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獲悉,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的征求意見稿中對屋頂光伏系統的建設目標作了具體設定:2015年計劃達到300萬千瓦,2020年則計劃達到2500萬千瓦。
基于規劃透露出的種種利好消息,分析人士亦紛紛看好太陽能行業板塊的發展前景。不過,源于對光伏市場欠成熟的擔憂,業內人士認為光伏制造商的“錢景”還有待時間去培育。
國內屋頂光伏發電較晚
雖說我國是一個光伏產品制造業大國,卻是光伏發電市場小國。
據記者了解,盡管我國太陽電池產量在2009年已占全球產量的40%,但光伏系統安裝容量僅占全球總量的2.4%。
其實,屋頂光伏電站利用形式目前約占全球并網光伏發電系統的90%。很多發達國家制定了“太陽能屋頂計劃“,如英國“綠色住宅”建筑計劃,美國“百萬太陽能屋頂計劃”及歐洲百萬屋頂計劃及其框架下的德國“十萬太陽能屋頂計劃”等。我國現有房屋建筑中,可利用的光伏發電系統面積約186億平方米。與建筑結合的光伏發電市場中,最具潛力的領域是農村屋頂,其次是南向墻面和城市屋頂。考慮到對高成本的承受能力,光伏發電應首先在經濟承受力強的城市區域發展,再推廣到農村區域。
在中國,繼財政部2009年推出“太陽能屋頂計劃”與“金太陽示范工程”,很多地方也制定了配套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補貼政策和屋頂計劃。政策利好,使光伏發電建筑市場發展迅猛。
據悉,江蘇淮安楚州開發區1.5MW太陽能光伏屋頂項目、全球最大單體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項目——南京南站10.67MW光伏屋頂項目、天津濱海新區首個光電一體化建筑——北塘社區服務中心25.1MW光伏發電建筑示范項目、北京市“陽光校園”光伏屋頂項目相繼開始實施。截至2009年底,全國與建筑結合的光伏發電累計裝機約34.2MW,占光伏發電總裝機的20.1%。
這意味著,光伏電站在中國的市場空間相當大,還有待我們去挖掘。
示范項目進程不盡如意
盡管如此,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在國內的推廣仍顯不足。
據了解,“金太陽示范工程”(90%項目為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即屋頂太陽能電站)過去兩年啟動的近60萬千瓦示范項目,截至目前只完成30萬千瓦左右。“十二五”規劃提出3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相當于在目前基礎上增長9倍,而到2020年實現25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則相當于是目前規模的80多倍。
中證證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衍鵬表示,2010年末,屋頂光伏占光伏總裝機容量的28.8%,結合光伏“十二五”規劃總裝機容量的目標看,2015年光伏屋頂計劃占比與目前基本持平,預計產業規模的復合增長率達到63.5%。而2015-2020年,屋頂光伏產業將成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核心,其裝機容量將達到總裝機容量的一半,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52.8%。
分析人士指出,屋頂太陽能發電的發展或將帶來晶硅和薄膜等光伏電池技術的市場調整。陳衍鵬認為,盡管晶硅是目前行業主流,但由于薄膜電池柔韌性強的特質,其在BIPV建筑一體化等領域具有優勢。加之薄膜電池成本相對較低,轉換效率不斷提升,未來薄膜電池廠家或將享受到更多的利好。
光伏春天咋暖還寒
光伏產業似乎“錢”景無限。不過,專家們并非一致表示樂觀,其爭論的焦點在于光伏產業的不確定性決定了光伏產業的高風險性。
能源經濟學者、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博客上表示,盡管我國出臺對光伏產業的利好政策,但未來光伏產業市場還存在不確定性,光伏制造商的春天不一定到來。
林伯強稱:“所謂國內光伏發電產業迎來的春天,不一定是光伏制造商的春天”。至于光伏產業不確定性的原因,林伯強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首先,國內光伏制造業競爭格局已經形成。一大批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進入光伏制造業領域,在海外市場萎縮的情況下,對光伏制造商是不小的考驗。
其次,在國內市場啟動后,很可能對光伏行業帶來比較大的變化。
最后,近期被認為光伏行業最大利好的光伏發電統一上網電價,可能有問題。發改委光伏發電的全國單一電價的好處是簡單,但可能導致資源比較好的地方集中建設,基本上是西北部,將對電網形成很大壓力,如果不解決電網成本問題,可能走上風電的老路。充分估計電網的輸配成本,是避免光伏出現類似風電的上網難問題的重要保證。隨著光伏發電的規模發展,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影響將不斷加大。
因此林伯強認為,“未來光伏產業市場還存在不確定性,既不能太寄希望于各地市場的成熟,同時也不該將目光完全放在擴容產量上。”
基于規劃透露出的種種利好消息,分析人士亦紛紛看好太陽能行業板塊的發展前景。不過,源于對光伏市場欠成熟的擔憂,業內人士認為光伏制造商的“錢景”還有待時間去培育。
國內屋頂光伏發電較晚
雖說我國是一個光伏產品制造業大國,卻是光伏發電市場小國。
據記者了解,盡管我國太陽電池產量在2009年已占全球產量的40%,但光伏系統安裝容量僅占全球總量的2.4%。
其實,屋頂光伏電站利用形式目前約占全球并網光伏發電系統的90%。很多發達國家制定了“太陽能屋頂計劃“,如英國“綠色住宅”建筑計劃,美國“百萬太陽能屋頂計劃”及歐洲百萬屋頂計劃及其框架下的德國“十萬太陽能屋頂計劃”等。我國現有房屋建筑中,可利用的光伏發電系統面積約186億平方米。與建筑結合的光伏發電市場中,最具潛力的領域是農村屋頂,其次是南向墻面和城市屋頂。考慮到對高成本的承受能力,光伏發電應首先在經濟承受力強的城市區域發展,再推廣到農村區域。
在中國,繼財政部2009年推出“太陽能屋頂計劃”與“金太陽示范工程”,很多地方也制定了配套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補貼政策和屋頂計劃。政策利好,使光伏發電建筑市場發展迅猛。
據悉,江蘇淮安楚州開發區1.5MW太陽能光伏屋頂項目、全球最大單體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項目——南京南站10.67MW光伏屋頂項目、天津濱海新區首個光電一體化建筑——北塘社區服務中心25.1MW光伏發電建筑示范項目、北京市“陽光校園”光伏屋頂項目相繼開始實施。截至2009年底,全國與建筑結合的光伏發電累計裝機約34.2MW,占光伏發電總裝機的20.1%。
這意味著,光伏電站在中國的市場空間相當大,還有待我們去挖掘。
示范項目進程不盡如意
盡管如此,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在國內的推廣仍顯不足。
據了解,“金太陽示范工程”(90%項目為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即屋頂太陽能電站)過去兩年啟動的近60萬千瓦示范項目,截至目前只完成30萬千瓦左右。“十二五”規劃提出3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相當于在目前基礎上增長9倍,而到2020年實現25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則相當于是目前規模的80多倍。
中證證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衍鵬表示,2010年末,屋頂光伏占光伏總裝機容量的28.8%,結合光伏“十二五”規劃總裝機容量的目標看,2015年光伏屋頂計劃占比與目前基本持平,預計產業規模的復合增長率達到63.5%。而2015-2020年,屋頂光伏產業將成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核心,其裝機容量將達到總裝機容量的一半,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52.8%。
分析人士指出,屋頂太陽能發電的發展或將帶來晶硅和薄膜等光伏電池技術的市場調整。陳衍鵬認為,盡管晶硅是目前行業主流,但由于薄膜電池柔韌性強的特質,其在BIPV建筑一體化等領域具有優勢。加之薄膜電池成本相對較低,轉換效率不斷提升,未來薄膜電池廠家或將享受到更多的利好。
光伏春天咋暖還寒
光伏產業似乎“錢”景無限。不過,專家們并非一致表示樂觀,其爭論的焦點在于光伏產業的不確定性決定了光伏產業的高風險性。
能源經濟學者、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博客上表示,盡管我國出臺對光伏產業的利好政策,但未來光伏產業市場還存在不確定性,光伏制造商的春天不一定到來。
林伯強稱:“所謂國內光伏發電產業迎來的春天,不一定是光伏制造商的春天”。至于光伏產業不確定性的原因,林伯強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首先,國內光伏制造業競爭格局已經形成。一大批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進入光伏制造業領域,在海外市場萎縮的情況下,對光伏制造商是不小的考驗。
其次,在國內市場啟動后,很可能對光伏行業帶來比較大的變化。
最后,近期被認為光伏行業最大利好的光伏發電統一上網電價,可能有問題。發改委光伏發電的全國單一電價的好處是簡單,但可能導致資源比較好的地方集中建設,基本上是西北部,將對電網形成很大壓力,如果不解決電網成本問題,可能走上風電的老路。充分估計電網的輸配成本,是避免光伏出現類似風電的上網難問題的重要保證。隨著光伏發電的規模發展,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影響將不斷加大。
因此林伯強認為,“未來光伏產業市場還存在不確定性,既不能太寄希望于各地市場的成熟,同時也不該將目光完全放在擴容產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