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到20天的時間內,英利綠色新能源(YGE.NYSE)兩次最低價中標,使其飽受爭議:第一次是2月29日寧夏中衛30MW并網光伏電站5.18元/瓦的全場競標最低價;第二次則是近期的黃河水電50MW硅片換組件招標。
黃河水電50MW硅片換組件開標結果顯示:報價最低的幾家分別為英利2.99元/瓦、西安佳陽2.997元/瓦、尚德3.23元/瓦。
“硅片換組件,也就是說黃河水電出硅片,而英利幫其加工成組件,黃河水電只需要給英利中間的加工費用。”3月14日,昱輝陽光一位高管對記者解釋,但其認為加上17%的增值稅,企業正常的報價應該是3.3-3.4元/瓦之間,“而且這個價格基本上也是沒有利潤的”。
20天內兩次低報價,也回到了業內多年來對英利的爭議:它是實現光伏低價上網的英雄,還是價格的屠夫?
英利的低價邏輯
“總的來說,英利報的是未來的價格,而且直接是他的底線。”弘亞世代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文平告訴記者。
劉文平分析,因為同時生產單晶,故此英利的硅片成本比其他家略高,“假定它的硅片成本是0.2美元/瓦。根據2011年第四季度財報,英利總非硅成本0.64美元/瓦,那么電池和組件環節0.44美元/瓦,跟這次報價0.40美元/瓦(注:未加入國內17%的增值稅)相比還是有些差距。”
事實上,如果以當前硅料成本20美元/公斤計算,1瓦組件所需硅料為0.12美元,硅片成本為0.15美元,電池與組件的加工成本為0.44美元/瓦,總體加總為0.71美元/瓦,加上17%增值稅為5.25元人民幣/瓦。
劉文平說,現今5.25元/瓦是建立在從硅料一直到組件所有環節都不賺錢的理想狀態,“但英利想的是未來數個月后的價格,6個月后整體的成本應該可以降低3毛錢左右,即達到5元/瓦的價格,而建電站需要數月的時間,數個月后2.99元/瓦的組件加工費用可以確保英利贏利”。
最差的結果是,縱使英利現在交貨,2.99元/瓦的價格也可以讓其可以支付原材料及員工工資,只是缺少設備折舊所產生的費用。
根據英利提供的資料,歐美市場和新興市場、中國市場分別占英利出貨量的66%、14%和20%。2011年第三、四季度,英利均稱來自中國市場的出貨量超過之前的所有累計總和,對2012年中國的市場預期是3GW.
一位光伏企業人士稱,在3GW的預期中,英利對國內市場2012年占有率的目標是30%,即900MW.
據來自權威人士消息稱,新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電價附加目前已形成方案,電價附加有望上調至8厘/千瓦時,在目前4厘/千瓦時的標準上增加一倍,從而有助于推動包括光伏太陽能在內的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
光伏商業模式之辯
隨著德國4月1日新的光伏補貼方案析行將落地,加上歐債危機的持續影響,包括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英國等在內的歐洲市場均面臨光伏安裝量萎縮的危險。
“現在有的企業在歐洲市場的報價都已經下降到4.5元/瓦了。”上述昱輝高管稱,雖然此為企業清庫存行為,但也導致整個市場失衡。
“但英利在國內的價格拼刺刀讓我們很被動。”一位光伏企業高管對此很是無奈,在2月29日英利報出5.18元/瓦的低價后,其意大利客戶也要求該廠的組件訂單達至此價格,否則取消合約,“但是在目前的成本下,幾乎所有的廠都不可能做到”。
該高管稱,在英利報出5.18元/瓦的價格后,組件價格一周下跌了10%,光伏企業日子更加慘淡,“國內企業倒閉潮由此加劇”。
在美國“雙反”之外,目前包括SolarWord等數家光伏企業正在醞釀歐洲對華光伏“雙反”,原因在于過去一年中國光伏企業的低價競爭,已造成歐洲大量光伏企業的倒閉。
在中盛光電總裁佘海峰看來,中國企業文化不好的一點是喜歡拼價格刺刀,在歐洲市場光伏企業在過去半年里已經養成了低于成本價銷售的習慣。“搶占市場份額成了唯一的自欺欺人的理由,在產品如此同質化,可替代性這么高的行業里,低端市場份額又有多大意義呢?”
佘海峰對記者解釋,健康的企業需要保持10%以上的利潤,才能保證持續的研發投入和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低價只能帶來低質量和更緩慢的技術革新”。
黃河水電50MW硅片換組件開標結果顯示:報價最低的幾家分別為英利2.99元/瓦、西安佳陽2.997元/瓦、尚德3.23元/瓦。
“硅片換組件,也就是說黃河水電出硅片,而英利幫其加工成組件,黃河水電只需要給英利中間的加工費用。”3月14日,昱輝陽光一位高管對記者解釋,但其認為加上17%的增值稅,企業正常的報價應該是3.3-3.4元/瓦之間,“而且這個價格基本上也是沒有利潤的”。
20天內兩次低報價,也回到了業內多年來對英利的爭議:它是實現光伏低價上網的英雄,還是價格的屠夫?
英利的低價邏輯
“總的來說,英利報的是未來的價格,而且直接是他的底線。”弘亞世代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文平告訴記者。
劉文平分析,因為同時生產單晶,故此英利的硅片成本比其他家略高,“假定它的硅片成本是0.2美元/瓦。根據2011年第四季度財報,英利總非硅成本0.64美元/瓦,那么電池和組件環節0.44美元/瓦,跟這次報價0.40美元/瓦(注:未加入國內17%的增值稅)相比還是有些差距。”
事實上,如果以當前硅料成本20美元/公斤計算,1瓦組件所需硅料為0.12美元,硅片成本為0.15美元,電池與組件的加工成本為0.44美元/瓦,總體加總為0.71美元/瓦,加上17%增值稅為5.25元人民幣/瓦。
劉文平說,現今5.25元/瓦是建立在從硅料一直到組件所有環節都不賺錢的理想狀態,“但英利想的是未來數個月后的價格,6個月后整體的成本應該可以降低3毛錢左右,即達到5元/瓦的價格,而建電站需要數月的時間,數個月后2.99元/瓦的組件加工費用可以確保英利贏利”。
最差的結果是,縱使英利現在交貨,2.99元/瓦的價格也可以讓其可以支付原材料及員工工資,只是缺少設備折舊所產生的費用。
根據英利提供的資料,歐美市場和新興市場、中國市場分別占英利出貨量的66%、14%和20%。2011年第三、四季度,英利均稱來自中國市場的出貨量超過之前的所有累計總和,對2012年中國的市場預期是3GW.
一位光伏企業人士稱,在3GW的預期中,英利對國內市場2012年占有率的目標是30%,即900MW.
據來自權威人士消息稱,新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電價附加目前已形成方案,電價附加有望上調至8厘/千瓦時,在目前4厘/千瓦時的標準上增加一倍,從而有助于推動包括光伏太陽能在內的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
光伏商業模式之辯
隨著德國4月1日新的光伏補貼方案析行將落地,加上歐債危機的持續影響,包括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英國等在內的歐洲市場均面臨光伏安裝量萎縮的危險。
“現在有的企業在歐洲市場的報價都已經下降到4.5元/瓦了。”上述昱輝高管稱,雖然此為企業清庫存行為,但也導致整個市場失衡。
“但英利在國內的價格拼刺刀讓我們很被動。”一位光伏企業高管對此很是無奈,在2月29日英利報出5.18元/瓦的低價后,其意大利客戶也要求該廠的組件訂單達至此價格,否則取消合約,“但是在目前的成本下,幾乎所有的廠都不可能做到”。
該高管稱,在英利報出5.18元/瓦的價格后,組件價格一周下跌了10%,光伏企業日子更加慘淡,“國內企業倒閉潮由此加劇”。
在美國“雙反”之外,目前包括SolarWord等數家光伏企業正在醞釀歐洲對華光伏“雙反”,原因在于過去一年中國光伏企業的低價競爭,已造成歐洲大量光伏企業的倒閉。
在中盛光電總裁佘海峰看來,中國企業文化不好的一點是喜歡拼價格刺刀,在歐洲市場光伏企業在過去半年里已經養成了低于成本價銷售的習慣。“搶占市場份額成了唯一的自欺欺人的理由,在產品如此同質化,可替代性這么高的行業里,低端市場份額又有多大意義呢?”
佘海峰對記者解釋,健康的企業需要保持10%以上的利潤,才能保證持續的研發投入和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低價只能帶來低質量和更緩慢的技術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