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国产高清中文手机在线观看-麻豆最新国产av原创精品-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湖南湘西瀘溪:加速儲能技術應用,推動風光項目配儲建設

   2024-11-11 瀘溪縣人民政府3750
核心提示:瀘溪縣將在2025年實現碳達峰目標的堅實基礎,并力爭到2030年順利完成碳達峰目標

近日,湖南湘西州瀘溪縣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瀘溪縣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

通知表示,瀘溪縣將在2025年實現碳達峰目標的堅實基礎,并力爭到2030年順利完成碳達峰目標。

為此,通知明確提出一系列行動計劃,包括推動能源結構綠色轉型、促進節能降碳協同增效、構建綠色低碳產業格局等“碳達峰十大行動”。其中,特別強調了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儲能技術、新能源產業的推動等,具體措施包括:

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打造安全高效智能電網。完善35千伏電網,構建35千伏主網架,形成覆蓋全縣的35千伏大環網結構。加快瀘溪高新區電網改造,加快完成全縣配電自動化建設,積極建設節能、低碳、環保型智能電網,提高電網的智能控制能力,建成用電環節綜合智能化體系。

推動儲能技術應用,積極推動風電和集中式光伏項目配建儲能電站。

加快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應用技術的研發和推廣,聚焦移動儲能、家庭儲能、小動力電池、消費類電池等細分領域,建設湖南省高容量鋰離子電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著力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集群。

建設新能源產業。加快推動電芯制造、電池組裝等規模化生產,加強全固態電池等前沿技術研究和儲備,重點發展磷酸鐵、鋰、石墨、儲能BMS、低速動能電池包、鋰電OPS,電池儲能產業,引進錳酸鋰正極材料、電池電芯、PACK、鋰電池回收項目,完善產業鏈薄弱環節。著力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集群,推進日產120萬安時儲能用磷酸鐵鋰電池生產線、個人移動儲能及戶外儲能產品項目建設。建設湖南省高容量鋰離子電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解決制約鋰離子電池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實現環境保護的需要。

另外,政策保障方面,通知提及要完善低碳支持政策。積極對接國家及省州有關促進新能源開發利用的價格支持政策,鼓勵和推動新能源及相關儲能產業發展。

嚴格執行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差別電價、階梯電價等綠色電價政策,促進節能減碳。

原文如下:

瀘溪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瀘溪縣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各單位:

《瀘溪縣碳達峰實施方案》已經縣委、縣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組織實施。

瀘溪縣人民政府

2024年9月7日

瀘溪縣碳達峰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省州關于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決策部署,扎實推進碳達峰行動,全面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助推我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湖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湘政發〔2022〕19號)和《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湘西自治州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州政發〔2023〕7號)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要講話精神及考察湖南系列講話指示精神,貫徹省十二次黨代會、湘西自治州十二次黨代會的新思想新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中長期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以各領域協同減碳為抓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二、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承接產業轉移取得階段性成果,優勢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工業企業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能源結構不斷優化,煤炭、成品油消費比重穩步下降,天然氣消費規模加速擴大,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大幅提高,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持續完善,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明顯。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州下達目標,森林覆蓋率不低于58.29%,森林蓄積量達到305萬立方米,為實現碳達峰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十五五”期間,優勢產業全面完成改造升級,重點用能企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綠色政策體系更加完善,全社會基本形成低碳生活氛圍。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8%左右,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州下達目標,森林覆蓋率不低于58.90%,森林蓄積量達到320萬立方米,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三、重點任務

重點實施推動能源結構綠色轉型、促進節能降碳協同增效、構建綠色低碳產業格局、提高低碳集約建設水平、建立低碳交通運輸體系、推動循環經濟發展、開展科技創新降碳、鞏固提升生態碳匯能力、倡導低碳生活方式、推廣綠色金融廣泛應用等“碳達峰十大行動”。

(一)推動能源結構綠色轉型

1.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推進太陽能、風能、水力、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探索“光伏+”應用模式,大力推進光伏發電開發和高質量發展。加快條件成熟的風電項目開發建設,重點推進代朝山、鉤頭山風力發電場建設。有序推進農林廢棄殘余物等生物質利用,因地制宜開展生物質開發利用和實用型沼氣工程。規劃地熱能資源開發利用,提高地熱能資源利用率。以國家能源戰略調整為契機,加快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構筑安全、穩定、清潔、高效的現代能源保障體系。到2025年,全縣光伏裝機達到50兆瓦,風電裝機達到80兆瓦。到2030年,全縣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發電裝機達到200兆瓦。(縣發改局、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住建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林業局、縣農業農村局、瀘溪高新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1新能源發展工程

建設內容:

(1)風電項目。瀘溪縣代朝山風電項目總裝機規模55兆瓦,11臺單機容量5兆瓦風機機組;瀘溪縣鉤頭山風電項目總裝機規模25兆瓦,5臺5兆瓦風電機組。(縣發改局)

(2)瀘溪縣屋頂分布式光伏建設項目。在瀘溪高新區廠房屋頂上建設20兆瓦地面分布式光伏電站,面積約16萬平方米。(縣發改局、瀘溪高新區管委會)

2.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總量。嚴格控制并持續降低煤炭消費總量,強化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管控,推動用能結構調整。大力開展實施“煤改氣”、“煤改電”及改燒其他清潔能源等。全面推進工業園區用煤企業綜合運用燃料清潔化、熱電聯供和集中供熱建設等措施,推進小型工業鍋爐更新替代。加快推進“氣化瀘溪”建設,加快天然氣安裝入戶,推進辰溪—瀘溪—沅陵天然氣長輸管網建設,提高供氣普及率和覆蓋面。增強氣源保障,加大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天然氣調峰應急保障措施。在供氣管網覆蓋不到的其他地區,鼓勵改用電、新能源或潔凈煤,推廣應用高效節能環保型鍋爐。加強油品質量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不合格油品行為。到2025年,全縣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煤炭消費比重逐步降低,天然氣和其他非化石能源比重顯著提升。(縣發改局、縣住建局、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科技工信局、縣商務局、縣農業農村局、國網瀘溪縣供電公司、瀘溪高新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2化石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工程

建設內容:

燃氣設施。推進辰溪—瀘溪—沅陵天然氣長輸管網建設,新建天然氣門站及20千米次高壓管網,加快推進園區“三聯供”建設,形成以電、氣為主的能源動力網絡,加大天然氣儲備能力。①瀘溪縣分輸閥室及至辰溪燃氣管網連接線(瀘溪段),線路全長39千米,途中新建1座站場(瀘溪分輸站)和1座遠控閥室。②瀘溪縣管道天然氣供氣工程,待辰溪—瀘溪—沅陵長輸管網建設開始,在1年內完成浦市、武溪2座天然氣門站及相關管道建設。③瀘溪高新區天然氣改擴建項目。根據擴區規劃,新建高新區南區、獅子山片區管道,配套相應天然氣基站;擴建高新區北區天然氣管道及基站。(縣發改局、縣住建局、瀘溪高新區管委會)

3.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打造安全高效智能電網。完善35千伏電網,構建35千伏主網架,形成覆蓋全縣的35千伏大環網結構。實施電力擴容工程,新建一批110千伏及相關輸變電線路,將35千伏興隆場變電站升壓為110千伏。加快瀘溪高新區電網改造,加快完成全縣配電自動化建設,積極建設節能、低碳、環保型智能電網,提高電網的智能控制能力,建成用電環節綜合智能化體系。完善農村能源基礎設施網絡,加快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實現農村電網改造對村(社區)全覆蓋。推動儲能技術應用,積極推動風電和集中式光伏項目配建儲能電站。(縣發改局、縣科技工信局、縣水利局、國網瀘溪縣供電公司、瀘溪高新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促進節能降碳協同增效

1.提升節能管理能力。強化“三線一單”成果應用和分區管控約束,實施碳排放強度和總量控制制度,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查工作,完善區域、企業、項目碳排放核算核查和監督制度。推進重點用能單位制定能源計量自查方案,逐步將年綜合能耗量0.5萬噸標準煤以上不滿1萬噸標準煤的用能單位、數據中心、公共機構等納入能源計量審查范圍。提高節能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節能減排測控技術和手段,增強在線實時監測能力,建立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加強重點企業溫室氣體排放監測與數據報送,推進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的統一采集、相互補充、交叉校核。構建溫室氣體協同治理體系,建立跨部門聯動機制,綜合運用行政處罰、信用監管、差別電價、差別水價等手段,增強節能監察約束力,將溫室氣體排放重點單位納入生態環境監管執法體系。“十四五”期間,對已通過審查的年耗能達到1萬噸標煤以上的重點用能單位至少進行一次企業自查或“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對年耗能0.5萬噸標煤以上不滿1萬噸標煤的用能單位做到能源計量審查全覆蓋。(縣發改局、縣科技工信局、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進節能增效行動。不斷強化環保調控,對重點建設項目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加快審批,助推綠色經濟崛起。落實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嚴控新上污染重的項目,化工、造紙、建材、水泥制造等重點污染排放行業新建項目實施嚴格的總量前置審核,嚴格控制其產能擴張。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進一步加大錳鋅、化工等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完成省州下達的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嚴格落實總量替代、排污許可等手段,綜合運用差別電價、以獎促治、規費減免、貸款貼息等措施,實行污染物排放“等量置換”或“減量置換”,對未取得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的項目一律不予辦理排污許可證和環保驗收,控制污染物新增量,對不符合規定的項目堅決停建。嚴格限制“兩高一資”和過剩產能擴張類項目融資。加強重點排污行業如有色金屬冶煉企業技術升級改造,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等手段推動企業節能減排。按照全省清潔生產審核實施方案,深入推進全縣能源、建材、有色、化工、印染等行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到2025年,全縣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州下達目標。(縣發改局、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科技工信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構建綠色低碳產業格局

1.加快培育戰略性低碳新興產業。實施信息網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大項目,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生物醫藥產業,聚焦天然植物提取特色藥材飲片及化學原料藥和中間體等領域開發應用,大力推動中藥材種植、加工和銷售全產業鏈發展,重點發展迷迭香、五倍子、青蒿素等中成藥保健品產品開發,加大培育和引進生物醫藥企業,著力建設瀘溪生物科技產業園,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大力推進新材料產業的工藝技術及產品的研發,研究開發先進復合材料、金屬新材料、先進儲能材料、增材制造材料、化工新材料、綠色建筑材料,滿足航天航空、交通運輸、先進裝備、電子信息、新能源、建筑工業、方便自熱食品行業等領域對新材料的需求,推進新材料產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加快推進湖南省高性能復合材料產業園建設,著力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鋁基復合材料產業集聚區。加快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應用技術的研發和推廣,聚焦移動儲能、家庭儲能、小動力電池、消費類電池等細分領域,建設湖南省高容量鋰離子電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著力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集群。(縣科技工信局、縣發改局、縣住建局、縣農業農村局、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瀘溪高新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3 戰略性低碳新興產業培育工程

建設內容:

(1)生物醫藥產業。重點推進瀘溪生物科技產業園建設,打造天然植物提取及應用的大健康產業體系,實施0.2萬噸關鍵材料生產線等項目。(瀘溪高新區管委會)

(2)新材料產業。發展鋁基新材料、新型合金材料和儲能材料,全面提高生產工藝和裝備水平,延伸和拓展產業鏈,以現在的金源公司、金昊公司、金馬公司、湘投輕材公司、恒裕公司、群祥公司、奧科公司、族興公司、眾鑫公司、泰和美公司等為基礎,著力打造鋁基復合材料產業集聚區。(縣科技工信局、瀘溪高新區管委會)

(3)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①湖南省粉末冶金輕金屬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要服務支撐產業為金屬材料、汽車和軌道交通。圍繞《中國制造2025》重點支持的新材料及交通裝備領域,通過自主開發先進粉末冶金鋁基復合材料及在高端交通裝備關鍵零部件上的應用,打破國外在輕金屬基復合材料等關鍵核心技術上的壟斷,推動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技術進步,提升輕金屬粉末冶金復合材料產品的國產化率和行業競爭力,滿足交通裝備領域節能降耗及輕量化的迫切要求。②湖南省納米級高純氮化鋁粉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要服務支撐產業為半導體產業和陶瓷產業。③湖南省高純電解鉻新工藝新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電解鉻產品廣泛用于制造航空航天高溫合金、高溫高強度耐腐蝕合金、電熱合金、精密合金、濺射靶材、熱噴涂粉等高新技術,可為湖南省金屬材料產業提供技術創新支撐。④湖南省金屬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要服務支撐產業為涂料,油墨,塑料,汽車和建筑等。(縣科技工信局、瀘溪高新區管委會)

(4)新能源產業。加快推動電芯制造、電池組裝等規模化生產,加強全固態電池等前沿技術研究和儲備,重點發展磷酸鐵、鋰、石墨、儲能BMS、低速動能電池包、鋰電OPS,電池儲能產業,引進錳酸鋰正極材料、電池電芯、PACK、鋰電池回收項目,完善產業鏈薄弱環節。著力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集群,推進日產120萬安時儲能用磷酸鐵鋰電池生產線、個人移動儲能及戶外儲能產品項目建設。建設湖南省高容量鋰離子電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解決制約鋰離子電池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實現環境保護的需要。(縣科技工信局、瀘溪高新區管委會)

(5)鼓勵發展交互式網絡電視(IPTV)、手機電視、有線電視網寬帶服務等融合性業務,重點扶持新業態、新應用產業,推動大數據產業和數字經濟發展,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縣科技工信局、瀘溪高新區管委會)

(6)瀘溪科創平臺。以武溪鎮為建設載體,依托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突出創新主體,進一步優化創新環境、健全創新體系、完善創新機制、搭建創新平臺、加大創新投入、引進創新人才,不斷提高產業科技創新能力。(縣科技工信局)

建設目標:到2025年,生物醫藥產業及相關聯的產業規模達到5億元,新材料產業規模達到50億元。

2.促進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引導和支持傳統企業采用和推廣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先進裝備,推進產品結構調整,改造現有生產設施,積極發展綠色、環保產品,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大應用數字化、自動化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力度,推動研發設計、生產、流通、企業管理等環節的信息化改造升級。加快發展高端制造業,開展錳鋅傳統產業科技創新工程,突破錳鋅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瓶頸,開發錳鋅高端材料,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依托瀘溪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加快推進建成區內現有有色金屬冶煉、鉛鋅產業等涉重金屬企業有序搬遷改造或依法關閉。提質改造水泥粉磨站、砂石加工、混凝土、混凝土空心小砌塊等建材企業。優化農產品加工業、現代物流服務業,著力構建有瀘溪優勢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生產要素優化配置。發展地方特色蔬菜果茶、中藥材,實施“優質種苗”工程,打造“十大優質產業”,推動農業產業特色化、優質化發展。開展地方野生油茶和糧食品種選育、病蟲害防控、高產創建和綠色增產模式技術攻關,建立野生油茶品改低改示范基地。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全面推廣先進適用山區特色的農機裝備與機械化技術,不斷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和普及應用率。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防控技術體系,推進農產品檢測中心、鄉鎮檢測站建設。推動農旅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智慧農業等新業態,發展壯大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提質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業、健康養老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加快培育引導“互聯網+”、現代金融業、電子商務、科技服務、居民和家庭服務業等新興行業和業態發展,加快構建高效生產生活服務體系。到2025年,在生產礦山全部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全縣發展綠色食品和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0個,建成潭溪柑橘、合水油茶、興隆場白茶3個萬畝精品園,各鄉鎮建設1個以上千畝標準園。(縣科技工信局、縣發改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農經站、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縣自然資源局、縣商務局、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文化旅游廣電局、縣林業局、縣衛健局、縣民政局、縣殘聯、縣天橋山管理局、華瑞公司、全域旅投公司、匯金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4 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工程

建設內容:

(1)綠色礦業。①按照自然資源部文件要求進行全縣18個綠色礦山建設。(縣自然資源局)②做強藍天公司、鑫海公司、鴻運鋅業、盛德公司四大電解鋅企業,重點推進藍天11萬噸/年鋅冶煉生產線、3萬噸高氯次氧化鋅脫氟氯工藝技改和廢渣綜合利用及環保處置項目、鋅濕法冶煉關鍵技術及智能制造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項目、年產5萬噸電解鋅及10萬噸鋅廢渣資源綜合回收利用改擴建項目;激活以金瑞公司、鑫興公司為代表的電解錳產業;以鑫興公司為基礎發展新型磷化工產業;以匯祥公司為基礎發展鋁土礦加工業;探索利用碳質頁巖資源。(縣科技工信局)

(2)十大優勢產業。以武溪、洗溪、潭溪、白羊溪為重點打造柑橘優勢產業帶,品改、新開重植、高接換種10萬畝,低產園改造10萬畝,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以浦市、達嵐、合水為重點,新造油茶7萬畝、低產林改造5萬畝,建成優質油茶基地12萬畝;以興隆場、解放巖、小章、武溪為重點建設有機蔬菜生產基地;以興隆場鎮為重點打造玻璃椒基地5萬畝;以浦市、興隆場、洗溪為重點打造煙葉基地3萬畝;以洗溪、浦市、達嵐、興隆場為重點發展茶葉基地6萬畝;以洗溪、武溪為重點創建優質葡萄基地2萬畝;以浦市、合水為重點創建優質蠶桑基地1萬畝;在洗溪、潭溪創建中藥材產業基地5萬畝;以浦市、達嵐、石榴坪為重點,打造生豬養殖基地40萬頭,加快百宜麻溪口繁育場、浦市“鐵骨豬”國家級保種場等項目建設,提高優質種苗供應能力。(縣農業農村局、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縣自然資源局、縣林業局)

(3)“優質種苗”工程。加強優質種質資源普查、收集、保護和開發,圍繞種質資源挖掘、品種選育、工程化育種、新品種創制、良種種苗繁育等關鍵技術,建設浦市甜橙、興隆場玻璃椒及其他本地特色品種的優質種質資源庫,打造浦市水生蔬菜、柑橘無病毒種苗、優質水稻、油菜、鐵骨豬繁育場、興隆場玻璃椒提純復壯等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推動農業產業特色化、優質化發展。(縣農業農村局、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

(4)現代農業。圍繞本地辣椒、稻米、生豬等大宗農產品高效轉化利用與減損增值加工,突破精深加工、冷鏈儲運、質量安全與農產品資源綜合利用等關鍵技術瓶頸,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轉型升級,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防控技術體系。①地方特色蔬菜果茶。開展瀘溪玻璃椒等特色地方品種選育與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的研究與集成示范;開展椪柑、葡萄、獼猴桃、桑葉茶等特色水果品種選育、輕簡栽培、病蟲害防控、精深加工和質量安全溯源等技術研究。②糧食油料。開展地方野生油茶品種選育和病蟲害防控關鍵技術研究;開展地方野生油茶品改低改關鍵技術研究,在合水、潭溪、達嵐、武溪、浦市等鄉鎮建立野生油茶品改低改示范基地;開展糧油豐產、機械化作業等新技術研究,加強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的新品種選育和示范推廣;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和綠色增產模式科技攻關示范;開展糧食及油菜、油茶等優質高產技術研究。③特色中藥材。集成和推廣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技術,實現種質創新;開展迷迭香種質資源和種植關鍵技術研究;開展杜仲、虎杖等種質資源馴化,通過資源優選與改良,選擇出抗性好、有效含量高、單產高的品種推廣種植。(縣農業農村局、縣林業局、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

(5)現代化農業園區。①瀘溪浦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特色水果產業園1.02萬畝、油稻輪作示范基地3萬畝;特色畜牧、水產養殖園建設:新建存欄母豬1.2萬頭的繁育場,建設可存欄15萬頭生豬的育肥場,40個年出欄0.05萬頭以上規模豬場的標準化改擴建;改造升級五果溜魚苗漁種場,發展牛蛙、鱸魚、大閘蟹、小龍蝦等養殖0.5萬畝;稻漁綜合種養2萬畝;特色漁業示范養殖基地6萬平方米;休閑漁業基地0.6萬畝;農產品加工與冷鏈物流建設,年生產能力0.1萬噸。②瀘溪興隆場辣椒特色小鎮。辣椒烘烤設備4套及辣椒加工配套建設、辣椒集散地建設、100畝現代化辣椒育苗溫控大棚建設及育苗補貼、10畝玻璃椒提純復壯基地建設、千畝辣椒春提早及秋延后標準化生產基地及配套附屬設施建設、1000畝辣椒文旅基地建設、5000畝辣椒示范基地建設及配套附屬設施建設、辣椒品牌創建及線上線下銷售補貼,完善各村辣椒產區的溝渠路建設,建設辣椒種植、加工、銷售、美食觀光體驗區。③瀘溪縣雙低油菜基地。以浦市鎮、洗溪鎮等鄉鎮為中心建設6萬畝雙低油菜示范基地。全縣油菜基地達12萬畝。重點建設田間機耕道路1000千米、水渠1000千米、倉儲及加工設施2套,購置農業機械及種子肥料等物化補貼。④瀘溪縣優質稻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5萬畝優質稻基地(其中:高檔優質稻標準化生產核心區1萬畝),重點建設園內溝渠、機耕道等基礎設施、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區、生產加工、銷售、生態種養等;建設糧食產地倉儲與初加工中心1個,面積50畝,扶持1個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創建2個品牌。(縣農業農村局、縣文化旅游廣電局、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

(6)現代商貿業。重點推進瀘溪縣辛女農產品交易中心提質改造、瀘溪縣城鄉冷鏈物流中心建設項目、瀘溪縣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設項目、鄉鎮農產品交易中心、瀘溪縣蔬菜進機關進食堂配送項目、瀘溪縣農產品購銷網絡一體化平臺縣、鄉、村三級流通體系構建,優化生活服務網點布局。大力推動創意經濟、“網紅”經濟、“宅”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縣商務局、縣市場服務中心、華瑞公司、匯金公司)

(7)健康養老產業。重點發展健康養生養老、森林康養、體育健身休閑、醫療康復等大健康產業,加快發展旅游養老、候鳥式養老等健康養老服務。大力推進健康與養老、旅游、互聯網、休閑、食品融合,壯大健康服務業、健康產品制造業、健康農林牧漁業,拓展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產業鏈。重點推進瀘溪縣辛女島文旅康養中心、瀘溪軍亭界森林康養中心、白沙康養小鎮、瀘溪旅游文化休閑度假村、瀘溪溫泉度假療養中心、瀘溪新寨坪生態康養區、瀘溪縣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照料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縣民政局、縣林業局、縣文化旅游廣電局、縣衛健局、縣殘聯、縣天橋山管理局、全域旅投公司)

建設目標:到2025年,瀘溪縣燒結磚瓦企業完成高效脫硫除塵改造,綠色礦業產業規模達到50億元,現代農業產業規模達到10億元。全縣農機總量達到4萬臺(套),設施農業面積2萬畝以上,農作物耕種防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30%以上。

3.引導生態文化旅游業低碳發展。大力實施“旅游+”戰略,打造低碳景區,加強景區內低碳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沅水峒河沿線慢行系統建設,同時注入智享單車、旅游觀光車,抓好景區綠化、生態停車場、垃圾分類設施、低碳宣傳等,增加重點旅游地、景區間新能源大巴及其他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的應用比例。開發一批瀘溪低碳綠色旅游商品,鼓勵旅游商品生產企業降低生產能耗,減少過度包裝。倡導酒店、餐飲低碳發展,推動星級酒店開展清潔能源改造,新建酒店全面使用清潔能源,引導酒店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塑料制品,呼吁賓客減少床上用品及毛巾的更換。強化項目的可行性論證、環境評估、水土保持、地質災害評估、地勘、土地收儲等前期工作,推進旅游項目低碳發展。加快智慧旅游導覽系統建設,完善全域旅游安全預警救援、容量控制等系統,推進旅游大數據中心、旅游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立健全覆蓋全縣的旅游信息服務體系。到2025年,全縣內旅游大巴和景點公共服務車輛基本實現電動化,旅游突破630萬人次,收入突破65億元。(縣文化旅游廣電局、縣科技工信局、縣發改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交通運輸局、縣商務局、全域旅投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提高低碳集約建設水平

1.引導綠色低碳建造方式。實施管網改造,建設城市公園,增強城鄉氣候韌性,建設海綿城市。推動新建園區的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以上的政府投資或者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公共建筑以及其他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倡導采用裝配式建筑方式或其他綠色建造方式,推進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新建區域的建設注重將綠色建筑的單項技術發展延伸至能源、交通、環境、建筑、景觀等多項技術的集成化創新,實現區域資源效率的整體提升。推廣綠色建筑技術與綠色建材,推動綠色建筑與新技術、新材料融合發展,形成高效合理的綠色建筑產業鏈,推進綠色建筑產業化發展。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筑,推進木結構裝配式建筑的建設,推進設計、施工一體化建設模式。開發裝配式新型建材,發展標準化、集成化、模塊化裝修。加強裝配式建筑配套技術的宣傳培訓,培養裝配式建筑發展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開展“綠色施工”創建工作,縣主城區內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工地嚴格落實揚塵防控“六個100%”,積極推廣使用自動化、機械化的高效降塵設備設施,對縣城建成區內規模以上施工工地要安裝視頻在線監控設施實施遠程監管,構建過程全覆蓋、管理全方位、責任全鏈條的施工揚塵治理體系。到2025年,城鎮新建綠色建筑比例達到40%以上。(縣住建局、縣科技工信局、縣自然資源局、瀘溪高新區管委會、匯金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引導新建建筑和改擴建建筑按照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設計、建設和運營,尤其是政府投資建設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項目,新建建成建筑積極開展綠色建設認證工作。實施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開展綠色社區建設,將舊城更新作為規模化推進綠色建筑的重要手段。積極布局和發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推動“智慧瀘溪”建設,提升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完善信息服務基礎設施網絡。推進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公安、智慧應急、智慧環保,建立統一的智慧化公共安全和應急指揮體系,率先實現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務智慧化,提升城鎮建筑和基礎設施運行管理智能化水平。(縣住建局、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縣發改局、縣交通運輸局、縣城管執法局、縣公安局、縣應急管理局、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進農村建設低碳轉型。推進綠色農房建設,鼓勵農房建設參照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推進節能型農房建設,促進綠色建材及綠色建筑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積極發展生物質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中的應用,安裝太陽能路燈,推廣應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加快推動農村用能結構轉型。推廣節能環保灶具、電動農用車輛、節能環保農機。加強農村電網建設,提升農村用能電氣化水平。(縣住建局、縣自然資源局、縣發改局、縣農業農村局、國網瀘溪縣供電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建立低碳交通運輸體系

1.構建綠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持續優化調整運輸結構,構建公路、鐵路、水運等多種運輸方式互聯互通、優勢互補的運輸網絡,普及多式聯運,積極推進渝湘鐵路瀘溪段、吉首周家寨——武溪港鐵水聯運專項鐵路申報建設,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效率。構建綠色公共交通體系,大力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加快推進瀘溪縣公交一體化建設工作,形成以快速公交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出租車、共享單車等多方式協調利用、功能層次明確、網絡布局合理、換乘銜接方便的優質公交服務體系。構建高效便捷物流配送體系,推動公路、水路等多種不同運輸方式合理便捷銜接,促進物流服務體系高效運轉和行業降本增效。加快“縣級物流集散中心、鄉鎮運輸服務站、村級物流服務點”三級物流配送網絡建設,分類整治整合零散布設物流企業,提高鄉村物流服務水平,推進交郵融合發展,著力完善物流節點和網絡。發展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完善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支持涉農企業投資建設農產品物流設施,打造跨區域冷鏈中心。到2025年,瀘溪縣港口單位長度碼頭岸線通過能力提升5%,貨運船舶總運力基本達到10萬總噸以上,旅游干線三級及以上公路占比達95%,鄉鎮三級及以上農村公路通達率達80%,農村公路等級率基本達到95%,基本形成貫通全縣及廣大農村的公交服務網絡,實現“鎮鎮通”,實現公共交通服務均等化。(縣交通運輸局、縣發改局、縣科技工信局、縣商務局、縣農業農村局、匯金公司、縣郵政公司、縣港產城專班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5 綠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筑工程

建設內容:

(1)水運黃金港。積極推進吉首周家寨——武溪港水鐵聯運專線建設,完成湘西武溪港千噸級貨運碼頭、浦市500噸級貨運(兼客運)碼頭建設。新建武溪港作業區集疏運公路,完善武溪港后方陸域、倉儲、綜合服務等設施,建設沅水流域“通江達海”的內河航運線,打造武陵山區黃金航運港口。(縣交通運輸局、匯金公司、港產城專班)

(2)鐵路。①建設湘渝鐵路瀘溪段42千米;②新建瀘溪港水鐵聯運專線43千米;③依托焦柳鐵路運輸和沅江水路運輸,吉首市馬頸坳鎮公鐵聯運物流園與瀘溪武溪鎮公水聯運物流園之間建設鐵路專線,路線全長約55千米。(縣交通運輸局、匯金公司、港產城專班)

(3)高速公路。①建設辰溪至鳳凰高速公路(瀘溪段)45千米。②建設常吉高速公路潭溪互通一處2千米,常吉高速公路武溪互通改擴建2千米,包括平交立交匝道、收費站,連接線采用一級公路標準,設計車速40千米/小時,路面寬度30米。新建沅陵——辰溪高速公路瀘溪段連接線和高速出口5千米。(縣交通運輸局)

(4)國省道干線。①G319吉首——洗溪公路(瀘溪段)建設里程35千米,S320瀘溪興隆場至鳳凰木江坪公路(瀘溪段)建設里程9.5千米。②國、省道干線公路改造工程,二級公路標準,路基、路面及其他附屬工程建設,路基寬8.5米,設計速度為40千米/小時(局部困難路段30千米/小時)。③國省干線公路安保建設工程,國省干線17座危橋改造,省道S246、S320、S554路面實施20千米大中修。(縣交通運輸局)

(5)重要縣鄉道公路、農村公路。重要縣鄉道按照三級公路標準,路基、路面及其附屬工程建設,路基寬7.5米,路面寬6米,建設里程85千米。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包含農村公路大中修、窄路加寬,路基路面建設,總里程380千米。對農村公路進行安全生命防護處治,建設里程240千米。(縣交通運輸局)

(6)集疏運公路。新建白沙縣城公路貨運物流園區集疏運公路10千米;新建武溪老城貨運物流園區集疏運公路10千米。(縣交通運輸局)

(7)物流配送網絡。①在客運節點內拓展物流、郵政服務功能,建設集客運、貨運、郵政、快遞于一體的鄉鎮運輸服務站。在滿足客運服務功能的基礎上,在鄉鎮客運場站內增設物流、郵政快遞設施,面積不少于100平方米。②新建建制村物流點147個,每個物流點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縣交通運輸局、縣郵政公司)

(8)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縣區域內建設1個區域性農產品產地倉儲冷鏈物流設施,11個鄉鎮全覆蓋建設田頭倉儲冷鏈物流設施,共建設倉儲保鮮設施155個,打造交通便利、高標準、現代化的農產品倉儲物流體系。規劃建設縣、鄉鎮、村三級冷鏈倉儲物流及配套廠房共計9.4萬立方米,并建設農產品加工等配套基礎設施。(縣農業農村局、縣商務局)

2.推廣清潔交通工具。大力推廣應用清潔能源車船,應用液化天然氣、壓縮天然氣等新能源汽車于出租車、公交車、重型貨車、港口集裝箱車輛,鼓勵采用清潔能源、新能源車輛開展物流(快遞)配送業務。加強柴油貨車污染防治,開展柴油車注冊登記前排放檢驗和對柴油車的排放監控。對超標排放車輛進行治理和老車強制報廢制度,進一步推廣新能源汽車運用,實施機動車環保檢測,加強環保檢測在線監控和檢測設備質量管理,2025年底全面開展機動車環保檢測工作。加快推動湘西港港口岸電設施全覆蓋。推進船舶大氣污染控制工作,鼓勵老舊船舶提前退出市場,依法強制報廢超過使用年限的船舶,淘汰使用20年以上的內河航運船舶。到2025年,基本完成老舊汽油車輛(國二及以下)及80%老舊柴油車輛(國三及以下)淘汰任務,水路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率在現有能耗率的基礎上下降4%左右,水路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CO2排放下降4%,城市公共交通基本實現新(清潔)能源替代。(縣交通運輸局、縣科技工信局、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縣公安局、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郵政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快綠色低碳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和維護全過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與碳排放。加強綠色養護技術應用,全面推廣舊路面材料的循環利用及瀝青溫拌、路面冷修補、隧道節能照明等低排放養護技術、材料。完善公交專用充電站、充電樁等新能源公交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水平。構建功能強大、輻射廣泛的客運樞紐體系,加快公交場站建設,打造區域綜合交通樞紐,提高公交服務水平。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充分發揮信息化引領作用,利用市場力量推動交通信息化應用,加快推進出行誘導系統、城市智慧停車系統等智能交通建設,構建交郵融合管理系統,加強與電子商務、網絡貨運、供應鏈、金額保險等平臺的對接,實現交通運輸組織智能化、管理服務高效化和決策支持科學化。(縣交通運輸局、縣發改局、縣住建局、縣公安局、縣自然資源局、縣科技工信局、縣城管執法局、國網瀘溪縣供電公司、華瑞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6 低碳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升級工程

建設內容:

(1)公路養護管理制度體系。加強頂層設計,建立涵蓋市場管理、作業管理、績效管理和技術管理的養護管理制度體系。(縣交通運輸局)

(2)綜合客運樞紐及服務設施。①新建武溪鎮二級綜合客運樞紐及其綜合配套設施,銜接水運與陸運,占地面積50000平方米,設計能力0.3萬人/日;新建浦市二級客運站,占地面積26000平方米;續建白沙城西二級客運站,占地面積26680平方米。新建10個鄉鎮三級客運站,每個三級客運站占地面積約18000平方米。新建300個農村招呼站。②新建白沙縣城、浦市古鎮2個一級交通服務區,每個一級服務區占地面積約30000平方米;新建9個鄉鎮二級交通服務區,每個二級服務區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含停車場、餐廳、休息室、公共廁所等交通服務區配套設施。新、改建交通廁所60座。(縣交通運輸局)

(3)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到2025年,全縣累計建成公共充電樁189個;公交車專用充電樁8個,城/鄉際班車專用充電樁30個,物流車專用充電樁6個,公務車專用充電樁9個;累計建成自用充電樁377個。(縣發改局、華瑞公司)

(4)交郵融合管理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功能:站點的客貨源組織、車輛運行組織;客運線路的名稱、起終點和運行狀態;客運車輛的調度、位置和行駛數據信息;客運班次的經營狀態和發車時間等方面的管理;快件的下單、收件和收費;快件的類型分類、地區分類和發送;快件的投遞狀態、退件信息;售票費用結算、網絡對賬管理。(縣交通運輸局、縣郵政公司)

(5)智慧交通。①管理服務智能化。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控制等技術與交通運輸系統深度融合,使智能化發展貫穿建設、運行、服務、監管等各環節,實施“互聯網+”便捷交通、“互聯網+”高效物流重點示范項目,培育壯大智能交通產業,加快交通運輸智能化。②管理智能化水平。籌建瀘溪縣交通大數據中心,編織公路信息網,制作交通基礎設施一張信息圖,構建出行、物流、行業治理領域智能化應用體系。推動交通旅游服務等大數據應用示范。建立交通運輸統計指標體系,完善信息化統計決策支持系統。③智能化服務應用。重點推進標準箱式貨車、集裝箱車輛使用ETC,著重提升在道路客運車輛、出租汽車等各類營運車輛上的使用率。研究使用汽車電子標識。加快出行信息服務平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智能公交平臺建設。鼓勵和支持企業開發推廣交通信息服務手機APP產品,實現信息服務“一點通”。(縣交通運輸局)

(六)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1.加快園區循環化改造。把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貫穿工業生產全過程,加快開展循環化改造,全面推進工業園區用煤企業煤改氣,小型工業鍋爐更新替代。優化園區內企業、產業和基礎設施空間布局,綜合運用熱電聯供和集中供熱等措施。合理延伸產業鏈,推進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推動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提高資源產出率。推動園區企業推行清潔生產,開展節能降碳改造,加強工業生產用水、用能全過程管理,大力提高廢水、污水處理回用率。積極采用清污分流、閉路循環、一水多用等措施,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實施節水技術改造,組織企業廢水處理回用成套裝置技術設備的研發。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液、余熱余壓實施綜合利用處理。(縣發改局、縣科技工信局、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水利局、縣住建局、瀘溪高新區管委會、華瑞公司、匯金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構建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構建廢舊物資和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加快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對復合包裝物、電池、農膜等低值廢棄物實行強制回收,積極引導資源綜合利用及廢舊回收企業做強做大。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動生產者落實廢棄產品回收處理等責任。建立資源再生產品和原料推廣使用制度,相關原材料消耗企業要使用一定比例的資源再生產品。整縣推進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在柑橘、葡萄、蔬菜、茶園等園藝作物集聚區,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運營機制。推動秸稈農用產業發展,完善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數據庫建設,推動秸稈基料化、飼料化、秸稈能源化、原料化利用,提高資源化利用效率。加強廢棄農膜回收利用,開展農用薄膜回收利用,通過改進農藝、回收重復利用等,減少農膜的使用量。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情況監測調查,探索可復制、能推廣的回收模式,推進農藥包裝廢棄物加快回收利用,引導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服務,探索開展肥料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試點。到2025年,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體系覆蓋到全縣所有鄉鎮和行政村,形成全縣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規范化經營管理格局,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完成州下達指標,重點產品的再生原料使用比例達到20%,廢棄產品規范回收與循環利用率達到50%左右,實現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85%,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達90%,農膜回收率達到85%,農業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率達80%以上,實現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化、產業化和無害化目標。(縣住建局、縣發改局、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商務局、縣科技工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縣水利局、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7 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構建工程

建設內容:

(1)瀘溪縣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建干糞棚1萬立方米,沉淀池1.6萬立方米,化糞池1萬立方米;在油茶和椪柑基地修建集糞池1萬立方米,集液池1萬立方米,配置糞肥運輸車5臺(10臺),建設水肥輸送管道1萬米;打造糞肥資源化利用基地20萬畝,糞肥返田基地0.2萬畝,畜禽資源化利用示范養豬場10個,規模豬場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0%。(縣農業農村局、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

(2)瀘溪縣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產業化發展。到2024年底,全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州定目標要求。建立秸稈資源臺賬,包括農作物秸稈產生、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狀況;推動秸稈農用產業發展,包括秸稈還田、秸稈基料化利用、秸稈飼料化利用、秸稈能源化利用、秸稈原料化利用等。(縣農業農村局)

(3)農膜回收利用。鼓勵廢舊農膜回收加工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各鄉鎮建設廢舊農膜回收站、廢品回收箱和廢棄物分揀點,鼓勵廢舊農膜回收加工企業建立專業化回收隊伍,專門從事廢舊農膜回收工作。(縣農業農村局)

(4)再生資源回收及無害化處理項目。①新建占地12萬平方米的縣級再生資源回收處理中心,集回收、分類、集散、處理、加工、倉儲、環保監測為一體化的高科技處理中心;②在浦市和武溪建2個分煉中心,配套倉庫、車間、辦公室、分煉機器、生產線;③其他鄉鎮新建、改造回收站點,每個站點按標準化的場地、倉儲、基礎設施要求建設,購置機器設備、轉運車輛、培養高新專業技術人才;④輻射轄區內所有村進行農業廢棄物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縣住建局)

3.推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進一步推進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立“循環產業模式”,強化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推動建立以水泥、建材、化工等行業為核心的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體系,加強對采選尾礦、粉煤灰、爐渣、冶煉廢渣、脫硫石膏等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的循環利用,推動重點產廢單位實施清潔生產。大力開展路面材料、施工廢料等資源的再生和綜合利用,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抓好礦物廢渣風險管控,尾礦庫閉庫后,礦山企業按照國家有關環境保護規定進行封場,加強礦山的土地復墾、礦山回填等以防止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加強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的規模化增值利用。強化監督管理,加強危險廢物安全處置,開展核與輻射技術利用單位綜合安全檢查,加強民用輻射照射裝置退役和廢源回收工作,防止放射源丟失等事故發生,及時做好閑置、廢棄放射源的監督管理工作,妥善處置廢棄放射源,確保城鎮廢棄放射源收貯率100%。到2025年,工業固體廢物的重點產生企業全部通過清潔生產審核,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3%。(縣自然資源局、縣應急管理局、縣發改局、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商務局、縣科技工信局、縣住建局、瀘溪高新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8 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工程

建設內容:

瀘溪縣錳鋅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逐步推進全縣錳鋅生產性廢渣資源回收與綜合利用,實現縣域內錳鋅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瀘溪高新區管委會、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

4.推動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利用。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制度,推進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化、資源化,推動建設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生活垃圾管理系統。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鄉鎮和農村地區發展堆肥等就近資源化、減量化或衛生填埋的處理模式,全面禁止亂倒、亂堆、亂埋、露天焚燒垃圾行為。減少過度包裝,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狠抓源頭防控,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和模式,強化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和處置,加強監管執法。推行綠色、無紙化辦公,倡導縣內旅游、住宿等行業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塑料制品,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積極踐行“光盤行動”。推進建設瀘溪縣城市餐廚垃圾資源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項目,建設餐廚垃圾收轉運系統,新建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到2025年,新增垃圾分類設備1552臺(套)、垃圾轉運場(站)145處、垃圾轉運設備139臺(套),所有鄉鎮、村莊生活垃圾治理全覆蓋,村莊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處理率達100%。(縣住建局、縣發改局、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商務局、縣科技工信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縣農業農村局、縣城管執法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開展科技創新降碳

1.加快綠色低碳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及應用。增強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特色優勢產業技術和節能環保技術的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人才團隊建設。圍繞瀘溪重點科技創新工程,加大綠色低碳先進適用技術校企合作研究,布局引進一批技術水平領先、減排效果突出、減污降碳協同、示范效應明顯的項目,同時積極開展開發現有的先進復合材料、金屬新材料、先進儲能材料、增材制造材料、化工新材料、綠色建筑材料、錳鋅精深加工等技術攻關。積極推進森林碳匯產品開發,通過開展森林經營、森林改造、經濟林選育,使“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得以轉換成“金山銀山”的經濟價值。編制碳匯開發設計文件,開展相關監測活動。爭取進入湖南省森林碳匯交易試點縣,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擴寬林業融資渠道,引進外資項目。(縣科技工信局、縣林業局、縣教體局、縣人社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住建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聚焦綠色低碳、減污降碳等方面,圍繞我縣制造業產業,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知識產權保護。著力引進高水平和多學科交叉的綠色低碳領域技術人才,進一步壯大碳達峰人才隊伍。(縣科技工信局、縣教體局、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人社局、瀘溪高新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鞏固提升生態碳匯能力

1.鞏固提升林業生態系統碳匯。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設立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助力鞏固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嚴格保護自然生態空間,夯實生態系統碳匯基礎。結合瀘溪縣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態空間特征,構建“三山兩水——百川群峰”的生態保護格局,劃定森林最低保有量。提高森林質量,優化全縣森林資源結構,推進宜林荒山、疏林地、無立木林地和未成林地的綠化建設,推深做實林長制,積極探索碳匯林業發展。統籌開展森林生態保護修復、長江流域瀘溪縣域內主要支流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與修復工作,完成省州下達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撫育等項目指標。強化森林防火基礎建設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體系。全面推進歷史遺留礦山修復,生態重塑,建立健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管理制度,全面推動綠色礦山建設。到2025年,全縣森林覆蓋率不低于58.29%,歷史遺留礦山治理率達到60%以上,森林碳密度、總碳儲量全面增長,森林質量穩步提升,生態狀況進一步改善,森林碳匯等生態功能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不斷增強。到2030年,全縣森林覆蓋率不低于58.90%。(縣林業局、縣自然資源局、縣發改局、縣交通運輸局、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水利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9 林業生態碳匯提升工程

建設內容:

(1)生態廊道建設和林業修復保護工程。①瀘溪縣中北部天橋山—野貓坳及西南部天臺山—巴斗山生態廊道建設。②完成全縣境內鐵路、公路等主要交通道路、河流水庫沿線第一層山脊內營造林0.16萬畝。③退化防護林修復工程。建設規模2萬畝,其中更新改造1萬畝、擇伐補造1萬畝。④重點防護林工程。建設規模6萬畝,其中森林質量精準提升4萬畝,封山育林2萬畝。⑤公益林保護73萬畝。⑥天然林保護修復工程。建立天然林保護修復法律制度體系、政策保障體系、技術標準體系、利益監督評價體系,使天然林生態系統得到有效恢復,生物多樣性得到科學保護。⑦完成森林撫育5萬畝,實現林業高質量發展。(縣林業局)

(2)森林防火綜合治理建設工程。新建森林火險預警、林火瞭望監測、林火阻隔、火源管理、通信指揮、火災撲救隊伍及裝備六大系統。(縣林業局)

(3)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體系建設。在松材線蟲病、馬尾松毛蟲和紅黃半皮絲葉蜂發生區和潛在擴散區新建綜合治理示范區0.3萬公頃,采取營林、物理、化學、生物等綜合治理措施。(縣林業局)

(4)石漠化治理和退化防護林修復工程。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林業項目建設規模4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萬畝,封山育林3萬畝。退化防護林修復工程建設規模2萬畝,其中更新改造1萬畝、擇伐補造1萬畝。(縣林業局)

(5)國家儲備林建設。省規劃任務面積為1.4萬公頃,結合我縣森林資源現狀,探索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縣林業局)

(6)瀘溪縣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修復工程。對長江流域瀘溪縣域內主要支流生態環境進行綜合治理與修復。開展長江流域瀘溪縣域內一級支流(沅江)約50千米、二級支流(武水)約40千米、三級支流(能溪)約60千米沿岸的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工作。(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自然資源局)

(7)礦山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工程。對全縣所有因歷史原因找不到責任主體的無主礦山、注銷關閉放棄治理及治理不到位的礦山,按照“一礦一策”的要求,編制治理方案,有針對性的進行生態修復項目建設。礦區植被保護與生態恢復工程總規模0.5萬畝,其中恢復重建0.2萬畝,補植型封山育林0.3萬畝。①沅江流域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修復廢棄礦部和廢石堆5處,植被生態修復50畝,土壤污染治理250畝,對礦坑水下游及尾礦庫下方進行水質監測。②武水流域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修復廢棄礦部和廢石堆2處,植被生態修復15畝,土壤污染治理10畝,對礦坑水下游及尾礦庫下方進行水質監測。(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應急管理局)

(8)生態護林員隊伍建設。增加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生態護林員轉崗指標,到2025年穩定在1270人。(縣林業局)

2.穩步提升農田濕地碳匯。積極推進濕地自然生境恢復,通過實施退耕還濕、退田還濕、小微濕地建設和濕地保護修復工程建設,岸帶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濕地植被恢復、有害生物防控、人工濕地減污等措施,實現濕地面積總量穩中有增,促進重要濕地生態系統功能穩步提升。提升農田和城市人工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加強退化土地修復治理。加強土壤環境監測、評估、預防和執法體系建設,實施土壤環境分級分類管理,建立嚴格的農用地土壤環境保護制度、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嚴格土壤污染物來源控制,嚴防工礦企業及涉重金屬行業污染,強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快推進綠色高效生物防控,實現重點區域、重點產業全覆蓋,推進農業避災減災防御體系建設。強化農業綠色發展科技支撐,推廣綠色、節本農業關鍵技術。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培訓、農業專業人員技能提升培訓,提高種植水平。到2025年,濕地保護率完成州下達指標;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5%以上,重點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率完成州下達指標;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州定目標要求,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5%,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率達到40%。(縣農業農村局、縣自然資源局、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水利局、縣林業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10 農田濕地碳匯提升工程

建設內容:

(1)瀘溪縣武水國家濕地公園恢復與修復項目。突出提升和強化濕地公園的保護管理能力,建設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濕地監測監管平臺建設、生態監測三項工程,重點進行濕地保護、棲息地修復、監測監管平臺、生態監測等項目。對現有河灘、洲灘濕地進行嚴格保護保育,嚴禁放牧、割草、挖沙和放火等行為,并在不影響行洪的前提下,通過種植鄉土濕地植被、挺水植物,完善濕地的生態系統結構,打造較為完整的生態鏈和生態網絡結構。(縣林業局)

(2)土壤環境分級分類管理。按“優先保護、安全利用、嚴格管控”分類管理措施,完成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將未污染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加大保護力度;對輕中度污染農用地制定安全利用方案,采取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等措施,降低輕中度污染耕地產出農產品的超標風險;對重度污染農用地實施用途管制,禁止種植食用農產品,依法劃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開展種植結構調整。(縣農業農村局)

(3)瀘溪縣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①農業面源污染治理12萬畝,其中重金屬超標耕地治理3萬畝。包括對化肥污染、農藥污染、農膜污染、畜禽糞便污染、農業廢棄物污染、生活垃圾及工業“三廢”污染等進行治理,對含鉻、鎘、鉛、砷、汞等重金屬含量高的耕地進行治理。(縣農業農村局)②推進土壤重金屬污染區安全利用試點。(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林業服務中心)

(4)瀘溪縣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區修復治理項目。實施面積2.33萬畝,主要推廣水稻低鎘品種,施用生石灰、土壤調理劑以及田間水分管理調節土壤酸堿度、降低土壤鎘活性,施用葉面阻抗劑降低稻米鎘含量,推廣施用有機肥和冬季綠肥種植,提升土壤地力和降低土壤鎘活性。(縣農業農村局)

(5)歷史遺留工業企業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項目。開展歷史遺留企業生產場所及其他受污染場地調查、污染治理與修復。(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

(6)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重點推廣水稻與柑橘側深施肥、玉米種肥同播等高效施肥技術,注重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相融合,推廣精準高效、輪換用藥等科學施藥技術,探索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組織化肥減量增效試點示范,選擇1-2個鄉鎮,運用區塊鏈、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借助測土化驗、肥效試驗和化肥利用率田間試驗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分區域、分作物科學制定施肥意見,提高農作物精準施肥水平;實施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行動,堅持農機農藝配套融合,推廣綠色增產高效施藥技術,提升安全用藥水平。(縣農業農村局)

(7)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示范工程。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30萬畝,引進商品有機肥,推廣綠肥種植,減少化肥施用量,提升耕地及園地土壤有機質含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導社會化服務組織和企業開展有機肥積造施用全過程、托管式、專業化服務,優化肥料結構,增加有機肥施用。(縣農業農村局)

建設目標:到2025年,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全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州定目標要求。

3.加強生態系統碳匯基礎支撐。加強生態碳匯監測和科技支撐能力建設,緊盯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積極探索碳匯林業發展,積極推進瀘溪竹類和中幼林資源等納入國家碳市場的林業碳匯項目開發,推進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監管體系。強化生態系統碳匯法治保障,認真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法》《長江保護法》及《湖南省環境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加強林業法治能力建設。持續推進生態環境執法信息化,加強在線監控和用電監控建設,積極推動運用無人機、走航車以及衛星遙感等科技手段,創新非現場監管方法。實施生態補償政策,補償重要生態功能區域因保護生態環境而導致的財政減收部分,在投資、融資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發展新型環保材料等產業,逐步建立政府引導、市場推進和社會參與的生態補償機制。構建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推動強化跨部門、跨區域的政務協作,實現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管理。推行林長制,加快推進全縣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縣林業局、縣自然資源局、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發改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應急管理局、縣財政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1.強化綠色低碳宣傳教育。將碳達峰碳中和作為國民教育培訓體系的重要內容,利用報紙、電視、廣播、各種新媒體平臺以及社會宣傳等形式,開展生態文明的科普與宣傳。開展碳達峰進機關、進企業、進園區活動,依托世界地球日、“六五”環境日、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植樹節、無車日等主題活動,從單位、社區、非政府機構等各渠道增強公眾對低碳政策的認知度和認同度,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理念深入人心。(縣委宣傳部、縣委組織部、縣發改局、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住建局、縣科技工信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林業局、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縣教體局等按照職能分工負責)

2.普及綠色低碳生活及辦公方式。倡導綠色低碳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社會日常生活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產品的有效供給,鼓勵綠色消費,積極引導采購使用綠色產品。推進社區基礎設施綠色化,開展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商場、綠色建筑等創建活動。黨政機關開展節約型機關創建工作,推行綠色、無紙化辦公。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積極踐行“光盤行動”,鼓勵節約用電用水,減少過度包裝,實行生活垃圾減量分類。推動綠色出行,鼓勵公眾降低私家車使用強度。(縣發改局、縣委宣傳部、縣商務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文化旅游廣電局、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縣財政局、縣交通運輸局、縣住建局等按照職能分工負責)

3.強化領導干部培訓。將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縣委黨校將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內容列入教學計劃,創新學習形式,分階段、多層次對各級領導干部開展培訓,普及科學知識,宣講政策要點,強化法治意識,深化各級領導干部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科學性、系統性的認識。提升從事綠色低碳發展相關工作的領導干部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切實增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本領。(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委黨校、縣發改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推廣綠色金融廣泛應用

1.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大力推廣綠色信貸,鼓勵金融機構加大綠色信貸發放力度,嚴格限制“兩高一資”和過剩產能擴張類項目融資。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并積極參與氣候投資基金,對城市低碳發展、應對氣候變化領域項目進行投資。爭取國家低碳轉型發展基金、綠色發展基金支持,促進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和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縣金融監管支局、縣金融辦、縣財政局、縣發改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完善綠色金融對接機制。加快建立碳達峰綠色項目庫,引導資金準確投向綠色領域,助力綠色金融市場規范化高質量發展。強化數字賦能,完善綠色金融信息共享機制,實現碳金融、碳核算、碳交易等方面信息共享,推動低碳領域產融合作,探索構建集綠色信用服務、綠色金融服務等為一體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縣金融監管支局、縣金融辦、縣發改局、縣財政局、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等職責分工負責)

3.建立綠色金融激勵約束機制。強化對金融機構的綠色金融考核評價,擴大考評結果應用場景。探索環境治理項目與經營開發項目組合開發模式,健全社會資本投資環境治理回報機制。(縣財政局、縣金融監管支局、縣金融辦等職責分工負責)

四、政策保障

(一)落實統計核算體系。

根據全省統一部署,將碳排放基礎統計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統計系統,逐步完善能源計量、統計、監測制度體系和能源消費統計指標體系。鼓勵企業依據自身特點開展碳排放核算方法學研究,建立健全碳排放計量體系。加強統計隊伍建設和信息化體系建設,開展統計人員業務培訓。(縣統計局、縣發改局、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林業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優化項目準入制度。

嚴格落實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要求,新建“兩高”項目必須符合省、州、縣產業政策、發展規劃和國土空間布局,且能效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屬于限制類和淘汰類的新建“兩高”項目,一律不予審批、核準。大力支持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縣發改局、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住建局、縣自然資源局、縣科技工信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完善低碳支持政策。

嚴格控制高碳項目投資,加大對碳達峰項目、行動及企業的支持力度,引導社會資金對綠色低碳發展領域的投資。積極對接國家及省州有關促進新能源開發利用的價格支持政策,鼓勵和推動新能源及相關儲能產業發展。嚴格執行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差別電價、階梯電價等綠色電價政策,促進節能減碳。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引導節約用電,優化電力消費行為。(縣財局、縣發改局、縣科技工信局、縣水利局、縣稅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市場化機制。

引導控排企業積極參與國家碳排放權交易、用能權交易和電力交易,以市場機制倒逼控排企業節能減碳。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碳資產管理部門,開展自愿減排,參與國家自愿減排量交易。建立碳普惠機制,引導全民減碳。引導開展重要會議、大型活動碳中和實踐。(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統計局、縣發改局、縣林業局、國網瀘溪縣供電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縣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縣碳達峰工作。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明確工作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強化跨部門合作協調機制,加強政策協同,統籌解決碳達峰行動中的重大問題,將碳達峰相關工作作為“十四五”“十五五”期間的重點任務,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和行動計劃落到實處。(縣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縣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開展考核評估。

逐步建立碳達峰考核制度,加強對碳達峰目標完成情況的評估、考核,并建立年度重點工作進展報告制度、中期跟蹤評估機制,強化結果運用。強化企業綠色社會責任,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和公眾的監督作用。(縣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縣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宣傳引導。

充分利用全國低碳日、節能宣傳周等活動,開展綠色低碳宣傳,提升全民節能環保意識。促進綠色消費,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節約型機關、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商場等創建活動。鼓勵開展各類低碳、零碳的會議、活動。(縣委宣傳部、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州生態環境局瀘溪分局、縣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縣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增強風險防控。

增強風險防范意識,綜合考慮減污降碳與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群眾日常生活之間的關系,提前開展風險評估和應急預案,有效應對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可能伴隨的經濟、金融、社會風險,確保安全降碳。(縣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縣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強榜單全面開啟【申報入口】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满少妇内射一区|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 97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图片 |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特级毛片在线大全免费播放| 首页 动漫 亚洲 欧美 日韩|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日本强伦片中文字幕免费看| 三级三级三级a级全黄| 男男gay啪啪网站18禁| 风韵少妇性饥渴推油按摩视频| 欧美日韩不卡合集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人妻av中文系列| 50岁熟妇大白屁股真爽|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69影院一 | 三级做a全过程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风流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少妇aaaaaa爰片毛片| 啊轻点内射在线视频| 免费国产自线拍一欧美视频| 各种少妇正面着bbw撒尿视频|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 亚洲av综合a国产av中文 | 成年在线观看免费人视频| 内射白嫩少妇超碰| 无遮掩60分钟从头啪到尾| 国产 在线 | 日韩| 藏春阁福利视频|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偷|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 99久9在线 |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