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沙成裘 北京報道
“CDM在中國正呈蓬勃發展態勢。”奧地利氣候減排貿易公司清潔能源發展機制亞洲業務總監張燕平對記者稱。
張的判斷來自于該公司的業務發展變化。即奧地利氣候減排貿易公司作為法國BluenEXt交易所的最大的交易商之一,僅亞洲辦事處每年就為其貢獻了約千萬萬噸以上的CDM項目當量。而其中國公司運營兩年來,在操作的CDM項目已達30多個。
兩年前,法國Bluenext交易所成立運作,成為首個與《京都議定書》掛鉤的碳交易平臺。該所力爭在碳現貨交易市場上開疆拓土,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權現貨交易市場,份額達93%。
另一組數據也在證明著張燕平的判斷。綜合EB網站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月18日,我國目前已有203個CDM項目共獲得179,660,252噸CERs簽發,占東道國CDM項目簽發總量的47.53%。
然而,中國CDM領域離成熟階段還有不小的距離。
“公司目前在中國的業務僅以小水電、大水電、風能、沼氣等為主。”張燕平稱,盡管CDM發展迅速,但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是,對技術要求不高的風電、沼氣等資源依賴型CDM項目遍地開花,而工業改造型項目在中國僅僅開始涉足。
另一不容忽視的問題是,中國CDM的項目數量和年減排量均達到了世界第一,但發展極其不均衡,僅西部中小民營企業已約占我國碳交易項目80%。
同時,市場環境的變化也給該領域的發展帶來不小挑戰。
如金融危機之前,歐洲一噸CO2一級市場價格是20歐元,二級市場是15-18歐元,中國是8-9歐元;金融危機之后,一級市場價格一度掉到13歐元,二級掉到11歐元,曾一度掉到最低是7歐元。
“其間,買家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甚至倒掛,新開發CDM項目速度略有減緩。”張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