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商業儲能熱度進一步攀升。但由于工商儲仍處于規模化起步階段,其火熱的背后仍存在一些矛盾點。
備案多,落地少
工商業儲能裝機實際落地,不及備案速度之快。據陽光電源《工商業儲能白皮書》顯示,2023年工商業儲能全國備案項目超2300個,備案總容量達10.2GWh。另據尋熵研究院統計,2023年新增并網的用戶側儲能項目數量有480個,總規模達2.55GWh。
為何會出現這么大的差距?這可能是項目備案后,要么因各方原因項目撤回、夭折,要么由于各方流程銜接耗時長導致項目落地交付難,或是因安裝不規范、面臨整改問題,拖長并網周期。還有的項目因為設備運行不穩定,售后運維不及時,導致客戶滿意低,影響后續項目業務持續開展。
建得多,用得少
現階段分時電價機制中,人為設置的峰谷價差比例持續擴大,與現貨市場實際的峰谷價差存在不同程度的偏離,在帶動工商業儲能經濟性提升的同時,一些企業盲目跟風,過度投資儲能項目,造成不必要、不經濟的儲能進入市場,形成資源錯配和低效,難以實現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工商業儲能處在起步階段,行業標準和監管制度的建設存在滯后性,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穩定性尚未得到充分驗證,工商業儲能出現建而難用、用而不盈、盈而存憂的現象。
惡性競爭多,良性競合少
工商業儲能瞬間爆火,短時間內千軍萬馬涌入。據報道,2023年工商業儲能相關企業新增5萬家,平均每天新增150家。市場格局未定,變數很大,企業為搶占市場份額,拼產品、拼EMC模式、拼配電系統解決方案、拼交期、拼本土服務、拼售后運營……
在競爭日益白熱化的市場,行業更傾向于關注初始投資成本,而忽略了儲能全生命周期成本,造成低質低價中標、劣幣驅逐良幣。同時,市面上多數工商業儲能系統由不同廠商產品組裝而成,加大了現場安裝調試難度與故障發生概率,故障發生后,存在責任推諉現象。
需求大,開發難
電力供應緊張,帶動工商業儲能需求強勁。一些高耗能行業,按充放電2小時統計的話,預計全國工商業整體儲能市場空間達474.28GWh。當然這個數值還有可能更高。
當前分時電價已支撐多地區用戶側儲能商業模式,但分時電價機制無法確認持續性,以前是電價“三年一變”,現在“一年三變”,給工商業儲能項目投資帶來風險。而且,工商業用戶用電規律不穩定,充放電需求量并不確定。再加上交易風險的不確定性,如實際收益和合同預期收益的差異、各種非技術成本的增加、多方利益的分配問題等,都造成了工商業儲能項目開發的難度。
經過2023年規模化驗證后,工商業儲能2024年將進入項目為王、拼資源的階段。工商業儲能下游客戶較分散,客戶資源是重要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