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日注定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個分水嶺!這一天,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開始實施。該《辦法》的實施,意味著今后車企通過平均燃料消耗量達標值和新能源汽車獲得的正積分,可以通過工信部的積分管理平臺自由交易,而積分為負且未抵償歸零的企業,將被調整傳統汽車的生產或進口計劃,這對于車企布局新能源項目而言是一個巨大利好。基于此,近期眾多車企開始集中發布新能源汽車計劃,而其中新創新能源車企對于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爭奪也再次烽煙四起!
李書福向“資質”發飆
據報道,在上周舉行的2018智能汽車研討會上,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發言中不按常理出牌,直指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批中的不公平現象。他說,“有些汽車拿到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卻根本沒有實力生產汽車,而是借助‘資質’四處找投資;而很多有能力、想生產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卻得不到生產資質。”
據了解,從2016年3月北汽新能源獲得第一張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到2017年5月份江淮大眾最后一次獲得生產資質,一年多時間內,總共有15家車企獲得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這些車企有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車、萬象集團、江鈴新能源、重慶金康、國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蘭州知豆、河南速達、浙江合眾、陸地方舟和江淮大眾。
顯然,在這份首批獲得資質的15家新能源車企中,并沒有出現吉利控股旗下的新能源車企。而按照吉利汽車此前對外披露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計劃——藍色吉利行動,到2020年,吉利汽車90%以上都將是新能源汽車。但是時至今日,吉利汽車僅推出了依托于母品牌的兩款純電動車型帝豪EV和博瑞GE。而實際上,最近幾年吉利在推動新能源計劃方面可謂不遺余力,先是2017年7月與西安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西安經開區涇渭新城投資建設吉利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此后又與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簽約《吉利新能源汽車項目》。但是時至目前,吉利控股旗下具有法人資格的新能源項目并未獲得相關的生產資質。從這一點來看,李書福“炮轟”新能源“資質”背后是有原因的。
蔚來ES8什么時候能交車
同樣著急的不止吉利新能源一家。新能源新創企業蔚來汽車,算是業界最早布局新能源車型的品牌。為了盡快獲得業界的認可,早在去年12月份就搶先上市了首款車型ES8,售價超過40萬元,業界評價其是國內唯一一款能與特斯拉叫板的純電動汽車。但是就是這樣一款技術先進的純電動車,因為借用“資質”生產的原因,眼見已經進入2018年4月份,或將遭遇無法向車主交付新車的窘境。實際上,2016年4月,蔚來汽車就與江淮汽車達成百億戰略合作,以利用江淮汽車的生產資質,共同投資建設一家現代化的新能源汽車工廠,投產蔚來汽車品牌的純電動汽車。但是此后2017年12月,江淮又與大眾汽車合資成立江淮大眾新能源公司,并一度傳出雙方制定了排他性條款,一時間,蔚來汽車與江淮的“代工”關系變得極其微妙。
眼見合作或將“受阻”,蔚來汽車除了搶先宣布ES8上市之外,也在頻頻與江淮汽車之外的第三家自有生產資質車企接觸。比如與長安汽車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展合作,與廣汽集團及全資子公司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廣汽蔚來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這些動作的背后無非是擔心后期與江淮的合作出現重大不確定因素。近日,坊間又傳出蔚來汽車將在上海自建工廠,為其第三、第四款車型的生產做產能準備。顯然,作為蔚來汽車的創始人李斌等高層,從初期借殼江淮、廣汽代工生產,到與上海市政府達成合作協議自建工廠,都是為蔚來汽車最終獲得獨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而精心布局。
資料顯示,去年10月份,蔚來汽車ES8是以江淮汽車的子品牌名義向工信部申報新能源汽車產品目錄的。12月份,蔚來汽車ES8、小鵬汽車IDENTY X、賓果EV、之怡等28款產品車型成功入選《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7年第11批)》(以下簡稱《目錄》)。但是進入《目錄》并不等于十拿九穩可以上市銷售,對于獨立品牌蔚來汽車ES8而言,是否能被納入地方采購目錄,以及獲得品牌獨立銷售權才是關鍵。據悉,處于生產因素及相關的原因,蔚來汽車ES8已經推遲至9月份之后向消費者交車。
目前,與蔚來汽車一樣,自建工廠“借殼”投產的新創新能源車企威馬汽車、小鵬汽車、電咖汽車都處于同樣尷尬的境地。
誰在浪費新能源生產“資質”
在很多新創新能源車企舉步維艱之際,一些已經獲得生產資質的車企卻在“浪費”這一資源。目前,已經獲得“資質”的15家車企新能源項目進展可謂參差不齊。像北汽新能源、蘭州知豆、奇瑞新能源、云度新能源、江鈴新能源已經在市場上銷售,且業績相當出色。特別是北汽新能源,2017年銷售新能源汽車超過10萬輛,位居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第二位。而像長江汽車、前途汽車、江蘇敏安、萬象集團、重慶金康、國能新能源、河南速達、浙江合眾、陸地方舟和江淮大眾新能源項目仍然在推進當中。
按照上述車企相關新能源項目推進計劃,長江汽車2016年在推出小型SUV純電動車逸酷之后一直沒有消息。近期再次公開表示一年前已經開始布局氫能源汽車,并將在佛山南海建設整車生產基地,設計產能6萬輛。產品將涵蓋貨車、客車及物流車型,兼顧純電動和氫燃料電池。前途汽車在江蘇蘇州規劃5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并計劃在今年6月份推出旗下首款車型前途K50。江蘇敏安2017年開始在淮安基地進行兩個平臺三款車型開發,其中一款轎跑車于2017年下半年發布,一款SUV產品將于2019年年初上市,其余產品正在進行項目預研和平臺開發。萬向集團在2016年發布了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Karma之后,一直沒有投產的消息。重慶金康在沒有產品的情況下,準備通過海外收購技術的方式,導入首款新能源產品。但是截至目前沒有相關準確消息。國能新能源兩年前已經在天津籌備投產,至今沒有推出產品。浙江合眾在2014年注冊,今年才開始推廣首款純電動車哪吒汽車。而像至今仍無實質性進展的河南速達、陸地方舟新能源車企被業界戲稱為“打醬油”。
業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已經獲得資質而進展緩慢的車企普遍具有地方政府背景,這些車企在獲得相關資質后,或是寄希望于利用新能源項目獲得更大的投資,或是等待地方政府高額補貼,或是等待政策扶持(含新能源商用車),因此遲遲不去投產。”這位人士建議,國家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借鑒房地產行業的做法,對于獲得資質而長期沒有投產的車企進行處罰,以至取消其生產資質。
新能源誰將是老大?
目前在中國新能源市場有三股勢力,一是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汽車項目,二是完全新創的新能源汽車車企,三是具備地方政府背景的新能源汽車項目。第一種勢力借助傳統汽車自身的實力,基本都推出了基于傳統車型的新能源車,并在現有銷售網絡中進行銷售,比如比亞迪、長安汽車、北京現代等。第二種勢力是完全新創的新能源車企,這些品牌整合社會資源,新推出具有前瞻性的新能源汽車,但是由于沒有生產資質,只能利用具備這一“資質”的車企合作生產,比如蔚來汽車與江淮、小鵬汽車與海馬汽車、威馬汽車與中順汽車、新特汽車與一汽轎車等等。第三種勢力是地方政府新能源項目,這些車企往往手中握有新能源生產資質,希望通過這一項目招商引資,為當地新能源汽車發展做出貢獻。
從目前的發展來看,以傳統車企代表的第一勢力的發展最為強勁,比如比亞迪汽車,其新能源項目最為強勁。今年前兩個月,比亞迪汽車在累計銷售的68611輛汽車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到15687輛,占比為23%;其中2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為8357輛,占到整個銷量26273輛銷量的31.8%,新能源汽車的占比越來越大。近日,比亞迪汽車推出了比亞迪秦EV450、e5 450、宋EV400三款純電動新車,為2018年沖擊20萬輛新能源汽車做準備。上汽榮威新能源2017年銷量累計為44234輛,同比增長121.1%。2018年上汽集團將繼續加大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科技等前瞻技術投入,榮威品牌旗下多款車型也將陸續上市。奇瑞新能源車型2017年全年累計銷量為3.69萬輛,同比增長113%,超額完成全年3萬輛的銷量目標。2018年,在奇瑞新能源汽車瑞虎3xe上市時,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豪言,到2020年,奇瑞新能源年銷量將達20萬輛,力爭進入行業前三。從2017年新能源車企銷量十強榜單來看,比亞迪以11.4萬輛的銷量排在榜首,此外北汽10.5萬輛排在第二位,第三名是4.4萬輛上汽乘用車,第四名為4.2萬輛的知豆電動車,第五名為銷量達3.7萬輛的眾泰汽車,奇瑞新能源則排在第六位。
不同于第一勢力,第二勢力以新創新能源車企為主,這些車企整合包括電池、電控、電機等技術資源,推出令人炫目的新能源產品,在資本市場表現異常搶眼。比如蔚來汽車、威馬汽車推出首款產品瞄準特斯拉,定位高端市場,市場熱度持續升溫;蘭州知豆、車和家、小鵬汽車、電咖汽車、新特汽車、云度汽車都定位小型新能源車,希望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從銷量上實現突破。而第三勢力中的大部分新能源項目,在發布了首款產品之后,目前仍處于招商引資階段。
德系美系車企推全系插電混
在中國新能源市場,2018年最值得關注的可能是大眾系。在國家“雙積分”政策的壓力下,從2018年開始,大眾集團將推動全系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車型的投放,計劃在未來8年內共推出40款新能源車型。目前大眾已經亮相了途觀L插電式混合動力版車型,這款車型將于2018年下半年將導入上汽大眾并上市。一汽-大眾已開始為旗下插電式混合動力SUV的投產進行準備工作。據推測,這款車或為插電混動版T-Roc。新車將采用1.4T渦輪增壓發動機+電機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另外,作為大眾的豪華品牌,奧迪品牌今后也將陸續全系導入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眾所周知,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大眾系汽車銷量一直排在第一陣營,2017年產銷量接近400萬輛,但是多年來在新能源車型推廣中遠遠落后于大部分車企,名不符實。特別是最近幾年,南北大眾在銷售新能源汽車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根據工信部《辦法》,從2019至2020年,車企銷售車輛中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分別為8%、10%。新能源汽車積分的具體計算方法是,每輛電動汽車積4分,每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積2分。顯然,如果按照《辦法》對大眾系進行考核,大眾系在新能源產品線方面的欠缺顯而易見。因此大眾補齊短板是必需的,按照最新計劃,從2019年起,大眾汽車集團幾乎每月都將推出新的電動車型。到2022年年底,大眾集團在全球范圍內將擁有16個電動汽車生產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與江淮汽車合資新能源項目也在積極地推進中。最新消息顯示,江淮大眾已經完成了首款小型新能源SUV申報,該車品牌名為“思皓”,英文名為SOL,整體造型與江淮iEV7S一樣,軸距為2490mm,長寬高分別為4135mm、1750mm、1560mm。看來,為了盡快實現量產,江淮大眾項目已經“拼盡全力”了。按照規劃,2019年,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兩家合作伙伴都將推出MQB平臺生產的純電動汽車,并在兩年內投放19款新能源產品。到2021年,兩家合作伙伴基于MEB平臺的純電動汽車產品也將問世。當然,密集的產品布局并不意味著成功,關鍵是大眾在新能源營銷上是否有創新之舉。
目前,除德系品牌之外,美系品牌通用汽車、福特汽車也計劃采用插電式混合動力的技術路徑,向合資公司導入一系列混合動力汽車。
長城汽車等怎么挺過去?
實際上,從工信部2016年度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來看,國內有相當比例的汽車企業都不可能達標。在所有車企中,長城汽車作為SUV銷量第一的品牌,問題尤為嚴重。根據相關測算數據,長城汽車平均單車油耗值為7.6L/100km,而達標單車油耗值為7.36 L/100km,產生了油耗負積分為23.45萬。如果以單輛電動車正積分值為3-5分進行核算,長城汽車需要年產銷5萬-8萬輛純電動車。
4月1日《辦法》正式實施,長城汽車壓力可想而知。3月28日的最新消息顯示,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已經在新能源項目上向外邁出第一步,選址重慶永川,投資長城汽車永川生產基地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約45億元,籌建周期18個月,到2019年年底建成投產后,長城汽車可新增整車及配套零部件16萬臺套,用于生產哈弗SUV和高端新能源車型等。除此之外,長城汽車還積極在內部布局純電動車和插電混動,包括入股電動車企業御捷25%股份,以及在雙積分政策規則中成為長城汽車的關聯企業。同時與豪華車品牌寶馬MINI達成合作,擬定未來將生產MINI新能源國產車型。
按照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的說法:到2025年,長城汽車新能源汽車產品的預期銷量(含混動汽車)將達到100萬輛產銷規模。未來,插電混動車型將成為長城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突破點。目前,長城汽車Pi4插電混動平臺已經亮相,基于Pi4平臺打造的WEY P8已經在去年完成,并在今年北京車展正式上市。未來,Pi4平臺還將打造包括哈弗和長城品牌的多款新能源車型。長城汽車如此賣力,其他傳統車企自當不甘落后。
我們有理由相信,2018年,注定是一個新能源汽車市場轉折之年。
李書福向“資質”發飆
據報道,在上周舉行的2018智能汽車研討會上,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發言中不按常理出牌,直指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批中的不公平現象。他說,“有些汽車拿到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卻根本沒有實力生產汽車,而是借助‘資質’四處找投資;而很多有能力、想生產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卻得不到生產資質。”
據了解,從2016年3月北汽新能源獲得第一張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到2017年5月份江淮大眾最后一次獲得生產資質,一年多時間內,總共有15家車企獲得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這些車企有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車、萬象集團、江鈴新能源、重慶金康、國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蘭州知豆、河南速達、浙江合眾、陸地方舟和江淮大眾。
顯然,在這份首批獲得資質的15家新能源車企中,并沒有出現吉利控股旗下的新能源車企。而按照吉利汽車此前對外披露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計劃——藍色吉利行動,到2020年,吉利汽車90%以上都將是新能源汽車。但是時至今日,吉利汽車僅推出了依托于母品牌的兩款純電動車型帝豪EV和博瑞GE。而實際上,最近幾年吉利在推動新能源計劃方面可謂不遺余力,先是2017年7月與西安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西安經開區涇渭新城投資建設吉利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此后又與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簽約《吉利新能源汽車項目》。但是時至目前,吉利控股旗下具有法人資格的新能源項目并未獲得相關的生產資質。從這一點來看,李書福“炮轟”新能源“資質”背后是有原因的。
蔚來ES8什么時候能交車
同樣著急的不止吉利新能源一家。新能源新創企業蔚來汽車,算是業界最早布局新能源車型的品牌。為了盡快獲得業界的認可,早在去年12月份就搶先上市了首款車型ES8,售價超過40萬元,業界評價其是國內唯一一款能與特斯拉叫板的純電動汽車。但是就是這樣一款技術先進的純電動車,因為借用“資質”生產的原因,眼見已經進入2018年4月份,或將遭遇無法向車主交付新車的窘境。實際上,2016年4月,蔚來汽車就與江淮汽車達成百億戰略合作,以利用江淮汽車的生產資質,共同投資建設一家現代化的新能源汽車工廠,投產蔚來汽車品牌的純電動汽車。但是此后2017年12月,江淮又與大眾汽車合資成立江淮大眾新能源公司,并一度傳出雙方制定了排他性條款,一時間,蔚來汽車與江淮的“代工”關系變得極其微妙。
眼見合作或將“受阻”,蔚來汽車除了搶先宣布ES8上市之外,也在頻頻與江淮汽車之外的第三家自有生產資質車企接觸。比如與長安汽車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展合作,與廣汽集團及全資子公司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廣汽蔚來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這些動作的背后無非是擔心后期與江淮的合作出現重大不確定因素。近日,坊間又傳出蔚來汽車將在上海自建工廠,為其第三、第四款車型的生產做產能準備。顯然,作為蔚來汽車的創始人李斌等高層,從初期借殼江淮、廣汽代工生產,到與上海市政府達成合作協議自建工廠,都是為蔚來汽車最終獲得獨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而精心布局。
資料顯示,去年10月份,蔚來汽車ES8是以江淮汽車的子品牌名義向工信部申報新能源汽車產品目錄的。12月份,蔚來汽車ES8、小鵬汽車IDENTY X、賓果EV、之怡等28款產品車型成功入選《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7年第11批)》(以下簡稱《目錄》)。但是進入《目錄》并不等于十拿九穩可以上市銷售,對于獨立品牌蔚來汽車ES8而言,是否能被納入地方采購目錄,以及獲得品牌獨立銷售權才是關鍵。據悉,處于生產因素及相關的原因,蔚來汽車ES8已經推遲至9月份之后向消費者交車。
目前,與蔚來汽車一樣,自建工廠“借殼”投產的新創新能源車企威馬汽車、小鵬汽車、電咖汽車都處于同樣尷尬的境地。
誰在浪費新能源生產“資質”
在很多新創新能源車企舉步維艱之際,一些已經獲得生產資質的車企卻在“浪費”這一資源。目前,已經獲得“資質”的15家車企新能源項目進展可謂參差不齊。像北汽新能源、蘭州知豆、奇瑞新能源、云度新能源、江鈴新能源已經在市場上銷售,且業績相當出色。特別是北汽新能源,2017年銷售新能源汽車超過10萬輛,位居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第二位。而像長江汽車、前途汽車、江蘇敏安、萬象集團、重慶金康、國能新能源、河南速達、浙江合眾、陸地方舟和江淮大眾新能源項目仍然在推進當中。
按照上述車企相關新能源項目推進計劃,長江汽車2016年在推出小型SUV純電動車逸酷之后一直沒有消息。近期再次公開表示一年前已經開始布局氫能源汽車,并將在佛山南海建設整車生產基地,設計產能6萬輛。產品將涵蓋貨車、客車及物流車型,兼顧純電動和氫燃料電池。前途汽車在江蘇蘇州規劃5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并計劃在今年6月份推出旗下首款車型前途K50。江蘇敏安2017年開始在淮安基地進行兩個平臺三款車型開發,其中一款轎跑車于2017年下半年發布,一款SUV產品將于2019年年初上市,其余產品正在進行項目預研和平臺開發。萬向集團在2016年發布了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Karma之后,一直沒有投產的消息。重慶金康在沒有產品的情況下,準備通過海外收購技術的方式,導入首款新能源產品。但是截至目前沒有相關準確消息。國能新能源兩年前已經在天津籌備投產,至今沒有推出產品。浙江合眾在2014年注冊,今年才開始推廣首款純電動車哪吒汽車。而像至今仍無實質性進展的河南速達、陸地方舟新能源車企被業界戲稱為“打醬油”。
業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已經獲得資質而進展緩慢的車企普遍具有地方政府背景,這些車企在獲得相關資質后,或是寄希望于利用新能源項目獲得更大的投資,或是等待地方政府高額補貼,或是等待政策扶持(含新能源商用車),因此遲遲不去投產。”這位人士建議,國家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借鑒房地產行業的做法,對于獲得資質而長期沒有投產的車企進行處罰,以至取消其生產資質。
新能源誰將是老大?
目前在中國新能源市場有三股勢力,一是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汽車項目,二是完全新創的新能源汽車車企,三是具備地方政府背景的新能源汽車項目。第一種勢力借助傳統汽車自身的實力,基本都推出了基于傳統車型的新能源車,并在現有銷售網絡中進行銷售,比如比亞迪、長安汽車、北京現代等。第二種勢力是完全新創的新能源車企,這些品牌整合社會資源,新推出具有前瞻性的新能源汽車,但是由于沒有生產資質,只能利用具備這一“資質”的車企合作生產,比如蔚來汽車與江淮、小鵬汽車與海馬汽車、威馬汽車與中順汽車、新特汽車與一汽轎車等等。第三種勢力是地方政府新能源項目,這些車企往往手中握有新能源生產資質,希望通過這一項目招商引資,為當地新能源汽車發展做出貢獻。
從目前的發展來看,以傳統車企代表的第一勢力的發展最為強勁,比如比亞迪汽車,其新能源項目最為強勁。今年前兩個月,比亞迪汽車在累計銷售的68611輛汽車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到15687輛,占比為23%;其中2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為8357輛,占到整個銷量26273輛銷量的31.8%,新能源汽車的占比越來越大。近日,比亞迪汽車推出了比亞迪秦EV450、e5 450、宋EV400三款純電動新車,為2018年沖擊20萬輛新能源汽車做準備。上汽榮威新能源2017年銷量累計為44234輛,同比增長121.1%。2018年上汽集團將繼續加大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科技等前瞻技術投入,榮威品牌旗下多款車型也將陸續上市。奇瑞新能源車型2017年全年累計銷量為3.69萬輛,同比增長113%,超額完成全年3萬輛的銷量目標。2018年,在奇瑞新能源汽車瑞虎3xe上市時,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豪言,到2020年,奇瑞新能源年銷量將達20萬輛,力爭進入行業前三。從2017年新能源車企銷量十強榜單來看,比亞迪以11.4萬輛的銷量排在榜首,此外北汽10.5萬輛排在第二位,第三名是4.4萬輛上汽乘用車,第四名為4.2萬輛的知豆電動車,第五名為銷量達3.7萬輛的眾泰汽車,奇瑞新能源則排在第六位。
不同于第一勢力,第二勢力以新創新能源車企為主,這些車企整合包括電池、電控、電機等技術資源,推出令人炫目的新能源產品,在資本市場表現異常搶眼。比如蔚來汽車、威馬汽車推出首款產品瞄準特斯拉,定位高端市場,市場熱度持續升溫;蘭州知豆、車和家、小鵬汽車、電咖汽車、新特汽車、云度汽車都定位小型新能源車,希望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從銷量上實現突破。而第三勢力中的大部分新能源項目,在發布了首款產品之后,目前仍處于招商引資階段。
德系美系車企推全系插電混
在中國新能源市場,2018年最值得關注的可能是大眾系。在國家“雙積分”政策的壓力下,從2018年開始,大眾集團將推動全系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車型的投放,計劃在未來8年內共推出40款新能源車型。目前大眾已經亮相了途觀L插電式混合動力版車型,這款車型將于2018年下半年將導入上汽大眾并上市。一汽-大眾已開始為旗下插電式混合動力SUV的投產進行準備工作。據推測,這款車或為插電混動版T-Roc。新車將采用1.4T渦輪增壓發動機+電機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另外,作為大眾的豪華品牌,奧迪品牌今后也將陸續全系導入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眾所周知,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大眾系汽車銷量一直排在第一陣營,2017年產銷量接近400萬輛,但是多年來在新能源車型推廣中遠遠落后于大部分車企,名不符實。特別是最近幾年,南北大眾在銷售新能源汽車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根據工信部《辦法》,從2019至2020年,車企銷售車輛中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分別為8%、10%。新能源汽車積分的具體計算方法是,每輛電動汽車積4分,每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積2分。顯然,如果按照《辦法》對大眾系進行考核,大眾系在新能源產品線方面的欠缺顯而易見。因此大眾補齊短板是必需的,按照最新計劃,從2019年起,大眾汽車集團幾乎每月都將推出新的電動車型。到2022年年底,大眾集團在全球范圍內將擁有16個電動汽車生產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與江淮汽車合資新能源項目也在積極地推進中。最新消息顯示,江淮大眾已經完成了首款小型新能源SUV申報,該車品牌名為“思皓”,英文名為SOL,整體造型與江淮iEV7S一樣,軸距為2490mm,長寬高分別為4135mm、1750mm、1560mm。看來,為了盡快實現量產,江淮大眾項目已經“拼盡全力”了。按照規劃,2019年,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兩家合作伙伴都將推出MQB平臺生產的純電動汽車,并在兩年內投放19款新能源產品。到2021年,兩家合作伙伴基于MEB平臺的純電動汽車產品也將問世。當然,密集的產品布局并不意味著成功,關鍵是大眾在新能源營銷上是否有創新之舉。
目前,除德系品牌之外,美系品牌通用汽車、福特汽車也計劃采用插電式混合動力的技術路徑,向合資公司導入一系列混合動力汽車。
長城汽車等怎么挺過去?
實際上,從工信部2016年度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來看,國內有相當比例的汽車企業都不可能達標。在所有車企中,長城汽車作為SUV銷量第一的品牌,問題尤為嚴重。根據相關測算數據,長城汽車平均單車油耗值為7.6L/100km,而達標單車油耗值為7.36 L/100km,產生了油耗負積分為23.45萬。如果以單輛電動車正積分值為3-5分進行核算,長城汽車需要年產銷5萬-8萬輛純電動車。
4月1日《辦法》正式實施,長城汽車壓力可想而知。3月28日的最新消息顯示,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已經在新能源項目上向外邁出第一步,選址重慶永川,投資長城汽車永川生產基地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約45億元,籌建周期18個月,到2019年年底建成投產后,長城汽車可新增整車及配套零部件16萬臺套,用于生產哈弗SUV和高端新能源車型等。除此之外,長城汽車還積極在內部布局純電動車和插電混動,包括入股電動車企業御捷25%股份,以及在雙積分政策規則中成為長城汽車的關聯企業。同時與豪華車品牌寶馬MINI達成合作,擬定未來將生產MINI新能源國產車型。
按照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的說法:到2025年,長城汽車新能源汽車產品的預期銷量(含混動汽車)將達到100萬輛產銷規模。未來,插電混動車型將成為長城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突破點。目前,長城汽車Pi4插電混動平臺已經亮相,基于Pi4平臺打造的WEY P8已經在去年完成,并在今年北京車展正式上市。未來,Pi4平臺還將打造包括哈弗和長城品牌的多款新能源車型。長城汽車如此賣力,其他傳統車企自當不甘落后。
我們有理由相信,2018年,注定是一個新能源汽車市場轉折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