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全面退坡時間的臨近,LG化學、三星SDI、松下、SK創新等海外動力電池巨頭企業正在暗暗積蓄力量,加快在中國本土領域的產業布局及產能擴張,意圖憑借自身領先優勢掘金中國新能源汽車無補貼時代。
上個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示的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白名單(第一批)中,三星環新(西安)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下稱“三星環新”)、南京樂金化學新能源電池有限公司(下稱“南京樂金”)、北京電控愛思開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京電控”)等均榜上有名。
備注:三星環新股東構成——三星SDI占股50%,安徽環新及西安高科分別占股35%、15%;南京樂金股東構成——LG化學占股50%,南京興智及新工投資分別占股30%、20%;北京電控股東構成——SK創新占股40%,北京汽車及北京電子分別占股19%、41%。
業內分析認為,雖然此次“白名單”出臺將不與補貼政策掛鉤,以引導和扶持自主企業技術進步為核心指導,但對于外資電池企業來說,積極申報入圍意義不同,以謹防此前因未進入《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目錄而造成業務推廣幾乎停滯的再次發生。
事實上,除積極適應中國政策環境之外,外資電池企業在中國的業務量也漸漸擴大。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統計外資電池企業在中國根據合格證車輛所計算的動力電池裝機量數據顯示,LG化學2017年動力電池裝機量數據為98429kwh,三星SDI、三星環新、三星(天津)電池三家企業2017年動力電池裝機量數據合計27948kwh。LG化學2018年1-5月動力電池裝機量為13139kwh。
備注:三星(天津)電池股東構成——三星SDI占股50%,三星電管、天津中環電子分別占股30%、20%。
不過,作為在電池技術及低成本穩定生產方面具備明顯領先優勢的外資電池企業,他們顯然不會滿足于現狀,正在加快中國本土領域的產業布局及產能擴張步伐。
三星SDI
6月4日,三星SDI株式會社社長全永鉉,三星集團大中華區總裁、社長黃得圭拜會西安市領導,并舉行座談會。2015年,三星在華動力電池項目就落戶于當地。而這也是三星SDI在華業務低調運營以來,該公司重量級領導在中國首次舉辦座談會。
三星SDI在今年一季度財報中還明確指出:“我們將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在2020年結束做準備。”
LG化學
另一韓系電池巨頭LG化學則選擇聯手中國企業快速滲透進中國市場。
5月,LG化學宣布與華友鈷業合資投建三元前驅體新材料項目,隨后又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國聯汽車動力電池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簽署諒解備忘錄,宣布攜手推動動力電池技術發展,合作開展新一代動力電池技術的研究,并積極促進研發成果的產業化。
LG化學電池所所長金明煥表示,開放創新、產業本土化是在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將不斷加大本土研發投入,加強與本土產業鏈的合作與融合,加強工藝及裝備制造的本土化。
還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是,2017年4月上海車展時LG化學與吉利完成簽約,吉利全資收購了LG南京工廠所有生產設備和制造技術知識產權的使用權,雙方還確立了后續合作,LG將幫助吉利集團旗下高端品牌(含沃爾沃)繼續升級電池技術。
據說吉利于2017年中把該工廠的生產設備拆遷至浙江金華的衡遠電池基地(衡遠是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專注車用動力電池的企業)。最多時超過百名LG工程師幫助衡遠調試生產線,以達到LG的品質標準。2017年底完成調試進入量產階段。該工廠產能1GWh,可以供應8萬輛混合動力汽車的電池需求。
LG化學與吉利的合作可謂雙贏之舉。一方面,因為南京工廠無法按計劃生產,設備一天天折舊,還要花費人員、維護保養成本,而沃爾沃是LG化學歐洲的最大客戶,現在還增加了領克和倫敦出租車客戶,賣給吉利是快刀斬亂麻解決了南京工廠空置問題,挽救甚至擴大了在中國市場的訂單,留住了一個全球大客戶,全盤算下來并不吃虧。
另一方面,沃爾沃的受益更為明顯,“國產電池”政策出臺后,其他采用外國電池的車企都經歷了2年的中斷和供應商切換,沃爾沃受影響的時間要短得多。
松下
作為一向在戰略和動作上偏保守的日本企業松下,自2017年開始在中國的布局卻“多處開花”,甚至比三星SDI、LG化學等韓國企業當年的動作還要激進。
2017年4月,松下在華首家動力電池工廠大連工廠宣布投產,該工廠主要生產電動車和插入式混合動力車使用的方形電池,預計達產后年產能可滿足20萬輛電動汽車的電池需求。
隨后不久,松下又公開宣布將投資1000億日元,在日本、中國、美國同時增產。其中,松下明確提出,在中國市場,將在大連原有工廠的基礎上,規劃建設第二棟廠房,該擴建項目投資額約數百億日元,預計第二棟廠房建成后,大連工廠整體產能將實現翻番。
2017年底,松下宣布將在無錫原數碼圓柱基地,大量生產電動摩托和低速電動汽車等使用的車載電池,并計劃2018年開始,通過當地的電池制造商向中國企業供貨,以滿足國內中低端動力電池市場需求的增加。
2018年以來,伴隨特斯拉中國建廠消息此起彼伏的是,松下高層公開確認,正在考慮在華生產特斯拉電池,以及共同建電池廠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國家發改委對外表示,今年將取消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
業內分析認為,目前國內新能源領域的合資趨勢興起,股比放開可能會影響這一領域的合作關系和格局,不排除一些國際車企巨頭將在華采取獨資成立新能源車企的可能性。
比如特斯拉在中國建廠已經有了明確的消息。據工商信息顯示,2018年5月10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注冊地址浦東新區,特斯拉汽車香港有限公司100%持股。而這也或將進一步推動松下加碼擴張中國產能。
在此背景下,其他國際車企巨頭想必也會加快中國擴張步伐,三星SDI、LG化學及SK創新等外資電池企業也必將緊隨其后,屆時中國市場激烈競爭才真正開始。
上個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示的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白名單(第一批)中,三星環新(西安)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下稱“三星環新”)、南京樂金化學新能源電池有限公司(下稱“南京樂金”)、北京電控愛思開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京電控”)等均榜上有名。
備注:三星環新股東構成——三星SDI占股50%,安徽環新及西安高科分別占股35%、15%;南京樂金股東構成——LG化學占股50%,南京興智及新工投資分別占股30%、20%;北京電控股東構成——SK創新占股40%,北京汽車及北京電子分別占股19%、41%。
業內分析認為,雖然此次“白名單”出臺將不與補貼政策掛鉤,以引導和扶持自主企業技術進步為核心指導,但對于外資電池企業來說,積極申報入圍意義不同,以謹防此前因未進入《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目錄而造成業務推廣幾乎停滯的再次發生。
事實上,除積極適應中國政策環境之外,外資電池企業在中國的業務量也漸漸擴大。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統計外資電池企業在中國根據合格證車輛所計算的動力電池裝機量數據顯示,LG化學2017年動力電池裝機量數據為98429kwh,三星SDI、三星環新、三星(天津)電池三家企業2017年動力電池裝機量數據合計27948kwh。LG化學2018年1-5月動力電池裝機量為13139kwh。
備注:三星(天津)電池股東構成——三星SDI占股50%,三星電管、天津中環電子分別占股30%、20%。
不過,作為在電池技術及低成本穩定生產方面具備明顯領先優勢的外資電池企業,他們顯然不會滿足于現狀,正在加快中國本土領域的產業布局及產能擴張步伐。
三星SDI
6月4日,三星SDI株式會社社長全永鉉,三星集團大中華區總裁、社長黃得圭拜會西安市領導,并舉行座談會。2015年,三星在華動力電池項目就落戶于當地。而這也是三星SDI在華業務低調運營以來,該公司重量級領導在中國首次舉辦座談會。
三星SDI在今年一季度財報中還明確指出:“我們將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在2020年結束做準備。”
LG化學
另一韓系電池巨頭LG化學則選擇聯手中國企業快速滲透進中國市場。
5月,LG化學宣布與華友鈷業合資投建三元前驅體新材料項目,隨后又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國聯汽車動力電池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簽署諒解備忘錄,宣布攜手推動動力電池技術發展,合作開展新一代動力電池技術的研究,并積極促進研發成果的產業化。
LG化學電池所所長金明煥表示,開放創新、產業本土化是在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將不斷加大本土研發投入,加強與本土產業鏈的合作與融合,加強工藝及裝備制造的本土化。
還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是,2017年4月上海車展時LG化學與吉利完成簽約,吉利全資收購了LG南京工廠所有生產設備和制造技術知識產權的使用權,雙方還確立了后續合作,LG將幫助吉利集團旗下高端品牌(含沃爾沃)繼續升級電池技術。
據說吉利于2017年中把該工廠的生產設備拆遷至浙江金華的衡遠電池基地(衡遠是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專注車用動力電池的企業)。最多時超過百名LG工程師幫助衡遠調試生產線,以達到LG的品質標準。2017年底完成調試進入量產階段。該工廠產能1GWh,可以供應8萬輛混合動力汽車的電池需求。
LG化學與吉利的合作可謂雙贏之舉。一方面,因為南京工廠無法按計劃生產,設備一天天折舊,還要花費人員、維護保養成本,而沃爾沃是LG化學歐洲的最大客戶,現在還增加了領克和倫敦出租車客戶,賣給吉利是快刀斬亂麻解決了南京工廠空置問題,挽救甚至擴大了在中國市場的訂單,留住了一個全球大客戶,全盤算下來并不吃虧。
另一方面,沃爾沃的受益更為明顯,“國產電池”政策出臺后,其他采用外國電池的車企都經歷了2年的中斷和供應商切換,沃爾沃受影響的時間要短得多。
松下
作為一向在戰略和動作上偏保守的日本企業松下,自2017年開始在中國的布局卻“多處開花”,甚至比三星SDI、LG化學等韓國企業當年的動作還要激進。
2017年4月,松下在華首家動力電池工廠大連工廠宣布投產,該工廠主要生產電動車和插入式混合動力車使用的方形電池,預計達產后年產能可滿足20萬輛電動汽車的電池需求。
隨后不久,松下又公開宣布將投資1000億日元,在日本、中國、美國同時增產。其中,松下明確提出,在中國市場,將在大連原有工廠的基礎上,規劃建設第二棟廠房,該擴建項目投資額約數百億日元,預計第二棟廠房建成后,大連工廠整體產能將實現翻番。
2017年底,松下宣布將在無錫原數碼圓柱基地,大量生產電動摩托和低速電動汽車等使用的車載電池,并計劃2018年開始,通過當地的電池制造商向中國企業供貨,以滿足國內中低端動力電池市場需求的增加。
2018年以來,伴隨特斯拉中國建廠消息此起彼伏的是,松下高層公開確認,正在考慮在華生產特斯拉電池,以及共同建電池廠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國家發改委對外表示,今年將取消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
業內分析認為,目前國內新能源領域的合資趨勢興起,股比放開可能會影響這一領域的合作關系和格局,不排除一些國際車企巨頭將在華采取獨資成立新能源車企的可能性。
比如特斯拉在中國建廠已經有了明確的消息。據工商信息顯示,2018年5月10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注冊地址浦東新區,特斯拉汽車香港有限公司100%持股。而這也或將進一步推動松下加碼擴張中國產能。
在此背景下,其他國際車企巨頭想必也會加快中國擴張步伐,三星SDI、LG化學及SK創新等外資電池企業也必將緊隨其后,屆時中國市場激烈競爭才真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