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由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海上風電分會(下稱“中國海上風電協會”)主辦的“中國海上風電平價技術創新之路”線上研討會第Ⅱ季成功舉辦,會議討論了在海上風電“搶裝潮”期間,開發商、整機商、供應商、施工單位等全產業鏈如何高效協同保障大部件供應和吊裝施工效率,從而能使交付效率達到最優。在海上風電交付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的當下,會議助力海上風電產業穩步發展,受到業界廣泛關注及好評。
會議邀請了海上風電產業鏈企業、專家就“如何在海上風電搶裝潮期間保交付”展開研討,共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討論主題是“如何保障主要大部件供應及整機交付?”,由中國海上風電協會秘書長翟恩地主持,國家電投集團廣東公司總工程師張翼、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海上風電總經理吳改、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利志、連云港中復連眾復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喬光輝、斯凱孚中國風電總監姜作林等嘉賓參與討論,并作出分享。
第二個環節討論主題是“如何在復雜海情海況下保障吊裝、施工效率?”,由中國海上風電協會常務副會長柳地主持,長江三峽集團福建能源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執行董事雷增卷 (李智代)、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業務總監李健英、金風科技海上工程方向專業總工兼海上風電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寧巧珍、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江蘇分公司副總經理韓福先、中天科技海洋產業集團總裁肖方印等嘉賓參與討論,分別作出分享。
各位大咖觀點
張翼
海上風電項目牽扯到海洋,一般批復較慢,特別是廣東,還涉及到軍事的問題,批復就更慢了。即使招標過的項目現在馬上批復,2021年底也來不及搶電價。之前由于軍事問題遲遲沒有啟動,勘察、設計等工作,等批復后再啟動,時間上不一定來的及。如果提前開工也許能來得及,但沒有批復就施工是違規的。所以業主單位面臨著很大的抉擇和挑戰,也承擔了很大的風險。而業主所能做的,就是確定是否投資后,在第一時間把確定的信息傳達給下游的設備方、施工方等各個供應商,讓他們能提前規劃。當然他們也要反過來緊盯著業主,看看到底是投還是不投,雙方都要信息交換。
吳改
站在整機商的角度表示,海上風電搶裝潮確實帶來了很大的機遇,給整機商帶來了比較多的訂單,但是交付壓力也非常大。
盡管會由于一些不可控的原因,出現項目交付延后的情況,但是絕大部分已經簽合同的項目,上海電氣一定會履行合同業務和承諾。同時,從去年開始已經相應的針對這些項目合同做了提前的資源釋放和傾斜。上海電氣的排產也是放在明年9月份,不能把希望都寄托于最后一個季度關口。
整機商首先要計劃協同,整個產業鏈的計劃需要非常高度的協同,所有的資源投放都要按照時間計劃進行,要高度透明;其次要質量協同,要把質量優先放在第一原則,不能因為趕時間原因造成質量的損失;最后是市場化協同,我們最終希望所有項目都能夠如期完成,這個過程中上下游主體是利益共同體,我們要共同承擔一些風險,無論是商務操作還是現場組織安排,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團結。
何利志
作為設備廠家,一定要做好關于保交付的相應準備。從運輸、施工整個過程來看,應急方案方面還是存在欠缺的。比如施工單位的施工設備突然壞了,施工單位本身出現了問題,或者整個計劃規劃出現問題,這些都會影響海上風電的施工進度。海裝有專門的協調小組,協調施工、內部供應,以及業主的各種文件的齊備,最大限度降低緊急狀況的發生。再根據業主的計劃進行跟蹤,了解實際情況,對整個生產進行排布,避免因后期施工的問題對整個海上風電吊裝產生影響。
關于質量問題,海裝本身就是從軍工業轉過來的,基本理念就是,對于成型的產品雙方必須簽訂嚴格的質量協議。所有流程、原材料供應商、試驗條件、以及所有文件都要提前確定下來,供應商不允許隨意更改。整個過程必須按文件執行,這保證了前期的供應。海裝也會對質量進行隨時檢查,查看是否按照雙方簽訂的質量協議進行的,嚴格按照雙方簽定的產品質量控制計劃實施,這樣產品的質量控制就得到了保證。
搶裝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供應的問題和工期的問題等,也可能會產生一些搶裝后遺癥。海裝已經做好了保交付方面的準備,整個過程控制的比較好,也一直都是按這種模式在做的。
喬光輝
風機葉片生產周期較長,一個月生產不了幾臺,不像發電機一個月可以生產很多臺。對于海上風機80米以上的葉片,預計中復連眾今年底會有年產400套的產能,按照6MW風機來算,就是2.4GW。并且已經做好了產品研發和產能建設的提前規劃,再加上葉片生產和整機廠上下游的協同,盡管現在有很大壓力,但是要解決的話還是有基礎的。
除了需求量大外,質量的挑戰同樣很大,現在葉片的長度、重量要求都增加了很多,來適應海上風機發展的特點。所以一定要做好質量把控,要把質量作為百年大計來控制。
截至目前,補貼的政策還沒有延長的信號,這對于部件供應商來說非常困惑。如果為了滿足搶裝的需要,提高產能,投入相應的固定資產,到了2020年底,如果市場不能夠保持甚至出現斷崖式下降,對于投資回報肯定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現在做的就是提高效率,盡可能減少固定資產的投資,增加單位固定資產的產出。另外也希望跟整機廠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能夠讓固定資產的投資產能,有一個相對長的時期來消化,來分攤固定資產投資。
姜作林
作為風機軸承供應商代表,目前斯凱孚在風電領域,基本上90%以上的產品已經實現了國產化,本地需求本地供應。受今明兩年海上風電補貼政策的影響,確實在國內的產能已經滿足不了目前的需求,一部分訂單開始轉移到國外,但這只是短期的,未來軸承需求還會回歸到理性狀態。過去風電行業已經實施了軸承國產化,在一些成熟的機型里已經看到了國產軸承的影子,未來也會加速發展。
斯凱孚集團非常關注搶裝和時間節點的風險問題,既要保證需求,又要避免浪費庫存。畢竟整個產業鏈的交付期比較長,國內的主軸承交付期是5-6個月,國外的是7-8個月,齒輪箱也是7-8個月,主機可能要達到一年。無論是從申請批復到施工安裝各個環節,或是政策影響,無論哪個環節信息不夠透明、及時,都會給整個產業鏈,從末端到前端,帶來很大的庫存質押。姜作林提出倡議,業主要主動的跟前端的供應鏈進行信息互動,部件供應端也要及時的跟主機廠、業主進行互動,不要讓供應鏈在明年下半年出現庫存質押的情況。
中國海上風電工況復雜、成本高,搶裝過程中確實容易出現質量風險。斯凱孚除了做好產品質量以外,還通過數字化、狀態監測、自動潤滑等來增加設備的可靠性,來對產品的質量負責。目前,斯凱孚已經切入到客戶端,對系統風機的運行可靠性提供服務支持。
翟恩地
面對緊張的保供應形勢,業主壓力很大,通過招標,也把壓力傳遞給了整機商和施工單位,整機商又把壓力傳遞給上游的供應鏈,供應鏈現在供不應求。之前業主是甲方,整機商是乙方,供應鏈是整機商的乙方,現在倒過來了,整機商現在要搶上游的供應鏈來保證工期,業主基本上也是到處求整機商來保證供應,造成全行業目前的困難局面。
希望國家可以把窗口期往后延一年半年,使得搶裝得到緩和。或者沿海各省能夠把省補接上,來拉動整個產業的發展,讓整個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使開發商、整機商、供應鏈拉動就業,這樣帶來的利益是巨大的。
最后呼吁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必須要注重工藝質量和工藝安全。海上有窗口期,海上運維可達性差,不像陸上很快就能到達,況且海上運維難度大,一旦質量出現問題,將來會痛苦萬分。
雷增卷(李智代)
當前海上風電逐步向深遠海以及大功率機組發展,面對更多未知的作業環境和技術挑戰,需要來通過技術創新來保證風機吊裝。首先要提升氣象預報能力,協助施工方進行合理的排布施工計劃,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窩工和停工。三峽福能投聯合上海設計研究院開展了福建沿海區域海上風電復雜施工環境復雜因素的研究,建立了多環境因素耦合影響下的施工工效周期和計算模型,開發出客戶端預測軟件,可以較為準確的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天氣對施工的影響。
吊裝還需要應用先進的施工設備,來降低外部環境的影響。針對風機安裝床,結合深遠海風電的開發規劃,提前開展新型安裝床的研究、設計和制造,如采用橫向式的助腿,避免對安裝船的影響等。深遠海的窗口期更短,開展葉片吊裝的系統研究是比較緊迫的,當前大容量的機組發展非常快,不同的葉片吊裝有所差別,如果能夠研究出通用性的吊裝設備,可以降低對深遠海窗口期的影響。
李健英
中國海上風電的發展,最近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針對施工這一塊,還要再進一步加強創新研究。陸上組裝基地的建設是海上風電施工的第一個環節,希望當地政府能夠提供一些臨時性的組裝場地或建設碼頭,產業鏈各個單位都可以使用,統一協調,有助于為整個海上風電工程建設節約成本。
船舶的運輸、安裝的能力也有待提升。國外安裝船可以實現一只船運送五到六套設備,包括塔筒、機艙、葉片等,效率非常高。我國施工企業可以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對現有的船機設備能夠進行一些簡單的改造,能夠更多的提升運輸和安裝的效率。
隨著深遠海大規模開發,運輸時間越來越長,占據一段海上風電施工、安裝的窗口期,這也是個非常大的浪費。或許可以建造一批可移動的海上組裝平臺,幾個簡單的自升式平臺連接起來就行,把采購的海上風電機組設備直接運到海上平臺,在海上完成陸上組裝的任務,再進行吊裝。這個海上平臺是移動式的,可以重復使用,進而節約了陸上時間,而且可以把海上平臺的成本的攤銷掉。
寧巧珍
隨著海上風電走到中遠海,對機組的容量要求也會越來越高,10MW、12MW等大兆瓦機組開始提上了日程。大兆瓦機組對于碼頭的配套設施要求較高,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在未來面對深遠海的布局上,首先要考慮碼頭的配套設施。在吊裝船方面,大容量機組的葉片也變長,塔架的重量也相應的增加,對吊裝船的吊高、吊重和吊裝船支腿的形式和長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吊裝船噸位要求上,目前國內的吊裝船一般在3千噸左右,最好的吊裝船約4-5千噸。歐洲五年前已經有了7千噸噸位的吊裝船,他們為12MW機組準備的是13000噸位和14000噸位的吊裝船,未來我們要在吊裝船上有一定的布局和儲備。
走向中遠海對運輸船的裝備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萬噸以上的運輸船,除了運輸貨物外,同時也要具備完成吊裝船在運輸船上的拼裝工作的能力。吊具也要技術創新,大吊具的開發也是我們未來面臨的一個挑戰,尤其是自動化的裝備。吊裝一體化的船開發前景較好,既是吊裝船又是運輸船,對于吊裝安全和效率都有所保障。目前,一艘吊裝船大約是每年25臺左右的吊裝量,如果采用吊裝運輸一體化的方式,吊裝能力每年有望達到60臺的吊裝量。
韓福先
中交三航局立足于華東,從廣東到福建到浙江再到江蘇,一直做港口碼頭業務,這些地方我們都有分公司和一定的場地。由于近幾年水工項目數量下滑,我們的基地和碼頭讓我們在機組安裝基地方面擁有一定的優勢。現在各個分公司對于配套的碼頭正在進行調研,包括原來設計的承載力、場地、工藝,能不能滿足以后風機的吊裝,都在進行調研和布置,爭取在這個碼頭基地的建設方面,通過改造,可以降低施工的成本。
深遠海窗口期比較短,要優化工藝,爭取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立式運輸是個很好的建議,特別是在海況較差的時候,采取這樣的辦法,能夠在運輸過程中完成的某些工藝和程序,優化海上施工的程序,減少不必要的一些麻煩,從而提高吊裝、施工的效率。
深遠海的研究,我國是剛剛起步,特別是對某些近海船機設備,到底要進行哪些改造和改裝,才能適用深遠海的工況,也是現在要進行的研究。如果未來深遠海所占比例較大,近海的船機設備可能更多的要走進深遠海,這也是我們研究的大方向。
肖方印
中天科技是海纜領域的老兵,在國內做的項目比較多,地域分布比較廣,基本上所有的電壓等級、海況都遇到過,比較有經驗。進入海上風電施工領域的打樁和吊裝工作,還屬于新兵,但我們進步很快。面對深遠海的挑戰,我們也邀請了很多的專家和合作企業,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也密切的跟蹤海上風電的前沿技術,包括各種機型和未來裝機技術發展趨勢,不同的技術路線我們都在緊密的追蹤。
海上風電施工作業,尤其在目前“搶裝潮”的情況下,不僅僅是裝備緊張,全行業面臨著人員也很緊張。一旦有了裝備以后,成熟的作業人員缺乏,在海上如何高效安全的作業是我們面臨的很大挑戰。我們在這方面做了相關的技術儲備,我們自己內部管理上有專門的以師帶徒的培訓機制,與國內專業比較好的大專院校也搞產學研合作,幫我們定向培養一些人員,進行人才儲備,以應對未來的發展。未來走向深遠海以后,海況更復雜,對于專業人員的技術要求更高,需要對行業的理解能力更強,這方面我們一直在做儲備。
會議邀請了海上風電產業鏈企業、專家就“如何在海上風電搶裝潮期間保交付”展開研討,共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討論主題是“如何保障主要大部件供應及整機交付?”,由中國海上風電協會秘書長翟恩地主持,國家電投集團廣東公司總工程師張翼、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海上風電總經理吳改、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利志、連云港中復連眾復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喬光輝、斯凱孚中國風電總監姜作林等嘉賓參與討論,并作出分享。
第二個環節討論主題是“如何在復雜海情海況下保障吊裝、施工效率?”,由中國海上風電協會常務副會長柳地主持,長江三峽集團福建能源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執行董事雷增卷 (李智代)、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業務總監李健英、金風科技海上工程方向專業總工兼海上風電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寧巧珍、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江蘇分公司副總經理韓福先、中天科技海洋產業集團總裁肖方印等嘉賓參與討論,分別作出分享。
各位大咖觀點
01
討論主題
“如何保障主要大部件供應及整機交付?”
討論主題
“如何保障主要大部件供應及整機交付?”
張翼
海上風電項目牽扯到海洋,一般批復較慢,特別是廣東,還涉及到軍事的問題,批復就更慢了。即使招標過的項目現在馬上批復,2021年底也來不及搶電價。之前由于軍事問題遲遲沒有啟動,勘察、設計等工作,等批復后再啟動,時間上不一定來的及。如果提前開工也許能來得及,但沒有批復就施工是違規的。所以業主單位面臨著很大的抉擇和挑戰,也承擔了很大的風險。而業主所能做的,就是確定是否投資后,在第一時間把確定的信息傳達給下游的設備方、施工方等各個供應商,讓他們能提前規劃。當然他們也要反過來緊盯著業主,看看到底是投還是不投,雙方都要信息交換。
吳改
站在整機商的角度表示,海上風電搶裝潮確實帶來了很大的機遇,給整機商帶來了比較多的訂單,但是交付壓力也非常大。
盡管會由于一些不可控的原因,出現項目交付延后的情況,但是絕大部分已經簽合同的項目,上海電氣一定會履行合同業務和承諾。同時,從去年開始已經相應的針對這些項目合同做了提前的資源釋放和傾斜。上海電氣的排產也是放在明年9月份,不能把希望都寄托于最后一個季度關口。
整機商首先要計劃協同,整個產業鏈的計劃需要非常高度的協同,所有的資源投放都要按照時間計劃進行,要高度透明;其次要質量協同,要把質量優先放在第一原則,不能因為趕時間原因造成質量的損失;最后是市場化協同,我們最終希望所有項目都能夠如期完成,這個過程中上下游主體是利益共同體,我們要共同承擔一些風險,無論是商務操作還是現場組織安排,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團結。
何利志
作為設備廠家,一定要做好關于保交付的相應準備。從運輸、施工整個過程來看,應急方案方面還是存在欠缺的。比如施工單位的施工設備突然壞了,施工單位本身出現了問題,或者整個計劃規劃出現問題,這些都會影響海上風電的施工進度。海裝有專門的協調小組,協調施工、內部供應,以及業主的各種文件的齊備,最大限度降低緊急狀況的發生。再根據業主的計劃進行跟蹤,了解實際情況,對整個生產進行排布,避免因后期施工的問題對整個海上風電吊裝產生影響。
關于質量問題,海裝本身就是從軍工業轉過來的,基本理念就是,對于成型的產品雙方必須簽訂嚴格的質量協議。所有流程、原材料供應商、試驗條件、以及所有文件都要提前確定下來,供應商不允許隨意更改。整個過程必須按文件執行,這保證了前期的供應。海裝也會對質量進行隨時檢查,查看是否按照雙方簽訂的質量協議進行的,嚴格按照雙方簽定的產品質量控制計劃實施,這樣產品的質量控制就得到了保證。
搶裝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供應的問題和工期的問題等,也可能會產生一些搶裝后遺癥。海裝已經做好了保交付方面的準備,整個過程控制的比較好,也一直都是按這種模式在做的。
喬光輝
風機葉片生產周期較長,一個月生產不了幾臺,不像發電機一個月可以生產很多臺。對于海上風機80米以上的葉片,預計中復連眾今年底會有年產400套的產能,按照6MW風機來算,就是2.4GW。并且已經做好了產品研發和產能建設的提前規劃,再加上葉片生產和整機廠上下游的協同,盡管現在有很大壓力,但是要解決的話還是有基礎的。
除了需求量大外,質量的挑戰同樣很大,現在葉片的長度、重量要求都增加了很多,來適應海上風機發展的特點。所以一定要做好質量把控,要把質量作為百年大計來控制。
截至目前,補貼的政策還沒有延長的信號,這對于部件供應商來說非常困惑。如果為了滿足搶裝的需要,提高產能,投入相應的固定資產,到了2020年底,如果市場不能夠保持甚至出現斷崖式下降,對于投資回報肯定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現在做的就是提高效率,盡可能減少固定資產的投資,增加單位固定資產的產出。另外也希望跟整機廠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能夠讓固定資產的投資產能,有一個相對長的時期來消化,來分攤固定資產投資。
姜作林
作為風機軸承供應商代表,目前斯凱孚在風電領域,基本上90%以上的產品已經實現了國產化,本地需求本地供應。受今明兩年海上風電補貼政策的影響,確實在國內的產能已經滿足不了目前的需求,一部分訂單開始轉移到國外,但這只是短期的,未來軸承需求還會回歸到理性狀態。過去風電行業已經實施了軸承國產化,在一些成熟的機型里已經看到了國產軸承的影子,未來也會加速發展。
斯凱孚集團非常關注搶裝和時間節點的風險問題,既要保證需求,又要避免浪費庫存。畢竟整個產業鏈的交付期比較長,國內的主軸承交付期是5-6個月,國外的是7-8個月,齒輪箱也是7-8個月,主機可能要達到一年。無論是從申請批復到施工安裝各個環節,或是政策影響,無論哪個環節信息不夠透明、及時,都會給整個產業鏈,從末端到前端,帶來很大的庫存質押。姜作林提出倡議,業主要主動的跟前端的供應鏈進行信息互動,部件供應端也要及時的跟主機廠、業主進行互動,不要讓供應鏈在明年下半年出現庫存質押的情況。
中國海上風電工況復雜、成本高,搶裝過程中確實容易出現質量風險。斯凱孚除了做好產品質量以外,還通過數字化、狀態監測、自動潤滑等來增加設備的可靠性,來對產品的質量負責。目前,斯凱孚已經切入到客戶端,對系統風機的運行可靠性提供服務支持。
翟恩地
面對緊張的保供應形勢,業主壓力很大,通過招標,也把壓力傳遞給了整機商和施工單位,整機商又把壓力傳遞給上游的供應鏈,供應鏈現在供不應求。之前業主是甲方,整機商是乙方,供應鏈是整機商的乙方,現在倒過來了,整機商現在要搶上游的供應鏈來保證工期,業主基本上也是到處求整機商來保證供應,造成全行業目前的困難局面。
希望國家可以把窗口期往后延一年半年,使得搶裝得到緩和。或者沿海各省能夠把省補接上,來拉動整個產業的發展,讓整個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使開發商、整機商、供應鏈拉動就業,這樣帶來的利益是巨大的。
最后呼吁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必須要注重工藝質量和工藝安全。海上有窗口期,海上運維可達性差,不像陸上很快就能到達,況且海上運維難度大,一旦質量出現問題,將來會痛苦萬分。
02
討論主題
“如何在復雜海情海況下保障吊裝、施工效率?”
討論主題
“如何在復雜海情海況下保障吊裝、施工效率?”
雷增卷(李智代)
當前海上風電逐步向深遠海以及大功率機組發展,面對更多未知的作業環境和技術挑戰,需要來通過技術創新來保證風機吊裝。首先要提升氣象預報能力,協助施工方進行合理的排布施工計劃,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窩工和停工。三峽福能投聯合上海設計研究院開展了福建沿海區域海上風電復雜施工環境復雜因素的研究,建立了多環境因素耦合影響下的施工工效周期和計算模型,開發出客戶端預測軟件,可以較為準確的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天氣對施工的影響。
吊裝還需要應用先進的施工設備,來降低外部環境的影響。針對風機安裝床,結合深遠海風電的開發規劃,提前開展新型安裝床的研究、設計和制造,如采用橫向式的助腿,避免對安裝船的影響等。深遠海的窗口期更短,開展葉片吊裝的系統研究是比較緊迫的,當前大容量的機組發展非常快,不同的葉片吊裝有所差別,如果能夠研究出通用性的吊裝設備,可以降低對深遠海窗口期的影響。
李健英
中國海上風電的發展,最近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針對施工這一塊,還要再進一步加強創新研究。陸上組裝基地的建設是海上風電施工的第一個環節,希望當地政府能夠提供一些臨時性的組裝場地或建設碼頭,產業鏈各個單位都可以使用,統一協調,有助于為整個海上風電工程建設節約成本。
船舶的運輸、安裝的能力也有待提升。國外安裝船可以實現一只船運送五到六套設備,包括塔筒、機艙、葉片等,效率非常高。我國施工企業可以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對現有的船機設備能夠進行一些簡單的改造,能夠更多的提升運輸和安裝的效率。
隨著深遠海大規模開發,運輸時間越來越長,占據一段海上風電施工、安裝的窗口期,這也是個非常大的浪費。或許可以建造一批可移動的海上組裝平臺,幾個簡單的自升式平臺連接起來就行,把采購的海上風電機組設備直接運到海上平臺,在海上完成陸上組裝的任務,再進行吊裝。這個海上平臺是移動式的,可以重復使用,進而節約了陸上時間,而且可以把海上平臺的成本的攤銷掉。
寧巧珍
隨著海上風電走到中遠海,對機組的容量要求也會越來越高,10MW、12MW等大兆瓦機組開始提上了日程。大兆瓦機組對于碼頭的配套設施要求較高,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在未來面對深遠海的布局上,首先要考慮碼頭的配套設施。在吊裝船方面,大容量機組的葉片也變長,塔架的重量也相應的增加,對吊裝船的吊高、吊重和吊裝船支腿的形式和長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吊裝船噸位要求上,目前國內的吊裝船一般在3千噸左右,最好的吊裝船約4-5千噸。歐洲五年前已經有了7千噸噸位的吊裝船,他們為12MW機組準備的是13000噸位和14000噸位的吊裝船,未來我們要在吊裝船上有一定的布局和儲備。
走向中遠海對運輸船的裝備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萬噸以上的運輸船,除了運輸貨物外,同時也要具備完成吊裝船在運輸船上的拼裝工作的能力。吊具也要技術創新,大吊具的開發也是我們未來面臨的一個挑戰,尤其是自動化的裝備。吊裝一體化的船開發前景較好,既是吊裝船又是運輸船,對于吊裝安全和效率都有所保障。目前,一艘吊裝船大約是每年25臺左右的吊裝量,如果采用吊裝運輸一體化的方式,吊裝能力每年有望達到60臺的吊裝量。
韓福先
中交三航局立足于華東,從廣東到福建到浙江再到江蘇,一直做港口碼頭業務,這些地方我們都有分公司和一定的場地。由于近幾年水工項目數量下滑,我們的基地和碼頭讓我們在機組安裝基地方面擁有一定的優勢。現在各個分公司對于配套的碼頭正在進行調研,包括原來設計的承載力、場地、工藝,能不能滿足以后風機的吊裝,都在進行調研和布置,爭取在這個碼頭基地的建設方面,通過改造,可以降低施工的成本。
深遠海窗口期比較短,要優化工藝,爭取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立式運輸是個很好的建議,特別是在海況較差的時候,采取這樣的辦法,能夠在運輸過程中完成的某些工藝和程序,優化海上施工的程序,減少不必要的一些麻煩,從而提高吊裝、施工的效率。
深遠海的研究,我國是剛剛起步,特別是對某些近海船機設備,到底要進行哪些改造和改裝,才能適用深遠海的工況,也是現在要進行的研究。如果未來深遠海所占比例較大,近海的船機設備可能更多的要走進深遠海,這也是我們研究的大方向。
肖方印
中天科技是海纜領域的老兵,在國內做的項目比較多,地域分布比較廣,基本上所有的電壓等級、海況都遇到過,比較有經驗。進入海上風電施工領域的打樁和吊裝工作,還屬于新兵,但我們進步很快。面對深遠海的挑戰,我們也邀請了很多的專家和合作企業,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也密切的跟蹤海上風電的前沿技術,包括各種機型和未來裝機技術發展趨勢,不同的技術路線我們都在緊密的追蹤。
海上風電施工作業,尤其在目前“搶裝潮”的情況下,不僅僅是裝備緊張,全行業面臨著人員也很緊張。一旦有了裝備以后,成熟的作業人員缺乏,在海上如何高效安全的作業是我們面臨的很大挑戰。我們在這方面做了相關的技術儲備,我們自己內部管理上有專門的以師帶徒的培訓機制,與國內專業比較好的大專院校也搞產學研合作,幫我們定向培養一些人員,進行人才儲備,以應對未來的發展。未來走向深遠海以后,海況更復雜,對于專業人員的技術要求更高,需要對行業的理解能力更強,這方面我們一直在做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