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球金融危機、中概股財務造假丑聞等事件影響,自2010年最后一批中國光伏企業掀赴美上市熱潮后就幾乎再也沒有類似的IPO案例出現。這一局面可能即將發生改變。
中盛新能源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佘海峰近日證實,該公司即將啟動赴美IPO。如果順利的話,預計明年一季度正式登陸美股市場??紤]到此前一大批曾經輝煌的中概太陽能股如尚德電力、賽維LDK等紛紛陷入摘牌、暫停上市的尷尬境地,中盛新能源此番赴美有望為中概光伏股注入新鮮血液,沉寂已久的中概光伏板塊乃至整個中國概念股都有望迎來一次真正的新陳代謝。
第二次轉型
“現在我們正在做B輪的融資,準備拿3000萬到3500萬美金,這是為我們今年到明年上半年的發展提供一些‘子彈’。我們的目標是在4月份把這輪融資做完,一旦這輪融資做完,我們就開始啟動IPO,準備在納斯達克或紐交所上市的流程,這個流程差不多要跑兩到三個季度。”佘海峰說。
他表示,當前的光伏制造業就像生產蘋果電腦的富士康一樣,即便做得再好,也只能維持最多10%的毛利,未來也就是這樣一個局面。對中盛而言同樣面臨這種情況。為此,在對整個形勢做出判斷后,公司進行了第二次轉型。
“這次轉型是一次主動的轉型,我們現在整體運營還算不錯,但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覺得從整個公司董事會、核心團隊角度來說,還是想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想在行業內創造一些價值。所以我們想轉型,不想參與制造業傳統紅海的競爭。”佘海峰表示,所謂更有價值的事情,就是徹底把整個公司的重心專注于下游。
在他看來,做下游與以前不一樣的是,不光是給別人提供解決方案,更希望去開發和投資電站。開發和投資電站的意義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把下游的蛋糕做大,把全球的市場總量做大,而不是去分那一塊蛋糕,“我們的競爭對手沒有別人,就是自己,我們是和自己做競爭。”
“實際上我們是一個相對輕資產的公司,我們公司的主要價值是人和團隊。能不能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不是看你是不是擁有龐大的固定資產或工廠,而是看你是否擁有很多的無形資產。這其中,項目融資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為此,我們必須要在資本市場做IPO,必須要上市。上市后會有更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在后面做電站開發和電站融資的時候可以比較輕松地做一級市場的融資,遇到不錯的較大的項目就可以立刻啟動。”佘海峰說。
三大關鍵詞
佘海峰表示,在公司的第二次轉型中存在著幾個關鍵詞:首先是全球。“我們著眼于全球,專注于全球任何一個有光伏發展前景的國家。我們前一段時間篩選了12個國家,我們迅速去占領這12個國家的市場,去完善或建立自己的開發團隊,去開發電站。”佘海峰說。
至于第二個關鍵詞在他看來是智能化。“我們希望我們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全球最好的。我一直以來堅信這樣的一個觀點,任何商業模式必須要以技術為支撐,如果只講商業而沒有技術,這種商業模式很快就會死掉。就像今天的移動互聯網,騰訊也罷,谷歌也罷,甚至淘寶也罷,在起步階段絕對不是只靠馬云有個好的想法就能成功運營,一定是有技術作支撐才能做到今天。”
佘海峰認為,技術是一個門檻性的東西,如果沒有技術,空談商業模式的創新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我們非常強調技術,我們現在也是中國唯一把整個研發集中在下游的光伏企業,不是去降低硅材料的成本,或者是提高電池轉換效率,而是專注于下游怎樣讓電站整個系統更貼近客戶的需求,怎樣去降低每一度電的成本,怎樣去做智能化和互聯網結合的系統,讓電站運營和維護通過互聯網可以實現,這是我們現在下游的重點研發方向。”
“第三個是整體解決方案。”佘海峰稱,他個人提出整體解決方案要做到“端到端的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從獲得土地到電站成功并網,再到電站未來健康運營的25年到30年期間,全程都需要公司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在每一個環節都去創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為客戶創造價值,實現雙贏。
轉折在2014
到目前為止,中盛新能源的主要市場仍然在海外,但日益成長的國內應用市場已經成為佘海峰不敢忽視的一塊“新”蛋糕。
“國內市場2014年應該是一個比較大的轉折點,因為我們之前在國內市場做得不多,原因主要是國內政策不明朗,加上國內剛剛起步,整個行業氛圍也不是特別好。”他表示,所謂氛圍不好其實就是價格特別低,再加上政府對光伏的政策不穩定。但他認為,從2014年開始應該是個轉型,政府對新能源、對光伏的支持力度會更大,這種支持最起碼可以延續十年。同時,經過過去幾年的發展,中國光伏業的整個商業環境也越來越成熟,發展會越來越快。
不過,隨著眾多大型光伏企業開始進入電站領域,后者會否成為一個紅海也成為各界質疑的方向。對此,佘海峰表示,這正是公司此次加速轉型的根本問題所在。
“這個行業慢慢也會變成一個紅海。這個趨勢我們在國外已經看到了,基本上大型電站招標每次都是十幾家企業。盡管做電站開發實際上不存在競爭,但做EPC的確存在,而且未來越來越容易成為紅海。”佘海峰說。
對于選擇在這一時點赴海外上市的原因,佘海峰表示有以下幾點:首先是資本市場對中國概念股的信心開始復蘇。其次,投資人越來越專業,開始對太陽能制造和電站開發商的估值予以區分,以英利和SolarCity為例,英利全球每年的銷售量是SolarCity差不多接近50倍,但是市值只有SolarCity的1/10,這就是制造企業與做下游的整體智能化解決方案企業的價值所在。
中盛新能源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佘海峰近日證實,該公司即將啟動赴美IPO。如果順利的話,預計明年一季度正式登陸美股市場??紤]到此前一大批曾經輝煌的中概太陽能股如尚德電力、賽維LDK等紛紛陷入摘牌、暫停上市的尷尬境地,中盛新能源此番赴美有望為中概光伏股注入新鮮血液,沉寂已久的中概光伏板塊乃至整個中國概念股都有望迎來一次真正的新陳代謝。
第二次轉型
“現在我們正在做B輪的融資,準備拿3000萬到3500萬美金,這是為我們今年到明年上半年的發展提供一些‘子彈’。我們的目標是在4月份把這輪融資做完,一旦這輪融資做完,我們就開始啟動IPO,準備在納斯達克或紐交所上市的流程,這個流程差不多要跑兩到三個季度。”佘海峰說。
他表示,當前的光伏制造業就像生產蘋果電腦的富士康一樣,即便做得再好,也只能維持最多10%的毛利,未來也就是這樣一個局面。對中盛而言同樣面臨這種情況。為此,在對整個形勢做出判斷后,公司進行了第二次轉型。
“這次轉型是一次主動的轉型,我們現在整體運營還算不錯,但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覺得從整個公司董事會、核心團隊角度來說,還是想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想在行業內創造一些價值。所以我們想轉型,不想參與制造業傳統紅海的競爭。”佘海峰表示,所謂更有價值的事情,就是徹底把整個公司的重心專注于下游。
在他看來,做下游與以前不一樣的是,不光是給別人提供解決方案,更希望去開發和投資電站。開發和投資電站的意義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把下游的蛋糕做大,把全球的市場總量做大,而不是去分那一塊蛋糕,“我們的競爭對手沒有別人,就是自己,我們是和自己做競爭。”
“實際上我們是一個相對輕資產的公司,我們公司的主要價值是人和團隊。能不能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不是看你是不是擁有龐大的固定資產或工廠,而是看你是否擁有很多的無形資產。這其中,項目融資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為此,我們必須要在資本市場做IPO,必須要上市。上市后會有更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在后面做電站開發和電站融資的時候可以比較輕松地做一級市場的融資,遇到不錯的較大的項目就可以立刻啟動。”佘海峰說。
三大關鍵詞
佘海峰表示,在公司的第二次轉型中存在著幾個關鍵詞:首先是全球。“我們著眼于全球,專注于全球任何一個有光伏發展前景的國家。我們前一段時間篩選了12個國家,我們迅速去占領這12個國家的市場,去完善或建立自己的開發團隊,去開發電站。”佘海峰說。
至于第二個關鍵詞在他看來是智能化。“我們希望我們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全球最好的。我一直以來堅信這樣的一個觀點,任何商業模式必須要以技術為支撐,如果只講商業而沒有技術,這種商業模式很快就會死掉。就像今天的移動互聯網,騰訊也罷,谷歌也罷,甚至淘寶也罷,在起步階段絕對不是只靠馬云有個好的想法就能成功運營,一定是有技術作支撐才能做到今天。”
佘海峰認為,技術是一個門檻性的東西,如果沒有技術,空談商業模式的創新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我們非常強調技術,我們現在也是中國唯一把整個研發集中在下游的光伏企業,不是去降低硅材料的成本,或者是提高電池轉換效率,而是專注于下游怎樣讓電站整個系統更貼近客戶的需求,怎樣去降低每一度電的成本,怎樣去做智能化和互聯網結合的系統,讓電站運營和維護通過互聯網可以實現,這是我們現在下游的重點研發方向。”
“第三個是整體解決方案。”佘海峰稱,他個人提出整體解決方案要做到“端到端的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從獲得土地到電站成功并網,再到電站未來健康運營的25年到30年期間,全程都需要公司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在每一個環節都去創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為客戶創造價值,實現雙贏。
轉折在2014
到目前為止,中盛新能源的主要市場仍然在海外,但日益成長的國內應用市場已經成為佘海峰不敢忽視的一塊“新”蛋糕。
“國內市場2014年應該是一個比較大的轉折點,因為我們之前在國內市場做得不多,原因主要是國內政策不明朗,加上國內剛剛起步,整個行業氛圍也不是特別好。”他表示,所謂氛圍不好其實就是價格特別低,再加上政府對光伏的政策不穩定。但他認為,從2014年開始應該是個轉型,政府對新能源、對光伏的支持力度會更大,這種支持最起碼可以延續十年。同時,經過過去幾年的發展,中國光伏業的整個商業環境也越來越成熟,發展會越來越快。
不過,隨著眾多大型光伏企業開始進入電站領域,后者會否成為一個紅海也成為各界質疑的方向。對此,佘海峰表示,這正是公司此次加速轉型的根本問題所在。
“這個行業慢慢也會變成一個紅海。這個趨勢我們在國外已經看到了,基本上大型電站招標每次都是十幾家企業。盡管做電站開發實際上不存在競爭,但做EPC的確存在,而且未來越來越容易成為紅海。”佘海峰說。
對于選擇在這一時點赴海外上市的原因,佘海峰表示有以下幾點:首先是資本市場對中國概念股的信心開始復蘇。其次,投資人越來越專業,開始對太陽能制造和電站開發商的估值予以區分,以英利和SolarCity為例,英利全球每年的銷售量是SolarCity差不多接近50倍,但是市值只有SolarCity的1/10,這就是制造企業與做下游的整體智能化解決方案企業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