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屆杭州亞運會將綠色甲醇拉入大眾視野。今年以來,綠色甲醇投資漸熱,不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金融機構均在關注綠色甲醇相關項目,以期搶抓綠色甲醇發展“風口”。
今年9月20日,中遠海運、國家電投、上港集團、中國檢驗認證共同簽署《關于開展綠色甲醇產業鏈建設合作備忘錄》,將共同構建符合國內外綠色認證標準、運轉穩定暢通、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綠色甲醇全產業鏈,全力推動國內首批綠色甲醇生產項目落實落地。10月8日,中海油集團旗下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綠色甲醇項目誠邀洽談公告書》,向相關企業拋出橄欖枝,邀請國內外擁有生物質、綠氫等優勢資源的綠色甲醇領域企業和機構進行合作洽談、研究產業布局……
種種跡象都向行業發出信號:綠色甲醇“風口”真的來了!
需求有望大幅增長
在當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綠色甲醇被認為是未來較具潛力的脫碳燃料。
何謂綠色甲醇?全球甲醇行業協會中國區首席代表趙凱指出:“關于綠色甲醇的定義,目前全球并沒有明確的說法。我認為,如果能夠使用可再生的原料制取甲醇,并且其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能夠做到足夠低,就可以稱為綠色甲醇。”
在業內看來,綠色甲醇應用領域廣闊。在海運領域,綠色甲醇因為不含硫、低氮氧化物,可以替代傳統的高碳船用燃料;在道路交通領域,綠色甲醇可與汽油混合或直接用于傳統內燃機汽車,也可用于混合動力與燃料電池汽車;在航空領域,綠色甲醇可通過轉化為噴氣燃料,作為一種可持續航空燃料。
當前,綠色甲醇在海運領域的需求正在顯現。“我們迫切需要大量綠色甲醇燃料,2023年已經投運的首艘船舶所需綠色甲醇總量為1萬噸,2025年交付18艘大型甲醇船舶后,每年需要綠色甲醇75萬噸,到2030年這個需求量將達到500萬噸,2040年大概需要2000萬噸。”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中國脫碳業務總監卡卡近日公開表示。
據介紹,目前全球范圍內的綠色甲醇船舶訂單已超過200艘,按此估算,預計到2027年將會新增超600萬噸的綠色甲醇燃料需求。
“未來,綠色甲醇將作為燃料及氫載體得到廣泛應用,并將持續發揮其化學構成物的作用。”趙凱表示:“我們預測,到2050年,全球甲醇消費量將達到5億噸,新增市場超過3億噸。”
燃料來源是關鍵
盡管未來需求量巨大,但目前已落地的綠色甲醇生產項目并不多,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綠色消費需求。這成為業內普遍擔憂的問題。
來自全球甲醇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綠色甲醇產能僅為80多萬噸。2022年統計的綠色甲醇項目超過80個,預計到2027年產能可達800萬噸。主要的生產工藝路線包括兩種,一種是生物質氣化制甲醇,一種是綠電制綠氫后與二氧化碳耦合制取甲醇。
“今年這個數據可能已經翻了一番,但是這個數量可能還是不夠,因為實際產量可能會受工廠條件等限制,與產能有一定出入。”趙凱表示。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規劃布局的綠色甲醇項目近20個,但真正投產、商業化運營的項目僅2個,分別位于河南安陽和江蘇連云港,其余項目均暫未開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已投產的兩個綠色甲醇項目,其二氧化碳均來自捕集的工業尾氣,屬于化石來源的二氧化碳,因此是否屬于真正的綠色甲醇還存爭議。
也有業內人士對《中國能源報》記者指出,由于綠色甲醇項目的建設需要投入較大成本,目前許多處于規劃中的項目,最終能否真正落地,也存在極大不確定性。
在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產業研究部主任王樂樂看來,我國生物質制綠色甲醇潛力尚需進一步挖掘。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各類生物質資源總量約為37億噸,但能源化利用量約4.61噸,利用率僅約11.8%。
發展前景可期
可喜的是,當前業內對綠色甲醇的發展前景已形成共識,全行業協力合作、推動全產業鏈加速發展成為可能。
“當前,需要從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整體推動產業發展。最好能有一些領先的公司率先布局,產生示范效應。中遠海運與其他幾家產業鏈相關公司日前簽訂的綠色甲醇產業鏈建設合作備忘錄,對加快推動甲醇燃料的發展就具有重要意義。”信德海事綠色航運研究員張晗日前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未來將有更多綠色甲醇項目落地,比如馬士基在訂造甲醇燃料船前就已和甲醇生產商簽訂意向協議,中遠海運去年開始也在和一些上游公司洽談,有基本協議后,燃料生產商就能大規模建廠生產。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具體到我國,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我國未來發展綠色甲醇潛力巨大。
趙凱指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甲醇生產國、消費國、進口國、燃料應用國,中國龐大的工程能力、裝備能力以及港口基礎設施,都為我們發展綠色甲醇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條件。”
在生產端,我國具有豐富的風光資源和生物質原料,為生產綠色甲醇提供了較好的資源條件。“根據資源潛力,我國生物甲醇理論產能為6.82億噸,若10%的秸稈用于生產生物甲醇,年產量可達2070萬噸;若10%的畜禽糞污用于生產生物甲醇,年產量可達4750萬噸。”王樂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