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新造車企業即將誕生,光伏巨頭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協鑫集團”)也將加入造車大軍。8月12日,蘇州高新區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一則新聞稿顯示,“協鑫同捷汽車研發及整車總部項目”簽約儀式當天在蘇州高新區舉行。該新聞稿稱:“去年,通過協鑫集團控股后,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同捷”)助力協鑫集團第三次轉型,將打造為研發設計、對外投資、銷售、管理為一體的汽車產業集團。”這也讓協鑫集團的造車計劃逐漸浮出水面。對此,記者致電協鑫集團副總裁柳崇禧進行求證,他雖未置可否,但從其表述中也不難看出,協鑫集團年底或將推出新車。
不過,在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資質審批擬暫停,新造車企業尚無“戰果”且遭受諸多輿論壓力的當下,協鑫集團卻一頭扎進去實屬勇氣可嘉。目前,《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以下簡稱為《管理規定》)實施后頒發了15張牌照,目前雖稱資質審批擬暫停,但事實是確已叫停,新造車運動隨之也從沸騰變得沉寂,因為沒有牌照就意味著沒有“準生證”,沒有“準時證”就引不來投資者。從這個角度看,協鑫集團跨界造車是在下一步險棋嗎?
與挑戰同在的是,協鑫集團造車也讓外界看到了它的閃光點:全面打通從新能源發電到儲能、電動汽車研發生產,以及電動汽車運營的全產業鏈。全產業鏈的造車理念讓新能源汽車的清潔度進一步提升,這或許是協鑫集團造車對于產業而言最大的意義所在。
■投資百億元造車
新造車企業普遍面臨的一個難題是資金問題,汽車是“重資產”產業,充足的資金是造車前提,也因此,樂視的風波不斷、很多企業選擇代工以降低資金壓力。協鑫造車顯然走的是樂視的路子:自己造車。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所需的資金也必然不可能是小數。不過,從目前來看,資金顯然并不是協鑫集團造車的難題。
據悉,8月12日,協鑫集團與上海同捷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蘇州高新區共同建立新能源整車生產基地。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將突破百億元,投產后年產能達100萬輛。根據協議,上海同捷整體遷移至蘇州高新區,成立蘇州同捷汽車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包含研發、工藝工程、模具、試制4個核心研發部,作為同捷汽車產業集團的總部以及今后上市的主體,同時配套成立同捷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部。
協鑫集團造車的動作遠不止于此,公開資料顯示,在江蘇省鎮江新區,今年已簽約的協鑫集團與上海同捷新能源汽車項目總投資達70億元。此外,在江蘇省宜興市,協鑫集團與上海同捷投資建設了宜興廂式電動物流車項目,一期投資28.37億元,年產約5萬輛廂式純電動物流專用車。據了解,協鑫集團的新能源汽車及電池業務已在江西、江蘇等地落地。此外,還將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投資約200億元,建設占地約1萬畝的智慧制造產業園。
在一系列動作中,每一個動作都可謂是大手筆。協鑫集團的底氣在哪里?有分析稱,協鑫集團跨界造車主要依靠能源和資金優勢。據了解,協鑫集團以綠能、節能和儲能為主營業務,是國內最大的民營電力生產商,目前協鑫集團資產總額超1000億元,旗下現有保利協鑫、協鑫新能源及協鑫集成等上市公司。
■牌照不是“攔路虎”
除了資金外,牌照可能是很多新造車企業的“攔路虎”。新能源汽車與光伏產業不同,取得資質是企業必須邁過的門檻,如今資質審批已經暫停,何時開禁沒有音訊,也許時間會很久。在這種情況下,協鑫集團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將面臨沒有“準生證”的尷尬,這也是造車新兵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不過,有專家表示,牌照不是“攔路虎”,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獲得并非“華山一條路”。目前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生產資質審批雖已暫停,但新進企業投身新能源汽車之路并沒有被全堵死。該專家開出的良方是兼并、收購。“兼并、收購也是取得資質的一種方法,在汽車領域不乏這種例子。”該專家說。
目前,我國有100多家擁有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排名前20位的汽車企業產銷集中度超過80%,還有一大批產銷量較低的汽車企業,他們盡管擁有完整的汽車生產資質,但由于資金和管理等各方面原因,產能利用極度不飽和或者處于半維持狀態。
協鑫集團是我國著名的光伏企業,2016年營業收入高達53.0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3.3億元),名列“2017全球光伏企業20強”首位,有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協鑫集團從小到大,從名不見經傳到世界著名企業,管理和技術進步起了重要作用,協鑫集團的優勢正好可以補齊被收購企業的短板。
■全產業鏈模式是亮點
相對于挑戰而言,行業更為關心的是協鑫集團能不能成為攪動行業的真正“鯰魚”。畢竟不同于其他新造車企業,協鑫本身就有能源方面的優勢,而且是清潔能源。
也因此,協鑫集團的全產業鏈造車理念備受關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王青說:“新能源汽車使用‘臟電’,只是把城市的污染物轉移到郊外而已。如果用上太陽能發電,新能源汽車才能真正稱得上節能環保。我國每年棄風、棄光現象很嚴重,這些能源完全可以供新能源汽車使用。協鑫集團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正是把兩者有效結合起來。”
事實上,協鑫集團也是這么做的。7月1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中國可再生能源電力并網研究協作組共同主辦了主題為“新能源和電動汽車協同發展”的圓桌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柳崇禧表示,協鑫集團作為能源企業,已全面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試圖打通從新能源發電到儲能,到電動汽車,以及電動汽車運營的全產業鏈。這條全產業鏈從最初的光能到最后的新能源汽車電能,全部是綠色環保能源,非常具有特色。
對于協鑫集團的造車模式,國軒高科原總經理方建華也表示了認可:“協鑫集團從單純的聚集太陽能發電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可使上下游的資源利用更加合理、通暢。”
在資金、資質都不是問題,發展理念又備受認可的前提下,協鑫目前的問題是,怎樣把這一全產業鏈造車從概念轉化為現實,這是行業最為期待的。
不過,在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資質審批擬暫停,新造車企業尚無“戰果”且遭受諸多輿論壓力的當下,協鑫集團卻一頭扎進去實屬勇氣可嘉。目前,《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以下簡稱為《管理規定》)實施后頒發了15張牌照,目前雖稱資質審批擬暫停,但事實是確已叫停,新造車運動隨之也從沸騰變得沉寂,因為沒有牌照就意味著沒有“準生證”,沒有“準時證”就引不來投資者。從這個角度看,協鑫集團跨界造車是在下一步險棋嗎?
與挑戰同在的是,協鑫集團造車也讓外界看到了它的閃光點:全面打通從新能源發電到儲能、電動汽車研發生產,以及電動汽車運營的全產業鏈。全產業鏈的造車理念讓新能源汽車的清潔度進一步提升,這或許是協鑫集團造車對于產業而言最大的意義所在。
■投資百億元造車
新造車企業普遍面臨的一個難題是資金問題,汽車是“重資產”產業,充足的資金是造車前提,也因此,樂視的風波不斷、很多企業選擇代工以降低資金壓力。協鑫造車顯然走的是樂視的路子:自己造車。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所需的資金也必然不可能是小數。不過,從目前來看,資金顯然并不是協鑫集團造車的難題。
據悉,8月12日,協鑫集團與上海同捷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蘇州高新區共同建立新能源整車生產基地。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將突破百億元,投產后年產能達100萬輛。根據協議,上海同捷整體遷移至蘇州高新區,成立蘇州同捷汽車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包含研發、工藝工程、模具、試制4個核心研發部,作為同捷汽車產業集團的總部以及今后上市的主體,同時配套成立同捷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部。
協鑫集團造車的動作遠不止于此,公開資料顯示,在江蘇省鎮江新區,今年已簽約的協鑫集團與上海同捷新能源汽車項目總投資達70億元。此外,在江蘇省宜興市,協鑫集團與上海同捷投資建設了宜興廂式電動物流車項目,一期投資28.37億元,年產約5萬輛廂式純電動物流專用車。據了解,協鑫集團的新能源汽車及電池業務已在江西、江蘇等地落地。此外,還將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投資約200億元,建設占地約1萬畝的智慧制造產業園。
在一系列動作中,每一個動作都可謂是大手筆。協鑫集團的底氣在哪里?有分析稱,協鑫集團跨界造車主要依靠能源和資金優勢。據了解,協鑫集團以綠能、節能和儲能為主營業務,是國內最大的民營電力生產商,目前協鑫集團資產總額超1000億元,旗下現有保利協鑫、協鑫新能源及協鑫集成等上市公司。
■牌照不是“攔路虎”
除了資金外,牌照可能是很多新造車企業的“攔路虎”。新能源汽車與光伏產業不同,取得資質是企業必須邁過的門檻,如今資質審批已經暫停,何時開禁沒有音訊,也許時間會很久。在這種情況下,協鑫集團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將面臨沒有“準生證”的尷尬,這也是造車新兵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不過,有專家表示,牌照不是“攔路虎”,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獲得并非“華山一條路”。目前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生產資質審批雖已暫停,但新進企業投身新能源汽車之路并沒有被全堵死。該專家開出的良方是兼并、收購。“兼并、收購也是取得資質的一種方法,在汽車領域不乏這種例子。”該專家說。
目前,我國有100多家擁有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排名前20位的汽車企業產銷集中度超過80%,還有一大批產銷量較低的汽車企業,他們盡管擁有完整的汽車生產資質,但由于資金和管理等各方面原因,產能利用極度不飽和或者處于半維持狀態。
協鑫集團是我國著名的光伏企業,2016年營業收入高達53.0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3.3億元),名列“2017全球光伏企業20強”首位,有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協鑫集團從小到大,從名不見經傳到世界著名企業,管理和技術進步起了重要作用,協鑫集團的優勢正好可以補齊被收購企業的短板。
■全產業鏈模式是亮點
相對于挑戰而言,行業更為關心的是協鑫集團能不能成為攪動行業的真正“鯰魚”。畢竟不同于其他新造車企業,協鑫本身就有能源方面的優勢,而且是清潔能源。
也因此,協鑫集團的全產業鏈造車理念備受關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王青說:“新能源汽車使用‘臟電’,只是把城市的污染物轉移到郊外而已。如果用上太陽能發電,新能源汽車才能真正稱得上節能環保。我國每年棄風、棄光現象很嚴重,這些能源完全可以供新能源汽車使用。協鑫集團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正是把兩者有效結合起來。”
事實上,協鑫集團也是這么做的。7月1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中國可再生能源電力并網研究協作組共同主辦了主題為“新能源和電動汽車協同發展”的圓桌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柳崇禧表示,協鑫集團作為能源企業,已全面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試圖打通從新能源發電到儲能,到電動汽車,以及電動汽車運營的全產業鏈。這條全產業鏈從最初的光能到最后的新能源汽車電能,全部是綠色環保能源,非常具有特色。
對于協鑫集團的造車模式,國軒高科原總經理方建華也表示了認可:“協鑫集團從單純的聚集太陽能發電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可使上下游的資源利用更加合理、通暢。”
在資金、資質都不是問題,發展理念又備受認可的前提下,協鑫目前的問題是,怎樣把這一全產業鏈造車從概念轉化為現實,這是行業最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