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烈日,國內某知名軸承廠的風電軸承生產現場機器轟鳴,一派繁忙,現場的工人正在熱火朝天地趕制訂單,保障國內外風機制造企業的需求。
然而,在風電“搶裝”帶來軸承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疫情又影響著海內外軸承廠商的正常生產,風電主軸承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洛軸內部工作人員李軼(應采訪者要求,此處為化名)告訴記者,事實上,風電主軸軸承的訂單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大幅度增加,而受疫情影響,目前一些大功率的主軸軸承也轉到國內的軸承廠家開始研發及小批量供貨。
在搶裝、疫情的雙重壓力之下,國內的風電軸承廠商正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國內軸承廠訂單猛增 主軸承供應緊張
風電軸承是風機的重要配套設備之一,不僅要承受巨大的沖擊負荷,還要保證與主機一樣具有至少20年的壽命,因此風電軸承技術復雜度高,是業內公認的國產化難度大的風機零部件之一。
風電軸承是一種特殊的軸承,主要包括:偏航軸承、變槳軸承、主軸軸承、變速箱軸承、發電機軸承。其中,發電機軸承基本上為技術成熟的通用產品。
我國目前的風電軸承企業主要有瓦軸、洛軸、大連冶金、軸研科技、天馬等幾家,并且上述企業的產能主要集中在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偏航軸承和變槳軸承上。
至于關鍵的主軸軸承,國內軸承企業主要做1.5兆瓦、2.x兆瓦級別的,大兆瓦級別的主軸軸承則主要依賴進口。
自去年開始,風電軸承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而今年受全球疫情影響,國內軸承廠商更是接訂單接到手軟。
以瓦軸集團為例,2020年1-5月,瓦軸實現風電軸承主營業務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4%。
然而,一位瓦軸集團內部人士卻表示,主軸軸承今年以來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尤其是大兆瓦的主軸軸承。
業內有觀點認為,未來主軸承乃至大兆瓦的主軸承將制約風機廠商的出貨能力。
此前,在疫情下海上風電產業鏈的全球協同發展線上會議中,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曾指出,現在只有舍弗勒、斯凱孚等少數幾家國外廠商可以生產大型的主軸承,但是其今年的總產量大概在600套左右,還要在全球海上風電市場進行分配。
與此同時,在歐洲疫情爆發之后,舍弗勒、斯凱孚等位于歐洲的軸承工廠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尤其是歐洲工廠一些原材料的供應商來自意大利。
可以說,當前的主軸軸承產能遠無法滿足風電行業的需求。
主軸承國產化?是機遇亦是挑戰
一位不愿具名的風電行業從業人員透露,在風電主軸承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目前已經有風機制造企業在用國產的主軸承,主要是瓦軸、洛軸為主。
對此,記者向李軼進行求證。他表示,確實有一些常年選用進口軸承的主機廠家也開始了國產化替代。
而風電主軸承的完全國產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上述瓦軸內部人士認為,如今推動國產化的主要因素是主軸承的供不應求。
據了解,洛軸和瓦軸是全系列供貨,具有風電主軸軸承的研制經驗,更是有著多年的裝機業績,所以在此輪搶裝中能夠率先承接風電主軸承訂單。
盡管如此,上述內部人士仍表示,國內的主軸軸承制造在設計、仿真以及運行經驗積累等方面與國外還是存在差距的。
記者了解到,一些主機廠家在選擇主軸軸承國產化替代時會從初期研發就介入到軸承廠家,同時派監造進行過程跟蹤。
據李軼介紹,這種合作模式在以前是比較少見的,大約是在本輪搶裝開始后出現的。
因為目前很多風電主機廠家聘請了國內和國外的軸承專業技術人員,這就促進了風電主機廠家和國內專業軸承廠家在風電軸承研發初期就有了更加深入、更加緊密、更加有效的技術交底、交流與合作,增強了雙方的信任,同時,也通過設計理念及設計思路的分享及借鑒促使了風電軸承及主機結構得到更好的優化。他認為,這種相互坦誠、互相協作的合作方式,有助于風電行業共同進步。
對于風電主軸承的國產化替代,多名業內人士認為,這是一把雙刃劍,既是國產主軸承的機會亦是挑戰。
然而,在風電“搶裝”帶來軸承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疫情又影響著海內外軸承廠商的正常生產,風電主軸承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洛軸內部工作人員李軼(應采訪者要求,此處為化名)告訴記者,事實上,風電主軸軸承的訂單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大幅度增加,而受疫情影響,目前一些大功率的主軸軸承也轉到國內的軸承廠家開始研發及小批量供貨。
在搶裝、疫情的雙重壓力之下,國內的風電軸承廠商正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國內軸承廠訂單猛增 主軸承供應緊張
風電軸承是風機的重要配套設備之一,不僅要承受巨大的沖擊負荷,還要保證與主機一樣具有至少20年的壽命,因此風電軸承技術復雜度高,是業內公認的國產化難度大的風機零部件之一。
風電軸承是一種特殊的軸承,主要包括:偏航軸承、變槳軸承、主軸軸承、變速箱軸承、發電機軸承。其中,發電機軸承基本上為技術成熟的通用產品。
我國目前的風電軸承企業主要有瓦軸、洛軸、大連冶金、軸研科技、天馬等幾家,并且上述企業的產能主要集中在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偏航軸承和變槳軸承上。
至于關鍵的主軸軸承,國內軸承企業主要做1.5兆瓦、2.x兆瓦級別的,大兆瓦級別的主軸軸承則主要依賴進口。
自去年開始,風電軸承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而今年受全球疫情影響,國內軸承廠商更是接訂單接到手軟。
以瓦軸集團為例,2020年1-5月,瓦軸實現風電軸承主營業務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4%。
然而,一位瓦軸集團內部人士卻表示,主軸軸承今年以來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尤其是大兆瓦的主軸軸承。
業內有觀點認為,未來主軸承乃至大兆瓦的主軸承將制約風機廠商的出貨能力。
此前,在疫情下海上風電產業鏈的全球協同發展線上會議中,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曾指出,現在只有舍弗勒、斯凱孚等少數幾家國外廠商可以生產大型的主軸承,但是其今年的總產量大概在600套左右,還要在全球海上風電市場進行分配。
與此同時,在歐洲疫情爆發之后,舍弗勒、斯凱孚等位于歐洲的軸承工廠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尤其是歐洲工廠一些原材料的供應商來自意大利。
可以說,當前的主軸軸承產能遠無法滿足風電行業的需求。
主軸承國產化?是機遇亦是挑戰
一位不愿具名的風電行業從業人員透露,在風電主軸承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目前已經有風機制造企業在用國產的主軸承,主要是瓦軸、洛軸為主。
對此,記者向李軼進行求證。他表示,確實有一些常年選用進口軸承的主機廠家也開始了國產化替代。
而風電主軸承的完全國產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上述瓦軸內部人士認為,如今推動國產化的主要因素是主軸承的供不應求。
據了解,洛軸和瓦軸是全系列供貨,具有風電主軸軸承的研制經驗,更是有著多年的裝機業績,所以在此輪搶裝中能夠率先承接風電主軸承訂單。
盡管如此,上述內部人士仍表示,國內的主軸軸承制造在設計、仿真以及運行經驗積累等方面與國外還是存在差距的。
記者了解到,一些主機廠家在選擇主軸軸承國產化替代時會從初期研發就介入到軸承廠家,同時派監造進行過程跟蹤。
據李軼介紹,這種合作模式在以前是比較少見的,大約是在本輪搶裝開始后出現的。
因為目前很多風電主機廠家聘請了國內和國外的軸承專業技術人員,這就促進了風電主機廠家和國內專業軸承廠家在風電軸承研發初期就有了更加深入、更加緊密、更加有效的技術交底、交流與合作,增強了雙方的信任,同時,也通過設計理念及設計思路的分享及借鑒促使了風電軸承及主機結構得到更好的優化。他認為,這種相互坦誠、互相協作的合作方式,有助于風電行業共同進步。
對于風電主軸承的國產化替代,多名業內人士認為,這是一把雙刃劍,既是國產主軸承的機會亦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