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國際光伏市場蓬勃發展、國內光伏市場強勁增長的拉動下,我國光伏產業規模穩步擴大,光伏企業產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技術水平不斷進步,企業利潤率大幅提高。尤其是今年以來,我國光伏市場迸發出了很多帶有明顯趨勢特征的現象:產能擴張、海外設廠、吉瓦級訂單、裝機量大幅提升。
從政策到市場、從上游硅料到下游電站,整個光伏行業暖意濃濃。國家能源局數據表明,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光伏裝機已經達到7.14吉瓦,幾乎占到了2015年全年裝機量的一半。同時,多家企業進行擴產,光伏行業出現新一輪產能擴張。記者了解到,和多年以前的盲目擴產相比,新一輪產能擴張集中在我國光伏企業的第一集團,技術驅動明顯。隨著光伏產業格局由亂而治,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領先企業的持續技術進步將引領我國光伏行業早日實現平價上網。
政策保障和推動作用明顯
“目前光伏行業處于關鍵轉型期,要實現規模擴張型發展轉變到質量效益型發展,實現高補貼政策依賴模式向低補貼競爭力提高模式轉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指出。
他還表示,光伏產業是新興產業,轉型升級更需要政策扶持,政策對光伏發展的保障和推動作用非常重要。
光伏產業整體向好與國內政策導向密切相關。2015年,國家能源局首次提出光伏“領跑者”計劃,將發展重點放在光伏產品質量監測上,有序引導了國內光伏制造從追求規模擴張向注重質量效益轉變,實現從高補貼政策依賴模式向低補貼競爭力提高模式的轉變。該計劃會選取同類可比范圍內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項目、企業或單位,并給予激勵政策,鼓勵能效“領跑者”進行一系列技術研發、產業擴大及宣傳推廣。2015年底,光伏產業在金融支持上又獲重大突破——光伏首次被中國人民銀行列入《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此舉將大幅改善銀行、信貸等金融資本投資光伏的信心。
此外,隨著光伏上網電價下調成為定局,倒逼光伏企業更加關注度電成本。目前來看,降成本已經成為行業主流,高效產品有望持續放量。補貼逐年下調將有效刺激行業成本下降,2016年行業發展以高效產品推廣應用為龍頭。
技術驅動光伏新一輪擴張
從去年行業轉好以來,光伏業開始了新一輪擴張。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達了對于是否存在不理性擴張的擔憂,但同時也有多家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今年先緊后松的市場態勢,先進產能供不應求。”雖然對于新一輪產能擴張有不同的聲音,但這恰恰說明了光伏行業的發展多了許多思考和理性。
“過去十年太陽能行業一直經歷各種所謂的洗牌和整合階段。上一輪的產能過剩具有分散性,產能擴張發生在各家分散的小企業中,同時由于都是同質化的低端的產能擴張,也可以概括為是擴量,因此導致產能過剩,使整個行業陷入了嚴冬。”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孫榮華告訴本報記者。
孫榮華還指出,“從今年開始的產能擴張集中在光伏行業的領先企業中,包括近幾年新進入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光伏企業,這一輪產能擴張是由技術驅動。目前來看,領先企業的產能擴張正在引領一個更真實更有效的洗牌,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光伏行業。”
今年以來,天合光能、協鑫、阿特斯、晶科、晶澳等多家老牌的光伏領軍企業都有產能擴張計劃,并且很多都已經有新的產能投產。記者注意到,此輪多家領先企業在擴產時經過自主研發創新,實現了生產線智能化、信息化升級。
同時,此輪擴產還有一個鮮明特點是技術路線更加豐富。成立于2013年的晉能清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差異化技術路線的代表,該公司于今年年初開工建設2吉瓦異質結高效單晶電池組件生產基地,首批產品有望于年內正式下線;而中國建材集團的技術路線聚焦在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近日該集團旗下在德國CIGS生產商Avancis宣布,其在慕尼黑研發中心開發出的300mm×300mmCIGS小型薄膜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率刷新紀錄達17.9%。
“從2014年開始,擁有自有品牌、自有技術的龍頭企業在市場上的占有率開始逐步擴大,自有產能也在不斷擴大。同時,在‘雙反’和新興市場雙因素驅動下,領先企業更多地開始在海外設廠或擴產,而這也成了新一輪產能擴張的另一個特點。”天合光能新聞發言人葉超告訴本報記者,今年3月28日,天合光能在泰國羅勇工業園區建設的泰國工廠——天合光能科技(泰國)有限公司正式投產。截至目前,泰國工廠是天合光能在全球范圍內技術最先進、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電池及組件項目之一。作為中國光伏的龍頭企業,天合光能在泰國建設電池與組件工廠,會以產業鏈配套企業形成集聚效應,最終在當地形成完整的產業集群。
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趙為告訴本報記者:“通過新一輪的以技術驅動的市場整合,行業會變得更加成熟,產業生態會變的更好。新一輪的光伏行業洗牌會更強調企業的生命力,優秀的有實力的企業會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海外光伏市場也是如此。”
對未來行業成本下降充滿信心
根據國家能源局提供的規模發展指標,到2020年底,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50吉瓦。“十三五”時期,中國每年將新增1500萬千瓦到2000萬千瓦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
“到2020年,未來幾年國內光伏市場需求是可預期的,每年的預期增長也會相對比較固定,這就需要供方市場更加注重品牌質量和技術進步,以此推動產業升級。今明兩年新一輪產能擴張結束后,業內排名前五的企業市場占有率會大幅提升,產業格局會更加合理。”葉超說。
梁志鵬曾多次表示,“技術進步、產業升級是‘十三五’時期光伏產業發展最根本的任務。光伏行業未來要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成本,到2020年,系統成本達到每瓦5元以下。”
對此,孫榮華告訴記者,“光伏行業不能一直依靠補貼撐腰。作為企業,需要持續不斷的創新,提高轉換效率、促進成本不斷下降,而我們對于促進成本下降非常有信心。”
“組件制造與研發要順應國際光伏行業發展大趨勢,除了持續提高效率外,應同時持續降低衰減率和初始投資成本,以達到度電成本的持續降低。天合的高可靠性、低衰減的雙玻組件,降低初始投資的1500V系統,智能組件系列都是在這一思路下考慮的。”孫榮華還告訴記者,經第三方權威機構JET獨立測試,近日天合光能以23.5%的光電轉換效率創造了156×156 mm2大面積N型單晶硅IBC電池的世界紀錄。
“光伏制造業正在形成以優勢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為配套的行業格局,未來這個局面將會進一步演進。大型優勢企業通過技術優勢、管理優勢、品牌優勢和資金優勢為中小企業提供發展空間和合作機會,中小企業在其中要找好合理定位,在特殊領域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與大企業進行配套,形成協同發展和合作共贏的產業新格局。領先企業不斷地推動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光伏實現平價上網指日可待。”天合光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說。
從政策到市場、從上游硅料到下游電站,整個光伏行業暖意濃濃。國家能源局數據表明,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光伏裝機已經達到7.14吉瓦,幾乎占到了2015年全年裝機量的一半。同時,多家企業進行擴產,光伏行業出現新一輪產能擴張。記者了解到,和多年以前的盲目擴產相比,新一輪產能擴張集中在我國光伏企業的第一集團,技術驅動明顯。隨著光伏產業格局由亂而治,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領先企業的持續技術進步將引領我國光伏行業早日實現平價上網。
政策保障和推動作用明顯
“目前光伏行業處于關鍵轉型期,要實現規模擴張型發展轉變到質量效益型發展,實現高補貼政策依賴模式向低補貼競爭力提高模式轉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指出。
他還表示,光伏產業是新興產業,轉型升級更需要政策扶持,政策對光伏發展的保障和推動作用非常重要。
光伏產業整體向好與國內政策導向密切相關。2015年,國家能源局首次提出光伏“領跑者”計劃,將發展重點放在光伏產品質量監測上,有序引導了國內光伏制造從追求規模擴張向注重質量效益轉變,實現從高補貼政策依賴模式向低補貼競爭力提高模式的轉變。該計劃會選取同類可比范圍內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項目、企業或單位,并給予激勵政策,鼓勵能效“領跑者”進行一系列技術研發、產業擴大及宣傳推廣。2015年底,光伏產業在金融支持上又獲重大突破——光伏首次被中國人民銀行列入《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此舉將大幅改善銀行、信貸等金融資本投資光伏的信心。
此外,隨著光伏上網電價下調成為定局,倒逼光伏企業更加關注度電成本。目前來看,降成本已經成為行業主流,高效產品有望持續放量。補貼逐年下調將有效刺激行業成本下降,2016年行業發展以高效產品推廣應用為龍頭。
技術驅動光伏新一輪擴張
從去年行業轉好以來,光伏業開始了新一輪擴張。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達了對于是否存在不理性擴張的擔憂,但同時也有多家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今年先緊后松的市場態勢,先進產能供不應求。”雖然對于新一輪產能擴張有不同的聲音,但這恰恰說明了光伏行業的發展多了許多思考和理性。
“過去十年太陽能行業一直經歷各種所謂的洗牌和整合階段。上一輪的產能過剩具有分散性,產能擴張發生在各家分散的小企業中,同時由于都是同質化的低端的產能擴張,也可以概括為是擴量,因此導致產能過剩,使整個行業陷入了嚴冬。”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孫榮華告訴本報記者。
孫榮華還指出,“從今年開始的產能擴張集中在光伏行業的領先企業中,包括近幾年新進入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光伏企業,這一輪產能擴張是由技術驅動。目前來看,領先企業的產能擴張正在引領一個更真實更有效的洗牌,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光伏行業。”
今年以來,天合光能、協鑫、阿特斯、晶科、晶澳等多家老牌的光伏領軍企業都有產能擴張計劃,并且很多都已經有新的產能投產。記者注意到,此輪多家領先企業在擴產時經過自主研發創新,實現了生產線智能化、信息化升級。
同時,此輪擴產還有一個鮮明特點是技術路線更加豐富。成立于2013年的晉能清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差異化技術路線的代表,該公司于今年年初開工建設2吉瓦異質結高效單晶電池組件生產基地,首批產品有望于年內正式下線;而中國建材集團的技術路線聚焦在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近日該集團旗下在德國CIGS生產商Avancis宣布,其在慕尼黑研發中心開發出的300mm×300mmCIGS小型薄膜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率刷新紀錄達17.9%。
“從2014年開始,擁有自有品牌、自有技術的龍頭企業在市場上的占有率開始逐步擴大,自有產能也在不斷擴大。同時,在‘雙反’和新興市場雙因素驅動下,領先企業更多地開始在海外設廠或擴產,而這也成了新一輪產能擴張的另一個特點。”天合光能新聞發言人葉超告訴本報記者,今年3月28日,天合光能在泰國羅勇工業園區建設的泰國工廠——天合光能科技(泰國)有限公司正式投產。截至目前,泰國工廠是天合光能在全球范圍內技術最先進、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電池及組件項目之一。作為中國光伏的龍頭企業,天合光能在泰國建設電池與組件工廠,會以產業鏈配套企業形成集聚效應,最終在當地形成完整的產業集群。
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趙為告訴本報記者:“通過新一輪的以技術驅動的市場整合,行業會變得更加成熟,產業生態會變的更好。新一輪的光伏行業洗牌會更強調企業的生命力,優秀的有實力的企業會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海外光伏市場也是如此。”
對未來行業成本下降充滿信心
根據國家能源局提供的規模發展指標,到2020年底,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50吉瓦。“十三五”時期,中國每年將新增1500萬千瓦到2000萬千瓦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
“到2020年,未來幾年國內光伏市場需求是可預期的,每年的預期增長也會相對比較固定,這就需要供方市場更加注重品牌質量和技術進步,以此推動產業升級。今明兩年新一輪產能擴張結束后,業內排名前五的企業市場占有率會大幅提升,產業格局會更加合理。”葉超說。
梁志鵬曾多次表示,“技術進步、產業升級是‘十三五’時期光伏產業發展最根本的任務。光伏行業未來要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成本,到2020年,系統成本達到每瓦5元以下。”
對此,孫榮華告訴記者,“光伏行業不能一直依靠補貼撐腰。作為企業,需要持續不斷的創新,提高轉換效率、促進成本不斷下降,而我們對于促進成本下降非常有信心。”
“組件制造與研發要順應國際光伏行業發展大趨勢,除了持續提高效率外,應同時持續降低衰減率和初始投資成本,以達到度電成本的持續降低。天合的高可靠性、低衰減的雙玻組件,降低初始投資的1500V系統,智能組件系列都是在這一思路下考慮的。”孫榮華還告訴記者,經第三方權威機構JET獨立測試,近日天合光能以23.5%的光電轉換效率創造了156×156 mm2大面積N型單晶硅IBC電池的世界紀錄。
“光伏制造業正在形成以優勢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為配套的行業格局,未來這個局面將會進一步演進。大型優勢企業通過技術優勢、管理優勢、品牌優勢和資金優勢為中小企業提供發展空間和合作機會,中小企業在其中要找好合理定位,在特殊領域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與大企業進行配套,形成協同發展和合作共贏的產業新格局。領先企業不斷地推動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光伏實現平價上網指日可待。”天合光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