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歐美“雙反”來勢洶洶,同時在國家宏觀經濟增長放緩與行業周期性波動的雙重影響下,國內光伏行業陷入低迷調整期,而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光伏行業的監管加強,凡“涉光”企業均遭遇最嚴重的限貸或停貸,也進一步加劇了眾多光伏企業破產、倒閉的風險。
在光伏領域哀鴻遍野聲中,有一家企業巋然不動,連續多年快速發展勢頭不減;在行業絕大多數企業仍然執著于大上光伏電池生產線時,它已經悄悄瞄準了太陽能的新興產業--光熱發電;而當光熱發電方興未艾時,它又創造性地提出要發展太陽能光熱與頁巖氣(天熱氣)聯合循環大能源項目。
2012年,中海陽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1億元,凈利潤3200多萬元,成為光伏行業少有的盈利企業。
2012年,歐美“雙反”來勢洶洶,同時在國家宏觀經濟增長放緩與行業周期性波動的雙重影響下,國內光伏行業陷入低迷調整期,而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光伏行業的監管加強,凡“涉光”企業均遭遇最嚴重的限貸或停貸,也進一步加劇了眾多光伏企業破產、倒閉的風險。
此刻,光伏企業是被動等待市場復蘇,還是趁機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擺在各個光伏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前者則可能被對手趕超或甩開,后者則還有借勢做大做強的希望。很顯然,與眾多在困境中選擇“熬”的企業不同,中海陽選擇了后者。2012年,中海陽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1億元,凈利潤3200多萬元,成為光伏行業少有的盈利企業。有媒體盛贊中海陽“這一次,中海陽再一次是當之無愧的引領者、先行者。”
在不足十年的發展歷程中,中海陽采取了怎樣的戰略來謀發展?在行業最艱難的時候,在一片哀鴻遍野中,中海陽又是如何運籌帷幄,引領行業發展?對于中海陽的低谷提速,中海陽掌舵人薛黎明作何解讀?
戰略清晰精準
2005年7月,薛黎明創建中海陽(北京)新能源電力工程有限公司,以太陽能光伏系統集成應用為主營領域。在企業成立之初,薛黎明就提出了“讓太陽能電站遍及全世界”的豪邁口號。
“我們的口號這么多年一直沒變過,叫中海陽新能源電力股份公司時是這樣,現在變為能源集團,還用這個口號,為什么?這就是我們的根,我們一直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太陽能企業,我們的戰略就是要成為一個太陽能領域的專業、創新、多元化企業。”薛黎明坦言,這些年有許多人問他為什么不去搞點其他產業,但薛黎明的回答只有一句話,我們只做太陽能,“要把這個戰略的主軸堅持好,根扎的深,當然可以在這個主軸之上開枝散葉,實現太陽能產業的多元發展。”
在牢牢堅持發展太陽能這個主戰略不動搖的同時,中海陽每三年提出一個具體的發展戰略,2005年要想2008年的事,確定一個戰略;到2008年要定好2011年的規劃,“我們不敢想的太遠,人的判斷力有限,能根據當前的發展形勢把三年后的事預測好,從而提出一個適合公司發展的戰略,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事實上,縱觀中海陽這八年的發展歷程,基本都印證了戰略的超前性和精準性,幾乎前行的每一個步子都踩在了行業發展的正點上。
2005年,太陽能產業還停留在熱水器這一階段,中海陽看到國家有意在中西部邊遠地區通過離網的光伏電站解決用電問題時,就把公司主攻方向放在建設太陽能路燈和離網光伏電站上,獲得了第一桶金;2008年光伏產業開始有起步的苗頭,國家提出要實施金太陽工程,與建筑相結合,中海陽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光伏產業規模化發展的先兆,未來不只是與建筑結合的光伏電站會快速發展,大型地面光伏電站也將興起,于是中海陽馬上在這一方面積累人才和技術,并將列為后三年主要戰略方向。2008年到2011年是中海陽的黃金發展期,因為積累了優勢人力物力資源,中海陽在這三年中標了多個金太陽工程,后期又承建了發電央企的多個光伏項目,在光伏EPC領域奠定了第一梯隊的位置,并成功打響了中海陽的品牌。經過多年的發展,中海陽猶如一匹黑馬躍入人們的視線,以日新月異的變化征服著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中海陽在行業中嶄露頭角,讓人們驚訝于中海陽的超前理念、優質產品、完美工程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