行業制定揚塵治理專項方案,并建立監測—通報—移交—巡查—約談“五步法”監管機制,對250余家揚塵治理不達標的企業進行全市通報批評,對56家企業停止在京投標30-180天。
2018年,北京市還動態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521家,退出一般制造業和污染企業656家。完成450個平原村“煤改清潔能源”、8家燃煤鍋爐房清潔能源改造,實現全市平原地區基本“無煤化”。
法治:建好用好法律法規標準體系
北京市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地方性法規,完成了《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條例》《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與上位法的一致性修改。完善法規標準體系,發布北京《餐飲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5項新地方環保標準。修訂發布《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8年版)》,強化分區域差別化禁限管理。
同時,出臺《北京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成立北京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行。
有了精準治理目標,有了法律法規的支撐和保障,還需要進一步強化執法檢查。2018年,北京市開展重型柴油車專項執法,按照“公安處罰、環保檢測”的工作模式,聚焦38個進京路口、市內重點道路和車輛集中停放地,由公安交管部門負責截停車輛、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環保檢測,對超標排放車輛由公安交管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予以處罰。2018年,全市人工檢查重型柴油車216.8萬輛次,處罰32.5萬輛次。
通過“熱點網格”實施精準執法。對空氣質量排名靠后的地區,利用熱點網格技術開展“點穴式”執法,并加大違法曝光力度。2018年,北京市固定源查處違法行為4929起,處罰金額2.3億元。針對家具、印刷、汽修、餐飲等重點行業開展貫穿全年的專項執法行動。其中,每周對各區餐飲行業專項執法檢查情況進行通報,并納入年度考核。
共治:推動各方履行環保責任
2018年,北京市積極構建全民共治新格局。市委、市政府印發《北京市藍天保衛戰2018年行動計劃》《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并健全完善“周排名、月通報、季報告”機制,強化各有關部門、各區政府、鄉鎮(街道)藍天保衛戰責任落實。
工業企業主動落實環保主體責任。2018年,31個工業企業實施環保技改,推進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進一步減排,燕山石化公司完成廠界揮發性有機物自動監測設施安裝。
廣大市民踴躍參與生態環境主題活動,并撥打“12369”環境投訴舉報電話,反映身邊的環境違法行為,履行環境監督責任。
這得益于北京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2018年,北京市緊緊圍繞年度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堅持工程減排與管理減排并重,同時大氣污染防治突出精治、法治、共治,著力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奠定基礎。
精治:利用源解析結果精準施策
去年,北京發布了新一輪PM2.5來源解析結果,2017年本地排放貢獻中,移動源、揚塵源、工業源、生活面源分別占45%、16%、12%、12%,且移動源中在京行駛的柴油車貢獻最大。這為北京精細化治理大氣污染提供了科學支撐。
針對柴油貨車污染,北京市創新實施重型柴油車閉環管理機制,將超標排放車輛納入“超標車黑名單”數據庫,自2018年4月20日實施起,約14.5萬輛超標車被納入數據庫。
同時,實施機動車檢測場記分制管理,2018年8月起,在全國率先實施重型柴油車氮氧化物排放檢測,基本實現對在用重型柴油車排放全面監管。完善超標車企約談機制,加快推進龍頭物流企業新能源貨車替換,累計更新1.1萬輛。
針對揚塵問題,北京市全面建成覆蓋鄉鎮(街道)的1020個粗顆粒物監測站點。聚焦11個重點區域,對181條道路開展道路揚塵走航監測示范項目。對施工揚塵、道路揚塵和渣土車管理情況進行排名考評,通過施工工地揚塵在線監控系統在線巡檢,抓拍并督促整改揚塵行為。針對施工、道路、裸地三大類揚塵,分行業制定揚塵治理專項方案,并建立監測—通報—移交—巡查—約談“五步法”監管機制,對250余家揚塵治理不達標的企業進行全市通報批評,對56家企業停止在京投標30-180天。
2018年,北京市還動態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521家,退出一般制造業和污染企業656家。完成450個平原村“煤改清潔能源”、8家燃煤鍋爐房清潔能源改造,實現全市平原地區基本“無煤化”。
法治:建好用好法律法規標準體系
北京市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地方性法規,完成了《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條例》《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與上位法的一致性修改。完善法規標準體系,發布北京《餐飲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5項新地方環保標準。修訂發布《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8年版)》,強化分區域差別化禁限管理。
同時,出臺《北京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成立北京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行。
有了精準治理目標,有了法律法規的支撐和保障,還需要進一步強化執法檢查。2018年,北京市開展重型柴油車專項執法,按照“公安處罰、環保檢測”的工作模式,聚焦38個進京路口、市內重點道路和車輛集中停放地,由公安交管部門負責截停車輛、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環保檢測,對超標排放車輛由公安交管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予以處罰。2018年,全市人工檢查重型柴油車216.8萬輛次,處罰32.5萬輛次。
通過“熱點網格”實施精準執法。對空氣質量排名靠后的地區,利用熱點網格技術開展“點穴式”執法,并加大違法曝光力度。2018年,北京市固定源查處違法行為4929起,處罰金額2.3億元。針對家具、印刷、汽修、餐飲等重點行業開展貫穿全年的專項執法行動。其中,每周對各區餐飲行業專項執法檢查情況進行通報,并納入年度考核。
共治:推動各方履行環保責任
2018年,北京市積極構建全民共治新格局。市委、市政府印發《北京市藍天保衛戰2018年行動計劃》《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并健全完善“周排名、月通報、季報告”機制,強化各有關部門、各區政府、鄉鎮(街道)藍天保衛戰責任落實。
工業企業主動落實環保主體責任。2018年,31個工業企業實施環保技改,推進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進一步減排,燕山石化公司完成廠界揮發性有機物自動監測設施安裝。
廣大市民踴躍參與生態環境主題活動,并撥打“12369”環境投訴舉報電話,反映身邊的環境違法行為,履行環境監督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