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科技引領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通知。
《意見》指出,聚焦儲能領域,突破本質安全高能量密度電化學儲能等關鍵技術,研發高能量密度水系電池、液態金屬電池、固態電池等先進儲能產品。
原文如下:
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
科技引領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決策部署,積極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經省政府同意,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全面振興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全國科技大會精神,錨定打造重大技術創新策源地目標定位,以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為總抓手,把握未來產業智能、綠色、健康發展趨勢,堅持創新驅動、應用牽引,堅持重點突出、適度超前,加強原始創新和顛覆性創新,探索未來產業的技術發現、成果轉化和價值發現機制,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努力構建具有遼寧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力爭未來五年,我省未來產業實現技術創新、產業培育、安全治理全面發展,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涌現一批標志性產品、創新企業和領軍人才,形成一批重要應用場景、中試平臺和技術標準,未來產業新增長點逐步顯現。
二、發展方向
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立足遼寧資源稟賦、科教優勢和產業基礎,優先布局6個未來產業方向,并根據發展趨勢進行動態調整。
(一)人工智能。
聚焦工業智能領域,突破下一代工業無線網絡、工業互聯網、自主智能決策、工業元宇宙虛實交互等關鍵技術,研發新一代智能化管控系統等產品。聚焦通用人工智能領域,突破智能芯片、科學智能、群體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研發人工智能芯片、垂直領域大模型等產品。聚焦腦機接口領域,突破腦信號采集、刺激、處理與編解碼、認知神經科學轉化等關鍵技術,研發腦機接口系統等產品。聚焦人形機器人領域,突破全息感知、情感分析與交互等關鍵技術,研發仿生傳感器、高動態運動控制器、自主產權人形機器人系統等產品。依托場景資源優勢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二)新能源。
聚焦氫能領域,突破高效低成本電解光解光熱解水制綠氫技術,發展以綠氨和綠甲醇為大規模長距離儲運氫介質的新工藝新技術,研發新一代氫燃料電池電堆及關鍵材料,推動氫、氨、醇為動力燃料的重型運載工具技術革新與設備制造。聚焦儲能領域,突破本質安全高能量密度電化學儲能等關鍵技術,研發高能量密度水系電池、液態金屬電池、固態電池等先進儲能產品。聚焦核能領域,突破新一代核反應堆設計及核能裝備制造等技術,開展典型應用示范。
(三)新材料。
聚焦先進基礎材料領域,突破材料智能設計、材料高效清潔可控制備等關鍵技術,研發海洋工程用超高強鋼等先進金屬結構材料、航空航天用輕質高強韌材料等先進復合材料產品。聚焦關鍵戰略材料領域,突破高潔凈高均質化控制、新型催化體系設計、低維材料堆疊等關鍵技術,開發結構功能一體化材料、低成本高性能催化材料、新型半導體材料等產品。聚焦前沿新材料領域,突破材料素化、功能基元序構、材料基因工程與數字化等技術,加快材料正向設計研發體系建設和新材料創新應用。
(四)綠色低碳。
聚焦綠色石化領域,突破原油直接制化學品、分子煉油等關鍵技術,研發高效催化材料、大型反應器等產品。聚焦低碳冶金領域,突破流程工業深度電氣化、富氫碳循環高爐冶煉等關鍵技術,研制大功率電加熱爐、氫還原爐等核心裝備。突破二氧化碳的直接空氣捕集、封存、捕集轉化一體化等關鍵技術,開展煤化工與石油化工技術耦合、綠氫煉化、鋼化聯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典型示范項目建設。聚焦生物制造領域,突破一碳生物轉化、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生物質轉化等關鍵技術,研發生物基化學品等。
(五)深海深地空天。
聚焦深海領域,突破深海機器人跨域集群協同探測與作業、深海重載裝備布放回收、深海探測等關鍵技術,研發深海潛水器、深海障板、深海礦產資源開發裝備。聚焦深地領域,突破深部開采動力災害防控、耐高溫高承載構件極端制造等關鍵技術,研發深部金屬礦短流程智能開采裝備。聚焦空天領域,突破臨近空間高速飛行器和近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輕質可重復結構材料及先進制造等關鍵技術,研發臨近空間高速飛行器、近空間飛行器、新型機載設備、運載火箭發動機及落區調控系統等。
(六)生命健康。
聚焦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突破新型干細胞治療、免疫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關鍵技術,研發新一代細胞治療產品、生物藥以及海洋藥物等產品,支持人工智能技術在生物制藥領域中的應用。聚焦生物育種領域,突破農業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轉基因、全基因組選擇、分子設計、基因編輯等關鍵技術,研發空間立體栽培、光效與能效雙提升、環境均勻調控的作物工廠設施產品等。
三、實施路徑
探索未來技術發現機制、成果轉化推進機制、價值發現機制,協同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和制度創新。
(一)加強未來技術發現與識別。
探索未來技術日常發現機制,依托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領軍企業等,建立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直報點。建設科學數據中心,發揮省科技咨詢委員會作用,研判國內外及我省未來產業重點領域和發展方向,開展重點賽道的長期和可持續研究,建立未來技術評估制度,發布未來技術動態目錄。
(二)加強基礎研究和共性技術攻關。
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堅持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并重,提出原創基礎理論、掌握底層技術原理,支持開展學科交叉融合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面向我省優勢學科領域組建基礎科學中心。加強關鍵共性技術預測和攻關,打造有組織科研攻關模式,實施前沿引領共性技術攻關項目,推動未來技術協同創新。鼓勵青年科技人才跨學科、跨領域組建團隊承擔顛覆性技術創新任務,探索普惠性、長周期資助模式,實現更多“從0到1”原創性突破。
(三)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構建未來產業“實驗驗證—中試熟化—產業化”孵化培育鏈條,支持建設一批專業化、市場化的未來產業驗證中心、中試平臺,提升技術熟化、可靠性驗證等轉化服務能力。探索數字化中試基地,運用數字孿生等技術賦能中試驗證。發揮技術產權交易平臺作用,促進未來技術轉移擴散。面向綜合性和行業類融合應用場景,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推動前沿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引導科技領軍企業前瞻布局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持企業參與設立省科技計劃聯合計劃,開展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支持企業牽頭或參與重大科技項目,圍繞我省重點產業集群組建省重點實驗室群,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鼓勵企業開放未來技術應用場景,建立科研活動與價值增值的反饋模式,加速未來技術集成、迭代、轉化與市場實現。完善創新創業孵化體系,培育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規模,逐步形成初創企業、領軍企業梯次接續的企業群體。
(五)強化關鍵人才支撐。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堅持以科技創新需求為牽引,依托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培養一批引領未來產業發展的戰略科學家。實施“興遼英才計劃”,加快引進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頂尖技術人才及團隊。強化校企聯合培養,創新“雙跨雙聘、合同聘用、項目合作”校企合作形式,培養一批復合型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等形式,培養一批加快未來技術落地應用的領軍企業家,弘揚企業家精神,激發企業家投未來、促應用的創新熱情。
(六)建立多元化金融支持模式。
建立從基礎研究、小試、中試到產業化不同階段的差異化資金支持機制。發揮省級科技專項資金、政府引導基金與市場化投資基金的聯動作用,強化政府資金的早期投入,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加快形成以股權投資為主、“股貸債保”聯動的金融服務支撐體系,引導金融機構為未來產業量身定做服務方案。探索未來產業風險投資和保險基金投資組合策略。
(七)強化關鍵要素資源配置。
加快重點標準研制,促進標準、專利與技術協同發展。支持圍繞未來產業的技術框架、試驗驗證、新產品設計等關鍵環節,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起草和修訂。強化專利保護和轉化應用,鼓勵國內外專利申請,完善專利轉讓機制,提升對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的保護水平。強化數據要素支撐服務,加大未來技術科學數據、實驗數據依法依規向企業開放力度,推動超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面向企業提供低成本算力服務。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強化省級層面總體謀劃、統籌協調,建立協同聯動工作機制,加強要素保障,形成工作合力。鼓勵各地區因地制宜研究發展未來產業的具體措施。
(二)加大支持力度。
加大省級財政資金對未來產業的支持力度,優化省級有關專項資金支持方向,發揮政府資金撬動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形成聯動機制,共同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
(三)優化創新環境。
創新為科研人才減負松綁的體制機制,按照包容審慎原則,完善顛覆性技術攻關容錯試錯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機制。加強重點領域安全、科技倫理規范和社會實踐研究。
(四)深化開放合作。
搭建高水平交流合作平臺,開展國內外交流合作,加大力度引進未來產業創新資源,鼓勵聯合省內外創新主體開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推動重大項目落地。
(五)動態監測評估。
鼓勵各地區、各部門開展未來產業發展動態跟蹤和分析評價,根據技術發展趨勢動態調整重點發展方向,及時復制推廣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
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4年9月9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