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舉行。北京市人大代表、可持續交通創新中心國家高端智庫研究員張夕勇提交書面建議,關注重點包括“推進京津冀氫能城市群建設”、“推進京津冀地區芯片產業鏈協同發展”等。
張夕勇指出,氫氣具備來源廣泛、清潔高效和應用場景豐富等多項優點,被認為是清潔多能的二次能源載體,是推動傳統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理想媒介,是實現交通運輸、工業和建筑等領域大規模深度脫碳的重要選擇,成為全球能源技術革命和轉型發展的重大戰略方向。
他建議,依托京津冀城市群較好的氫能產業基礎,加強京津冀城市群協同,充分發揮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清潔、高效、續駛里程長等優勢,加快氫燃料電池商用車從城市內向城市群推廣,促進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替換傳統商用車,實現規模化應用和區域內商用車碳減排。
在提高車規級芯片國產化率方面,張夕勇建議,成立京津冀地區面向車規級的國產化芯片的全鏈條產業聯盟。
“京津冀城市群是國內最早開展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研發和示范應用的地區之一,經過二十余年的產業培育和發展,產業生態圈初具雛形。在研發實力、產業基礎、政策環境、應用場景打造、示范推廣方面具備明顯優勢,能夠有力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張夕勇表示,京津冀城市群氫能產業的發展,既是貫徹和落實國家重要戰略部署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推動京津冀城市群協同縱深發展,實現交通領域深度脫碳的重要路徑和推動能源結構轉型的必然要求。
他建議,要充分利用京津冀城市群的資源稟賦與產業互補優勢,在政策、氫能保障、氫氣加注、車輛場景應用、液氫產業等方面協同發展,推動京津冀城市群商用車的規模化推廣,2025年實現累計推廣2萬輛,建成加氫站180座,實現年減碳約130萬噸,2030年實現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累計推廣15萬輛,累計建成加氫站1000座,實現年減碳約1000萬噸,將京津冀城市群打造成全國的氫能示范先行區。
此外,張夕勇指出,現在還沒有針對氫燃料電池車輛的碳交易機制,建議建立氫燃料電池碳交易機制,彌補車輛購置成本、使用成本較高的問題。
建議成立京津冀地區面向車規級的國產化芯片的全鏈條產業聯盟
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已成為各國爭相發展的重點。芯片作為汽車行業的核心零部件,其國產化應用對于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據行業專家預測,到智能電動汽車時代,每輛汽車需要的芯片數量將超過1000顆,而在高級別自動駕駛階段,將超過3000顆。預計到2030年,中國汽車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300億美元(約合2186億元人民幣),年需求量將達到1000至1200億顆。
北京市政府相關部門將芯片國產化作為核心扶持產業,通過不斷持續的政策、資金、人才等一系列的支持,全力打造覆蓋設計、制造、應用端的良好融合和關鍵卡脖子技術的攻關。各車企以及社會化資本投資等也都加大力量持續發力。京津冀地區無論從設計、制造,還是整車應用,都存在較為完善的產業布局和核心能力。
“北京以及京津冀區域的國產自主芯片在政府大力的支持和引導下,有了快速的進步和發展,也在短期內引進、建立了眾多的研究、設計、測試驗證及制造型企業。但在高端芯片的設計、制造、封測等環節仍有很多的提升和發展空間。京津冀地區的產業鏈仍存在不完整、譜系不全、產量占比小等問題。”張夕勇稱。
張夕勇表示,確保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的供應鏈良好發展,快速推動汽車國產化芯片自給率是首要的戰略步驟,為充分發揮北京在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中的核心關鍵作用,建議從設計、驗證測試、制造及上車四個關鍵領域,分別設立“小鏈長”,充分發揮“小鏈長”在各自領域的優勢,拉通需求、開發、制造到應用的鏈路,深入研究攻克技術難題,實現京津冀地區的“芯”產業全面規模化、產業化升級。
同時利用北京的優質資源,搭建我國具備行業公信力的車規級芯片測試與認證機構,形成標準與測試認證的落地閉環,為國產芯片公司提供客觀權威的認證證書,為車企提供決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