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光伏領袖峰會-西部論壇前期,12月4日舉行了光伏產業發展研討會(閉門會)。
研討會上,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咸陽市發改委能源科、渭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韓城市發改委能源局、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等機構代表和企業界代表就“十九大”之后光伏產業面臨的新機遇、打通省際壁壘,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光伏補貼退坡路線圖研究等問題進行了研討。會議形成了“光伏領袖倡議”。
“倡議”提出,要強化產業創新,主動應對政策調整;完善落實政策,降低非技術成本;打通消納路徑,實現東西部協同發展;強化環境意識,為西部經濟尋求健康增長點;“高效”與“長效”并重,“領跑者”需要樹立“長跑”意識;提升行業品質和可靠性標準。
倡議全文:
隨著技術進步和商業化水平提升,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取得長足的發展,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達到5.7億千瓦,占全國發電裝機的35%,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15528億千瓦時,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6%,其中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非水可再生能源成為主要的增長點,截止2017年前三季度,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2億千瓦,已經超額完成“十三五”計劃目標,有力地支撐了我國綠色發展,成為我國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重要產業支點。
但是我國大部分的電力交易仍以計劃經濟模式運行,嚴重地制約了風電、太陽能等波動性較大的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發展。同時,我國目前尚未形成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電力的跨省、跨區交易存在嚴重壁壘。由于不同省份之間存在利益的沖突,因此跨省可再生能源電力調度受到區域電力市場設置和計劃等多方面的影響無法外送,不能通過市場選擇的方式優先使用環境成本和經濟成本更好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造成光伏發電、風電以及水電等清潔能源的嚴重浪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這明確了我國能源發展的核心導向。發展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是實現構架清潔低碳能源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這既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機遇也是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我國承諾到2020年實現單位GDP碳排放強度比照2005年下降40%-45%,2030年下降60%-65%,同時實現巴黎協定將溫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發展目標,目前非水可再生能源在全國年發電量中占比僅占約6%,這樣的產業規模遠遠無法支撐我國的清潔發展目標,因此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力度還需加強,盡快達成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萬億千瓦時的發展目標,促成可再生能源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為此光伏產業提出如下倡議:
1、強化產業創新,主動應對市場及政策調整。光伏產業需要一如既往通過技術、商業模式等創新,促進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以2025年實現光伏電力平價上網為目標,制定光伏補貼退坡機制;
2、完善落實政策,降低非技術成本。盡快落實完善可再生能源補貼政策,落實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解決用地、稅費等一系列增加可再生能源非技術成本的問題,防止由于非技術成本增加抵消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成果;
3、打通消納路徑,實現東西部協同發展。我國需要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打通省際電力交易壁壘,通過解決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問題,促進實現西部民生及經濟發展目標以及東部地區的減煤目標;
4、強化環境意識,為西部經濟尋求健康增長點。我國西部地區自然環境相對比較脆弱,同時環境保護意義十分重大,自然環境一旦遭受破壞,修復成本巨大或不可修復,因此必須為西部尋求適合其持續健康發展的經濟增長點,由于西部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以光伏發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在西部實現大規模生產,能夠形成西部經濟新的、更健康的增長點;另一方面,西部集中開發有利于實現成本的進一步下降;
5、“高效”與“長效”并重,“領跑者”需要樹立“長跑”意識。光伏行業發展離不開“高效”,更離不開“長效”,只有兩者同時到位才有行業的穩健健康發展。只有實現“領跑”加“長跑”才能使光伏產業在能源市場形成綜合的行業競爭優勢;
6、提升行業品質和可靠性標準。光伏行業亟待完善相關技術標準、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系統,只有嚴格提升品質和可靠性標準才能面對遠比集中式電站更復雜多變的使用環境,以及避免對消費社群直接的傷害風險;
7、加強行業自律,規范產業發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隨著其在能源系統中占比的逐漸提高,需要樹立更好的產業發展觀,強化質量意識,通過良性競爭實現產業升級,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研討會上,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咸陽市發改委能源科、渭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韓城市發改委能源局、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等機構代表和企業界代表就“十九大”之后光伏產業面臨的新機遇、打通省際壁壘,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光伏補貼退坡路線圖研究等問題進行了研討。會議形成了“光伏領袖倡議”。
“倡議”提出,要強化產業創新,主動應對政策調整;完善落實政策,降低非技術成本;打通消納路徑,實現東西部協同發展;強化環境意識,為西部經濟尋求健康增長點;“高效”與“長效”并重,“領跑者”需要樹立“長跑”意識;提升行業品質和可靠性標準。
倡議全文:
隨著技術進步和商業化水平提升,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取得長足的發展,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達到5.7億千瓦,占全國發電裝機的35%,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15528億千瓦時,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6%,其中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非水可再生能源成為主要的增長點,截止2017年前三季度,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2億千瓦,已經超額完成“十三五”計劃目標,有力地支撐了我國綠色發展,成為我國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重要產業支點。
但是我國大部分的電力交易仍以計劃經濟模式運行,嚴重地制約了風電、太陽能等波動性較大的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發展。同時,我國目前尚未形成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電力的跨省、跨區交易存在嚴重壁壘。由于不同省份之間存在利益的沖突,因此跨省可再生能源電力調度受到區域電力市場設置和計劃等多方面的影響無法外送,不能通過市場選擇的方式優先使用環境成本和經濟成本更好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造成光伏發電、風電以及水電等清潔能源的嚴重浪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這明確了我國能源發展的核心導向。發展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是實現構架清潔低碳能源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這既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機遇也是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我國承諾到2020年實現單位GDP碳排放強度比照2005年下降40%-45%,2030年下降60%-65%,同時實現巴黎協定將溫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發展目標,目前非水可再生能源在全國年發電量中占比僅占約6%,這樣的產業規模遠遠無法支撐我國的清潔發展目標,因此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力度還需加強,盡快達成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萬億千瓦時的發展目標,促成可再生能源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為此光伏產業提出如下倡議:
1、強化產業創新,主動應對市場及政策調整。光伏產業需要一如既往通過技術、商業模式等創新,促進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以2025年實現光伏電力平價上網為目標,制定光伏補貼退坡機制;
2、完善落實政策,降低非技術成本。盡快落實完善可再生能源補貼政策,落實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解決用地、稅費等一系列增加可再生能源非技術成本的問題,防止由于非技術成本增加抵消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成果;
3、打通消納路徑,實現東西部協同發展。我國需要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打通省際電力交易壁壘,通過解決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問題,促進實現西部民生及經濟發展目標以及東部地區的減煤目標;
4、強化環境意識,為西部經濟尋求健康增長點。我國西部地區自然環境相對比較脆弱,同時環境保護意義十分重大,自然環境一旦遭受破壞,修復成本巨大或不可修復,因此必須為西部尋求適合其持續健康發展的經濟增長點,由于西部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以光伏發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在西部實現大規模生產,能夠形成西部經濟新的、更健康的增長點;另一方面,西部集中開發有利于實現成本的進一步下降;
5、“高效”與“長效”并重,“領跑者”需要樹立“長跑”意識。光伏行業發展離不開“高效”,更離不開“長效”,只有兩者同時到位才有行業的穩健健康發展。只有實現“領跑”加“長跑”才能使光伏產業在能源市場形成綜合的行業競爭優勢;
6、提升行業品質和可靠性標準。光伏行業亟待完善相關技術標準、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系統,只有嚴格提升品質和可靠性標準才能面對遠比集中式電站更復雜多變的使用環境,以及避免對消費社群直接的傷害風險;
7、加強行業自律,規范產業發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隨著其在能源系統中占比的逐漸提高,需要樹立更好的產業發展觀,強化質量意識,通過良性競爭實現產業升級,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