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發展,綠氫開道。
可再生能源制氫正在以雷電之勢向前,制氫設備的接連下線不斷地為制氫項目增添活力。
氫能觀察統計,2023年,國內共有37款電解槽新品下線,2024年全年電解槽新品如下——
2024全年,共有46款電解槽新品下線,同比增加124%,ALK電解槽共有16個新品下線、PEM電解槽14個、AEM電解槽15個,各家技術路線平分秋色,數量旗鼓相當——
總結來看,過去的一年時間里,制氫市場十分活躍,不僅有頭部企業逐步加碼,更有新秀企業動身入局,氫能產業上游正在積累越來越多的玩家,PK過后誰能留下、誰將離開,將在近兩年中可見分曉。
41家公布新品下線的企業中,清能股份、興燃科技、陽光氫能、億緯氫能、中車株洲所5家在一年之中分別下線兩款電解槽,清能股份分別推出兩款不同技術路線電解槽,涉足PEM制氫和AEM制氫兩個領域,而陽光氫能和中車株洲所一直把握堿性和PEM兩種技術路線雙重加持。
從圖表中可以看到,AEM在這一年下線數量已經超過了PEM電解槽、直逼ALK堿槽。2024年被稱為“AEM電解槽元年”,陰離子交換膜技術在這一年得到具體驗證,也得到了爆發的機會。
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AEM)技術融合了堿性電解水制氫(ALK)和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PEM)兩種制氫技術的優點,具有更高的電流密度和響應速度,能量轉化效率更高,電解液為純水或低濃度堿液,緩解了強堿性溶液對設備的腐蝕,另外AEM 技術可采用Fe、Ni 等非貴金屬作為電極催化劑,相對PEM電解水技術其裝置制造成本顯著降低。
2024年,國內AEM電解槽產能快速擴張,已經達到了70MW左右。臥龍英耐德、億緯氫能、穩石氫能、億孚科技等AEM電解槽頭部廠商也正在商業化的路上不斷前進。
對于大部分制氫廠商而言,專注于一種技術路線是很常見的,但其實多數企業也會儲備更多技術,不局限于一種制氫技術路線,一方面是當下市場的選擇,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應對市場的未來變化。
眾所周知,相比較于其他電解水制氫技術,堿性電解水制氫(ALK電解槽)技術工藝已經較為成熟,成本也更為低廉。當下市場主流傾向于ALK電解槽,多數項目也選擇1000標方左右的ALK電解槽來制取氫氣。但不可忽視的是,PEM電解槽的異軍突起也開始瓜分市場份額,單一技術路線的應用已經不再是綠氫項目的首選,盡管迫于成本的壓力以及后期運營的艱難,未來到底是哪種技術的電解槽成為主流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