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下一代電池技術,固態電池的產業化持續挑動著行業神經。
行業預計,目前國內半固態電池技術先行,2025年具備固態電池技術內容的出貨量(包括車載與非車載領域)有望突破10GWh;全固態電池當前處于核心技術突破和驗證階段,有望在未來2-3年完成小批量上車。
2025年開年以來,國內外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進展接連不斷。
國內方面,1月20日,上海洗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固態電池先進材料聯合創新實驗室和上海科源固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高比能固態電池軟包鋰離子電池聯合設計工作,設計的能量密度≥320Wh/kg的高比能軟包鋰離子固態電池已進入小批量生產,待質檢合格后進入測試,未來或可用于動力汽車等領域。
1月17日,上汽集團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披露,上汽清陶致力于開發和生產新一代高安全、高性價比的固態電池,搭載第一代固態電池的智己 L6 光年版已向工信部進行了申報。
1月14日晚間,云南恩捷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恩捷及其有控制權的關聯公司與北京衛藍新能源簽訂《采購框架協議》,自2025年至2030年,衛藍新能源將向上海恩捷及其有控制權的關聯公司預計下達半固態及全固態電池的電解質隔膜訂單總計不少于3億平方米,預計下達全固態電池的電解質訂單總計不少于100噸。
同日,比亞迪取得 “固態鋰電池電芯及其制備方法、電池” 的專利,授權公告號CN114267883B,可降低固態電解質與負極片的界面阻抗。
1月4日,寧德時代取得一項名為“摻雜型鹵化物固態電解質及其制備方法、全固態電池和用電裝置”的專利。此外,其凝聚態電池(一種半固態電池)已實現量產,計劃在2027年實現固態電池的小批量生產。
1月10日,蜂巢能源取得一項名為“固態電池模塊、電池包及儲能裝置”的專利,利用多個連接件和彈性件的彈性力壓緊電池疊片組,從而提升固態電池性能。
同日,冠盛股份信息顯示,公司半固態磷酸鐵鋰電池項目已在溫州市啟動,預計達產后年產量約為210萬支,項目預計30個月完成建設投產。目前,合資公司冠盛東馳的中試線產品已下線并開始陸續交付,同時已啟動半固態鋰電池的相關產品認證工作。
1月9日,豪鵬科技表示已完成高硅含量鋰離子電池開發,計劃與歐洲硅材料戰略合作伙伴研發 100% 硅負極鋰離子電池;半固態電池已完成樣品開發并送樣評估,全固態電池產品送樣驗證進度將加快。
1月8日,太藍新能源生產制造基地二期工廠將于今年一季度完成竣工驗收,預計2025年3月開始進場裝修。二期項目總投資10億元,規劃產能2GWh,建設包括半固態鋰電池電芯產線及半固態鋰電池PACK產線。
同日消息,天津力神申請“電解液及半固態電池”專利,通過采用低 homo 能級的溶劑添加劑,能夠有效提升電池在高電壓下的穩定性,保護電解液 - 電極界面,抑制過渡金屬溶出,減少由于水分、游離酸和過渡金屬導致的電解液副反應,提升電池在高溫存儲測試中的表現,同時提升電池的循環壽命和倍率性能。
1月2日,廣東國立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與樂昌市產業園簽約,計劃投資約30億元,項目規劃產能10GW,分三期建設完成干法電極固態電池產業項目。
1月1日,安高特電臨武生產基地成功實現無人機動力固態電池量產下線。其固態電池總部及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建設用地成功摘牌,總投資21.2億元,計劃分三期建設,將在五年內建設年產 3.5GWh 固態電池生產基地。
海外方面,現代汽車被報道將開始生產“革命性”全固態電池,并計劃將其投入電動汽車市場。目前正在建設的試驗線包括工藝設備,并將配備包括機器人自動化設備在內的較高水平自動化功能。各工序的設備搬入已接近完成,預計將在今年1月開始正式投產。
美國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Microvast Holdings(MVST.US)公布了全固態電池技術進展,其assb 采用雙極堆疊架構,可在單個電池單元內實現內部串聯連接,消除了液體電解質,突破允許單個電池根據特定的應用需求實現數十伏或更高的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