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就被拋棄,他討厭種田,他試圖通過學習改變一切,他最終做到了——獲得了所有渴望的名利、尊重,但當所有光環集其一身之時,他又如此“缺乏安全感”,追逐、拋棄很多,以致信任的鏈條斷裂。
回鄉
施正榮回家了,在這個時間。
清明節前的第四天,3月31日這天,這個曾叱咤新能源市場的富豪終于帶著妻子張唯回到老家江蘇揚中,為去世十多年的養母掃墓。在這之前,他有一年沒看過他的生父母了,甚至連春節都沒有回去。
他在生父母家待了一個下午,讓他們“不要害怕”。
就在過去的半年間,他的生父母看見報紙上都是兒子的負面消息,急得找他數日,沒有任何音訊。他的中學同桌想安慰他,好幾次電話也無人接聽。有人說他去山里靜修了,也有人稱看見他在北京的后海喝酒。
他身邊的人說,“此時他不想談任何事情,也不想見同學父母和老師,他需要一個人靜靜”。
這個從江蘇揚中走出來的小伙子“完全沒有了過去的精氣神”。
他曾是中國新能源領域舉足輕重的人物,在新能源和中國企業赴美上市上都做出了開創性的成就。他一直相信,隨著世界能源需求從化石能源過渡到新能源,他的公司體量將擴大到能與石油公司抗衡的程度。
如今,這個昔日的行業領袖,先是失去了公司首席執行官的位子,繼而又失去了董事長的權力。更要命的是,他面臨被自己親手創立的公司尚德電力拋棄的命運。
2013年3月20日,無錫尚德宣告進入了破產重整程序。
當年功成名就后,施正榮曾將揚中老家生父母和養父母的老宅重新修葺了一番,成為了當地最豪華的別墅。并捐資將家門口的土路修成水泥路,起名“榮興路”。
他也曾為成長路上的重要節點都打上自己的烙印——他給母校長春理工大學捐贈了1000萬元設立“正榮獎學金”,并在長春投資成立“榮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幫助東北這個幾乎在新能源上一片空白的地方發展新能源。
“榮興”,寓意“因施正榮而興”,但未來在哪里?51歲的施正榮確實需要“靜靜”。
棄兒
施正榮本不姓施。他一出生,就是被拋棄的那一個。
1963年,江蘇揚中縣,這一年縣里很多百姓都患上了身體浮腫、消瘦青紫的病癥,肇因是自然災害導致的營養不良。
和平村陳家母親已懷孕數月了,肚子又大又漲,這位29歲的母親已經育有一女,她萬萬沒有想到,農歷二月十二這天,她生下的居然是對雙胞胎。
食物已非常匱乏,兩個男嬰并不受歡迎。父母將其中一個送給了離家幾百米遠的另一戶人家。于是,雙胞胎中的弟弟成為了這家的長子,取名施正榮。
成長在貧窮人家的雙胞胎弟弟施正榮,不得不從6歲起就開始幫父母干活賺錢。他幫父母用竹子編暖壺殼,一個可以賣5分錢,一直編到了13歲。“他日子過得苦一些。”施生母坦言。此時的同胞哥哥,則過著正常小孩童年應有的頑皮生活。
抱養的經歷奠定了施正榮一生的性格基調。生母說他跟哥哥有著截然相反的個性,哥哥急躁強勢,性格隨了生母,而他卻緩慢溫和,這與生父母和養父母的性格皆不像。在其兄嫂眼里,施“沒脾氣,軟得很”。
這種性格在被抱養的家庭里受到了歡迎。施正榮懂事,不頑皮,干活勤勞,長得也漂亮,這經常得到大人表揚。在將近10歲時,他已從鄰居嘴里基本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陳家施家雙胞胎十歲生日,村里的另一戶姓金的人家買了三套當時最時髦的小軍裝做生日禮物,分別送給陳家、施家和金家的小弟。生日當天,陳家和金家小弟都神氣地穿上了新軍裝,而隔著一條小河的施家小弟,卻沒有穿上小孩最喜歡的新衣裳,“只是一個人站在河邊望著對岸熱鬧的生父母家,始終沒有過去。”
“你在這個小孩子的眼睛里讀到了什么?”施正榮的一位揚中老鄉說,養父母愛子,一直不允許他跟生父母家有過多來往。生母有時思念兒子,偶爾讓施正榮到家里過夜,“不知他是不想還是不敢”。
一條河,不寬,卻幾乎阻斷了他的童年。就在那條河上,成名后的施正榮捐資重修了一座新橋,他起名為“博士橋”。這次,他可以在艷羨的眼光中邁過那座魂牽夢繞的小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