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榮強教授因病于2012年8月2日早上7點10分在上海去世,享年71歲。沈輝老師、王斯成老師等專家以好友身份參加了8月6日下午為崔老師舉行的追悼會。崔榮強老師、沈輝老師、王斯成老師同為SEMI中國光伏顧問委員會委員,多年來一直為SEMI更好的服務光伏產業出謀獻策,為SEMI光伏技術標準、技術路線圖、行業發展白皮書、展覽與技術交流會等項目的順利開展和成功作出了巨大貢獻。
崔榮強教授
悼念敬愛的崔容強教授
沈輝 2012年8月6日于上海
今天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代表中山大學太陽能系統研究所、電力電子及控制技術研究所、順德中山大學太陽能研究院、深圳市太陽能學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以及數百家廣東太陽能企業,沉痛悼念中國光伏事業的開拓者、學屆泰斗、產業最有力的推手、光伏屆德高望重的崔榮強教授。
8月2日,我在新疆哈密參加SEMI中國區顧問委員會會會議期間得到崔老師去世的消息,簡直不敢相信。今年3月,我還在上海與崔老師見面,當時我們談得很好,他精神也好,并得知他在5月份還參加一個光伏會議。短短4個月時間就傳來噩耗,沒想到3月份的上海一見竟然是我們最后一別。我當即將這一消息轉告SEMI中國區總裁陸郝安博士與譙鍇。在陸博士的提議下,在顧問委員會會議之前,全體成員立默哀,向崔老師表示沉痛的悼念之情。
我與崔老師相識已久,我曾有兩次在上海交大工作的機會(其中一次是在崔老師熱情推薦下,理學院葉院長有意聘用我),但由于一些原因未能與他共事。對我來說失去了得到他更多教誨的機會,但是上海——廣州兩千公里的距離并沒有影響我們之間的密切聯系,崔老師一直給我很大的幫助與指導。我們之間有很多共同語言、相同的追求、見面無所不談,他像是我的長兄與老師、同時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此與崔老師告別之際,我要表明以下3點,以表示我對崔老師的真摯的懷念與由衷的敬重:
1、中國光伏產業用不到10年的時間就成為世界第一,作為一位高等學院校或科研機構的學者,對我國光伏產業的騰飛提供最直接、最重要幫助的并使得多家企業最終邁進世界10強之列的,崔老師是第一人;
2、多年來,上海交大太陽能研究所在國內外學術界與產業界形成的重要影響力,最大功勞者非崔老師莫屬。他在我國光伏事業的重要作用,對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學術界與產業界都有重要影響;
3、如果我國科技界與教育界將產業界聲音、畢業的學生意見也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的話,我們將會更加科學、更加客觀、更加準確的認識崔老師在太陽能科技中的重要價值與學術地位。我想他的去世在上海、華東以至全國在光伏界形成不可替代的空缺不久就會感受到。他的突然離世,在我國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全國范圍內成千上萬人中所引起的反響,足以證明他的作用與貢獻,能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實在不多。
崔老師,您走的太早了,走得太匆忙,請你一路走好,你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自認為,我很懂你。你放心,等到我國光伏事業發展到以下一些重要階段,我一定逐一向你匯報,如當:
——我國光伏企業可以大規模生產20%以上效率太陽電池時;
——我國光伏電池安裝總量達到20GW時;
——我國光伏發電占我國電能消耗總量1%、5%、10%時。
崔老師,30年或40年后我們一定會再次相見。相信那時如你所望,太陽能將是人類的最重要能源甚至主要能源了,到時我們還討論太陽電池。
作者介紹:
沈輝教授,1996年在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獲博士學位。1997年回國,曾獲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獎勵。2002年起任中山大學教授。現任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山大學太陽能系統研究所所長、電力電子及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廣東省太陽能協會副理事長、深圳市太陽能學會理事長。
主要研究方向:太陽能材料( 包括光熱轉換材料、太陽光譜選擇性吸收材料與產業化技術);太陽電池與光伏理論(包括多晶硅薄膜太陽電池結構與高效太陽電池的試驗與理論研究);太陽能技術(包括光伏建筑集成(BIPV) 、太陽能半導體照明、光伏并網發電技術);納米功能材料(包括磁性液體、光電致變色材料與器件)等。
崔老師,您辛苦了!
噩耗傳來,我們萬分悲痛。
8月2日早晨8:22分得到崔老師因病不幸去世的消息.當我把信息發給師弟師妹,來自祖國各地和國外的求證電話不斷,誰都難以相信.您就這樣匆匆離去,身后有無限的惋惜。在這里我謹代表學生向我們敬愛的崔老師表達深切地懷念和無盡的哀思.
崔老師,您辛苦了!
我清楚地記得1999年夏天的一個晚上,您晚飯后拎著黑色的文件包又匆匆趕到交大閔行校區太陽能所的辦公室,那天是我們師生第一次見面,您和藹可親的笑容從此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告訴我:太陽能是清潔能源,這是個朝陽產業,并把我們一個一個領進光伏天地。自此以后的十多年里,您用樸實的言語告訴學生先做人,再做學問.您一點一滴的教給我們:什么是光生伏特效應?該如何準確翻譯 solar cell?如何提高太陽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當我們抱怨實驗條件差時,您總是鼓勵我們:沒有條件,要自己創造條件,小米加步槍也照樣能打敗洋槍洋炮。講述70年代初期還沒有幾個人知道太陽電池為何物時,您自己是怎樣創造條件做實驗的。言傳勝于身教,您利用休息日在實驗室里為我們分析實驗結果,確定科研方向,攻克項目難關。一有機會您總是讓學生參加學術會議、展覽會,到工廠參觀晶體硅是如何煉成的?太陽電池是怎樣從實驗室研發到工廠制造,再到BIPV和荒漠發電.為的是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深入理解光伏發電,從而能夠愛上光伏.與您如影隨形的那只黑色文件包里總是裝滿各類光伏資料,里面總有您在修改的學生論文,還有發給學生閱覽的國外光伏新技術.學生出國留學的推薦信或者求職信,您字斟句酌,嚴謹求實;學生畢業后,您還關心著學生的家庭和工作,為我們排憂解難,出謀劃策,像父親關心孩子一樣. 從交大太陽能所走出來的學生都在大光伏領域里努力拼搏著,有人潛心教學和科研,有人在企業擔當高管,有人在政府部門擔任要職。當您生病時,學生們都很掛念您,想要來看望您,可您總是說: 不要來了,有時間通個電話就可以了,我知道你們都很忙…”,就是這樣,您心里總是想著別人,不給人添麻煩,其實學生們都在互相詢問著關心著您的健康.雖然退休了,但您還在為中國的光伏發展奔走疾呼,慷慨激昂:中國應該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就連節日的問候語中,都是您精心編寫的發展光伏的呼聲.
崔老師,您辛苦了!
今天我們都來到了您的身邊,往事歷歷在目,言猶在耳恍如隔日,千言萬語道不盡恩師情誼,您是一個好人,我們都希望您能健康長壽,繼續在光伏領域為我們指引方向,但蒼天無情,病魔無義,親人的搶救和大家的祈愿沒能挽留住您,您還是默默地走了.但您的教誨學生們銘刻在心,在工作中學習您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學習您鞠躬盡瘁,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作您的學生是我們的幸運,我們也向您一樣熱愛光伏,并堅信中國的光伏會發展更壯大,我們會化悲痛為力量, 踏踏實實做人,繼承您的遺志, 執著于行,永不言棄.
崔老師,您安息吧!
您的學生孟凡英
崔榮強教授
沈輝 2012年8月6日于上海
今天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代表中山大學太陽能系統研究所、電力電子及控制技術研究所、順德中山大學太陽能研究院、深圳市太陽能學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以及數百家廣東太陽能企業,沉痛悼念中國光伏事業的開拓者、學屆泰斗、產業最有力的推手、光伏屆德高望重的崔榮強教授。
8月2日,我在新疆哈密參加SEMI中國區顧問委員會會會議期間得到崔老師去世的消息,簡直不敢相信。今年3月,我還在上海與崔老師見面,當時我們談得很好,他精神也好,并得知他在5月份還參加一個光伏會議。短短4個月時間就傳來噩耗,沒想到3月份的上海一見竟然是我們最后一別。我當即將這一消息轉告SEMI中國區總裁陸郝安博士與譙鍇。在陸博士的提議下,在顧問委員會會議之前,全體成員立默哀,向崔老師表示沉痛的悼念之情。
我與崔老師相識已久,我曾有兩次在上海交大工作的機會(其中一次是在崔老師熱情推薦下,理學院葉院長有意聘用我),但由于一些原因未能與他共事。對我來說失去了得到他更多教誨的機會,但是上海——廣州兩千公里的距離并沒有影響我們之間的密切聯系,崔老師一直給我很大的幫助與指導。我們之間有很多共同語言、相同的追求、見面無所不談,他像是我的長兄與老師、同時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此與崔老師告別之際,我要表明以下3點,以表示我對崔老師的真摯的懷念與由衷的敬重:
1、中國光伏產業用不到10年的時間就成為世界第一,作為一位高等學院校或科研機構的學者,對我國光伏產業的騰飛提供最直接、最重要幫助的并使得多家企業最終邁進世界10強之列的,崔老師是第一人;
2、多年來,上海交大太陽能研究所在國內外學術界與產業界形成的重要影響力,最大功勞者非崔老師莫屬。他在我國光伏事業的重要作用,對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學術界與產業界都有重要影響;
3、如果我國科技界與教育界將產業界聲音、畢業的學生意見也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的話,我們將會更加科學、更加客觀、更加準確的認識崔老師在太陽能科技中的重要價值與學術地位。我想他的去世在上海、華東以至全國在光伏界形成不可替代的空缺不久就會感受到。他的突然離世,在我國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全國范圍內成千上萬人中所引起的反響,足以證明他的作用與貢獻,能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實在不多。
崔老師,您走的太早了,走得太匆忙,請你一路走好,你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自認為,我很懂你。你放心,等到我國光伏事業發展到以下一些重要階段,我一定逐一向你匯報,如當:
——我國光伏企業可以大規模生產20%以上效率太陽電池時;
——我國光伏電池安裝總量達到20GW時;
——我國光伏發電占我國電能消耗總量1%、5%、10%時。
崔老師,30年或40年后我們一定會再次相見。相信那時如你所望,太陽能將是人類的最重要能源甚至主要能源了,到時我們還討論太陽電池。
作者介紹:
沈輝教授,1996年在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獲博士學位。1997年回國,曾獲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獎勵。2002年起任中山大學教授。現任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山大學太陽能系統研究所所長、電力電子及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廣東省太陽能協會副理事長、深圳市太陽能學會理事長。
主要研究方向:太陽能材料( 包括光熱轉換材料、太陽光譜選擇性吸收材料與產業化技術);太陽電池與光伏理論(包括多晶硅薄膜太陽電池結構與高效太陽電池的試驗與理論研究);太陽能技術(包括光伏建筑集成(BIPV) 、太陽能半導體照明、光伏并網發電技術);納米功能材料(包括磁性液體、光電致變色材料與器件)等。
崔老師,您辛苦了!
噩耗傳來,我們萬分悲痛。
8月2日早晨8:22分得到崔老師因病不幸去世的消息.當我把信息發給師弟師妹,來自祖國各地和國外的求證電話不斷,誰都難以相信.您就這樣匆匆離去,身后有無限的惋惜。在這里我謹代表學生向我們敬愛的崔老師表達深切地懷念和無盡的哀思.
崔老師,您辛苦了!
我清楚地記得1999年夏天的一個晚上,您晚飯后拎著黑色的文件包又匆匆趕到交大閔行校區太陽能所的辦公室,那天是我們師生第一次見面,您和藹可親的笑容從此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告訴我:太陽能是清潔能源,這是個朝陽產業,并把我們一個一個領進光伏天地。自此以后的十多年里,您用樸實的言語告訴學生先做人,再做學問.您一點一滴的教給我們:什么是光生伏特效應?該如何準確翻譯 solar cell?如何提高太陽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當我們抱怨實驗條件差時,您總是鼓勵我們:沒有條件,要自己創造條件,小米加步槍也照樣能打敗洋槍洋炮。講述70年代初期還沒有幾個人知道太陽電池為何物時,您自己是怎樣創造條件做實驗的。言傳勝于身教,您利用休息日在實驗室里為我們分析實驗結果,確定科研方向,攻克項目難關。一有機會您總是讓學生參加學術會議、展覽會,到工廠參觀晶體硅是如何煉成的?太陽電池是怎樣從實驗室研發到工廠制造,再到BIPV和荒漠發電.為的是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深入理解光伏發電,從而能夠愛上光伏.與您如影隨形的那只黑色文件包里總是裝滿各類光伏資料,里面總有您在修改的學生論文,還有發給學生閱覽的國外光伏新技術.學生出國留學的推薦信或者求職信,您字斟句酌,嚴謹求實;學生畢業后,您還關心著學生的家庭和工作,為我們排憂解難,出謀劃策,像父親關心孩子一樣. 從交大太陽能所走出來的學生都在大光伏領域里努力拼搏著,有人潛心教學和科研,有人在企業擔當高管,有人在政府部門擔任要職。當您生病時,學生們都很掛念您,想要來看望您,可您總是說: 不要來了,有時間通個電話就可以了,我知道你們都很忙…”,就是這樣,您心里總是想著別人,不給人添麻煩,其實學生們都在互相詢問著關心著您的健康.雖然退休了,但您還在為中國的光伏發展奔走疾呼,慷慨激昂:中國應該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就連節日的問候語中,都是您精心編寫的發展光伏的呼聲.
崔老師,您辛苦了!
今天我們都來到了您的身邊,往事歷歷在目,言猶在耳恍如隔日,千言萬語道不盡恩師情誼,您是一個好人,我們都希望您能健康長壽,繼續在光伏領域為我們指引方向,但蒼天無情,病魔無義,親人的搶救和大家的祈愿沒能挽留住您,您還是默默地走了.但您的教誨學生們銘刻在心,在工作中學習您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學習您鞠躬盡瘁,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作您的學生是我們的幸運,我們也向您一樣熱愛光伏,并堅信中國的光伏會發展更壯大,我們會化悲痛為力量, 踏踏實實做人,繼承您的遺志, 執著于行,永不言棄.
崔老師,您安息吧!
您的學生孟凡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