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伴隨彭博新能源發布《2023年全球風電整機制造商新增裝機容量排名》,全球風電市場整機商競爭格局躍然紙上。整體來看,2023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飆升至118GW,創下歷史新高。
中國整機商繼續主導全球風機市場,以77.1GW裝機量、65%的市場占比,強勁拉動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增長。榜單中排名前十的風電整機商,中國企業占6席;其中,排名前五的整機商中,中國企業占4席。
最值得關注的是,來自中國的金風科技和明陽智能分別占據新增裝機全球第一(金風同時也是陸上第一)和海上第一的寶座,遠景能源新增裝機容量位居全球第二。運達股份也在2023 年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排名從全球第七躍升至第四。
這使得中國整機商在與歐美整機商的競爭中實現了海陸全面彎道超車,完成了由“追隨”到“引領”的歷史性跨越。根據報告,金風科技保持了其作為全球No.1風電機組制造商的地位,2023年新增裝機容量16.4GW,較2022年增長29%;明陽智能在2023年的海上風電新增裝機翻了一番,達到近3GW,超越歐美整機商,首次成為全球最大的海上風機供應商。
中國整機商能夠登頂全球市場,是內外部因素的共同造就的結果,其中三方面因素最為關鍵:
一是中國風電行業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國家“雙碳”目標之下,無論是高質量發展,還是打造新質生產力,綠色都將是發展底色,這就勢必要求中國必須大力推動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展。根據彭博報告,2023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市場規模77.1GW,是第二名美國市場(7.2GW)的超10倍,而中國整機制造商2023年新增裝機的98%都來自于本土市場。在海上,2023年中國以7.6GW的海上新增裝機再次成為全球最大的海上新增市場,占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二,較2022年增長48%??梢哉f,中國整機商的“趕超式”發展,得益于中國的超大規模單一市場所產生的紅利,超大的市場帶來顯著“規模經濟”,進而又會產生成本攤銷效應。而面向未來,中國風電市場潛力依舊巨大,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預測,2025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海陸合計將達8500~9500萬千瓦,到2023年這一數字或將超過2億千瓦。
二是中國整機商擁有強大的創新能力。如果沒有創新,不能帶動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即便擁有再大規模的市場,也難以形成規?;_發,更談不上新增裝機的全面登頂。在這方面,中國整機商已然“獨領風騷”,如金風科技最早對于直驅技術的創新鉆研,以及高海拔、超低溫環境的風機研發,再到現在的高標準質量體系、五位一體實驗驗證體系,無不支撐其走到今天全球第一的位置。如明陽智能最早成功開發出抗臺風風機,后又深耕超大型海上風機、漂浮式風機、風漁融合系統等,基于“藍海戰略”的不斷創新積累,最終推動其成為全球海上風電第一。再如遠景能源率先設計制造出“能感知、會思考、自學習、可判斷和決策”的智能風機產品,不斷提升風電利用效率,加速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在伍德麥肯茲的最新報告中,遠景能源風機訂單位居全球風電整機商榜首。
當下,中國在大容量機組、超長葉片、超高塔架、深遠海漂浮式、“海上風電+”等方面不斷推陳出新,相關技術和應用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引領全球市場后勁十足。此外,創新帶來成本下降,具有競爭力的價格也為中國風機出口創造了機會,根據彭博報告,中國出售向海外市場的風機價格相較于他們的西方競爭對手平均低20%。
三是中國擁有成熟的風電供應鏈體系。超大規模的市場同樣也為供應鏈的強度和韌性提供了支撐。從生產角度看,超大規模市場意味著產業鏈分工更加深化,產業鏈和供應鏈上下游各環節之間可以依靠自身的專業化形成相互作用、相互生存的產業集群效應,進而構建起緊密的價值鏈。在風電降本需求下,風電供應鏈條又促生“學習效應”,上下游形成吸引、促進、創新效益。從數據上看,近年來,全球新能源產業重心進一步向中國轉移,中國企業在全球風電整機制造市場的份額約為2/3,一些關鍵零部件占有60%~70%的份額。全球風能理事會此前也說過,中國對海上風電項目一些關鍵零部件擁有約70%的市場控制權,這意味著“歐盟和美國提出的限制性貿易政策看起來肯定會出現瓶頸”。彭博報告同樣說明問題,維斯塔斯、西門子歌美颯和通用電氣等整機商雖然不在中國贏得市場訂單,但他們利用中國的低成本供應鏈,將中國視為采購中心,采購包括變速箱、輪轂、塔架等產品。
總之,中國整機商當前已完成全球市場登頂,依托強大市場、供應鏈、創新力,中國整機商擺脫國內“內卷”泥沼,闖出世界聲譽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