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退役高峰臨近,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重要性愈發凸顯,多地加快推動產業規范化發展,并醞釀給予“真金白銀”支持。
11月初,深圳市發改委發布《促進安全節能環保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 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的通告,提出鼓勵電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項目建設,對納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的企業示范項目,按照經核定總投資的20%,給予最高3000萬元資助。無獨有偶,福建省工信廳日前也發文提出,對納入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名單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
隨著新能源汽車退役高峰臨近,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重要性愈發凸顯,多地加快推動產業規范化發展,并醞釀給予“真金白銀”支持。
根據相關規定,電池容量在80%以下的退役電池降級用于備電、兩輪車等場景;對于無法梯次利用的電池則進行再生利用,破碎提煉出鋰、鈷、鎳等有價值的金屬材料循環利用。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廢舊電池退役量超過58萬噸;到2025年,我國動力電池退役量將達82萬噸;2028年后,動力電池退役量將超過260萬噸。“大規模退役的動力電池如果得不到妥善處理,不僅會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安全問題,還會造成資源浪費。”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電池回收利用委員會秘書長楊林向記者指出,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是汽車產業節能減碳和循環經濟的重要抓手,也是保障動力電池材料供應的有效手段。
據了解,作為制造動力電池的關鍵原材料,鋰、鈷、鎳等在全球分布較為集中。我國鋰資源雖然豐富但稟賦不佳,鎳、鈷資源則相對匱乏。除了加大開采力度,動力電池回收提供了一條新的供應渠道。以三元系材料為例,每回收100克三元動力電池,可回收12克鎳、5克鈷、1.2克鋰和7克錳,回收價值巨大。因此,廢舊動力電池又被稱為“城市礦山”。
為引導產業發展、樹立標桿效應,從2018年開始,工信部陸續公布過四批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以“正規軍”身份從事電池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也就是業內俗稱的“白名單”,目前共有88家企業入選。
然而,很多退役的廢舊動力電池,并未完全進入正規企業,而是流向非正規渠道。行業長期存在“正規回收企業收不到電池”的尷尬局面。
“合規意味著更高的環保、消防、資質成本。小作坊基于運營成本低,敢于哄抬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價格,加上拆解、生產環節工藝簡單粗暴,往往能以低成本獲得高利潤。”北京朋米科技總經理黃付升向記者表示,不同于去年電池回收行業“一哄而上”的火熱局面,今年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盈利情況并不理想,參與企業數量明顯減少,投資者觀望態度明顯。
“今年,80%以上的動力電池回收企業是虧損的。”楊林分析稱,去年,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飆升,碳酸鋰價格一度突破60萬元/噸,帶動鈷、鎳、碳酸鋰等材料回收價格隨之上漲,甚至出現退役電池“廢料”比新貨價格高的奇特現象。大好行情下,回收電池企業紛紛大量囤貨,希望能大賺一筆。但今年,碳酸鋰價格急轉直下、劇烈震蕩,已跌破20萬元/噸關口。“在價格高位囤貨多的企業,現在每拆解出售一噸就虧損一噸。”
“從第三季度形勢來看,隨著囤貨庫存壓力的逐步釋放,企業營收能力已趨于回暖。事實上,從2019年開始,隨著退役電池數量增長,企業已經開始盈利。預計到2028年,行業將迎來真正大規模退役。”在楊林看來,電池回收行業前景樂觀,當務之急是壯大正規回收企業力量,規范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