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国产高清中文手机在线观看-麻豆最新国产av原创精品-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華夏儲說33丨鋰電正極材料行業兩頭受壓發展能力偏弱,未來需在技術創新研發和出海能力加強上方能找到較好出路

   2025-02-06 華夏基石華夏基石 張建功2590
核心提示:我國正極材料行業或將會迎來新一輪創新發展。

鋰電正極材料行業兩頭受壓發展能力偏弱,未來需在技術創新研發和出海能力加強上方能找到較好出路

正極材料作為鋰離子電池最為關鍵的原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決定了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環壽命等各項核心性能指標,在鋰離子電池中成本占比最高,是電池材料中規模最大、產值最高的環節,對電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能具有主導作用。基于新能源汽車、儲能、消費電子,以及新興的低空經濟、電力船舶和工業工程等領域的電能替代,下游行業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規模不斷增大,全球鋰電正極材料出貨量呈上升趨勢。我國磷酸鐵鋰正極路線引領全球鋰電池發展方向已成主流。但嚴重的產能過剩導致的行業“內卷”,致使包括磷酸鐵鋰和三元正極的全行業盈利水平低下行業整體承壓。頭部企業持續的技術和工藝升級,以及在磷酸錳鐵鋰正極和高鎳三元正極等新材料開發上的發力與布局,亦不斷抬升行業壁壘,提高集中度,實現“強者恒強”,加速行業分化與產能出清,我國正極材料行業或將會迎來新一輪創新發展。

一、我國正極材料行業特點及發展情況

鋰電正極材料不僅需要具備可逆嵌入和脫嵌鋰離子的能力,還需要滿足鋰離子電池在實際應用中對性能的特定要求,如高能量密度、良好的循環穩定性、高電壓平臺、優良的熱穩定性和安全性等。

按正極材料體系,目前市場以磷酸鐵鋰(LFP)以及以鎳鈷錳酸鋰(NCM)和鎳鈷鋁酸鋰(NCA)為代表的三元材料為主流,其他也包括鈷酸鋰(LCO)、錳酸鋰(LMO)等。鈷酸鋰正極工作電壓高、振實密度大、電化學性能良好,主要應用于3C領域;但原材料鈷的全球儲量非常有限,且鈷的價格較高,導致電池成本居高不下。錳酸鋰能量密度低,循環壽命短,主要應用于小動力及新能源專用車領域。

(一)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目前仍處于深度去庫行業整體承壓,頭部企業持續的技術和工藝升級將推動行業高端化發展,或將加速行業洗牌市場出清

總的情況:我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市占率一直保持領先優勢,但行業成本與利潤長期倒掛競爭激烈;市場集中度較高,主要的產能、出貨集中在頭部企業;行業目前仍然處于深度去庫存狀態,行業整體承壓。在頭部企業持續技術和工藝升級形成技術壁壘和降本優勢下,或將加速行業洗牌市場出清。

磷酸鐵鋰(LiFePO4,簡稱LFP)作為一種橄欖石結構的磷酸鹽,在安全性、生產成本及循環性能方面優于三元材料。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業鏈上游包括包括磷酸鐵、鋰源(如碳酸鋰或氫氧化鋰)和碳源。其中,鋰鹽從鋰礦——制成碳酸鋰或氫氧化鋰;磷酸鐵材料由磷礦+硫酸亞鐵制成。

與三元材料相比,在安全性方面磷酸鐵鋰分解溫度高于三元材料,且分解時不產生氧氣,燃燒不如三元材料劇烈。在生產成本方面,三元材料的原材料鈷鹽、鎳鹽在國內可開采儲量小,供應較為緊張;而磷酸鐵鋰主要原材料鐵源和磷源在中國較為豐富,使得磷酸鐵鋰顯示出明顯成本優勢。在循環性能方面,磷酸鐵鋰的晶格結構比三元材料更穩定,鋰離子嵌入和脫出對晶格的影響不大,因此具有良好的可逆性。

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在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市占率持續上升,保持領先優勢。

隨著磷酸鐵鋰電池的低溫性能持續改善,磷酸鐵鋰電池技術的進步、熱管理系統的進步以及熱泵空調的逐步普及,改善了搭載磷酸鐵鋰電池車型的低溫續航能力,磷酸鐵鋰應用車型不斷豐富,磷酸鐵鋰電池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的配套滲透率提升。自2021年7月磷酸鐵鋰電池的市場份額超越三元電池,此后其市占率一直保持領先優勢。

2024年1-9月,我國磷酸鐵鋰電池累計產量為531.0GWh,累計同比增長72.3%;三元材料電池累計產量為201.7GWh,累計同比增長27.5%。同期我國磷酸鐵鋰電池累計銷量為338.4GWh,累計同比增長64.4%;三元材料電池累計銷量為185.4GWh,累計同比增長35.3%。兩種材料電池產銷差分別達到192.6GWh、16.3GWh,磷酸鐵鋰電池的過剩產量占比達到36.3%。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公布的數據顯示,1-9月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346.6GWh,累計同比增長35.6%。其中三元電池累計裝車量98.9GWh,占總裝車量28.5%,累計同比增長21.2%;磷酸鐵鋰電池累計裝車量247.5GWh,占總裝車量71.4%,累計同比增長42.4%。

圖1:2023年我國鋰電池正極材料出貨結構占比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從正極材料產品結構看,2023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市場占比66.53%,同比增長近7個百分點;三元正極材料市場占比下滑至26.21%;錳酸鋰和鈷酸鋰出貨量占比分別為4.03%和3.39%。磷酸鐵鋰材料出貨量占比上升主要系儲能與動力鐵鋰電池帶動。

隨著市場競爭加劇,磷酸鐵鋰正極材料行業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主要產能、出貨均逐步往頭部企業集中。

在市場格局方面,湖南裕能穩坐磷酸鐵鋰材料和磷酸鐵材料首位,市占率仍然遙遙領先(占比接近30%);二梯隊為德方納米、常州鋰源、湖北萬潤、友山科技,湖北萬潤和德方納米連續3年分別占領磷酸鐵和磷酸鐵鋰材料市場第二、第三的位置。其余前10企業包括龍蟠科技、融通高科、國軒高科、金堂時代、安達科技和江西升華。CR5市場占比為61%,CR10市場占比為81%,市場集中度較高,主要的產能、出貨集中在頭部企業。

在產能方面,龍頭廠商產能合計為239萬噸,約占全部產能的70%,德方納米、湖南裕能產能規模居前。地域分布上,四川在磷酸鐵鋰材料產能方面優勢明顯,貴州、廣東、湖北、湖南和云南也有較大規模布局,6省合計占84%。隨著大量大化工企業的磷酸鐵和磷酸鐵鋰項目的逐步投產,其依托成本優勢,必將搶占一部分現有企業的市場份額,預計未來整個磷酸鐵和磷酸鐵鋰企業的競爭格局可能還將發生較大的變化。

全行業產能嚴重過剩,成本與利潤長期倒掛,目前仍然處于深度去庫存狀態,企業在降本壓力下面臨嚴峻挑戰。

近年來,磷酸鐵鋰行業變化可謂翻天地覆,從2021-2022年供不應求,到2023年后供應過剩、企業擁擠,現已進入了競爭白熱化階段。截止到2023年年底,我國磷酸鐵產能達到361.9萬噸,磷酸鐵鋰產能達到341.7萬噸,截止今年9月底,正磷酸鐵可利用產能達到380.9萬噸/年。現已建成產能足以滿足未來3-5年的需求,整體產能利用率均不足50%。規劃產能磷酸鐵和磷酸鐵鋰到2026年年底將達到1319.9萬噸和1297.9萬噸。因此,未來3-5年,磷酸鐵&鐵鋰市場或將繼續承壓運行。

2023年中國磷酸鐵和磷酸鐵鋰材料出貨量分別為139.8萬噸和163.8萬噸,現有產能已超過市場需求一倍以上。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測算,2024年我國磷酸鐵鋰材料市場需求或將超200萬噸,2030年將達1000萬噸級,規劃產能仍超過市場需求。但隨著行業產能利用率持續走低,大量規劃產能可能將逐步放棄,目前部分建設中的項目也已呈現出終止狀態,行業出清正在繼續。

據SMM統計,2024年上半年市場在車企價格戰、新車型推廣、儲能市場并網、海外需求恢復等利好因素推動下,磷酸鐵鋰產量、出貨大幅增長,1-6月磷酸鐵鋰產量共861,530噸,同比大增60%。但車企的電芯采購為備貨通常會有從車企至電芯、電芯至正極材料自下而上的供應過剩。前三季度磷酸鐵鋰產量、產能較去年均有明顯提升,但前三季度磷酸鐵鋰電池整體產量是裝車量的兩倍,遠高于市場需求,行業仍然處于深度去庫存狀態。供大于求形勢下,價格戰仍將繼續,降本壓力下企業面臨嚴峻挑戰。

磷酸鐵鋰成本與利潤長期倒掛,行業發展競爭激烈,各家企業為求生存不得不犧牲利潤負重前行。據24潮產業研究院數據,2023年以來,在產業鏈上占據主導地位的磷酸鐵鋰賽道成為此輪產業洗牌虧損的重災區。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包括湖南裕能、德方納米、龍盤科技、萬潤新能、安達科技、豐源股份,6家磷酸鐵鋰上市公司整體上分別虧損38.16億元和3.86億元,無論是虧損規模,還是降幅均要遠超同期的三元正極材料上市公司。究其原因,是在2022年碳酸鋰價格快速沖高的過程中,下游磷酸鐵鋰產能進行了大肆擴張。因此在2023年碳酸鋰價格的下行期間,下游磷酸鐵鋰企業壓力倍增,開始加速去庫存、推遲采購,同類型企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

頭部磷酸鐵鋰企業在材料合成技術和工藝上的持續升級,正在推動材料向高端化方向發展,或將推動行業加快洗牌并推動產能出清。

在保持低成本的優勢下,為滿足新能源汽車長續航里程需求,磷酸鐵鋰的技術升級迫在眉睫。一是從提升能量密度上對磷酸鐵鋰的合成技術持續升級,強化技術壁壘。將磷酸鐵鋰制備成納米級,從而提供額外的容量。在合成技術上還可以通過塑型劑、表面活性劑等制備具有更高壓實密度的磷酸鐵鋰,從而提升磷酸鐵鋰的體積能量密度。二是從降本增效上對磷酸鐵鋰的合成工藝持續升級,穩固成本競爭力。磷酸鐵鋰的成本由鋰源、磷源、鐵源、用電成本和環保成本構成,不同工藝路線直接決定成本及其下降潛力。草酸亞鐵供應鏈配套不足,使得鐵源成本高于鐵紅、硫酸亞鐵,未來隨著煤化工企業進入,可解決配套問題實現降本;鋰源則可兼容單價更低的磷酸鋰;液相法節約能源成本,但使用硝酸后會產生氮氧化物,環保成本高,工藝控制難。

隨著新能源汽車回歸市場化,未來磷酸鐵鋰的市場需求將迅猛增長。隨著頭部企業技術和工藝水平的提升,形成自己的技術壁壘和成本優勢,國內磷酸鐵鋰行業預計將在2024年加快迎來洗牌,推動低端產能的加速出清。

據分析,前述6家磷酸鐵鋰上市公司中,只有湖南裕能實現了盈利,2023年全年產能利用率卻依舊保持高位,全年月度產能合計為56.19萬噸,實際產量50.44萬噸,產能利用率近90%,遠超其他同行業企業。湖南裕能憑借產品品質以及產業鏈一體化布局的優勢,在磷酸鐵鋰行業產能嚴重結構性過剩的2023年,表現遠超預期,成為同行業唯一盈利的上市企業,成功穿越周期。湖南裕能產品核心優勢在于壓實密度高,更適配乘用車電池高能量密度要求。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進一步退坡,動力電池和下游整車企業對成本敏感度大大提升,磷酸鐵鋰電池成本優勢凸顯,導致磷酸鐵鋰電池在乘用車市場滲透率快速提升。湖南裕能則抓住了這輪磷酸鐵鋰需求變化的機會趁勢而起。

湖南裕能憑借著與兩大鋰電巨頭寧德時代與比亞迪的深度戰略合作,也是其持續且強力增長的關鍵因素。截止2024年3月末,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分別持有湖南裕能7.93%和3.95%股權,分別位列湖南裕能第三和第七大股東。如今比亞迪與寧德時代在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市場長期保持主導地位,2023年兩者合計占據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約74%份額。由于電池材料,尤其是主材直接影響電池性能與安全性,驗證周期較長,與終端產品高度匹配,供應穩定性強,龍頭公司品控能力領先,行業新進入者以及尾部企業產能進入下游頭部企業供應體系難度提升。另外,由于規模效應以及長期工藝優化,龍頭公司成本優勢明顯,在需求增速放緩,行業盈利普遍承壓,產能逐步出清的行業下行階段,成本領先的龍頭份額優勢逐漸鞏固。

(二)三元正極材料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承壓;前驅體合成技術及高鎳三元工藝、技術壁壘,將成為行業分化的重要因素

三元材料是鎳鈷錳酸鋰(NCM)、鎳鈷鋁酸鋰(NCA)等為代表的多元金屬復合氧化物。其上游包含三元前驅體、碳酸鋰/氫氧化鋰。其中,三元前驅體由氫氧化鈉+硫酸鎳+硫酸鈷+硫酸錳+氨水制成。其制作過程是以金屬鹽為原料,經過調配混料等多道工序制成三元前驅體,再與碳酸鋰、氫氧化鋰等鋰鹽混合,經過燒結、粉碎等工序制成復合材料。三元材料由于具備較高的重量能量密度、較好的循環穩定性、較好的安全性能以及較高的性價比,廣泛應用于各種類型新能源汽車。

由于下游電芯廠的訂單減少,產量出現大幅下滑,市場競爭激烈;原料端價格持續下跌,材料端庫存減值嚴重,結算端價格持續下行,三元材料企業盈利能力及利潤空間日趨艱難。

據鋰電數據營分析,2024上半年三元材料市場供需增長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期間三元材料廠的開工率僅約為40%。三元材料市場價格整體震蕩下行,上半年全國均價約在125466元/噸,同比下跌134768元/噸,跌幅達到51.8%。隨著國內碳酸鋰價格震蕩,三元材料與原料碳酸鋰關聯性加強。預計下半年,三元材料價格將維持在較弱水平。據SMM數據,三元材料月度均價從2024年7月的13.1萬元/噸降至2024年9月份12.5萬元/噸,材料價格降幅明顯。

供應端來看,2024年上半年中國三元材料產量達33萬噸,同比2023年上半年增長14%。2月由于春節淡季,產量有所下降。5月和6月由于鋰價持續走弱,下游電芯廠的采購訂單減少,產量也出現大幅下滑。

在應用上,2024年上半年三元材料主要下游行業中,動力電池占比仍居高位在75.13%;其次是數碼電池,占比在19.54%;儲能市場由于三元材料價格較高,儲能電池僅占比5.33%。

2024年上半年三元材料行業平均毛利304元/噸,環比下降76.5%。上半年三元材料價格及利潤均離不開上游原料碳酸鋰,1-6月碳酸鋰價格呈現弱勢走跌的趨勢,三元材料價格一路跟跌,疊加下游電芯企業壓價行為下,三元材料利潤面持續收窄。

雖然產量同比去年有所增加,但三元材料企業在營收及凈利潤方面卻不及預期。據SMM統計,2024年Q3中國三元材料產量17.8萬噸,同比增加5%,開工率在41%左右。根據三元正極材料上市企業披露的第三季度財報信息來看,2024Q1-Q3企業營收同比下滑明顯。

三元正極材料產能過剩現象較為突出,價格戰導致正極材料企業普遍營收下降虧損嚴重。

綜合鑫欏鋰電、東吳證券等機構分析與預測,2025年三元正極材料需求約為130萬噸,而供給可能達到199.7萬噸,過剩產能達69.7萬噸。根據銅冠金源期貨數據,截止8月15日,磷酸鐵鋰庫存及三元材料庫存均小幅累庫,磷鐵小幅累庫至51920噸;三元材料小幅累庫至14489噸。

產能過剩導致企業之間殘酷的價格戰。據統計,2023年11家正極材料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合計為1576.75億元,同比下降了25.66%,合計虧損(歸母凈利潤)8.05億元,實現利潤同比下降了105.17%。到了2024年沖擊還在持續,甚至更加兇猛。2024年一季度,這11家正極材料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合計為196.69億元,同比下降了56.93%,合計虧損(歸母凈利潤)3.86億元,實現利潤同比下降了406.37%。根據部分產業巨頭發布的最新財報,容百科技2024年第二季度(4-6月)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又分別同比下降了29.39%和30.49%,其中營業收入已經連續5個季度巨降(5個季度降幅均超20%);廈鎢新能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也分別同比下降了33.82%和8.12%,其中營業收入已經連續6個季度巨降大幅下滑(5個季度降幅在30%以上)。

三元正極材料當前行業集中度較低,行業格局尚未穩固;但隨著技術更迭加速企業一體化布局加大成本差異,行業集中度提升龍頭優勢顯露。

在市場競爭格局上,此前由于三元材料各生產企業的原料體系、工藝、資源布局較為相似,行業競爭格局較為分散,暫未形成絕對的龍頭企業,其市場競爭格局依舊維持多強并列狀態。2024年三元正極材料的市場競爭格局有所變化。具體來看,據鋰電數據營數據,容百科技在2024年重新占據了市場首位,其市占率突破了20%。緊隨其后的是瑞翔和邦普,分別位于市場的第二和第三位(2023年二三名為天津巴莫和當升)??傮w來看,市場的CR3(前三名市場份額之和)在47%,占比提高了8個百分點,較2023年有較大幅度提升;CR5在63%;CR10仍為79%。這表明市場集中度較之前有所提升,材料行業正處于洗牌期。其余出貨量前十企業包括天津巴莫、當升科技、長遠鋰科、貝特瑞、廈鎢新能、貴州振華和宜賓鋰寶。

產能上,目前龍頭廠商三元正極材料產能達到106.6萬噸。容百科技產能規模居前,杉杉股份、長遠鋰科、當升科技等其他行業龍頭廠商現有產能規模相近。現有產能地域分布方面,主要集中于湖北、貴州、江蘇和湖南四省,四省合計占比達到77.6%。

海外市場方面,據SMM數據,2024年9月海外三元材料總產量28750噸,環比8月份減少10%。海外地區占比上,韓國占比74%,日本占比20%,歐洲以及其他地區占比6%。由于海外新能源汽車電池路線與國內存在一定差異,海外主要以中高鎳三元電池為主,追求更高的性能和續航里程,因此8系仍占據主導地位,占比高達67%。隨著國內6系高電壓在三元市場愈受青睞,海外也在朝這一方向發展,6系占比約為22%,后續將擠占8系的市場份額。海外正極材料廠商市場格局方面,LGC、ECOPRO和住友出貨量占據前三,其中CR3為61%,CR5為78%,與國內市場相比,海外市場集中度更高,頭部效應更強。

在當前三元材料市場份額不斷被磷酸鐵鋰材料擠占和行業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的狀況下,將對三元材料企業帶來更大的挑戰。在2023年,三元電池在全國鋰電池產量中占據了約32%的市場份額。然而進入2024年1-9月,這一份額已經下降至28%。隨著磷酸鐵鋰電池在安全性、經濟性和使用壽命等方面的優勢愈加顯現,且磷酸鐵鋰電池的增速明顯高于三元電池,預計未來磷酸鐵鋰電池將進一步擠占三元電池的市場份額。

三元正極材料向中高鎳化發展趨勢十分明顯,前驅體的合成技術及高鎳三元的工藝、技術壁壘,將成為行業分化的重要因素。

當前行業主流的三元正極材料可以分為低鎳(以NCM333等3系為主)、中鎳(以NCM523等5系為主)、中高鎳(以NCM613、NCM622等6系為主)和高鎳(以NCM811等8系為主)。其主要是通過提高鎳含量、充電電壓上限和壓實密度,使其能量密度不斷提升。而隨著電池端結構優化的完善,如CTP技術的應用,使用三元正極材料生產的電池PACK能量密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受國內外市場對高能量密度的需求推動,高鎳型產品滲透率進一步提升,2023年全球三元正極材料的高鎳型產品滲透率已超過50%;國內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產量為28.9萬噸,同比增長7.0%,占據國內三元正極材料市場49%的份額。高鎳三元正極材料作為海外高端汽車電池及4680大圓柱電池重要材料,海外產能存在較大市場缺口,各廠商開始發力海外產能布局。

據SMM分析,在未來的中遠期內,消費中高鎳6系將逐步取代部分消費5系的市場份額,而動力中高鎳6系也將逐漸替代部分動力8系的市場份額。在消費層面,雖然6系的價格與5系相近,但其性能顯著優于5系,因此預計在中遠期,6系將逐步占據5系的一部分市場。在動力方面,現有的6系產品能量密度可達到735Wh/kg,已接近8系的739Wh/kg。此外,中高鎳6系在安全性和價格方面均優于高鎳8系。因此,在未來的中遠期內,6系材料占比逐漸提升至與高鎳8系持平狀態,預測今后三元材料將保持高鎳與中鎳齊頭并進的局面。

三元材料的高鎳化,可能將對整個行業的分化發展發揮重要的催化作用。三元材料在技術上,首先是前驅體的合成技術壁壘,在于保障元素的均勻分布、合理的形貌設計和尺寸控制。此外,高鎳三元對生產工藝、技術的壁壘要求更高。相比中低鎳三元材料,高鎳三元材料需要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好的充放電性能,普遍采用氫氧化鋰作為鋰源材料。將碳酸鋰換成氫氧化鋰,工藝上增加了洗滌、脫水、干燥三個流程。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由于氧化性較強,需要摻雜包覆做產品改性才能使用,摻雜包覆元素的選擇以及分布的均勻性,依賴生產廠商的技術工藝及生產設備。由于生產工藝及生產環境的要求顯著提升,窯爐的多溫區溫度控制精度、氧氛燒結對設備的密閉性要求均顯著高于NCM523等常規產品,高品質、高一致性的高鎳正極材料量產難度較大,產品整體合格率較低,多個方面,均考驗三元正極廠商的技術和工藝水平。

(三)隨著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對正極材料的需求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根據華西證券預測,預計到2025年,我國正極材料市場的總需求將進一步攀升至420.53萬噸,我國正極材料產業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發布的數據,2023年我國正極材料的總產量達248萬噸,同比增長23%。

鈷酸鋰材料企業廈鎢新能源和錳酸鋰材料企業博石高科分別以超過40%和超過30%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二、行業發展特點:正極材料屬于兩頭強勢、議價能力偏弱的行業

從鋰電池產業鏈來看,正極材料和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一樣,處于產業鏈的中游。上游包括金屬礦(鈷礦、鎳礦、錳礦、鋰礦等)原材料。上游金屬礦物原材料為大宗商品,下游電池廠商也呈現出寡頭壟斷的行業競爭格局,因此正極材料行業屬于兩頭強勢,行業內議價能力偏弱。從上游看,2024年上半年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價格降幅分別為4.69%和6.76%;而同時期的碳酸鐵鋰降幅則為10.11%,三元材料523降幅為9.43%,三元622降幅為10.15%。從下游鋰電池看,2024年上半年鋰電池的營收同比下降8.11%,但是歸母凈利潤增幅達12.97%,與之相對應的是上游鋰電池材料公司的凈利潤均同比下滑,幅度基本都達到50%。從這個角度看,行業內具有上游一體化能力的廠商更具有競爭力。

正極材料行業的拐點,重點要看其行業產能出清情況??梢钥隙ǖ氖窍掠蔚男枨笕栽诔掷m小幅增長,因此行業的拐點需重點觀察上游端,以及自身行業內的產能出清和去庫存情況。數據顯示2024年Q2,除正極材料之外的其他鋰電材料,均實現了歸母凈利潤環比增長。但正極材料受益于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毛利率同比也有所提升,不過近日有消息稱上游鋰礦停廠,勢必造成上游的漲價;如果三四季度還會反復出現鋰礦減產甚至停產消息,原材料成本上升會壓縮行業利潤,那么行業拐點的邏輯只能在于產能出清的加速了。

正極材料行業的內卷還在繼續,適應新技術方向、出海能力強的企業方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站住腳。

從正極材料行業自身的角度看,行業競爭格局較為分散,行業集中度低,而中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出貨量還是呈現出增長趨勢,行業產能持續擴張,導致產能利用率大幅下滑,因此正極材料行業的內卷還在繼續。未來能夠生存下來的是那些具備一定技術能力,能夠適應新技術方向的企業。如固態電池,從長遠看,硫化物、富鋰錳基、鎳錳酸鋰等材料是趨勢,但行業已經內卷嚴重,還能繼續做研發升級的得是那些頭部廠商;另外出海能力強的企業,受益于海外的高毛利,或許有一定的競爭力。從行業發展趨勢講,由于技術的迭代進步,這個行業會時刻面臨著變革,研發技術優,盈利能力強的企業在當前內卷的環境下,可能生存得久,能活下來才有希望。

正極材料行業的卷,更多的是周期的因素。大規模擴產更多的是上下游一體化的沖動,也可能是上下游強勢的倒逼。這種情況下,一旦下游需求走弱,或者電池技術迭代,最先受到沖擊的是那些規模較小的企業,其技術投入不足,競爭力弱,抗風險差,業績逐步下滑可以預見。

三、追求更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及成本的平衡,將成為未來正極材料技術發展趨勢和方向

正極材料在技術發展中仍面臨能量密度、安全性能與成本無法兼顧的問題。如何把安全的平衡點提升至高能量密度水平并兼具經濟性,是正極材料高質量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正極材料是鋰電池的核心材料之一,對產品最終的能量密度、電壓、使用壽命及安全性等有著直接影響。也是鋰電池中成本最高的部分,約占整個動力電池電芯成本的30%~40%。

目前,我國鋰電池正極材料中,三元電池單體/系統比能量達到300KWh/kg,接近現有正極材料體系的能量密度極限,亟待以技術創新突破能量密度瓶頸,滿足市場發展對成本、安全的需要,實現我國正極材料技術的高質量發展。

(一)磷酸鐵鋰摻錳趨勢明顯,兼具能量密度、低溫性能、安全性和較低成本優勢的磷酸錳鐵鋰,將成為正極材料升級迭代的一個重要方向

磷酸鐵鋰雖有安全性高、原材料成本低等優點,但其電壓僅為3.4V,對應電芯能量密度在200Wh/kg 以下,與三元材料電芯能量密度(200-300Wh/kg)有明顯差距。在磷酸鐵鋰基礎上摻雜一定比例的錳而形成的新型磷酸鹽類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成為了當前應對措施之一,被視為“升級版磷酸鐵鋰”,也可稱之為磷酸錳鐵鋰(LMFP)。

磷酸錳鐵鋰(LMFP)相比磷酸鐵鋰(LFP)的優勢:在于能量密度提升,低溫性能改善,安全性基本持平;而劣勢在于壓實密度略低,常溫循環略差,高溫循環易錳溶出衰減明顯。一方面,錳元素具有更高的電壓,磷酸錳鐵鋰通過摻雜錳的方式,可以將電壓從3.4V提升至4.1V,從而帶來更高的能量密度,使得電池的能量密度理論上可以提升15%-20%,從而提高續航里程。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在-20℃條件下,磷酸錳鐵鋰的Mn平臺容量能夠達到在常溫條件下的95%,相比之下,Fe平臺容量僅能發揮大約50%,顯示出其在低溫條件下的性能優勢。

磷酸錳鐵鋰(LMFP)相比三元鎳鈷錳(NCM)材料的優勢:在于安全性能提升,成本顯著降低,理論循環壽命更長;劣勢在于能量密度、低溫性能、倍率性能不及三元。磷酸錳鐵鋰和磷酸鐵鋰都屬于橄欖石型結構,具有化學穩定性高的優勢,安全性能更好,即使在充電過程中鋰離子全部脫出,也不會發生結構崩塌。同時,磷酸錳鐵鋰主要元素是錳和鐵,相較于三元材料中的貴金屬鈷和鎳,成本更低。

磷酸錳鐵鋰材料目前存在的問題:第一是不同的摻錳含量對材料的性質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研究發現,當摻雜超過一定比例的錳元素時,會導致錳析出比例過高,使得放電比容量和能量密度降低,影響材料的穩定性和容量保持率。相關實驗表明,當錳與鐵含量的比例為4:6時,該系列材料的能量密度最大,而當錳含量繼續提高之后,放電比容量會大幅下降,使得能量密度也在逐步降低。第二是摻錳雖然有助于提升材料的電壓平臺,但同時也帶來了其他副反應。由于錳元素的加入,鋰離子的脫嵌和移動過程變得更加困難,同時電子的電導率和鋰離子的遷移速度都有所降低,從而限制了材料的容量發揮以及倍率性能變差;磷酸錳鐵鋰存在獨特的錳析出問題,阻礙鋰離子的正常脫嵌過程,進而增大電池的極化程度;另外,溶解在電解液中的錳元素可能會在負極表面沉積,破壞原有的固體電解質界面(SEI)層結構,SEI層的修復和再生會消耗大量的活性鋰,從而導致電池容量的下降和循環壽命的降低;錳鐵充放電電壓的不同導致磷酸錳鐵鋰出現雙電壓平臺,使電池在放電過程中可能出現功率驟降的情況,增加后期電池管理系統(BMS)管理難度。

改進措施:針對上述的問題,企業通過在傳統制造工藝過程中添加改性技術,改善材料電化學性能。1) 納米化:通過將材料顆粒尺寸縮小至納米級,可以縮短鋰離子在材料內部的遷移距離,從而提高其遷移速率。2)碳包覆:即通過高溫碳化的方式將碳均勻包覆在材料表面,可以顯著提升其導電性,同時防止顆粒發生聚集,增強材料的均勻度,并提高其快速充放電的性能。碳包覆可以改善材料的導電性,但需要選擇合適的碳含量來平衡導電性和振實密度。3)離子摻雜:即向晶格結構中添加微量其他元素(如Mg、Co、Zn等),從晶格內部改變材料的導電性和離子擴散性能,從而提高材料性能,目前摻雜 Mg2+的方法應用和研究最為廣泛。4)與三元復用:通過將磷酸錳鐵鋰與三元材料進行復合處理,可以提升材料的比容量、低溫容量保持率、壓實密度等指標。既可以三元材料為主、磷酸錳鐵鋰為輔來提高安全性;也可以磷酸錳鐵鋰為主、三元材料為輔增加能量密度。

磷酸錳鐵鋰制備工藝與磷酸鐵鋰高度相似??山梃b磷酸鐵鋰合成工藝,均需通過球磨,造粒,粉碎,燒結等工藝。根據湖南裕能交流公告信息,現有的磷酸鐵鋰生產線通過改造后就可生產磷酸錳鐵鋰,具有較好的兼容性。

磷酸錳鐵鋰技術的發展路徑主要有兩個方向:第一是純磷酸錳鐵鋰電池的商業化應用。正在加速,有望替代磷酸鐵鋰電池和中低鎳三元材料電池市場應用,在儲能和低端動力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第二是通過與其他材料(如三元材料)的復合使用??梢詫崿F性能上的互補,從而提升整體材料的性能表現。

磷酸錳鐵鋰的市場應用前景十分廣闊。能量密度不足始終是磷酸鐵鋰應用的痛點之一,市場長期存在磷酸鐵鋰摻錳升級的明確需求。隨著裝載磷酸錳鐵鋰的奇瑞智界S7上市、寧德時代M3P確定裝車特斯拉,表明磷酸錳鐵鋰電池技術通過下游驗證后,即將進入到商業化量產階段。在兩輪電動車市場,磷酸錳鐵鋰通過混摻方式已經實現應用,特別是磷酸錳鐵鋰與錳酸鋰的組合,在兩輪電動車領域被認為是極具性價比的鋰電池系統。

頭部電池廠商積極推出磷酸錳鐵鋰電池新產品。寧德時代M3P 多元磷酸鹽電池、中創新航OS高錳鐵鋰電池、國軒高科LFMP 體系啟晨電池均已面世;比亞迪、億緯鋰能、孚能科技、欣旺達等也有相關技術儲備。性能上看,欣旺達生產的磷酸錳鐵鋰電芯產品能量密度可達到235Wh/kg;國軒高科L600啟晨電芯實現了240Wh/kg的能量密度;中創新航的OS高錳鐵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可達 180Wh/kg。磷酸錳鐵鋰電池產品成熟度持續提升,性能不斷迭代升級,商業化進程加速。

磷酸錳鐵鋰電池產品研發進展

材料端產能布局加快,規?;帕吭诩?。各正極廠商紛紛加快 LMFP 材料研發投入和產業布局,已形成規?;慨a能力。據不完全統計,磷酸錳鐵鋰現有產能已達到近40萬噸,其中德方納米、容百科技、創納米和創普斯已實現規?;慨a。據統計,2023年中國磷酸錳鐵鋰生產企業為10家左右,總產能為35.8萬噸/年,主要新增產能來自山東創普斯18萬噸/年LMFP投產、當升蜀道(攀枝花)4萬噸萬噸/年LMFP投產、江蘇珩創納米4萬噸/年LMFP投產。截至2023年底,國內磷酸錳鐵鋰在建和擬建項目約16個,總規劃產能超過200萬噸/年。

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研發企業

目前國內已公布磷酸錳鐵專利300多項,其中德方納米是具有磷酸鐵鋰專利最多的企業之一。近日,英國初創公司Integrals Power宣布對磷酸錳鐵鋰(LMFP)鋰電正極材料的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錳含量達到80%,比容量達成150mAh/g,同時工作電壓達到4.1V。Integrals Power在英國建設了第一家LFP材料試驗工廠,其所有原材料均來自歐洲和北美供應商,該技術和產品或將對中國鋰電材料行業形成一定挑戰。

(二)單晶化、高電壓化、高鎳化為三元材料的三大發展趨勢,高鎳三元產品的市場滲透率不斷提高

鎳、鈷、錳三種元素的不同配置可為材料帶來不同的性能。1)鎳含量增加將增加材料的容量,但會使循環性能變差;2)鈷的存在可使材料結構更加穩定,但含量過高會使容量降低;3)錳的存在可以降低成本并改善安全性能,但含量過高則會破壞材料的層狀結構。因此,找到三種材料的比例關系以達到綜合性能最優化,是三元材料研發的重點。當前,三元正極材料主要有三大發展趨勢,即高鎳化、單晶化、高電壓化。

高鎳化:隨著新能源汽車向輕量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對動力電池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提高鎳含量已成為三元動力電池的主要技術路徑之一。三元材料的高鎳化,就是對能量密度的極致追求。鎳含量越高,轉移的電子越多,對應的電池模組能量密度也越高,高鎳化能夠顯著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和續航里程。但8系以上三元材料工藝苛刻,綜合成本高,未來只有突破瓶頸,Ni8系才能得到廣泛的應用。

單晶化:在電池充放電過程中,由于各向異性的晶格變化,多晶材料易產生晶界開裂,導致二次顆粒破碎,引發副反應增多、阻抗增加和性能明顯下降。相比之下,單晶型三元正極材料內部無晶界,能有效減少顆粒破碎問題;此外單晶材料還具有機械強度高、在高壓實密度下不易破碎、一次顆粒大、減少副反應等多種優勢。因此,發展單晶三元材料,主要是為了提高電池的循環壽命。

高電壓化:高電壓化即提高鋰電池的充電截止電壓。三元電池通常以0.2C恒電流充電至4.2V,再進行恒壓充電。以5系三元為例,將充電截止電壓從4.2V提高到4.4V,正極材料的放電比容量可以從158.4mAh/g提高到188.6mAh/g,增幅達到19%;若充電截止電壓提高到4.5V,正極比容量可超過200mAh/g。因此,提高電池的電壓平臺,可增大電池的容量。

(三)未來更高容量的硫化物、富鋰錳基、鎳錳酸鋰等材料有望顛覆現有行業格局

雖然現在的磷酸鐵鋰、三元材料等體系仍可以用于固態電池,但現有材料電池能量密度進一步提高難度較大。當前中高鎳三元正極憑借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好、商業化程度高等優勢,成為主流正極材料體系,但未來富鋰錳基、硫化物、鎳錳酸鋰等材料高能量密度優勢突出,屆時隨著技術的突破,有望顛覆現今的行業格局。

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尚處于產業化初期。

富鋰錳基層狀氧化物(LRMOs)因其高比容量(理論容量≥250 mAh/g)、低成本和優異的加工性能,被認為是實現高能量密度和長續航里程的新一代極具潛力的動力電池正極材料之一。然而,該材料的大規模應用仍然面臨著不穩定的表面/界面結構、不理想的循環/倍率性能、嚴重的電壓衰減等問題,導致其研發應用進展緩慢,一直是其大規模應用的主要障礙。目前能穩定量產富鋰錳基動力鋰電池的企業很少,距離其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仍有一段距離。

高電壓平臺下(>4.5V),富鋰錳基直接用作正極材料是未來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的主要方向,但目前尚處于產業化初期。在低電壓平臺下(4.2V)與錳酸理復合使用,可以彌補錳酸鋰高溫儲存性能差和循環性能差的缺點,同時保持低成本。目前富鋰錳基材料主要用于錳酸鋰電池的補鋰,可以大幅度延長錳酸鋰電池的壽命。在中電壓平臺下(4.3V-4.4V)與磷酸鐵鋰/磷酸錳鐵鋰復合使用,提升循環性能。磷酸鐵鋰因為前期循環會有一些衰減,加入這種材料之后前期循環基本上沒有衰減;純用磷酸錳鐵鋰現在還比較難,添加富鋰錳基材料以后,可以解決磷酸錳鐵鋰的一些問題。在中電壓平臺下(4.3V-4.4V),與單晶三元材料混合使用,降低成本,提升循環性能。

目前,寧夏漢堯富鋰科技、重慶理英新能源科技、寧波富理電池材料科技、北京當升科技、寧波容百科技、巴斯夫杉杉等材料企業均投入了富鋰錳基材料的研發應用。

硫化物(硫化鋰)正極材料開發,為開發高能量密度全固態電池提供了新方向。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近期開發出基于硫化鋰正極的高比能長循環全固態鋰硫電池,該電池的能量密度超過600 Wh/kg。與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相比,其能量密度高出一倍有余。并且,因不使用稀有金屬,徹底解決了鋰電正極材料的高成本難題。該硫化鋰正極材料顯示出1165.23 mAh/g的高比容量,接近理論值1167 mAh/g,并且在常溫下循環6200次后其容量仍可保持84.4%。搭配商業化的Si-C負極組裝全電池后,常溫下循環400次放電比容量仍保持初始容量的97%以上。

實驗結果表明,摻雜后的硫化鋰正極在鋰離子擴散系數和電子電導率上均有顯著提升,有效解決了絕緣性問題。改性后的硫化鋰正極在室溫下展現出高放電比容量和優異的循環穩定性,與無鋰負極(Si-C負極)組裝的全電池在常溫下具有高放電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環性能,為開發高能量密度全固態電池提供了新方向。

鎳錳酸鋰正極材料尚需要從技術到工藝上進行突破。

提高鋰電池能量密度的一個有效方式,是提升正極材料工作電壓和比容量(能量密度=工作電壓×比容量)。尖晶石型鎳錳酸鋰(LNMO)具有高工作電壓(4.7V vs. Li+/Li)和較高放電比容量(146.7mAh/g),能量密度可達650 Wh/kg。而且其成本低、安全性高、對環境友好等優點使其成為極具潛力的正極材料之一。但LNMO在進一步應用中其自身存在過渡金屬(TMs)溶解、Jahn-Teller效應(金屬配合物中的電子排布和幾何構型變化)和電解液的腐蝕作用等缺點,是制約鎳錳酸鋰無法成為鋰離子電池主流正極材料的主要原因,需要對其進行離子參雜和表面包覆改性,以提高材料的結構穩定性,改善LNMO材料的電化學性能。

對鎳錳酸鋰(LNMO)材料的改性,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均進行了一些研究試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LNMO的結構穩定性、放電比容量和循環性能。但仍然面臨如何提高自身高倍率性能以及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等問題,尚需要從技術到工藝上進行突破。

四、頭部正極材料企業 “走出去”海外布局產能已成趨勢

由于國內正負極材料供需失衡,終端需求增速放緩等因素疊加,正負極材料企業業績放緩,承壓較大。而海外產能目前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此我國鋰電正負極材料頭部企業大多都瞄準海外市場,提高相關業務的營收及利潤率。

近一年多以來,中國鋰電正負極材料企業正加速海外布局,包括貝特瑞、國軒高科、龍蟠科技、華友鈷業、上海杉杉等企業紛紛投建海外項目,其中部分項目已經竣工投產。如貝特瑞位于印尼的年產16萬噸負極材料項目一期,龍蟠科技印尼鋰源3萬噸磷酸鐵鋰項目也已進入試生產階段。

我國正極材料企業海外布局部分項目

(一)貼近上游礦產資源地布局,提升供應鏈的穩定性

以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為例,磷酸鐵鋰的生產包括磷礦石——到磷酸,磷酸——到磷酸鐵、磷酸鐵——到磷酸鐵鋰三個環節,磷礦石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統計,2022年全球磷礦資源儲量約720億噸,其中摩洛哥儲量為500億噸,占比為70%,中國僅占比5%,中國磷礦資源國家已列入緊缺的重要戰略性礦產資源。除磷礦外,摩洛哥鈷礦、鋰礦等鋰電關鍵礦藏的儲備同樣豐富。而且位于北非的摩洛哥可較好輻射歐洲電動汽車產業,正在成為歐洲鋰電池的重要原材料供應基地。

目前,摩洛哥已成為眾多企業就地建設產能的重要地區。今年4月,貝特瑞年產5萬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項目在摩洛哥丹吉爾科技城舉行了開工儀式。其他國外企業也有多家已進入摩洛哥。如2022年6月法國雷諾與摩洛哥礦業公司Managem簽署供應協議,由Managem為其提供硫酸鈷;大眾汽車電池部門亦在摩洛哥建設了磷酸鐵鋰供應鏈基地。

除摩洛哥之外,歐洲芬蘭亦是全球鋰電正極材料的一個重要制造基地。芬蘭擁有豐富的鎳和鋰等電池生產關鍵原料,且其地理位置便利,易于接觸更廣泛的歐洲市場。芬蘭在歐洲電池材料供應鏈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正成為中國公司電池材料的關鍵投資地。歐洲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鎳鈷精煉廠,其中俄羅斯鎳生產商Nornickel位于芬蘭的哈賈瓦爾塔(Harjavalta)精煉廠,是歐洲唯一一家一體化工廠。我國企業當升科技與芬蘭礦物集團成立合資企業,在科特卡建立一個正極活性材料(CAM)工廠,總投資約7.74億歐元,預計將滿足超過75萬輛全電動汽車每年的正極材料需求。中偉股份與芬蘭電池化學品公司合作,在哈米納建設年產12萬噸高鎳三元前驅體生產基地,其中一期年產2萬噸產能預計2024年建成投產。但芬蘭非政府組織出于環境方面的考慮反對在芬蘭建設電池材料項目,2020年6月巴斯夫在芬蘭哈賈瓦爾塔正極材料前驅體(PCAM)工廠啟動地面建設,預計于2022年投產,但在芬蘭環保組織的反對下,今年4月由于被當地法院取消了臨時許可,不得不進行無限期裁員停工。

我國正極材料企業走出去靠近資源礦產地布局,既有獲取資源、保障供應鏈穩定的需要,也有面向全球市場,獲得更廣大的發展空間的考慮。此外,規避美國IRD、FEOC法案等有關的貿易壁壘,降低地緣風險,利用摩洛哥與美國的自由貿易協議,也是我國企業實施全球化戰略的重要考慮因素。

(二)磷酸鐵鋰漸成全球主流,貼近市場服務全球的海外供應鏈建設成為趨勢

據統計,截至目前,包括特斯拉、大眾、寶馬、奔馳、福特、現代、雷諾、通用、日產、豐田、本田等國際車企,都已經或計劃擴大磷酸鐵鋰電池裝配份額。同時,海外儲能系統集成商、業主也幾乎全部倒向磷酸鐵鋰路線,在未來儲能產品中逐步采用磷酸鐵鋰電池,替換由日韓電池企業過去長期主導的三元電池。受此影響,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市場也將“水漲船高”。

我國已有多家電池企業在海外布局磷酸鐵鋰電池產能,服務歐美國家電動汽車發展。億緯鋰能、遠景動力、國軒高科等電池企業已經率先在全球市場布局磷酸鐵鋰電池產能。億緯鋰能位于美國的合資公司ACT公司已于今年6月在密西西比州動工建設約21GWh的方形磷酸鐵鋰電池工廠,主要應用于指定的北美商用車領域。遠景動力今年7月西班牙工廠開建,將研發制造最新一代磷酸鐵鋰電池產品,預計2026年投產,或將成為歐洲首個磷酸鐵鋰電池超級工廠。格林美2023年3月聯合SK On、ECOPRO等上下游企業,以合資方式在韓國新萬金國家產業園投資磷酸鐵鋰前驅體(PCAM)制造基地,一期年產4.3萬噸,后續將不少于10萬噸。

基于上述趨勢,以及貼近市場、就近配套客戶需求,國內磷酸鐵鋰材料頭部企業已開始進行全球性的產能布局,搶抓全球這個大的增量市場。目前,湖南裕能、龍蟠科技、萬潤新能、國軒高科等均已明確了其各自的海外磷酸鐵鋰材料基地布局。此外,當升科技、華友鈷業、中偉股份等傳統三元材料巨頭,也已經在海外進行了大規模的磷酸鐵鋰材料布局。

中國主要電池材料企業海外磷酸鐵鋰材料布局

高鎳正極材料領域海外布局也已拉開。容百科技韓國基地一期2萬噸項目已于2023年建成產能,二期4萬噸/年三元材料項目預計于2024年年底竣工,建成后有望成為韓國最大的生產線之一。此外,公司在波蘭收購了JOHNSON MATTHEY BATTERY MATERIALS POLAND公司的工廠,并開始進行首期2萬噸項目建設。

當升科技2021年11月與芬蘭礦業集團、芬蘭電池化學品公司合資成立公司,擬在芬蘭規劃建設首期年產10萬噸高鎳動力鋰電正極材料生產基地。

華友鈷業2023年6月宣布擬在匈牙利投12.78億歐元資建設高鎳三元正極項目。

格林美2023年9宣布,擬在印尼設立青美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在印尼中蘇拉威西省摩洛哇麗(Morowali)縣IMIP園區投資建設印尼第一條年產3萬噸高鎳動力電池三元前驅體材料項目。2023年4月與LG化學簽訂備忘錄,擬在韓國新萬金國家產業園區內投資設立金屬硫酸鹽、三元前驅體生產工廠。

中偉股份2021年12月與芬蘭礦業集團FMG全資子公司FBC簽訂投資協議,擬合資設立項目公司在芬蘭建設12萬噸高鎳三元前驅體生產基地。

廈鎢新能2023年5月宣布與法國ORANO公司設立合資,在法國建設正極材料和前驅體工廠。

長遠鋰科與Axens Group簽署設立正極材料生產工廠的《合作備忘錄》,均是貼近市場的布局。

(三)我國鋰電企業海外建產能,需注意加強知識產品保護

近期傳出容百科技在韓國建廠,目前正受到LG化學有關專利侵權的起訴,容百科技給出了有力回應。LG化學向韓國首爾法院起訴的侵權,包括提高高鎳正極材料的容量以及高溫穩定性的技術。韓國貿易委員會也在審查此案,該委員會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前得出結論。據悉這并不是容百科技第一次陷入專利糾紛,此前容百科技與韓國尤米科爾(Umicore)公司也曾就專利糾紛展開了一場歷時近三年的拉鋸戰,最終以容百科技全面勝訴告終。容百科技所經歷的專利權糾紛,凸顯新能源行業競爭加劇與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反映出中國企業在技術實力增強后,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國際競爭環境。

基于長期對全球儲能產業發展的跟蹤研究和儲能產業的投資實踐,華夏基石產業服務集團、黑鐵基金及炎黃基石全球儲能產業發展研究院《儲能的中場賽事:進化與創新——中國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白皮書(2023)》正式發布。從本期起,我們將陸續推出“華夏儲說”系列文章,供相關儲能企業、投融資和研究機構,以及關心、支持儲能產業發展的人士參考。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強榜單全面開啟【申報入口】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洲女同同性videos| 粉嫩大学生无套内射无码卡视频| 欧美草b内射在线aaaaaa|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少妇| 亚洲蜜桃v妇女| 骚小妹影院| 男女爽爽无遮挡午夜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亚洲 精品 综合 精品 自拍|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国产熟女高潮视频| 婷婷五月综合色视频| 国产情侣草莓视频在线| 国产乱子伦农村叉叉叉| 亚洲精品拍拍央视网出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薰衣草|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 熟女性饥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丁香六月| 国产精品无码v在线观看| 日本成熟老妇乱|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 国产毛多水多高潮高清| 中国农村熟妇性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欧美熟妇的荡欲在线观看| 女人高潮久久久叫人喷水|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六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成人网站| 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 男人激烈吮乳吃奶动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97色伦图片97综合影院|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蜜臀 |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老熟女富婆激情刺激对白 |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